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讀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出處及全詩

2020-12-11 詩文天下

中國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給後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精神財富,尤其是詩詞歌賦,如今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生格言警句便出自於此。這些格言警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立志向上,自強不息,朝著遠大目標而奮鬥。不過,隨著明清一些文人學者將歷代詩詞歌賦中的佳句摘出來,或者原句使用,或者作更加精煉的修改,編成兒童啟蒙書籍,比如《昔時賢文》、《千字文》、《弟子規》等等,使得這些佳句的出處反倒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變得模糊了。

上堂開示頌

唐代: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首詩唐代高僧黃櫱禪師的作品,詩的大意是,要擺脫塵世間的繁瑣事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氣緊緊抓住凡塵俗事的由頭,大幹一場。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經歷了一翻徹骨的寒冷,她怎能綻放得如此冷豔,香氣撲鼻。此詩本是一首禪宗詩偈,詩人通過梅花這個喻體,象徵不怕艱難,成就事業的精神,來鼓勵自己和修行的人要敢於吃苦,不畏艱辛,以期修成正果。後兩句太有名了,以至於從詩偈成為世俗中人的格言。

黃櫱禪師(?-855),即黃檗(音bò)、黃櫱。唐代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黃檗山出家,後於洪州黃檗山大弘禪法,撰有《傳心法要》《宛陵錄》等傳世,是一代高僧、宗門大匠。

相關焦點

  • 高考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一首著名禪詩祝福學子
    引言:今天高考首日,用這首著名的詩,這朵美麗的花,祝福考生們旗開得勝,金榜題名。上堂開示頌黃櫱禪師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作品譯文擺脫塵勞事不尋常,須下力氣大幹一場。不經過徹骨寒冷的歷練,哪有梅花撲鼻而來的芳香。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做人如梅!
    才剛進入冬天,梅花就悄悄的開放了,不爭不顯不露,只是自己靜靜綻放。《早梅》唐·張謂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獨開,我們為人做事也要學習梅花堅貞不屈、不與流俗合汙的高潔品格。
  • 高考:一番寒徹骨,生活撲鼻香
    高考:一番寒徹骨,生活撲鼻香 又到高考季。受疫情影響,今年高考順延到本月七日開始。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參加高考,那時的時間也是七月七日開始的。時間一晃已近四十年。唯其求真,他們不再人云亦云,有獨立的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唯其求善,他們會處理好自己與父母家庭及朋友社會的關係,在人生中立於不改之地;唯其求美,他們會追求更加符合人性的生活,捨棄低級趣味而追求高尚的精神。這才是萬千學子高考的重大意義所在。
  • 張衛珍: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張衛珍: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一個戲曲演員 如果想在舞臺上揮灑自如 沒有長年累月的付出和堅持 是不可能達到的
  • 不經一番寒窗苦,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奮鬥,青年最可貴的精神是拼搏。 別在最好的時光裡選擇安逸,不想苦一輩子,就必須苦一陣子,扛得住了艱難,才能配得上夢想!經過坎坷的泥濘,迎接耀眼的風景!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以梅寄情,戰「疫」必勝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堅忍不拔、謙虛、無畏和傲骨的品質,象徵著希望、象徵著拼搏、象徵著高潔,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為其賦詩題詞,「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嚴寒之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 歷經一番寒徹骨,贏得梅花撲鼻香
    歷經一番寒徹骨,贏得梅花撲鼻香陽信縣第二高級中學何忠「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當然,要成長為新時代的新型教師需要漫長的積澱,但我相信堅強不動搖的教育信念和「三名&34;,一定能使我的專業發展成為可能,使我努力成為理想中的學者型和改革型教師。
  •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聚焦核心素養,落實有效課堂」主題研修活動心得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聚焦核心素養,落實有效課堂」主題研修活動心得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二中學    魏芙蓉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夏老師的講座關注課本助讀系統,具體典型的課例,讓我們對教讀課和自讀課的助讀系統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為我們今後兩種課型的設計打開了思路,傳授了方法。
  • 溯採先鋒 | 陳盈: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碩博連讀期間,曾擔任學院研究生會職業規劃部副部長、學院技經二支部宣傳委員,連續三次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發表了3篇A類期刊論文,以合作作者身份在國內A類學術期刊《科學學研究》上發表了6篇學術論文和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了3篇學術論文,第一作者的項目獲浙江省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以第二作者身份(導師為第一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認定的管理科學重要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
  • 一首被刻在課桌上最多的詩,竟出自唐代最有個性的高僧,流傳千年
    大家爭論的最多的是這三首詩,一首是歐陽修的《梅花》,一首是王冕的《墨梅》還有一首是盧梅坡的《雪梅》。王安石當年寫的是一枝牆角凌寒開放的梅: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而王冕寫的是洗硯池上一種被染的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盧梅坡寫的則是大雪紛飛中的雪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梅花的品格:梅花似雪,不與群芳爭絕豔
    梅開二度,不懼風寒,給文人墨客留下千年記志。上堂開示頌(唐)黃櫱禪師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該詩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從而表達了詩人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梅花(唐)崔道融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 唐朝高僧一首哲理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就是一場艱難的旅行
    黃櫱禪師作為唐朝一位了不起的詩僧,儘管他流傳下來的詩作並不多,可是很多的作品,那也是精品,那這首《上堂開示頌》,便是詩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詩描寫得極為深刻,那一份情感也是極為細膩,更是借用梅花來表達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從而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生就是一場艱難的旅行,而我們在這旅行中會遇到無法的挫折和困難。
  • 明代牛人3歲識字5歲雙目失明,酒宴上寫下首28字小詩,驚豔四座
    1000多年前,唐代詩僧黃櫱禪師寫了首名為《上堂開示頌》的禪詩,其中一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後來被很多人當成了座右銘。少時我們把這14個字寫在課桌上,長大了我們把它掛在書房裡。在很多人眼裡,對古代文人來說不分寒暑的苦讀已經算是「寒徹骨」了,卻不知文壇有些才子的經歷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苦,比如本期要介紹的這位明代牛人唐汝詢。唐汝詢是明末清初的學者,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好學,3歲就同哥哥們一起識字讀書,不幸的是5歲時因病雙目失明。從此他就用結繩記事的方法,靠手來識字,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天賦,他終成了一代文壇大家。
  • 詩詞欣賞:關於描寫梅花的詩句30首
    ____林逋《山園小梅·其一》2、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____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3、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____盧梅坡《雪梅·其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5、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____陸凱《贈範曄詩》6、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____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7、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盧仝《有所思》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____王冕《白梅》9、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小學的時候,感覺孩子就不像在念書。六年級的時候,也沒見老師怎麼抓教學質量。小學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怎麼考試,除了期中考,就是期末考。但是初中就不一樣了,上個學期,每個月都有月考。好的學生在年級都排名次。其實,每次考試都應該排名。不排名次怎麼能看出孩子在年級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這個學期,學校怕被疫情影響。把數學和英語由月考變成了周考。這樣子,教學質量抓得更緊了。
  • diy手工製作梅花摺紙 看仔細了 是摺紙哦
    梅花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與蘭花、竹子,菊花並稱為「歲寒三友」。我的kehu說我折出了梅花的禪意。真的super beautiful。梅花的花語:堅強、高雅、忠貞、凌霜鬥雪、迎春開放、高風亮節、不趨榮利和堅韌不拔。
  • 揭陽普寧市是中國青梅之鄉,眼下梅花正盛情怒放太美了
    普寧市是中國青梅之鄉,眼下梅花正盛情怒放,迎來最佳的賞梅時節。今天,我們一起到普寧青梅主產區後溪鄉分享「一樹寒梅白玉條」的冬日美景。走進距離揭陽市區大約120公裡的後溪鄉圓明村,山坡上、山谷間,到處是一片白茫茫,仿佛走進一個香雪世界。漫步在梅林中,陣陣暗香撲鼻而來,一朵朵潔白的梅花掛滿枝頭,在陽光中熠熠生輝,惹得蜜蜂成群起舞,遊人陶醉。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 贏得梅花撲鼻香
    中國黔西南訊(記者 田倩 實習生 劉武麗)自2015年擔任義龍新區第一高級中學校長以來,鄧吉懷便把一腔熱血灑在了這片教育的熱土上,他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辦學宗旨,不忘一名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教育的路上嘔心瀝血,奮力前行。「學校要發展,就必須清清靜靜辦學。」鄧吉懷這樣說,也這樣做。
  • 梅花香自苦寒來:送給高考的莘莘學子們
    自古以來,梅花就深受人們喜愛,被譽為四君子之一,詠梅贊梅的詩句多不勝數,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撲鼻梅花香」,所以,送幅佳作給那些莘莘學子會起到很不錯的激勵作用。梅花的精神和風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火紅的臘梅,有著非凡的視覺魅力和精神品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