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者報
人們常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近期,國內教育培訓行業四巨頭之一韋博英語的遭遇,攪動了各方「神經」。業內人士提出,培訓機構、學員、金融機構最初理性選擇、各自通過協議達成了三方共贏的局面,意外事件發生後,各方應繼續保持理性,積極採取措施緩和事態發展,攜手共度眼前難關。否則,任意一方不理性的誤解、指責和怨懟,都會陷於「最終沒有贏家」的局面。
從多位涉事學員的反饋來看,韋博英語事件正在趨於好轉。據悉,上海等地一些學員在教育部門、培訓機構、金融機構等多方協商和努力下,開始從韋博英語轉學到其他培訓機構,繼續進行未完成的培訓課程,同時一些處置措施也在陸續完善中,向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
這也從韋博英語、一些金融機構等表態和說明得到證實。通過實地了解,韋博英語一些地區門店儘管受到影響,但仍有韋博英語的員工自發堅守在崗位上,以志願者身份繼續幫助學員進行培訓和上課。
廣發銀行、浦發銀行、招聯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在事件發生第一時間表態後,也迅速參與到協調溝通等善後工作中。招聯消費金融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該公司與韋博英語的合作業務佔比不大,但本著以客戶為中心、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該公司仍積極持續地與各方努力溝通,幫助學員維權和推動各方協商解決方案,化解潛在風險。
「我們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開展多了多項工作。除積極安撫、引導、幫助客戶外,我們還發揮自身資源盡力幫助學員與相關部門、其他培訓機構等溝通承接學員課程相關事宜等。」上述人士表示。
如果拋開道德人情,回歸市場商業規則,這可能是「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的邏輯命題。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當我們無法迴避事件本身的時候,身處事中的教育機構、涉事學員、金融機構,應該理性地回溯行業本真,探尋一些蛛絲馬跡,還原教育分期行業一個本來的真實面目。
某大銀行的資深信貸人士認為,一直以來,教育分期是一個充分被看好的分期場景,是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行業,也沒有所謂的行業「原罪」。但是韋博英語事件發生至今,有這樣幾個問題需要反思:
一是為什麼參與教育分期市場的都是一些大型、正規甚至是頭部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卻看不到那些P2P機構或現金貸平臺的影子?二是涉事學員是否清楚自身的培訓服務性質,和分期貸款的法律關係?三是韋博英語事件是企業的偶發因素,還是行業出現了問題?
對於第一個問題,上述銀行信貸人士表示,首先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教育分期是一個微利行業,因為多數的分期貸款客戶是免息的,靠培訓機構補貼的利息非常低,比如韋博就是這種模式。在資金能力、風險能力、科技能力等方面沒有優勢的P2P機構或現金貸平臺無法開展這類業務。這恰恰反映了當前行業現象:開展正規教育分期業務的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和網際網路巨頭,他們在做的是普惠業務,給客戶低息、免息分期服務,幫助有追求的客戶學業進步、提高素質,但卻要背負潛在的業務風險、聲譽風險,一旦出現風險,他們與客戶一樣都是「受害者」。
對於第二個問題,一位華南律師事務所律師給出了解答。「任何一筆消費貸款都是客戶與金融機構相互授信。我相信,學員對選擇分期支付這個基本事實和概念是清楚的。就像我們在商場買東西,付款時你會清晰地選擇用銀行信用卡支付,還是現金支付。」
該名律師認為,從法律上說,學員與金融機構是獨立的借貸合同關係。金融機構提供了一種消費分期的金融服務,而非擔保服務。金融機構一次性將培訓費用貸款支付給培訓機構,再由貸款申請人(學員)向金融機構進行分期還款。按照法律要求,這些均會在客戶貸款申請、貸款協議等有明確提示,而且各家金融機構都有一套完整的風控體系,因此不太容易出現「被套路」「被貸款」等情形。
「我們近期也接到一些涉事學員維權的法律援助,希望我們幫助涉事學員進行訴訟。但有一個反饋結果需清醒認知,一些學員因與教育培訓機構糾紛一併起訴金融機構而被法院駁回,法院同樣認為借貸關係屬於獨立的法律關係,不受教育合同糾紛影響,這也在大家的預期之中。」這位律師補充稱。「相反,涉事學員應理性思考,先按時還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因為一旦貸款逾期,將會在人行徵信中形成不良記錄,產生不良後果。」
對於此次韋博英語事件是不是意味著培訓行業出現了問題,一家持牌金融機構的市場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韋博英語有著20多年的經營歷史,因為自身發展調整等原因出現經營困難是偶發事件、企業個案。目前還未看到其他頭部培訓機構出現同樣問題。
這位人士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我們對韋博英語這類培訓類業務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對渠道上線、跟蹤監測、渠道下線等流程均作了明確規範,嚴格把控風險。我們一直保持密切監測和跟蹤。」
他同時呼籲,各方應保持理性、冷靜,減少不必要的噪音幹擾,不能因噎廢食,更不必要唱衰教育分期市場,理智的做法是讓各方抽出更多時間協商處置方案,包括想辦法儘快安排學員轉學、複課等措施,使其能繼續享受培訓服務,共同努力維護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韋博的短期陣痛,不能代表行業未來不夠光明。當下意外的發生,反而會促進明天更好。就教育分期市場而言,客戶的需求客觀存在。多方唯有更加努力,才能促進行業未來健康有序地發展。」上述銀行人士最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