如果天空永遠晴朗和煦,我不會告訴你浴血榮光的記憶。
——題記
魏普明:抗美援朝戰前動員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
魏普明,河南南樂人,出生於1934年元月,於1949年5月2日在江西弋陽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隸屬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15軍43師127團輜重連,任通訊員。該軍前身太行軍區九縱隊,曾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以及解放大西南戰役(兩廣、雲貴戰役),是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在進軍大西南戰役中,魏普明榮立兩次二等功。
1950年,韓戰爆發,15軍奉軍委和西南軍區指示參加抗美援朝。1951年3月,魏普明隨部隊第二批出國徵戰,從雲南調河北邢臺市,召開全軍誓師大會,並換裝、配蘇式武器,在15軍司令部當通訊員和參謀長的警衛員。
「部隊參加了第五次戰役,打過了三八線——春川和洪川,回撤到金華地區,參加了上甘嶺戰役阻擊戰,」老人記憶猶新的還是上甘嶺戰役,「我們在上甘嶺打了一個漂亮仗,樹立了軍威國威,給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沉重的打擊。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驕傲,也是我們軍人的驕傲。」魏普明談起這場戰役精神矍鑠,「這是一場大血戰,生死搏鬥,雙方傷亡都很大,裝備差距也很大。陣地一天之內幾次易守,每平米的陣地每天平均落下上百發上千發炮彈子彈,3.7平方公裡的陣地,使以美國為首聯合國部隊,由計劃的2天,一直打了43天,並且以放棄進攻而收場。上甘嶺戰役,真正打出了志願軍的士氣。出國前,我們部隊就進行了戰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思想總動員,全面加強了對指戰員的政治學習和培訓,當時的中心教育內容我記得非常清楚:就是一不怕美帝國主義,二不怕原子彈,三不怕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志願軍戰士牢牢統一了思想,為打贏抗美援朝這次戰役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礎。」老人也在第5次戰役中榮立三等功。
入朝作戰期間,空軍部隊在志願軍戰士中選飛。1952年,魏普明第二次體檢合格後,部隊首長對他說,「第一次體檢合格沒捨得讓你走,是因為戰鬥需要把你留下的,這第二次是空軍需要你去當飛行員」。就這樣1952年底,魏普明又加入了中國人民空軍,於1956年魏普明退伍來到中國人民國防體育協會滑翔學校(位於張家口,安陽航校前身)。1961年統一調配,來到安陽航空運動學校,就這樣一幹就是45年,直到1994年光榮離休。
耄耋老人,七十年的記憶,深深的雕刻著一個普通老兵的家國情懷。
夏紹基:黨造就了我的一生
夏紹基參軍照(左)
1953年,19歲的夏紹基從四川老家歷經徒步、汽車、火車入伍參軍,入朝作戰。當夏紹基隨部隊坐汽車經過一片田地時,地裡的老百姓停下手中的農活,不約而同的向他們招手鞠躬。夏紹基回憶說,「當時我心裡很感動,心想著一定要保家衛國」。
夏紹基隨21軍出國作戰,分到63師189團通訊兵。在山溝裡,老兵為新兵們燒了一汽油桶熱水,讓他們痛快地洗了個熱水澡,新兵夏紹基再次被感動。
部隊晚上行軍,在大山裡,作為電話兵,夏紹基要先架線,天不明再收線。在山上架線,美軍士兵橫屍遍野,流水都是血色。有時要到敵人陣地奪取敵人的電線,然而陣地上到處都是地雷。
因為組織學習有力,夏紹基榮獲了集體三等功。1954年夏紹基選入空軍,1956年來到張家口滑翔學校(安陽航校前身),並於1961年來到安陽航校。
王武齋:打漢城,我們軍是第一名
王武齋,1931年生,1942年逃荒東北,在東北參軍。韓戰爆發,1950年9月隨50軍第一批入朝作戰。老人講起抗美援朝無比自豪。
1950年9月,部隊到達安東。美軍轟炸,放燃燒彈,後發現是毒氣彈。大家把尿尿倒毛巾上捂住鼻子。秘密過江後,第一次戰役不能說中國話,小牛角號聯繫。毛巾、被服等全部去掉中國標記。
「打漢城,我們軍是第一名」。王武齋所在部隊在解放漢城中立功。當時所對敵部是英27軍步兵旅。戰士們全殲英老牌二戰部隊「老虎團」。至此,英軍不再聽從美軍指揮。老人回憶說,過了漢江,我們部隊一直在最前線,打得最著名的戰役就是「白雲山戰役」。敵人火力炮火從山底排到山頂,又從山頂排到山底,戰士們清除一個前進一步,堅守白雲山,打出了一個「白雲山團」。王武齋後補充到該團,談起來十分驕傲。
因作戰需要,部隊抽調精幹守海島。王武齋來到孤島守海島築攻勢。為保障通訊安全,王武齋想辦法,克服困難,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
1954年,王武齋體檢合格,來到空軍飛米格15。1956年來到張家口中國人民國防體育協會滑翔學校(安陽航校前身)。1958年來到安陽航校。
每代人的青春都有成長的定義。安陽航校全體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向老黨員老戰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榜樣小組:王楠、李志業、郭瑞娟、孫彥銳,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