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搭起口罩生產線,中國企業這樣緊急跨界

2021-01-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轉型生產防護口罩 新華社記者 楊 馳攝

在國機集團下屬恆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口罩生產線上忙碌。國機集團供圖

「5天時間,從無到有搭起一條口罩生產線」「3天出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55小時,研發攻關成功!」……近日,有關醫療防控物資生產的消息不斷傳來。但是,與人們腦海中的印象不同,這些消息來自石油化工、汽車、機械製造等平日裡「不搭調」的行業企業。

面對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醫療防控物資緊缺的形勢,不少大型製造企業開啟了「跨界」生產之路。短時間內緊急轉產、研發攻關、快速投產,這一速度的背後,既是中國企業特殊時期「衝勁」「拼勁」的反映,也成為中國製造體系齊全、配套水平高、產業工人技能全面的優勢體現。

調整產能

——重點保障緊缺物資原料,發揮專業優勢,企業協同合作促生產

「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

2月6日下午,中國石化官方微博、易派客官方微信發出尋求口罩生產合作的消息。消息不長,但簡明扼要:「1.我們需要口罩機,若您有富餘、可用的設備,可轉讓給我們,我們將協調生產、增產口罩。2.我們有熔噴布,您若缺此原料,我們可運輸上門。增產的口罩,我們可全部收購支持湖北抗疫一線,也可支持企業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

消息一出,受到廣泛關注,文中聯繫人沈先生的電話被迅速打爆,合作夥伴則在3小時內找到。

本報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截至2月7日中午,中國石化已與合作夥伴對接完成11條口罩生產線,即將進入設備安裝程序。據初步估算,到2月29日,可實現新增產能至60萬片/日,3月10日,實現新增產能至100萬片/日以上。

同時,中石化已聯繫到3家地方口罩生產企業,為他們提供熔噴布原料和協調生產設備。據了解,醫用口罩主要由三層無紡布組成,而中間至關重要的過濾層所採用的原料就是熔噴無紡布。目前,北京市一家企業,馬上供料就可日產口罩3.5萬片;江蘇一家企業,由中國石化組織原材料,2月9日開始調試生產,每天可生產口罩10萬片;廣東一家企業,中國石化幫其採購到兩條閒置生產線,調試投產可日產口罩10萬片以上。3家企業可累計日產口罩23.5萬隻以上。

記者了解到,目前相關對接、生產工作還在不斷推進中。隨著更多生產線的合作落地,後期還有望進一步擴大產能。為保證上遊原材料的供應,中國石油正在滿負荷地穩定生產醫衛原料聚丙烯,聚丙烯由石油加工而來,同時也是熔噴無紡布的主要原料。

有的企業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及時調整生產重心。疫情發生後,國機集團下屬恆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第一時間復工生產,並將所有產品調整為醫用衛材原材料無紡布產品。自1月31日復產後,截至2月13日,恆天嘉華累計生產無紡布原材料1535.88噸。同時,公司緊急拓展醫用口罩、防護服的生產和服務能力,辦理工商變更,截至2月13日,開通了11條平面外科口罩生產線,達到了日產110萬片平面外科口罩產能。此外,N95口罩生產設備採購工作和抗病毒防護服項目也在積極推進中,爭取儘快投產。

日前,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郝鵬赴保障重點醫療防控物資的中央企業開展專題調研時強調,要不惜代價、分秒必爭,通過改造轉產、增產擴產、統籌海外採購等,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一線重點醫療防控物資保障工作。當前,國企民企都投入到這場緊急保供的應急生產中。

改造轉產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辦理有關資質,推動技術改造,儘快實現轉產

有些企業原有生產線看似與醫療防護物資相差更遠,比如汽車等。這中間的轉換如何實現?

記者了解到,對許多企業而言,轉產意味著基於企業已有的生產條件,缺啥補啥,比如改造生產車間、採購或自製設備、培訓員工、申請資質,同時掌握必備的生產工藝和流程等。由於中間的採購、裝配等環節均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少企業近日發布轉產消息,但實際上春節期間就已開始籌備。

2月11日,廣汽集團第一臺口罩生產設備開始進行安裝和調試。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儘快實現口罩的生產,廣汽集團充分整合和調動資源,尋求多個途徑,一方面加緊自製設備,同時派出技術力量支援廣州的口罩生產廠。

2月7日,廣汽部件技術中心派工程師赴東莞學習,投入到口罩設備相關技術和生產流程的研究中。原本2周的培訓內容,工程師們快速掌握,並於2月10日成功組裝調試出第一臺防護口罩生產設備。

據了解,廣汽集團計劃通過與供應商合作,自製設備30至50臺,這些設備中一部分用於廣汽自己生產,一部分將提供給廣州市其他企業進行口罩生產。

不僅僅是廣汽集團,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車企也通過自建或聯合供應商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例如,比亞迪動員管理人員、研發人員、一線工人、後勤保障人員齊上陣,規劃廠房布局、口罩機等設計方案,快速設計圖紙並安裝調試機器設備投產,預計2月下旬將達到日產500萬隻的產能。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也有製造企業在當地政府、供應商的大力支持下,僅用5天時間就從無到有建起口罩生產線。但口罩生產並非沒有門檻。首先,對生產環境有要求,醫用口罩生產需要滿足一定條件的無菌車間;其次是設備,如口罩生產機等;另外還需要無紡布、掛耳、鬆緊帶等生產原料和零件。同時,口罩產品還涉及資質認證等問題。在當前情況下,不少地方正採取「特事特辦」的方式,加快審批流程。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日前表示,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推進,對防護物資的需求急劇增長,尤其是對口罩的需求仍面臨比較大的缺口。下一步要通過「復工、達產、擴能」緩解供需矛盾。同時,還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辦理有關資質,推動技術改造,儘快實現轉產。

研發攻關

——科研團隊高效研發防護服、消毒劑等產品,提升工藝時效,加速防護物資抵達一線

2月8日凌晨2時,中國化工旗下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研製出首件隔離服。從接受任務到第一套隔離服下線,曙光院僅用了不到55個小時。

2月5日,中國化工向旗下曙光院下達工作總要求:組織疫情防控的重要物資隔離服研製開發並轉產。接到工作任務後,曙光院立即在現有防護服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改型研製和生產。設計圖紙、選用材料、調整配方、修改方案……不到55小時,第一套隔離服下線。

據了解,曙光院此次研製的GL-7、GL-8兩型醫用隔離服,採用軍用防化級橡膠塗敷材質,具備優異的病毒隔離防護性能,經化學洗消或紫外滅菌後,還可重複多次使用。其中GL-7型可以清洗消毒並重複使用30次,GL-8型隔離服可清洗消毒重複使用10次。

目前,這兩款醫用隔離服正在按要求上報相關機構檢測並申請醫療器械備案和生產憑證,取得資質並正式批產後,預計可達到GL-7型隔離服日產300套、GL-8型隔離服日產1200套的產能。下一步,曙光院將全力轉產。

從醫用隔離服到廣譜高效消毒劑……近日,不少企業緊急研發攻關,為醫療防控物資生產帶來好消息。

同時,中間環節的改善也正加速緊缺物資供應。在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一次性醫用防護服仍然緊缺。由於產品生產出來後須經7-14天的滅菌環節才能投入使用,使得近期各方生產的產品增量未能快速抵達防護一線。批量化輻照滅菌的成功實現有望加速這「最後一公裡」。

2月12日,首批批量送至中核集團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公司輻照滅菌的上萬件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已經完成輻照滅菌。從早晨7點多運抵卸貨,到全部整裝待發僅用6個小時,相比傳統的環氧乙烷滅菌方式,所需時間大大縮短。

目前該公司為防疫物資開通綠色通道,凡是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都可以實現到廠即照,輻照完畢立即裝車運走。「僅我們這條生產線,粗略統計每天可完成10萬件左右的一次性防護服的滅菌任務。」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本報記者 李 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2月20日 第 03 版)

相關焦點

  • 紙尿褲生產線改做口罩 數千家企業應對疫情緊急轉產
    我國有著全球最為龐大的製造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3000多家企業緊急申請審批資質,改造生產線,跨界轉產口罩、防護服都緊缺物資,中國製造在疫情面前跑出了中國速度,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福清市爹地寶貝股份有限公司,一條口罩生產線,正以每天70萬片的速度加緊生產,而在12天前,這還是一條生產嬰兒紙尿褲的生產線。紙尿褲改口罩?聽起來工藝、材料都有相近之處,但實際上技術和標準有著天壤之別,要科研攻關、要調整參數、要修改設備,更重要的是,價值1000多萬的嬰兒紙尿褲進口生產線改造成了口罩生產線後,生產線兩端報廢,價值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
  • 紙尿褲生產線改做口罩 數千家企業為防疫緊急轉產
    我國有著全球最為龐大的製造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國3000多家企業緊急申請審批資質,改造生產線,跨界轉產口罩、防護服都緊缺物資,中國製造在疫情面前跑出了中國速度,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福清市爹地寶貝股份有限公司,一條口罩生產線,正以每天70萬片的速度加緊生產,而在12天前,這還是一條生產嬰兒紙尿褲的生產線。
  • 東莞這家電子企業緊急「跨界」生產口罩支援一線,原因竟是……
    本來只需清空部分車間,提供給一家市屬企業用於生產口罩,但最終卻自己出資了500多萬元採購設備,緊急上馬口罩生產線。位於東莞塘廈田沙路2號的東莞市澳星視聽器材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以生產影音視聽設備為主的電子企業,如今緊急「跨界」生產口罩!這其中有一個既曲折又盡顯擔當的故事。
  • 比亞迪,OPPO等700家科技企業跨界做口罩
    蘇州一家停產570天、進入破產清算的口罩企業,僅在96小時內實現復工生產。口罩概念股也是水漲船高,口罩板塊一周上漲超40%。眾多企業紛紛加入到跨界生產口罩的大軍中來。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以工商註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近700家為科技推廣、軟體信息技術服務業等企業。口罩緊缺據工信部統計,中國具備一天生產2000多萬隻口罩的產能。
  • 戰疫情|多地企業緊急「跨界」轉產支援 擴大抗擊疫情物資生產供應
    央視網消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對口罩、消毒產品等物資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多地有條件的企業緊急「跨界」支援,迅速調整轉產,擴大抗擊疫情相關物資的生產供應
  • 奧森跨界做口罩日產30萬隻 服飾公司變更經營範圍 緊急改造生產車間
    在緊急改造完成的生產車間內,員工們戴著口罩進行作業。 蔣文廣 攝☉商報記者 陳佩蕾第一時間變更經營範圍轉產口罩,成立全新的醫療科技公司,將原有的服裝生產車間緊急改造成口罩生產車間……3月19日,浙江奧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奧森醫療」)僅靠現有的兩條24小時運作的生產線,民用口罩日產量就達30萬隻。
  • 廣州白雲區企業「跨界」生產口罩 矢志打造中國版「3M」品牌
    擦亮 " 白雲製造 " 名片,白雲區企業口罩生產助力全球抗疫,讓 "made in China" 走向全球。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大量中國企業 " 跨界 " 入列生產口罩等防疫物資,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的廣東能量堡壘製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
  • 央視:井陘人最熟悉的這家企業,開始做口罩了!日產……
    位於河北省井陘縣的際華3502職業裝有限公司, 是我國最早的軍需品生產企業。疫情發生以後,他們用一周時間緊急轉產醫用防護服,已累積向湖北抗疫一線運送防護服70多萬件。面對口罩短缺問題,他們又用了15天時間實現了口罩產能的從無到有。他們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再次緊急轉產的?目前產能如何?看央視記者現場報導。
  • 跨界馳援生產口罩,賣汽油的、做電池的、裝手機的都來了!
    令人欣慰的是,有不少國內口罩企業在春節假期期間就已經緊急復工,開足馬力生產。還有多家原本不是生產口罩的企業,跨界馳援口罩生產。「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2月6日下午,中國石化官方微博發布消息,中國石化易派客(中國石化旗下電子商務網站)正尋找口罩機,將協調生產口罩: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
  • 中石化16條熔噴布生產線全部投產 76天建成全球產能最大熔噴布生產...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其珏)記者從中石化集團新聞辦獲悉,儀徵化纖第12條年產500噸熔噴布生產線已於5月9日18時18分投產成功,這意味著疫情期間中國石化緊急部署的兩期16條熔噴布生產線全面建成。
  • 口罩「盾牌」熱血鑄就 抗擊疫情顯身手
    2020年2月21日,疫情防控關鍵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考察口罩等醫療防控物資生產供應保障情況時實地考察了納通的口罩生產線,面對著生產口罩一線的員工親切地說:「同志們辛苦了,你們爭分奪秒生產口罩,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口罩是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武器,是保護群眾健康的盾牌,也是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堅強保障。」
  • 中國石化再投產2條熔噴布生產線 產能將達萬噸可年產口罩100億隻
    5月底,其16條熔噴布生產線全部投產後,加上控股企業的5噸/天產能,將形成萬噸熔噴布年產能,每年可用來加工一次性醫用口罩超過100億隻,有望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熔噴布生產商。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中石化去年營收再創新高。2019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額及其他經營收入為人民幣2.97萬億元,同比增長2.6%,創歷史新高。
  • 緊急動員:76%口罩廠復產,3000多家企業轉產,口罩荒將緩解
    當然,除了原有的口罩生產企業逐步恢復了生產,原本不生產口罩或是早已經停止生產口罩的企業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加入到了「跨界」支援的行列當中。2月8日,比亞迪宣布將開始生產口罩和消毒液,預計2月17號開始量產出貨,2月底可達到每天500萬隻口罩,5萬瓶消毒液的產量。此外,上汽通用五菱、廣汽集團等多家汽車企業也都在研究口罩的生產。
  • 廣州市2020年全國勞模陳建國:跨界產口罩 他「絲毫」不差
    在汽車行業工作了近30年,陳建國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要跨界生產口罩。從「零」開始,8000多個零件、38個託盤、誤差不超過3絲……憑藉著一股敢於較真碰硬的精神,他帶領團隊奮戰五個晝夜,組裝調試出一臺口罩生產設備,試生產期間日產能達五萬隻。
  • KN95口罩彰顯湖南製造實力
    這家原本專業從事建築新結構、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在疫情發生後迅速改建生產線,僅用半個月就實現口罩量產。目前該企業是全國第5家、我省唯一一家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口罩生產企業,日產口罩360萬隻,已向蘋果等歐美公司出口,累計向國內外銷售數億隻口罩,中國企業標準下的「湖南造」逐漸被全球認可。
  • 我們的口罩從哪裡來?
    就這樣,一隻只平價口罩從長垣送往疫情防護一線,送往千家萬戶。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湖北的主要口罩生產商之一,穩健醫療走在了疫情防控的前面。相關人士指出,疫情期間,口罩供應不足是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中國年產50億隻口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具備防菌功能的普通紗布口罩、日用防護性口罩和工業防塵口罩。口罩也存在保質期,廠家不敢大量囤貨。春節放假停工給恢復生產帶來不便,一時難以滿足激增的需求。不過,隨著生產線調整和口罩生產企業陸續復工,口罩供應緊張的情況正在得到緩解。
  • 北京市國企研發成功KN95口罩生產線 已實現完全自動化
    在北一工具機生產車間,兩條KN95口罩生產線正在進行調試。本報記者鄧偉攝本報訊(記者 孫杰)在啪嗒啪嗒的機器聲中,潔白的熔噴布沿著生產線緩緩前行,經過壓邊、焊接、切割等多道工序,每兩秒鐘就有一隻KN95口罩誕生。
  • 24小時全自動、日產十萬餘只,以下18家企業的智能口罩生產線極大...
    企業戰疫,智能化解決方案如何選?機器之心最新上線「智能戰疫方案精選」系列,針對廣大企業對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的需求,逐場景解讀目前智能化解決方案供應市場現狀,剖析各類主流方案性能指標及適用範圍,縱覽優質供應資源,輔助企業高效進行採購決策。本期「智能戰疫方案精選」以「智能口罩生產線」為主題,全面剖析相關解決方案,並配套提供解決方案資源名錄,往期精選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 口罩供給戰:原料缺,招工難,多行業跨界轉產!
    「實體店和電商自營渠道實在買不到口罩了,只能在線上一些小商家處碰運氣,歡天喜地下單100個,卻發現這家店鋪上了打假名單。」不久前,上海一名消費者這樣表示。 過去一周,《國際金融報》記者以採購者的身份聯繫了全國多地多家口罩生產企業,得到的回覆基本是,原材料短缺,物流運輸受阻以及招工難。
  • 日產10萬 首條四川省屬國企緊急投建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投產
    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3月3日,位於四川省資陽市高新區的川投集團華西牙科項目內,1條全自動平面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投產。該產線由四川省屬國企川投集團投資建設,是四川省屬國企緊急投建的首條全自動一次性醫用口罩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