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聚焦核心素養,落實有效課堂」主題研修活動心得

2021-02-18 王玉桂初中語文工作室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聚焦核心素養,落實有效課堂」主題研修活動心得

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二中學    魏芙蓉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兩天的培訓在王老師深情溫暖而又讓人淚目的閉幕詞中圓滿畫上了句號。想想這兩天的培訓,感受頗深的就是王老師的這句話了。

   一、因為熱愛,所以執著

     2020年8月20日,新疆兩千語文人相聚雲端,只為心中對語文的那份熱愛,追尋光與夢。在雲端聆聽專家們的講座,就是學習的過程,兩天的學習,我感受到了全疆語文人學習的熱情,對語文教學不斷的探索與摸索。雖不能相見,屏幕上一句句精闢的點評,一句句獨到的見解,文字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溫暖的等候,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懈怠。我也曾經很迷茫,不知道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什麼樣,也曾感慨身邊沒有名師指導,在追夢的過程中,我才深深意識到學習的機會無處不在,只是自己沒有成為一個有心人。兩天的學習,與夢同行,精彩的講座,鮮活的微課,新視角的評課及小結,都源於我們語文人對語文的那份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執著,執著的不為任何名與利,付出心血,在不斷的學習中,化繭成蝶,只想帶給學生最美的享受,只想給語文課堂注入靈魂與生命。 

   二、學無止境,求知不息

   聽了六場講座,欽佩於專家對語文教學高屋建瓴指導的同時,我深深的認識到理論支撐的重要性,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唯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自己走出瓶頸。

   龐老師對於課標的全面解讀,帶領我們重溫課標,讓我們有了風向標和拐杖,就像龐老師所說的「課標是教學、評價的依據,應該成為我們的案頭書」,諄諄的教誨,手把手教會我們用好統編版教材。

   路老師的講座,細緻入微,課例豐滿,提供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實在,守正,創新。

   房新江老師對語文核心素養的精彩闡釋,理論的支撐帶領我們去思考如何有效利用統編教材,創設學習情境,通過語言實踐活動,落實核心素養。學業質量的評價其實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書面體現,理念的更新,決定行動之變。

   夏老師的講座關注課本助讀系統,具體典型的課例,讓我們對教讀課和自讀課的助讀系統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為我們今後兩種課型的設計打開了思路,傳授了方法。

   韓老師的講座則聚焦寫作教學的指導,為我們的寫作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案列,韓老師自己對寫作教學獨到的見解也讓我們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的實現讀寫結合,讓我們的寫作教學落到實處。

   馬老師的講座通過「教了什麼?」「怎麼教的?」「教的怎樣?」讓我們去反觀我們的課堂,豐富的課例,對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提出了有效的調整建議。專家的講座不僅讓我們受益,更多的是帶給我們的思考。講座雖已結束,但精髓猶在心中,常學常新,常試常新,需要我們在自己的三寸講臺,在不斷的摸索與探索中,終內化於心,實踐於外。只有更接土壤的課例才能讓理論深入人心。

   三、獨闢蹊徑,曲徑通幽

   除了專家的講座讓我在兩天的學習中受益匪淺,工作室成員的微課教學,也帶給了我很多的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五位老師在語文教學課堂都有自己的課堂智慧。

   姜老師對於文本的深入解讀,對於學生的點評和引導推動了整個課堂,細、深而不是溫度;項老師結合單元目標,滲透讀法指導,問題有梯度,注重培養學生的文體意識;小娜老師的網絡有點任性,但這也不影響她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對教材的深入解讀,對文本語言的品味賞析,讓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實,實實在在教語文。金老師的微課行雲流水,一字立骨,文言的雅韻在金老師美美的品讀中,讓我們沉醉其中,這不正是孩子們喜歡的課堂嗎?陳老師的課總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枯燥的議論文竟然在陳老師巧妙地設計中,變成了具有明確導向的有趣的課,守正中的創新妙不可言。

   自己的微課設計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篇總也上不好的自讀課,在工作室家人們的指導啟發下,做了大膽的取捨。磨課的過程痛並快樂著,課堂總有遺憾,也正是這一個個遺憾讓我們不斷去探索,曲徑通幽。專家的評課可謂是為我們的課又注入了新的血液,一陣見血,直戳要害,精闢不失客觀。

理論需要課例的支撐,課例需要理論的指導,我想只有真正實現了二者的完美結合,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新的活力。而這一切都要基於我們對文本準確深入的解讀,對於語文核心素養的清醒認識,讓其在中學語文課堂落地生根。

   四、路途漫漫,向光而行

   為期兩天的活動在王老師溫暖動情的閉幕詞中,在老師們的意猶未盡中圓滿結束了。有思考,有感悟,有收穫。回想兩天的學習,耳畔邊又響起了專家們的諄諄教導。專家們的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又清晰地浮現在眼前。黃老師、李老師、馬老師、金老師有總結,有啟發,有思考,又不失語文味的小結,錦上添花。一次次的活動,我們在一起。我們的逐夢之路漫長且有未知,「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感恩遇見,因為語文,願與家人同行,披荊斬棘,追逐我們心中的語文之光。自成長,共生長,我們永遠在一起。

作者簡介:魏芙蓉

自治區王玉桂初中語文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成員

天山區語文學科「優秀青年教師」

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二中學語文教師

堅持:實實在在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紮實實促成長

實實在在教語文

實實在在學語文

相關焦點

  • 今日讀詩:「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出處及全詩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首詩唐代高僧黃櫱禪師的作品,詩的大意是,要擺脫塵世間的繁瑣事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氣緊緊抓住凡塵俗事的由頭,大幹一場。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經歷了一翻徹骨的寒冷,她怎能綻放得如此冷豔,香氣撲鼻。
  • 張衛珍: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張衛珍: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一個戲曲演員 如果想在舞臺上揮灑自如 沒有長年累月的付出和堅持 是不可能達到的
  • 歷經一番寒徹骨,贏得梅花撲鼻香
    歷經一番寒徹骨,贏得梅花撲鼻香陽信縣第二高級中學何忠「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我認為,所謂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老師在課堂上跟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引領學生在課堂上體驗學習,建構知識的過程。我們要知道,有些知識因為學生的人生經驗所限,靠自己還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必須依靠我們這些教師去講授,要在我們的引領下由學生自己去探尋。這當中,需要分享的,就是我們的經驗。
  • 高考日: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一首著名禪詩祝福學子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作品譯文擺脫塵勞事不尋常,須下力氣大幹一場。不經過徹骨寒冷的歷練,哪有梅花撲鼻而來的芳香。該詩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界,表達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方能達到目標的觀點。(花卉自拍,詩文源自網絡)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做人如梅!
    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梅花」作為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徵,早就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中,梅花那高潔的品性,清高的靈魂也成為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下面就跟著半畝一起來看看吧!才剛進入冬天,梅花就悄悄的開放了,不爭不顯不露,只是自己靜靜綻放。《早梅》唐·張謂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獨開,我們為人做事也要學習梅花堅貞不屈、不與流俗合汙的高潔品格。
  • 高考:一番寒徹骨,生活撲鼻香
    高考:一番寒徹骨,生活撲鼻香 又到高考季。受疫情影響,今年高考順延到本月七日開始。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參加高考,那時的時間也是七月七日開始的。時間一晃已近四十年。唯其求真,他們不再人云亦云,有獨立的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唯其求善,他們會處理好自己與父母家庭及朋友社會的關係,在人生中立於不改之地;唯其求美,他們會追求更加符合人性的生活,捨棄低級趣味而追求高尚的精神。這才是萬千學子高考的重大意義所在。
  •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以梅寄情,戰「疫」必勝
    自古以來,梅花以其堅忍不拔、謙虛、無畏和傲骨的品質,象徵著希望、象徵著拼搏、象徵著高潔,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為其賦詩題詞,「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嚴寒之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 不經一番寒窗苦,怎得梅花撲鼻香!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奮鬥,青年最可貴的精神是拼搏。 別在最好的時光裡選擇安逸,不想苦一輩子,就必須苦一陣子,扛得住了艱難,才能配得上夢想!經過坎坷的泥濘,迎接耀眼的風景!
  • 溯採先鋒 | 陳盈: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在課堂上,我認真聽講,積極做好筆記,這為課後的複習整理提供了有利條件,對於不懂的問題則虛心向周圍同學或者任課老師請教,努力讓自己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除了課堂的學習,導師制是研究生學習模式與本科生學習模式之間最大的區別,而我有幸成為了「錢江學者」謝洪明教授的學生,在他的帶領和指導下,我開始接觸他的橫向課題「廣東省水電集團有限公司發展規劃研究」,並撰寫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同時,謝老師還向我介紹了他所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集群、研發網絡結構、知識流入/出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係」。
  • 贏得梅花撲鼻香
    中國黔西南訊(記者 田倩 實習生 劉武麗)自2015年擔任義龍新區第一高級中學校長以來,鄧吉懷便把一腔熱血灑在了這片教育的熱土上,他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辦學宗旨,不忘一名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教育的路上嘔心瀝血,奮力前行。「學校要發展,就必須清清靜靜辦學。」鄧吉懷這樣說,也這樣做。
  •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小學的時候,感覺孩子就不像在念書。六年級的時候,也沒見老師怎麼抓教學質量。小學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怎麼考試,除了期中考,就是期末考。但是初中就不一樣了,上個學期,每個月都有月考。好的學生在年級都排名次。其實,每次考試都應該排名。不排名次怎麼能看出孩子在年級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這個學期,學校怕被疫情影響。把數學和英語由月考變成了周考。這樣子,教學質量抓得更緊了。
  • 瀏陽初中校長工作室:聚焦課堂為核心素養找出路
    ,這是瀏陽市楊花中學張燕書老師地理《降水》課上的真實情景,生動的語言,生活化的情境,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到了一起,這也是劉文章初中校長工作室11月主題研修活動的現場。 11月27日,劉文章初中校長工作室全體成員相聚在楊花中學,一起探討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課堂落地問題。研討會由大瑤中學何宗武校長主持。
  • 聚焦化學課堂改革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為強化海安市初中化學課堂改革,提升學生核心素養,11月30日,由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教研部和師培部聯合舉辦的初中化學課堂改革研討活動在江蘇省海安市城南實驗中學成功舉行。本次活動由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朱永侃主持,全市初三化學老師參加了研討。
  • 聚焦核心素養享受精彩課堂 記祁陽初中數學E332工作坊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4日訊(通訊員 高志恆 李桂香)祁陽縣初中數學E332坊是全省的優秀工作坊之一,活躍度排名全省榜首;其中,被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推出的優秀視頻5個,優秀文章9篇,優秀資源10個,優秀計劃8篇,優秀簡報7篇,優秀心得22篇,研修之星12個,說課一等獎5名
  • 「千課萬人」第二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八大核心」與課堂落實專題研討會
    「八大核心」與課堂落實專題研討會 【活動引言】兒童發展核心素養是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因素。【活動願景】通過研修,完成對數學核心素養的解讀,明確數學學科教育基本目標,重新審視學科的個性特點與理性精神,特別聚焦核心素養理念在數學課堂中的落實,從而注重兒童數學品格的塑造及必備能力的培養,紮實培育兒童的理性思辨能力。【活動時間】2016年12月16—18日,15日報到,19日返程。
  • ...從教到學: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十一學校高中英語教學現場會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實施以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高中英語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指導下,本次「從教到學: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十一學校高中英語教學現場會」活動,將展示北京十一學校從高中預備年級(四年制高一)到高三年級的15節課例及專家點評,分別聚焦大觀念視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以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藉助各種教學活動及教學支架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 武穴教科院魏愛珍:聚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中國新聞365》新聞專欄 田樹兵 胡均星 發自湖北武穴魏愛珍與省教科院專家周詩傑(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梁小華教授(右)在研討活動中聚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大班化英語教學的現狀下,如何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英語卓越課堂,讓學生樂學、易學、並學有所獲,語用能力與思維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起到真正減負提質的功效,那也是我們現任教師們對課堂教學還有待研究的著力點。
  • 聚焦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課堂 ——振興路小學開展語文大教研活動
    精琢細磨研課堂,專家引路助成長  近日,振興路小學為促進學校語文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經驗,打造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進一步落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全面提升學校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教導處進行了精心安排,特別邀請碑林區申靜霓「名師工作坊」成員——陝西省教學能手周莉老師親臨指導,開展了以「聚焦核心素養
  • 梅花盆栽: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梅花的養護有那麼難嗎
    梅花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梅花是一種極具觀賞和文化象徵意義的植物。許多品種的梅花可以在露天或盆栽中栽培,製成梅花樁。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並稱為「四君子」,松竹與「寒三友」。它激勵著高尚、堅強、謙虛的人。因為梅花是如此高貴,它是大多數盆景愛好者的最愛。那麼它容易養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