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業單位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可謂是重中之重,其中一類題型考查病句相關題目。今天中公教育事業單位幫助各位考生梳理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病句辨析的重要考點——歧義句。
歧義就是一句話可有兩種以上不同的理解,歧義一般是由下面幾種情況引起和形成的。
1、多義詞引起歧義。
一個句子裡有某個詞是多義的, 這個句子可能成為多義句。
例如:
這本書是黃色的。(「黃色」可指顏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沒多久,他想起來了。(「想」可指「回憶」,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詞引起歧義。
句子中某個詞是多音的, 那麼在書面表達時就可能有歧義。(口頭表達不一定出現歧義。)
例如:
這個人好說話。(「好」可讀「hao4」,指愛好,喜歡;也可讀「hao3」是「易於、便於」的意思,但書面反映不出來,故存在歧義。)
這人頭髮長得怪。(「長」可讀「chang2」,指長度大;也可讀「zhang3」是「生長」的意思。書面也有歧義。)
3、同音詞引起歧義。
漢語中有許多同音詞, 這種同音現象使一些句子在口頭表述時可能產生歧義。(書面表達上沒歧義,試卷無法體現該歧義,在此僅作補充說明)
例如:
這是致癌物質。這是治癌物質。(「致、治」都「zhi4」聽起來有不同理解,口頭表達有歧義。)
產品全部合格。產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讀「bu4」,聽起來意思正好相反。)
4、結構劃分不同形成歧義。
同一個短語或同一句話,在語法結構上劃分不同就會產生歧義。
例如:
他們是兩個高中的學生。(即可以理解為兩個高中學校,也個以理解為同一學校的兩個學生)
咬死了獵人的狗。 (此短語可理解為動賓結構「咬死了獵人的狗」,也可理解為偏正結構「(咬死了獵人)的狗。」)
「我要炒肉絲」。(「炒肉絲」,可理解為動賓結構「炒肉絲」也可理解為是一菜名,是一個名詞。)
5、語義不明引起歧義。
說話中某些詞或短語語義不明確,也會引起歧義。
例如:
開刀的是他父親。(「開刀的」可指醫生,也可指病人。)
北京圖書館收藏著著名學者章太炎的書。 (加點短語可指章太炎所著的書,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書。)
6、指代不明出現歧義。
例如:
我看見馬麗扶著一位老人走下車來,手裡提著一個黑色提包。(「提著黑色提包」的可指「馬麗」,也可指「老人」。)
孩子們喜歡離休幹部張爺爺,一來到這裡就有說有笑,十分高興。(「有說有笑,十分高興」可指孩子們,也可指張爺爺。)
接下來我們以一道題為例。
【例1】
下列選項中,沒有歧義的是
A我們需要相信自己的人。
B三個教育局的領導聽了他的課。
C請你告訴他要早一點回家做作業。
D小明和小軍的哥哥在操場上踢足球。
【答案】C
【解析】A的歧義在於:是「我們需要自信的人」還是「我們需要相信我們自己的人」;B的歧義在於:「一個教育局的三個領導」還是「三個教育局的不同領導」;D的歧義在於:「小明和小軍的哥哥(共兩人)」還是「小明與小軍兩個人的哥哥(只一人)」,故答案選C。
各位同學,在做這一類病句題目時,也要重點關注問法中是「有歧義」還是「沒有歧義」。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