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由於如今娛樂項目過於繁多,人們對自律逐漸注意起來,並且把自律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因此,自律也理所當然成為了許多人追求的狀態。
但是,追求自律本身其實是一種表象,舉個例子,倘若成功是一顆水蜜桃,長成水蜜桃的原因是種子具有水蜜桃的基因,但是香蕉發現之後想要成為水蜜桃的樣子,於是掐頭去尾,結果最後卻四不像。
所以追求自律不是目的,只是追求某一個目標過程中所必備的素質,如果你還在追求自律狀態,那麼你可能永遠做不到自律。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在狀態上做到自律呢?有三個跡象可以參考。
第一,有清晰且有可實施的目標。
這是自律的內核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多數人心裡的自律狀態是:早上早起,下班以後學習,除了必要時候不看手機、不玩遊戲,定期鍛鍊,熱愛生活。
但是,只有目標才能使人才能自律。早睡早起是因為要上班,學習是因為要考試,不看手機不玩遊戲是因為沒時間,鍛鍊是因為想要魔鬼身材。光有目標還不夠,還必須具有可實施性。
比如,你給自己定了學習計劃,每天看200頁書,結果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用來看書,所以大概率你會放棄這個目標,因為它超出你的實際情況太多。
你需要精準估計自己的現實情況和心理情況,定一個現實和心理都可以承受的目標。另外,有的人把目標定得太過模糊,也會導致自律失敗。
比如,你給自己定了當科學家或者賺錢的目標,而這個目標範圍非常廣,可實現的路徑過多,這也會導致你無從實施。
第二,在目標任務中找到反饋。
自律不是靠逼,而是靠「想去做」。如何才能達到想去做這種心理狀態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朝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得到反饋。
舉一個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打遊戲。遊戲之所以讓人入迷,不需要意志力就可以進行下去,其實是因為遊戲有一套非常成功的反饋機制。
首先,當你首次進入遊戲的時候,會給你提供教學,這是第一個反饋機制,讓你輕鬆上手獲得成功體驗。
其次,遊戲會給你制定每日任務或者主線任務,這是一個指引,讓你在體驗中不會迷茫,並且在做任務的過程中得到獎勵反饋,這是第二個反饋機制。
最後,在實戰中加入人機,讓你在前期總是能比較輕鬆地獲得成功,這種成功體驗是第三個反饋機制。當你已經體驗到了這三層反饋以後,基本上就已經沉浸其中了。
開發遊戲的人非常聰明,但我們不要只會玩遊戲而忘記了把這種技能運用到生活當中。在現實生活裡,要明白目標給我們的反饋不會像遊戲這樣頻繁,也不會給我們明確的前進路徑,這也就是現實比遊戲要難的原因。
所以,我們要把心態放平穩,不能急功近利,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學會反思,只有反思才能給予我們正向反饋,讓我們明白失敗的原因,進而獲得後續成功。
如果只是悶頭幹,那麼痛苦和煎熬會一直伴隨你,而你的意志力也終將耗盡,自律狀態也隨之消失。
第三,發現自己可以熟練使用一些技能。
能做到這一點說明前兩點你已經上手了,在前進的過程中擁有了自我反饋機制,這時,高度自律已經離你不遠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回想在日常生活中,你做得最頻繁的事情是什麼(特指技能),是不是你最擅長的那件事?擅長使人熱愛,越擅長越熱愛。
當你是某個領域人群中的佼佼者時,你就會自動自發地去做這件事,沒有逼迫,也沒有消耗意志力,做到了真正的自律。
你還在努力追尋自律嗎?快停止你錯誤的腳步吧,去做三件事才會使你真正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