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7日電(記者 張海燕)於9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10年全面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因為事關公眾切身利益,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引發了網友極大的關注熱情,不少網友紛紛在網上留言、跟帖。但縱觀網上言論,發現其中存在不少誤解,一些關於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基本問題有待廓清。為此,記者整理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人力資源系主任文躍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等知名專家接受人民網採訪的,解答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中的12個基本問題,利於大家理解,以期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1、什麼是事業單位?
答: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第252、411號令)事業單位一般要接受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絕大部分由國家出資建立,大多為行政單位的下屬機構,也有一部分由民間建立,或由企業集團建立。與企業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2、國內有哪些事業機構?有多少事業單位從業人員?
答:據有關專家初步統計,我國的事業單位機構數量近130萬個,約有4000萬從業人員,涉及到醫療衛生、公共教育、文化傳播、福利機構、體育等各個領域和行業。
事業單位承擔著社會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涉及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國家社會治理的結構和水平、公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人民的幸福感、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等,事業單位提供的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什麼是績效工資?
答:又稱績效加薪、獎勵工資或與評估掛鈎的工資,是以職工被聘上崗的工作崗位為主,根據崗位技術含量、責任大小、勞動強度和環境優劣確定崗級,以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力價位確定工資總量,以職工的勞動成果為依據支付勞動報酬,是勞動制度、人事制度與工資制度密切結合的工資制度。
4、如何確定績效工資?
答:目前尚無一個行之有效的、各方達成共識的績效評估辦法,這也是績效工資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專家普遍認為,首先,事業單位的績效評估辦法不能變成簡單「計工分」的形式,要充分體現公平、公正,在規範事業單位工資、津貼制度的同時,逐步形成合理的績效工資水平決定機制、完善的分配激勵機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觀調控機制。第二,績效管理應該更多關注員工內在的積極性,讓他們有發自內心的對單位的熱愛,有發自內心的主人公感覺,有充足的能量,有高度的責任感。第三,績效工資改革應該規範事業單位本身的經費使用,使得其更專注於「提高公益服務水平」。
5、「績效工資」與俗稱的「計件工資」、「計時工資」有什麼區別?
答:「計件工資」、「計時工資」產生於美國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主要鼓吹者為泰羅。計件工資是指按照合格產品的數量和預先規定的計件單位來計算的工資。它不直接用勞動時間來計量勞動報酬,而是用一定時間內的勞動成果來計算勞動報酬。包含直接計件工資、間接計件工資、有限計件工資、無限計件工資、累進計件工資、計件獎勵工資、包工工資等幾種形式。計件工資因為比較機械,目前使用得很少。但計時工資仍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內被使用。
專家們多認為計件工資和計時工資過於機械,是把人當成機器,像管理機器那樣管理人,難於在績效工資改革中適用。據專家介紹,在我國有的地區推行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時走了些彎路,比方說老師上一節課計多少分,上兩門新課計多少分,指導一篇論文計多少分,參加多少次會議得多少分。老師的工資由各個指標上的得分綜合來決定,有點像計件工資的意思。
6、實行績效工資改革是不是就跟以前拿「工分」一樣?事業單位多是些知識分子,這樣的方法對他們適用嗎?
答:事實證明,「工分」式的績效方法是難以激發勞動者活力的。而事業單位的員工大多是知識性員工,知識性員工的績效是很難測度的。事業單位也沒有在績效考核方面有很好的經驗積累,沒這方面的文化,強制推行,遍地開花可能會導致能力上的不足和文化上的阻礙。另外,對於事業單位改革而言,單單搞績效工資改革遠遠不夠,還需要完善的管理體系、好的管理環境、優越的領導力、良好的員工素質和執行力等。
相關新聞:
內地事業單位明年起全部實施績效工資 全面清理津補貼發放
黨報評事業單位發績效工資 砸鐵飯碗再砸金飯碗
人保部:績效工資不是簡單漲工資 實施會有個過程
北京9成教師工資將提高 績效工資1月起補發 衛生部:醫生收入只增不減
相關聲音:
學者稱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應至少佔工資權重30%
專家解析績效工資推行:年輕人、能人能拿高工資
喬新生:腦力勞動不宜搞績效工資
湯勁松:績效工資實施關鍵是不被扭曲
毛穎穎: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是要給誰多發錢
繆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