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龍炮轟英美媒體扭曲報導法國恐襲!法國反極端主義放大招
就在上周,馬克龍將炮火開向《紐約時報》等英美媒體,抨擊這些媒體在報導法國恐襲時,沒有站在法國這一邊,反而將暴力行動「合法化」並指責法國存在「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 據法國FranceInter電臺報導,上周四(11月12日),馬克龍與《紐約時報》媒體專欄作家本·史密斯(Ben Smith)通話,指責該報和其他英語媒體將法國的暴恐活動「合法化」,這些媒體稱法國存在「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 英美媒體不懂「法式世俗主義」?
-
倫敦橋恐襲後英首相放狠話:要恐怖分子每一天都在服刑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一場倫敦橋恐襲案,不僅將有關暴力犯罪者減刑話題推到了英國輿論的中心,也讓法律和治安問題佔據了英國大選前社會問題的首要位置。恐襲案發生後第3天,據多家英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1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再度誓言:將加強監獄刑罰和治安,確保恐怖分子每一天都在服刑。英國路透社報導稱,談起日前發生的倫敦橋恐怖襲擊案,詹森1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他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獲勝,他將加大對監獄系統的投資力度,並加重刑期。
-
倫敦橋恐襲死者均為劍橋畢業生!恐襲為何會發生?
倫敦橋突發恐襲,致2死3傷!但是罪犯本該身在監獄,為何會突然出現在案發地點?——英國小隊長 黑色星期五(11月29日)當天,倫敦橋上發生恐怖襲擊事件,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罪犯已被武裝警察擊斃,當場死亡。
-
IS被指或聖誕節在馬來製造恐襲 當地警方闢謠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4日報導,馬來西亞社交媒體近日瘋傳「伊斯蘭國」組織可能在聖誕節期間在當地發動恐怖襲擊,對此,馬來西亞警方強烈否認,稱這是不負責任者散布的假消息。警方也警告民眾必須立即停止散布上述謠言。
-
法媒:尼斯恐襲團夥疑似曾策劃另一次襲擊
中新社巴黎1月13日電 (記者 龍劍武)據法國媒體最新披露,情報部門在對尼斯恐襲案涉案人員的手機簡訊進行分析後懷疑,駕車作案者的同夥曾預謀在案發一個月後再次發動襲擊。 法國BFMTV電視臺13日報導說,在尼斯恐襲案發前,作案者穆罕默德·布萊勒的同夥曾通過手機簡訊聯絡。法國對內安全總局和司法警察總局的調查人員認為,其內容顯示該團夥當時可能正在策劃發動另一起襲擊。
-
給對方的讚美要「正中下懷」
對別人的讚美要「正中下懷」,這樣的恭維才能達到取悅人心的效果。在恭維別人之前,要善於察言觀色,揣摩對方的心思。只有了解了對方心裡在想什麼,在說讚美話的時候,才能把話說到點子上去。女性朋友心思更加細膩一些,情感更加豐富一些,察言觀色、揣摩別人的心思也更加準確一些。在讚美別人之前要做足了這些工夫,才能確保讓你的恭維正中別人的下懷。
-
恐襲頻發 讓德國、法國迷失方向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宣稱對此負責。這是約5個月後,比利時再次發生恐襲傷亡事件。很多人對此已不感到吃驚,一是因為這個「頻度」遠比不上平均水平——一家美國著名防恐監測網站統計稱,敘利亞和伊拉克之外恐襲的發生頻率是84小時;二與歐盟兩大領導者法、德的遭遇有關:德國一周曾發生4起恐襲事件,但「受傷」程度仍不及法國。
-
大英國協國家密切關注倫敦恐襲案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綜合消息:多個大英國協國家對倫敦恐襲案密切關注,同時矚目本國公民的安全狀況。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23日表示,襲擊針對所有民主國家,澳大利亞對此強烈譴責並與英國堅定站在一起。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與英國外交大臣詹森通電話。澳方密切關注在襲擊中受傷的澳大利亞公民的情況。
-
倫敦橋恐襲案致2死3傷:一名遇難者身份確認,系劍橋畢業生
英媒最新報導稱,其中一名遇難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生。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每日郵報》報導,一名25歲的男子在倫敦橋襲擊事件中身亡,該男子身份已被核實,名叫傑克·梅裡特(Jack Merritt),畢業於劍橋大學。梅裡特的父親在社交網站上髮長文緬懷兒子,稱他「有一個美麗的靈魂」。
-
歐洲的「伊斯蘭恐懼症」
周五,帕蒂成為了共和國的面容,他代表了我們消滅恐怖分子,減少「伊斯蘭分離主義者」,和作為自由公民生活的意願。 代表了我們繼續了解,繼續學習,繼續自由教育的決心。帕蒂老師被殺,但是他在每一天在每一個教室裡都獲得了重生,自由在學校裡得到了傳承和延續。馬克龍的言論引起了伊斯蘭世界的極度不滿。
-
英國穆斯林要女王皈依伊斯蘭?這是一個美國人「設計」的謊言
【編譯/觀察者網 武守哲】「英國的穆斯林正要求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皈依伊斯蘭教!否則就讓她滾出英國!」這樣一條極為博眼球的「驚悚」消息近日在歐美各小報和非主流媒體上迅速傳播。 這則消息散布的時間點比較敏感:倫敦當地時間3月23日下午,英國議會大廈外發生恐怖襲擊 男子駕車撞人、持刀砍人致5死40多傷,事後英媒透露襲擊者襲擊者哈立德·馬蘇德曾在獄中皈依伊斯蘭教。
-
法國穆斯林譴責恐襲,不滿總統雙標:言論自由有邊界
事發後法國民眾不顧近日以來嚴重的疫情,自發聚集到共和國廣場悼念遇害者並抗議譴責極端恐襲 / 網絡 來源複雜、想法多樣的移民和難民群體,與法國主流社會之間不容忽視的張力,持續撕扯著法國社會
-
聖誕前夕,美國挫敗「獨狼」陰謀,英法德防恐襲神經緊繃
《華盛頓郵報》23日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前一天宣布粉碎了一起企圖在舊金山39號碼頭進行恐怖襲擊的陰謀,並逮捕了恐襲策劃者詹姆森。詹姆森供認自己的襲擊計劃,他稱聖誕節是完美的攻擊日子,並稱自己「已準備好為聖戰而死」。
-
法英舉行足球賽向恐襲遇難者致敬 兩國首腦將出席
摘要:據外媒報導,法國足協12日宣布,為了向倫敦和曼徹斯特恐怖襲擊遇難者致敬,英法兩國足球隊13日晚21點將在巴黎法蘭西體育場舉行友誼賽。據法國總統府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將到法蘭西體育場共同出席這個儀式,並觀看這場為英國恐襲遇難者舉行的友誼比賽。
-
英議會大廈外汽車衝撞護欄:警方將其定性為恐襲
倫敦警察廳將此事定性為恐襲。另據路透社報導,這起事件造成3名路人受傷。倫敦警方發布消息稱,傷者沒有生命危險。事發後,多輛救護車開抵現場,反恐小組隨後對該事件展開調查。 31375151,.英議會大廈外汽車衝撞護欄
-
倫敦恐襲嫌犯被曝曾在沙特教英文 鄰居稱其「好人」
不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隨後認領這起襲擊,聲稱襲擊者是該組織的「戰士」。 馬蘇德52歲,出生在英國肯特郡。《每日郵報》報導,他原名阿德裡安·埃爾姆斯,成長在單親家庭,由母親撫養,皈依伊斯蘭教。 馬蘇德作案的確切動機尚不明確,英國當局把這次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已經「認領」這次襲擊,稱「這名襲擊者」是該組織的「戰士」。
-
天堂的眼淚——基督城恐襲啟示錄
(遭受恐襲的清真寺之一:努爾清真寺)雅瑪·納比的父親哈吉·納比是當天在清真寺門口第一個迎接襲擊者的人。他親切的發出了一句穆斯林最常用的問候語:你好,兄弟!沒有料到,後者報之以槍口。哈吉幸運的躲過了第一輪射擊,混亂之中,他還救出了幾個同胞。但是很快的,槍手就回來發動第二輪掃射。
-
巴黎歌劇院恐襲案後續:兩名與兇手關係密切女子落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戰濤】5月12日巴黎歌劇院街區持刀恐襲案的調查取得了新進展。據法國《歐洲時報》5月18日報導,法國警方於當地時間5月17日下午逮捕了兩名女子,後者是恐襲兇手的親友。這兩名被捕的女子同該案兇手阿茲莫夫和阿基姆關係密切。
-
揭露新疆暴恐幕後黑手:「東伊運」種種恐襲惡行被曝光
最新播出的《幕後黑手——「東伊運」與新疆暴恐》與《中國新疆,反恐前沿》相互印證,又基於大量暴恐事件事實「撥雲見霧」,深入剖析了恐怖組織「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東伊運」)究竟是如何禍亂新疆的。 2003年,艾山·買合蘇木被巴基斯坦軍隊擊斃,但「東伊運」為禍新疆的恐怖活動並未停止,該組織宣稱策劃製造了2013年天安門金水橋「10·28」暴恐案和2014年昆明火車站「3·01」暴恐案。 2014年4月30日,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發生了一起持刀傷人、自殺式爆炸襲擊案件,造成3人死亡、79人受傷。
-
《查理周刊》恐襲案宣判,14名被告最高被判30年
當地時間12月16日(周三),巴黎特別重罪法庭就《查理周刊》相關恐襲事件的14名嫌疑人作出判決。2015年1月,因刊登諷刺漫畫而出名的《查理周刊》編輯部遭遇伊斯蘭極端分子庫阿奇兄弟襲擊,造成12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