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夜晚焦慮失眠,打開知乎,刷到一個話題:「難過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最高贊回答這樣寫道:
「我現在真的很難過,翻遍通訊錄沒一個人能說。
而能想到的唯一方案,居然是點開知乎搜索「難過」。
邊流淚邊不動聲色打出這幾行字。」
我看著下方三千多個點讚和一千多個評論,原來在網絡的那端,竟然有這麼多人有著一樣的感受。
為什麼長大後,我們都不願意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示給別人?
1
擔心痛苦淪為對方的談資
幾天前,我那個當初執意遠嫁的好友,告訴我,她離婚了。
27歲,孑然一身,一切重新開始。
還記得她在上大學的時候,心思敏感脆弱,遇到一點點不開心的事情,都要發個朋友圈尋求安慰。
可她最近的朋友圈,卻一片歲月靜好,沒有顯露出一絲委屈和悲傷的負面情緒。
如果不是她主動告知,我真的無法從朋友圈的蛛絲馬跡中,發現她正在遭受痛苦。
我問她為什麼現在有心事,不願意發朋友圈了。
她說,她剛離婚的時候,整日以淚洗,幾個同事發現了她的異常,主動熱情地找她聊天。
起初,她以為同事的打探,是出於同情和關愛,就毫無保留地講述了自己離婚的始末。
沒想到,幾天後,她離婚的消息在整個公司傳的沸沸揚揚,每天上下班都要忍受無數人的注視和議論。
吃過一次虧,她倔強地再也不肯輕易露出傷口,而是選擇一個人默默承受。
傾訴錯了對象,不僅不能得到同情和安慰,你的傷口還可能淪為對方茶餘飯後的談資。
2
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去年,一位同事的父親去世了,他十分悲痛,發了朋友圈悼念。
看到消息,他的親朋好友們一個接一個地打電話安慰他,努力給他加油打氣。
雖然親友們的關心都是出於真心,但即使是最溫暖的話語,也無法緩解他的悲傷。
親友們除了勸他堅強振作,其他的事情也無能為力,問題只能他自己解決,而有時候那些關心反而加深了他的悲痛。
面對親友的問詢,他不得不一遍遍向他們說明父親去世的原因,也就意味著他需要一次次回憶起父親去世的場景,心情持續陷入悲傷之中,久久不能平復。
他說,我現在難過的時候,只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然後跑跑步,自己消化痛苦,真的不想要他人的寬慰。
向他人訴說痛苦悲傷,未必能夠獲得真正的理解,但一遍遍訴說的過程,卻也是一次次重新撕開傷疤的過程,讓心中的傷口更難癒合。
3
前段時間,心情不好,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我發了一個很消極的朋友圈。
負面的朋友圈,大多是一時情緒的發洩,大家看多了也就默然了,沒有幾個人真的去在意。
我本以為這條朋友圈也不會被人關注,可我媽媽看到之後,卻十分焦急擔憂。
許久不曾聯繫的媽媽怕我遇到什麼困難,一下班就著急地要跟我視頻,絮絮叨叨地問了我很久。在我再三保證之下,她才肯相信我只是一時的情緒低落,而不是遇到了解決不了的困難。
兒行千裡母擔憂,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一點點的風水草動,都會讓他們心中驚起波瀾。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發負能量的朋友圈。
我有一個同學,疫情期間失業了4個月,瞞著家人,每天投上百份簡歷,奔波於各種面試。
等他千辛萬苦找到新的工作,只肯告訴爸媽自己跳槽了新公司,絕口不提自己失業的那段經歷。
他說,即使告訴了父母,他們除了替自己擔心外也無能為力,還不如獨自承擔這份壓力,讓爸媽少操點心。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心中無所不能的英雄,可當我們長大成人,英雄卻已遲暮,為家庭遮風擋雨的英雄換成了我們自己。
越長大責任也越大,肩上擔子越來越重,能分擔的人卻寥寥無幾,也就變得越來越沉默。
4
楊冪曾經在某個節目上說:「你看看外面,每一個人都很辛苦。你覺得給我們送外賣的人不辛苦嗎?節目組蹲在地上對半天稿子不辛苦嗎?所以你憑什麼要求別人了解你的辛苦?」
成年人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也不需要別人知道。
有人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把快樂的一面留給別人,悲傷的一面留給自己。
當你學會藏起自己的脆弱,獨自承擔壓力和痛苦,也就意味著成長。
生活永遠不講道理,既然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就要學會去接受它,然後微笑著面對生活。
文 | 毒哥&明月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