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酷媽
作家李月亮說過: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養出會與世界相處的孩子。
或許一個人炫富的方式有千萬種,但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就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董卿在錄製節目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成為這樣的人。
&34;要讓孩子懂得感恩,最好父母先做到。
經常有父母說,我在養孩子的時候,會非常的捨得,別人有的他也有,別人沒有的他也有,總會把最好的都給到孩子,生怕他受一點點委屈,但為什麼孩子一點都不懂得感恩呢?
其實人性就是這樣,當他太順利的時候,太容易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飄。
《韓非子》中講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智、韓、魏、趙四大家族,他們四家當時把持著晉國的朝政,當時智氏最強大。
智伯就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雖然不想給,但因有所顧忌還是給他了。
然後智伯又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想給,他手下的謀事任章說:為什麼不給呢?
魏宣子說:他沒有理由向我索要土地,所以我不想給他。
任章說:沒有理由就要土地,肯定會引起恐慌,他這樣貪得無厭,其他的大夫肯定也怕他,您不如滿足他的要求,這樣就會助長他的傲氣,他就會輕敵,其他的大夫就會因為害怕他而與我們親近,如果我們幾家聯合起來對付他一家,他命就不長了。
魏宣子覺得有道理,於是就把土地給他了。
智伯又向趙襄子索要土地,趙襄子不肯給,智伯就聯合韓氏和魏氏一起攻打趙氏,趙氏抵擋不住,就派人去勸說韓氏和魏氏一起來對付智伯。
韓氏和魏氏本來就對智伯的意見很大,所以就裡應外合把智伯給滅了。
這就是人性的另外一面,每個人都一樣,包括孩子,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太順著孩子,不管什麼要求都會輕易的得到滿足,這樣的孩子就容易出問題。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會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麼?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努力或者吃點苦頭之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他就會懂得感恩,知道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輕易得到的。
只有受過苦的孩子,長大之後才會有擔當,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這個道理。
曾國藩也說過,如果孩子不經歷苦難是不能成才的。
記得《少年說》裡面有一期記憶比較深刻。
是一個初中的男孩子對奶奶的表白,大概是說:
上學期我瘦了20斤,奶奶知道非常心疼,就從很遠的地方過來照顧我,我的體重回來了,而我的奶奶卻瘦了10斤。
最後他說:奶奶,我愛你。
在臺下的奶奶早就熱淚盈眶了。
男孩都不會輕易表現出自己的情感,特別是在青春期的孩子,但他懂得感恩,知道別人對他的付出。
這就是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家人的不容易,懂得感恩奶奶對自己的付出。
其實孩子都是單純的,你對他的付出他是可以感受到的,他會接受你的付出從而用自己小小的努力去回報你。
但畢竟孩子的心智不會像大人一樣成熟,所以在這條道路上就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多點耐心,少點責罵;多點溫暖,少點批評;多點理解,少點抱怨。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他會畫出什麼樣的風景,取決於父母的教育,而不是父母的包辦。
你對孩子怎樣付出,孩子就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反饋。
《養女彩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故事是根據2010年廣州亞運會火炬手彭彩金的真實生活改編的。
她養母先天殘疾,養父後來也因為一次意外殘疾,9歲的彭彩金用她幼嫩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
她每天除了上學,還要洗衣服、做飯、砍柴、挑水、上山採藥,小小年紀的彩金扛起這個家,成為家裡的主梁骨,每天都在家和學校之間奔跑。
後來她親生母親找到她,她還是不忘養父母,要留下來照顧養父養母。
都說&34;,她感恩養父母對自己撫育的恩情,讓年幼的自己不至於流離失所,可以成長在一個健全溫暖的家中。
雖然她生活上是貧寒的,但她精神世界是富足的。
兒童教育專家郭教授說:&34;
作家劉墉也說過:孩子不懂得珍惜,因為他已變成了籠子裡的小鳥,天天等你喂。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餵他。
不管窮養還是富養,有教養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