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發明,自從美國的萊特兄弟1903年把人類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送上天空到今天,飛機的發展史不過100多年,不過就是這區區100多年時間,人類的飛行器已經從最初僅僅只能飛行59秒、飛行高度數十米的"飛行者1號",拓展到了能飛到數萬米高空,最大速度則超過6倍音速的X-15型飛行器。可以說飛機的發展代表了人類科學技術進步的方向。
美國人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開啟了人類的飛天時代
當世界航空界進入噴氣式時代時,恰逢美蘇兩大強國的冷戰對峙。在冷戰對峙期間,為了能夠獲得軍事上的領先地位,美蘇都不遺餘力投入了巨資研製各種新式的噴氣式戰鬥機。而海軍實力強大的美國,在艦載噴氣式戰鬥機方面投入頗多。例如著名的F-4鬼怪系列戰鬥機,就是美國航空界在六七十年代的經典作品,不僅是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機,同時還被美國空軍採購和裝備,成為第一款美國海空軍通用的戰鬥機。不過美國投資開發的艦載戰鬥機也並非個個都是精品,其中也有不少作為技術驗證系統,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些相當於探路石的飛機中,F3H堪稱是一個名稱狼藉的"惡魔"。
噴氣時代蘇聯的挑戰
全球公認的世界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是二戰時期德國研製的ME-262型噴氣式戰鬥機,不過實際上在納粹裝備ME-262的時候,美國也已經基本研製成功了自己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P-80戰鬥機(後改稱F-80),英國當時則在盟軍中率先裝備了"流星"戰鬥機,這也是二戰中盟軍唯一裝備的噴氣式戰鬥機。
人類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德國ME262噴氣式戰鬥機
不過二戰很快結束並未讓英美的戰鬥機和德國的ME-262沒有來得及在天空中交手,不過東西方戰鬥機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戰場——朝鮮半島。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操控聯合國通過決議,派出16國聯軍出兵朝鮮。同時為了保家衛國,我國派出志願軍出兵朝鮮,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與此同時,志願軍裝備了當時蘇聯最新研製的米格-15戰鬥機,對陣當時美國空軍的F-84和F-86型戰鬥機。
最初由於弱小的朝鮮空軍僅僅幾天就被徹底消滅,所以美軍一直在朝鮮半島使用F-84型戰鬥機。但是當志願軍入朝作戰後,很快蘇制米格-15戰鬥機開始出現在朝鮮的天空。和當時的美軍F-84相比,米格-15戰鬥機在速度、轉彎半徑、爬升率等諸多方面都明顯佔優,而且經歷了衛國戰爭考驗的蘇聯設計師們給米格-15設計了當時無以倫比的強大火力。米格-15戰鬥機裝備了2門23毫米和1門37毫米航炮,雖然總共備彈只有200發,但是由於炮彈的單發威力大,美軍戰鬥機被命中1~2發就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
米格-15在朝鮮半島一戰成名,並且奠定了冷戰時代蘇制米格戰鬥機的霸主地位
在米格-15入朝之後的第一戰,志願軍空軍就當場擊傷1架美軍F-84戰鬥機,由此震驚了當時剛剛組建不久的美國空軍(美國空軍前身是美國陸軍航空隊,1947年9月18日才正式獨立成為美國空軍——筆者注)。很快志願軍的米格-15戰鬥機就控制了從鴨綠江到清川江之間的部分空域,這一地區後來被美國飛行員稱之為"米格走廊"。意思是說,只要美軍飛機進入這一地區上空,就會遭到米格-15的攔截,而在整個韓戰中,美國空軍的絕大部分損失也都是在"米格走廊"一帶。
通過實戰美軍意識到F-84完全不是米格-15的對手,所以他們很快從本土調來了最新的F-86戰鬥機。F-86戰鬥機綽號"佩刀",是當時美軍最先進的戰鬥機,它的基本性能和機載設備要略優於米格15戰鬥機,但是由於米格-15享有主場優勢,且火力猛烈,所以雙方基本打個平手。和米格-15相比,F-86在盤旋率方面明顯佔優優勢,所以在水平機動佔位中,米格-15一定是吃虧的,但是米格-15的爬升率高,速度快,所以通常情況下,米格-15都是迅速爬升,然後居高臨下對F-86快速突襲,而且即使沒有命中敵機,也快速俯衝到低空,然後迅速脫離接觸。
當年的對手,蘇制米格-15(前)和美制F-86(後)比翼齊飛
在韓戰中,雖然美國空軍的F-86是唱主角的,但是美國海軍同樣出動了多艘航母,以及艦載噴氣式戰鬥機參與作戰。不過由於這些噴氣式飛機依然還是搭載在老式的海軍航空母艦上,導致了飛機和航母不匹配,在整個韓戰中美國海軍因事故損失的飛機甚至要超過其在戰場上損失的飛機總數。而且,當時美國海軍主力的F-9F和F-2H戰鬥機的性能大致上和空軍的F-84相當,所以基本不是米格-15的對手。唯一讓美國海軍安心的是,米格-15戰鬥機航程太短,所以無法前出外海追蹤美國的航母。在整個韓戰期間,儘管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不及對手先進,但是由於米格-15"腿短"的問題,美軍航母在海上從未遭到來自米格戰鬥機的威脅。
由於海軍艦載機性能不堪,所以美國海軍很快就發出了招標,尋求全新的艦載戰鬥機,這時候,著名的麥克唐納公司閃亮登場。詹姆斯·史密斯·麥克唐納和唐納德· 威爾斯·道格拉斯兩人原本就是同學,並且都在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畢業後兩個人分別以自己的姓名為公司名稱,成立了"麥克唐納"飛機公司和"道格拉斯"飛機公司。這兩家公司後來於1967年合併,合併後的公司合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也就是曾經廣為人知的"麥道公司",不過這是後話。
由於當時美國海軍沒有裝備類似F-86的戰鬥機,所以他們乾脆把F-86直接改裝為艦載戰鬥機,並取名FJ-2型
在當時,麥克唐納公司是美國最重要的艦載機設計公司之一。單在1942到1945年的二戰期間,麥克唐納公司就為美國軍方生產了3萬架各型飛機。正因為如此,在朝鮮戰場上吃了米格戰鬥機苦頭的美國海軍隨即找到麥克唐納公司,要求他們立即研製足以壓制米格-15的新式艦載戰鬥機。而由於當時第一代空對空飛彈已經問世,所以在"空空飛彈萬能論"中,麥克唐納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全新作品——一架不裝航炮,只有飛彈的"惡魔"戰鬥機。
飛行的惡魔:F3H戰鬥機
由於出現了全新的噴氣式發動機,所以在1950年代,世界各國的航空界都瘋狂的追求飛機的速度。而F-3H儘管是一款單發單座戰鬥機,但是也因為安裝了推力巨大的J40發動機,因此具備了超音速飛行的能力。而且受"空空飛彈萬能論"的影響,早期的F-3H戰鬥機甚至沒有裝備航炮,而只攜帶了空對空飛彈(不過後期加裝了4門20毫米航炮)。
麥克唐納的"惡魔"F-3H型戰鬥機
單純從氣動外形上來看,F-3H的設計非常巧妙:該機採用了近乎於下單翼的機翼設計,在機翼上設計了4個外掛點,可以用來掛載4枚空對空飛彈。同時,該機的發動機進氣口設計緊貼著飛行員座艙的兩側,而且進氣口非常狹小,如果不仔細看甚至很容易忽略。由於當時噴氣式發動機的推力普遍有限,所以設計這樣的進氣口,也是為了儘可能減小飛機的正面投影,減少飛機的飛行阻力。但是,這樣設計的發動機進氣口受氣流影響,容易出現紊亂,同時由於進氣口過於狹窄,所以維護檢修十分不便,而且在美軍中甚至有因為檢修時誤啟動發動機,導致檢修人員被吸入進氣道致死的惡性事故。
1953年10月,當F-3H第一次在"珊瑚海"號航母上試飛時,就已經暴露出了相當多的問題。首先是飛機在降落時視野較差,容易導致事故。同時其使用的J40型渦噴發動性能不穩定,經常容易熄火兒。以至於在後來F-3H戰鬥機量產後,美軍飛行員在使用彈射器起飛時甚至需要保持座艙蓋一直敞開,原因就是為了"一旦飛機失事可以立即跳傘逃命"。
等候出廠的"惡魔"F-3H戰鬥機,其機翼可以上折以減小飛機佔地面積
儘管出現一系列問題,但是美國海軍依然急切的和麥克唐納公司籤署合同,採購了第一批100架"惡魔"戰鬥機。究其原因,根本還是在於,米格-15在朝鮮上空給美國空軍和海軍造成的震動太大了。當時的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將軍驚呼:"共產黨中國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主要空軍強國之一!"而且在整個韓戰中,米格-15和F-86的戰損比大約為1.3:1,考慮到當時志願軍空軍飛行員們平均只有22個小時的飛行訓練而言,這個比例幾乎可以說是對美國空軍的毀滅性打擊。
而當時美國海軍的情況更糟,海軍主力艦載噴氣式戰鬥機全不及空軍的F-86,如果在空中和米格-15遭遇,只有被屠殺的份兒。考慮到當時這樣的態勢,所以美國海軍的急迫心情也就可以理解了。其實除了F-3H外,當時美國海軍還發展了F-4D(不是後來的F-4鬼怪,而是"天光"戰鬥機)、F-7U、F-94等多種型號的飛機,但是這些飛機大多數性能極不可靠,事故眾多。根據統計,從1947年到1987年的40年間,美國海軍總計摔掉了多達12000架各型飛機,而與土豪美軍相比,印度空軍摔掉的飛機(50年摔掉1000餘架)連美軍一個零頭都不夠。
即使在陸上起飛也要開著座艙蓋,F-3H戰鬥機的不可靠由此可見一斑,這也難怪該機裝備不到十年就匆匆從美國海
韓戰雖然在1953年宣告結束,但是亞洲的另外一場戰爭則正在上演。1954年開始,中國開始大規模援助越盟的軍隊,並且在當年的3~5月期間,指導越軍在奠邊府打了一個打勝仗,史稱"奠邊府大捷"。法國在越南的殖民勢力由此一落千丈,但是美國在這時取代了法國,介入越南戰爭。在越南的戰場上,美國海軍航空兵再一次面對曾經的米格對手。而這一次,越南人民軍的飛機已經升級為新式的米格17和米格-21,面對已經升級的對手,美軍這次終於找到了對抗的武器——F-4鬼怪II型戰鬥機。
米格殺手:F-4"鬼怪II"
在整個冷戰期間,F-4"鬼怪II"型戰鬥機確實堪稱是美式戰鬥機中的經典作品。該機同樣由麥克唐納公司研製,最初稱為F-4H型,依照美國海軍的標識,H專門指代麥克唐納公司,所以所有美國海軍中麥克唐納公司研製的戰鬥機後綴都有一個H字符。不過,後來美軍統一了空軍和海軍的飛機標識,過去的F-4H就一律統稱為F-4戰鬥機。
在F-14服役之前,F-4鬼怪式戰鬥機是美國海軍和空軍共同的戰鬥力支柱
F-4戰鬥機長相非常特別,其採用了雙人雙發下單翼的氣動布局,但是飛機的鼻子特別長。為了確保飛行員在著艦時的視野,F-4戰鬥機的機鼻還呈3°下垂,這樣可以為飛行員提供更好的降落視野,便於提升飛機在航母上降落的安全性。海軍艦載航空兵在降落時是最危險的,根據統計艦載戰鬥機在白天降落航母的事故率大約為4%,而夜間則高達12.5%,即使在今天,航母起降依然是危險的行動。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由於美軍最終捲入了越南戰爭,美國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力量也開始進入越南,與越南空軍作戰。而當時早期的美軍艦載噴氣式戰鬥機大多已經退役,美軍當時空軍和海軍統一裝備的是F-4"鬼怪II"型戰鬥機。鬼怪式戰鬥機外形看起來可以說奇特。這主要是因為該機繼承了自F-3H以來,麥克唐納公司設計艦載機的一貫風格——尾翼高高翹起,發動機則向前移動並置於機身下方,這樣飛機的升力中心和飛機的物理中心靠近甚至重合,可以大大提升飛機的格鬥性能。F-4戰鬥機的機翼也呈獨特的兩截構造,內翼平直,外翼則帶12°上反角向上翹起,同時外翼帶有的鋸齒還能起到翼刀的作用,可以確保飛機穩定。
受"空空飛彈萬能論"的影響,早期的F-4B和F-4C型戰鬥機都能夠攜帶8枚空空飛彈,但是卻沒有裝備航炮
早期在越南作戰的美軍F-4型戰鬥機受"空空飛彈萬能論"的影響,同樣沒有安裝航炮。這讓美軍F-4戰鬥機在和越軍的米格戰鬥機的對抗中往往處於劣勢。當時越軍通常以米格-17和米格-21兩種飛機搭配進攻美軍戰鬥機,具體的作戰方式為:米格-21起飛後低空滲透到美軍飛機編隊後方,然後快速爬升,在爬升到1萬米左右後對準美軍機群俯衝,同時各機發射AA-2空空飛彈,無論AA-2飛彈是否命中美軍飛機,美軍的編隊都會被打亂。這時米格-21戰鬥機依然保持俯衝,並一直到距地約500米時才拉起,然後快速撤離,不和美軍戰鬥機糾纏。
在美軍機群被打亂陣型後,米格-17戰鬥機就從四面圍上去,依靠機載航炮和美軍飛機格鬥。由於第一代空空飛彈性能不穩定,且使用限制太多,通常只能用來打擊笨重的轟炸機,所以經常遇到美軍戰鬥機的空空飛彈無法有效命中越軍的米格-17,但是卻被米格-17的航炮打得抱頭鼠竄。甚至還出現過8架美軍F-4戰鬥機圍攻5架越軍米格-17,但是8架F-4戰鬥機攜帶的飛彈全部打光居然無一命中,反而被米格-17接二連三的擊落了3架。
正在從航母上彈射起飛的F-4C型戰鬥機
不過,隨著美軍裝備和訓練的不斷完善,越南戰場上空的"天平"開始悄悄的逆轉。在1970年代開始,美國海軍建立了專門訓練格鬥空戰的"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這個學校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top gun"學校,電影《壯志凌雲》的英文名稱正是這個TOP GUN!參加過TOP GUN訓練的美國海軍飛行員,駕駛新出廠的F-4J型戰鬥機,在後衛戰役期間和越軍戰鬥機作戰,其中擊落對方25架各型飛機,而自身僅損失2架。交換比提升到12.5:1,由此F-4鬼怪式戰鬥機獲得綽號"米格殺手",而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海軍和空軍對越南空軍的空戰損失比為1:2.3。由此可見"TOP GUN"的訓練成效顯著,而美國海軍自韓戰以來對米格戰鬥機的恐懼也徹底煙消雲散。
越戰期間F-4戰鬥機不僅承擔奪取制空權,掩護轟炸機的任務,由於其載荷巨大,所以經常也客串轟炸機
由於性能卓越,F-4戰鬥機在冷戰時期還被銷售給諸多美國的盟國,例如亞洲的韓國、日本等國都裝備有數量不少的F-4鬼怪式戰鬥機,而當年的美國的中東協友伊朗,也裝備了大量當時最先進的F-4E型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和原版的F-4B/C型戰鬥機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機鼻下方整合了一門六管20毫米的"火神"加特林航炮,從而彌補了F-4家族戰鬥機沒有航炮的尷尬局面。而且,由於保養得當,一直到今天,依然有數十架F-4E戰鬥機在伊朗空軍中服役。伊朗空軍甚至為其整合了中國造C-802型飛彈,從而讓F-4E戰鬥機具備了對海打擊的能力,不過這都是後話。然而諷刺的是,伊朗空軍的假想敵卻成為了美國軍艦,說到這裡,不知道美國人會不會後悔當初把F-4賣給伊朗?
被F/A-18替代的鬼怪,被波音吞併的麥克唐納
隨著時間的推移F-4系列戰鬥機也逐漸落後。以F-15、F-16為代表的戰後第三代戰鬥機不再追求高空高速,而是更加注重飛機的機動性能和雷達航電武器等子系統的效能,同時防空飛彈技術也逐步成熟,其命中率也開始大幅攀升,如今空空飛彈已經成為各國戰鬥機的首選武器,航炮確實已經逐漸淪為配角。
全新的多用途F/A-18戰鬥機在1980年代開始逐步替換了老舊的F-4鬼怪式戰鬥機
作為二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F-4戰鬥機雖然在最大飛行速度、航程、載荷等方面依然不錯,但是受發動機的影響,飛機推重比相對較低,因此機動性差,這一點在和同時期的米格-21戰鬥機的較量中表現得非常明顯,所以F-4戰鬥機都儘量避免和米格戰鬥機陷入格鬥,而是遠距離使用飛彈進行攻擊。
不過隨著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的不斷發展新式的F-14和F/A-18兩款戰鬥機加入了美國海軍的戰鬥序列。特別是F/A-18主要就是用來替換已經服役多年的F-4鬼怪式戰鬥機。F/A-18戰鬥機採用了三代機普遍使用的邊條翼設計,有效提升了飛機在大仰角狀態下的穩定性,同時部分增加了飛機升力。同時新式航電火控的使用,讓F/A-18戰鬥機可以在視距之外有效摧毀來襲敵機,因此也具備了F-14才具備的空戰能力。這樣一款兼顧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的飛機,正好應和了其名稱:F/A-18戰鬥轟炸機。以至於在冷戰結束後,美軍甚至淘汰了海軍戰鬥力最強的F-14戰鬥機,而全部換用了F/A-18戰鬥機。
曾經美國空軍和海軍的主力,如今卻成了美國敵手的主力,這確實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
F-4戰鬥機逐步退出美軍現役,而其研製者麥克唐納公司也日趨沒落。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美國航空巨頭之間的兼併此起彼伏。1962年時麥克唐納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合併,成立後來被中國人熟知的麥道公司。1997年麥道公司又被波音公司兼併,後來曾經專門為美國海軍研製戰鬥機的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又被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兼併。所以如今美國航空業形成了波音和洛馬兩大巨頭對峙的局面,而曾經繁榮的麥克唐納公司和他們驕傲的F-4鬼怪式戰鬥機,已經慢慢湮沒在了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