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每個父母都希望有一個聰明的寶寶,其實大部分孩子都很聰明,只是他們的聰明勁兒用的地方不同。而0—6歲作為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也是適齡兒童家長培養一個贏在起跑線的孩子的黃金期,因此,這個時期嬰幼兒早期教育也是家長極為關注的。
市面上的早教班畢竟時間有限,大多數寶寶的早教教育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抓起。要想寶寶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多鍛鍊大腦的機會,還需要寶媽們著重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培養。
一、多元化良性刺激
數據表明,0~3歲寶寶大腦每天的運轉強度是是成人的3倍以上,也就是說如果寶寶的大腦多接受來自外界的良性刺激,就會如同埋在肥沃土地裡的種子碰撞上了陽光一般,快速發育成長。
所以,日常生活裡,寶寶的早期教育一定要注意多方面的外界刺激。比如,調度不同感官的唱跳遊戲,動靜結合的親子互動小遊戲等,亦或者經常帶寶寶去接觸新鮮事物,如去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等。
二、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很多家長認為早期教育是教會孩子掌握諸多技能,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掌握技能僅僅是早期教育的其中一點,而早期教育也包括寶寶安全感的培養。
足夠的安全感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如果寶寶在日常生活裡感到壓力和害怕,體內便會釋放的化學物質,從而影響大腦的記憶區。
所以,在日常生活裡,遇到寶寶害怕的事情,寶媽寶爸們一定不要打罵寶寶,也不要言辭過於激烈,應該多安撫寶寶情緒,教給寶寶正確的是非觀,給寶寶提供足夠的安全感。
三、重視數學啟蒙
有很多家長認為,很多孩子在初中數學成績差,是因為在小學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數學。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大多數孩子上小學才開始學數學是沒錯,但是大腦的數理邏輯區域定型的黃金時間其實是寶寶0-4歲的時候。早期教育中,給寶寶良好的數學啟蒙,可以很好的幫助寶寶大腦相應區域的發育,在之後的學習中也會更加如魚得水。
日常的數學啟蒙並不難,可以讓寶寶在生活中以遊戲的形式對事物進行歸類、比較,鍛鍊寶寶對顏色、大小的分辨能力,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寶媽們記住,寶寶做的好的話,一定要誇獎寶寶,來自於親人的稱讚,也會讓寶寶更加熱愛學習的哦。
四、語言啟蒙
語言啟蒙作為寶寶出生後的頭等大事,並不代表寶寶只會說話就夠了。流暢的語言表述能力也是寶寶後期學習、社交的重要基礎之一。而早教中如何給寶寶進行語言啟蒙,其實市面上大多數的繪本即可。
很多家長由於自己過於忙碌,亦或者過分依賴科技,所以在寶寶出生後,多購買一些機器,來給寶寶放故事聽。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誤,但是,根據數據對比表明,父母和寶寶的溝通,比機器播放,更能給予寶寶大腦良性刺激。當父母給寶寶朗讀繪本時,寶寶大腦中的語言區一般都會處於完全開放的狀態,對語言的吸取接受性也會更高。所以,寶媽們不妨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坐下來給寶寶讀一下小故事吧。
五、適量的運動
每天保證適量的戶外運動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促使大腦接收更為多元化的信息。
一般寶寶的運動,主要分為兩大類:平衡運動和全身運動。運動能夠進一步開發大腦潛力,能夠給大腦中樞提供良性刺激,讓寶寶更聰明。
其實只要父母願意多學習早期教育相關知識,日常生活裡多給寶寶創造良好教育環境,寶寶的思維就會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聰明。
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