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蘋果官網上線了一款全新頭戴式耳機 AirPods Max ,這也是一款讓果粉們期待了很久的產品,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裡,它終於正式與我們見面。然而,在看到價格的瞬間,不少衝動想購買的人紛紛冷靜了下來。
冷靜下來之後,大家心裡都不約而同的冒出一個問題:區區一個耳機,憑啥這麼貴?要知道,一臺iPhone11,在小九家售價最低4299元,這麼一對比,AirPods Max 是真的貴,它到底貴在哪?
為技術買單
蘋果的 AirPods Pro 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非常成熟的主動降噪技術,AirPods Max 進一步增加了內麥克風反饋,可以對頻響進行調整,這大概率已經是目前為止在音質和降噪上做得最好的耳機。
其次是自適應均衡功能。在耳機裡加上麥克風並不是什麼新技術,但利用這個麥克風來檢測聲音以進行自適應的DSP(數位訊號處理)調整,除了哈曼卡頓,目前只有蘋果拿出了成品。
再次是空間音頻技術。空間音頻許多人已經在AirPods Pro 上體驗過了,簡單來說,在佩戴耳機時,你只要轉轉頭,就能感受到虛擬聲場的變化。但AirPods Pro 上空間音頻的效果並非最佳,蘋果在新的AirPods Max 上加入了陀螺儀和加速器,此外,還需要一顆性能強大的晶片,這就是蘋果自研H1晶片。先進的晶片加上卓越的硬體設計,帶來的結果就是,蘋果至少能在空間音頻領域領先友商1~2年。
為設計點讚
除卻先進的功能,蘋果在AirPods Max 上的設計投入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近年來,蘋果的產品一直在減少接口,消除機身部件的縫隙,追求極致的一體感,但在AirPods Max 上,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最顯而易見的,AirPods Max 採用了更加多樣化的材質和處理方式、更加豐富的色彩以及磁力運用,儘管整體保留了簡約的主格調,在見到產品時,這些細微的改變依舊讓我們感到驚喜,像是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又稱心如意的小禮物。
AirPods Max 頭梁部分只有與耳機連接處做了亮光處理,其餘則採用不鏽鋼設計,用橡膠包裹,蘋果將其稱之為「穹網」設計。AirPods Max 為了追求極致的功能,硬體部分的陣容實在豪華,光是降噪麥克風就有8個,「穹網」在減重方面貢獻不小。
為不足理智
沒有一款產品可以做到完全完美,AirPods Max 也不例外。現在最令人擔心的是重量問題,即使蘋果已經做了減重方面的設計,但AirPods Max 的重量還是來到了384.8g,這幾乎是有線耳機的可接受重量上限,當然它是一個擁有20小時續航的藍牙耳機,但也不得不令人擔心長時間佩戴後的頭部負擔問題。
其次是售價,4399元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仍是需要考慮的價位,如果你並非音質發燒友,也無太多使用頭戴大耳的場景,AirPods 和AirPods Pro 或許是更適合你的選擇。
AirPods Max 貴,貴得有道理,它似乎很難做到AirPods 那樣的暢銷,這款產品更像是蘋果在音頻領域的一次冒險,因此,我們更加期待,也許完全形態的頭戴大耳,真的離我們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