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第一場思想割裂,比以往來的早了些。
準備做20年時間的朋友的羅振宇,才做到第4年,就因為他演講的內容被質疑是否公允,是否正確,是否夾帶了私貨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這種爭議一旦處理不好,甚至還有可能導致情侶的分手,友誼小船的側翻以及人生航道的偏離。問題可大可小,所以才會在不同人的眼中,對羅胖有不同的看法。
一場被質疑的知識跨年:時間並非羅胖的朋友
其實2015年羅振宇提出知識跨年的時候,無論是初心,還是形式都別具一格,至今都沒有第二個人站出來與他一起爭搶這個「布道」的黃金時間,因為跨年活動往往都是各大衛視在慶祝和狂歡,用戶也從未想過在元旦這一天,吸收諸如「小趨勢、還原能力、多元思維模型、非共識、信用飛輪……」等等一系列的概念,聽上去務虛又玄幻。
今天羅輯思維的帳號還在總結,那一場4個小時的演講,羅振宇究竟致敬了多少位名人——數了數一共17位:
木心(作家)、海子(詩人)、納西姆·塔勒布(金融交易員)、羅曼·羅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兄弟連》(美劇)、尼採(哲學家)、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總統)、菲茨·傑拉德(小說家)、沃倫·巴菲特(股神)、查理芒格(股神的合伙人)、道格拉斯·亞當斯(科幻小說家)、邱吉爾(英國首相)、泰森(拳王)、威廉·曼徹斯特(記者)、約翰·列儂(歌手)、阿爾貝·加繆(作家),以及最後告別語,選用了金庸的「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跨年演講更像是一年一度的「引用名言造勢大會」
這是一場用羅振宇和他的小夥伴們自造詞彙+名人名言堆砌而成的跨年演講,中間見縫插針的植入了一些廣告,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從結果來看,顯然時間沒有成為羅振宇的朋友,他前腳剛演講完,後腳就傳出了網友的各種質疑音,比如股神巴菲特的那句「沒有人靠做空自己的祖國賺錢」,有人認為巴菲特其實說的是「過去幾百年,沒人靠做空美國賺到錢」,但小爆也發現,早在2015年這句話就已經被翻譯成羅振宇引用那句的意思了,所以羅振宇是不是被網傳的翻譯素材給坑了,也很難說。
力挺羅振宇的人們,也並非都是認可他所說的
360創始人周鴻禕12月31日在朋友圈發的一段話,也被媒體猜測是否在懟羅振宇,老周是這麼說的:
我很困惑,為什麼現在過新年氣氛那麼凝重的歷史滄桑感,為什麼很多人試圖充當上帝或者先知,言之鑿鑿預言未來,給我們這些迷途羔羊指出方向,似乎這樣才會降低面臨不可預知的未來時候產生的巨大焦慮和惶惑。
不過老周說這話的時候,是中午12點多,而羅振宇和吳曉波的跨年演講都是在當天晚上才開始。所以老周質疑羅振宇一說似乎也站不住腳。
而爭議發生後,也有不少人站出來力挺羅振宇,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財經》雜誌執行主編何剛和經濟學家馬光遠。
何剛說:
喝倒彩的認為羅胖沒做啥知識增量,串燒一年大事,分享創業雞湯,有啥了不起?跨年演講內容並不高深,但知識普及和信息傳播做得好,很不容易。不服的媒體人和學者,看看你們的文章和著作有多少人買單?還是虛心一點吧!
馬光遠也延續了何剛的炮火,他繼續懟媒體人和學者:
看到很多學院派和媒體在抨擊羅振宇,本來沒覺得是個事。再好的菜也有人挑食,再差的菜也有人喜歡,生物多樣性本來如此。但抨擊的多了,我覺得一些人的心態真的出了問題。我想問這些抨擊羅胖的學者和媒體人,除了酸溜溜的嫉妒,你的貢獻在哪裡?我覺得,中國的經濟學和思想市場就不應該是以前那樣的。既不能讓自己富有,也不能讓別人富有,還壟斷著話語權。羅胖的跨年演講說的不見得是我認可的,甚至可能大部分我根本不認可,還有你們挑出的很多錯誤,但羅胖是一個演講四個小時收視率可以和綜藝節目PK,你行嗎?要不你試試?敢嗎?我很高興看到這個市場的壟斷被打破了,不同的話語權體系出現了!這很好。一些學院派總覺得自己牛,可你真的沒有證明自己好嗎?預測對什麼了還是真的在學術上有原創貢獻?或者在政策層面奉獻了智慧?好像也沒有!十個預測,九個半是錯的,還好意思挑別人的錯?哪裡來的這驚人的勇氣?古人云,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起碼,很多人真的是拉不出來的。只在自己的自留地裡自嗨。羅胖的價值不在於他的學術水平有多高,觀點有多對,而在於他本身創造了一種現象,就這一點而言,好像沒有幾個人可以站出來和他比吧?散了吧,好好忙自己的事,自己家菜園子裡長滿了草,卻只看別人家菜地裡有蟲子!
這兩位的表態都沒有側重羅振宇的演講內容,而是針對他做的知識傳播模式和影響力作出了肯定。
符號化的羅振宇
而馬光遠甚至直接說了羅振宇演講中的大部分其實他自己也根本不認同。這倒是有點像伏爾泰的那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支持的並非是羅振宇本人,而是羅振宇現象,想要表達的意思更像是——預測未來並非只是權威人士的壟斷專利,而是人人都可以發高談闊論的領域。
商人羅振宇
自媒體人「中產先生」將羅振宇的演講稱作是「中年人的精神大保健」。
有人會問羅振宇是不是在利用人性的焦慮和恐懼來售賣知識?其實任何知識付費的課程都存在這一點,不光是羅胖。因為很多人心中本來就有這樣那樣的恐懼或焦慮。而且羅振宇出售的知識與權健出售的醫療產品有著本質的不同:
至少知識是能夠治癒恐懼或焦慮的。
羅振宇憑藉著敏感的商業意識,將這種知識的「治癒」和「療效」轉化成了付費變現。他其實也不需要交多少朋友,只要找到更多有焦慮感的客戶就夠了。
而且羅振宇在語言天賦上擁有那種「乾坤大挪移」的能力,無論曾經的言論與現狀的自己有多麼衝突,他都能給你找一個「合理」的解釋,將二維的矛盾死結在引入新的維度後,變成立體的、具有說服力的邏輯。
過去網友質疑他曾公開說賣房賣車,結果過段時間又「默默」的買回來時,他對網友回應說「甭管聽誰忽悠你的,責任你自己負,因為別人不會把他選擇的所有維度參數都告訴你」。
羅振宇自曝他給業界挖的3個坑(U盤化生存、社群、內容電商)時,他說「我當時是那麼想的,然後改主意了,我進步了」。
在羅振宇的邏輯思維裡,你總是辯不贏他的,遑論對錯?
最近羅振宇的合伙人脫不花在朋友圈回應「外界對羅振宇跨年演講」的質疑,她說:有些朋友非常關心我們,問怎麼看那些刻薄話兒,是不是很生氣。唉,不都說了嗎,傘兵部隊就是醬紫咯……
脫不花的配圖,是羅振宇這三個字在微信指數裡超過任志強、馬雲、吳曉波的情景。她對被質疑的演講內容隻字未提,卻在炫耀羅振宇當下有多火。
說不定在她和羅振宇心裡與其辯駁演講內容究竟對錯,還不如讓爭議飛一會兒,如今收穫的熱度,才是他們最想要的結果。
此情此景,正應了那句老話: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