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來|宋人多為紙背書

2020-12-20 騰訊網

宋人多為紙背書

王瑞來

近年以來,有別於古籍正文內容,書寫於紙張背面的文字漸受重視,被稱之為紙背文書。我的老朋友、已故京都大學教授竺沙雅章先生在多年前就曾撰寫《漢籍紙背文書研究》(載《京都大學文學部研究紀要》第十四卷,1973年)一文,對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及日本在內的漢籍紙背文書做過初步統計,可謂是開闢草萊的研究。後來,對於古籍紙背印本與鈔本的統計,學界又有更為精密的研究。據瞿冕良先生在《略論古籍善本的公文紙印、抄本》一文(《山東圖書館季刊》1992年第2期)統計,歷代公文紙印本、抄本達96種。近年校勘周必大文集,於《省齋文稿》讀到幾則題跋,都涉及到了紙背文書。

其一為卷十五的《家藏小草洛神賦》:

錢穆父謂王子敬草書《洛神賦》在範堯夫、王晉卿、範中濟三家,元祐末合而摹藏之,遂以入石。今歐陽文忠公所臨四百八十五字,題雲歐陽詢書。或乃以穆父所聚,即率更筆,未知孰是。予不識書,特以人之賢而寶藏之耳。按歐陽氏家譜,文忠蓋率更二十代孫,是固一家也。紙背乃晏元獻行狀,當時求銘於公者。淳熙二年十月一日,東裡周某記。

其二為同卷的《題六一先生家書紙背豬肉帖》:

右熙寧三年春歐陽文忠公家書一通,蓋其仲子下第時也。前二年,公方自亳帥青,故戒以勿令入城。所謂黎君,即州學教授,公集中嘗贈答三詩者。曹不知何人,其舊吏或邦人之賢者與?紙背乃壽光邑官光潁謝書,偶無其姓。壽光,青屬邑。公職帶觀文,官為兵書,屬吏舍職呼官,又不稱在朝前銜。當時大率不以為簡也。所送才豬肉斤餘,非上丁分胙,則例冊如此。前雖剪去,度不過尊酒之類,豈敢如近歲公違甲令,上下以貨泉為禮耶?以狀易牒,蓋自元豐四年十一月改行公式,士大夫亦改之雲。見司馬氏書儀第一卷注。淳熙十二年十月十一日,東裡周某書。

其三為卷十九的《書韓忠獻王帖》:

一帖與參政尚書,即趙公叔平也。末題正月七日,而紙背乃邠兵張佑訴牒,猶稱治平五年者,是歲正旦改熙寧元年,詔書未到耳。

這三則題跋所記述的紙背文書,一則是寫在歐陽修所臨《洛神賦》的背面,為晏殊的行狀,周必大分析是別人求歐陽修撰寫晏殊的墓志銘或神道碑銘時提供的。歐陽修利用背面臨寫了《洛神賦》。一則是寫在歐陽修家書的背面,是一個名叫光穎的壽光人感謝別人送豬肉的書簡。除了與歐陽修有關的兩則,還有一則是韓琦的書札,寫在邠兵張佑訴牒的背面。

不光是歐陽修和韓琦,蘇軾也使用紙背書寫。南宋初年的李綱,就寫過一則跋文,收錄在《梁溪集》卷一六三,題為《跋趙正之所藏東坡春宴教坊詞》,跋文如下:

東坡樂語信筆而成,初不停綴,改不過數處。屬對精切,皆經史全語,不假雕琢,自然成章。籲,可畏而仰哉!卷尾章草書淵明詩,紙背乃經筵當讀寶訓藝祖遣潘美、曹彬下江南方略。此軸所謂三絕,真可寶也。

歐陽修和韓琦、蘇軾之外,北宋的另一個名人,擔任過宰相的蘇頌,也有紙背書寫的記錄。呂祖謙《東萊集》卷一五《入越錄》載:

仁伸,蘇子容丞相孫,致仕閒居,年垂八十,道前輩事疊疊不厭。出舊書數種,《管子》後子容手書慶曆乙酉家君面付,猶蘇河陽所藏也。紙尾銘欵云:惟蘇氏世官,學以儒,何以遺後?其在此書,非學何立,非書何習?終以不倦,聖賢可及。其曰書秩銘戒者,子容所識。其曰:先公銘戒者,銘語亦同。蓋子容之子所識也。紙背多廢箋簡刺,字異今制者。末雲牒件狀如前,謹牒,如前輩所記。署銜多杭州官稱。子容雲知府舍人,乃知杭州時也。

關於宋人的紙背書寫,文獻中也有記錄。元人吳師道《禮部集》卷一七《潛虛舊本後題》云:

某少好佔筮等書,嘗購得司馬公《潛虛》附以張敦實發微諸論者,不知何人所刻,其書完具無缺,意為善本也。又得裡中孫氏冩本,蓋提刑公憲文故物。紙背有梁克家為福建安撫使、韓彥直知泉州時手書名,當時往來書札也。

在《禮部集》卷十八《靈棋經後題》亦載:

予家先大父畜此書,甚敬信之。紙背有紹興十一年棋兵官記所佔驗事,三象內第七卦為人剪去。歲久紙爛,祭法以後殘缺,俾兒軰重冩。因題。

北宋後期的黃伯思在《東觀餘論》卷上「王敬武書辨」條亦載:

太醫丞樂君珍畜唐人一帖,題雲委曲付師範,跋之者以後有彭城私記,為劉夢得書。以中雲大駕歸,定為德宗自興元還時,皆非也。餘按此乃唐平盧節度使王敬武與其子師範書也。紙背有王珙署銜甚詳,上雲謹謹上相公,下雲從侄保義軍節度陜虢觀察等使珙狀封。此珙與敬武書,敬武就其紙作家問寄師範耳。

這是宋人記載唐人利用別人來信的紙背又寫家信的例子。

同時代的北宋何薳在《春渚紀聞》卷二「吳觀成二夢首尾」條亦載:

儒林郎吳說,字觀成,始為青陽縣丞。江西賊劉花三挾黨暴掠,所在震驚。吳時被檄捕賊,夢肩輿始出,而回視其後,皆無首矣,心甚惡之,意謂賊必入境。已而獲於他郡,觀成即解官而歸。至臨安,?富陽宰李文淵以憂去,郡以吳攝邑事。月餘,清溪賊方臘引眾出穴,官軍不能拒。吳有去官意,而素奉北方真武香火,即誠禱乞夢,以決去留。至晚,夢一黃衣人云,上司有牒。吳取視之,則空紙耳。逮覆紙視之,紙背有題云:富陽知縣第一將。既覺,思之曰,吾禱神去留,而以第一將為言,豈不當去,此更合統兵前鋒拒賊否?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僅是所思,入夢的物件,必是日常經見習用的東西。紙背書在夢中出現,也折射了紙背書普遍使用的狀況。

明人張萱《疑耀》卷三「宋紙背面皆可書」條載:

餘幸獲校秘閣書籍,每見宋板書多以官府文牒翻其背以印行者。如治平《類篇》一部四十卷,皆元符二年及崇寧五年公私文牒箋啟之故紙也。其紙極堅厚,背面光澤如一,故可兩用。若今之紙,不能爾也。

張萱的記載,指出了宋人印書多用公文舊紙的事實。張萱所述的事實可以得到現存的實物印證。前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就曾把上海博物館所藏宋刻龍舒本王安石文集《王文公文集》的紙背公文題名《宋人佚簡》專門印行出版,以供宋史研究之用。

為什麼宋人多在紙的背面寫字或印書?紙背書寫或印書,自然是出於惜紙的資源再利用,不過前提是,廢紙要可以使用。這就需要被再利用的紙質要好,要有一定的厚度,不然過去皆用毛筆寫字,紙質過薄就容易洇透到另一面。上面張萱就講到,宋紙「極堅厚,背面光澤如一,故可兩用」。同時張萱還慨嘆「若今之紙,不能爾也」。據講,根據對敦煌文書紙張的技術分析,宋以後的造紙多使用中國傳入西域,又由西域傳回更為低成本的技術。由於大量廉價紙張的出現,更是帶來了印刷業的繁盛,當然,廉價的紙質自然也讓明人慨嘆今不如昔了。的確,觀察宋版《王文公文集》,紙質細潔堅韌,誠如張萱所言。其實,明代的紙質還不算太差,現存的公文紙刊本、寫本除宋代以外,,元明時期也有不少,反而清代則很少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代紙質大概不大適宜於紙背再利用。當然也並非絕對。筆者便曾見到過背面寫有滿文的宋人筆記《朝野類要》的抄本。清代紙背較少利用,同時還反映了紙張的大量生產,人們惜紙意識的降低。這一事實也反證了敦煌文書、吐魯番文書和黑水城文獻為何會存在有大量紙背文書,正是因為那時紙張還比較珍貴,所以會得到充分使用。

包括周必大所記載的紙背文書在內,都為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細部史料,值得寶愛和深入研究。任何事物的發展,皆有淵源與流變,然迄今為止的紙背文書研究,多留意於印本和抄本等書籍形態,對於文獻中關於紙背文書的史料則缺少一定的注目,因聊為發掘,以為紙背研究之一助。

作者:王瑞來

編輯:劉迪

責任編輯:任思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背書技巧總結篇|不做「抱頭等禿」的背書人.
    今天你背書了嗎?到了九月份,有些同學可能已經背完參考書目1—2輪,有些進度稍微慢一些,剛剛步入背書正軌。初背書的同學可能會十分不適應,一章要背一整天,速度慢;今天背完明天忘,記憶短;一到背書就犯困,效率低。出現這些問題無可厚非,重要的是,當你發現自己在背書上止步不前,十分痛苦,一定要學會調整。
  • 宋人的小資生活
    我一定答:宋朝,宋人的生活跟現代人非常接近。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用牙刷刷牙了,而且還用草藥製作的洗手液洗手,女孩十幾歲就開始面部護理了。宋人已經開始使用世界上最早正式發行的紙幣—交子,交子上會用許多技術數據來確保紙幣的真實性,並把偽造紙幣的懲罰也印在了交子上了。宋朝還出現了商品化的報紙—京報。
  • 宋人的詩意生活,慕了!
    宋人對於美,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對美的追求,不僅是一曲浪漫的宋詞,更是一種生活風尚。宋人提倡簡樸,講究典雅,在意天性。他們很自信,他們知道自己的生命中比權力和財富更高的價值所在。宋人,在千年前就已活成我們理想中的樣子。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篇描寫宋人生活的文章,相信可以讓你更加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情趣。
  • 《清平樂》:從一顆蜜餞梅子,走進宋人的「梅」日常
    為了能讓自家門庭常常有喜,從魏晉時期開始,民間便有在家中植梅的習俗,而這一傳統在宋時被發揚光大,與陸遊齊名的南宋詩人範成大在《範村梅譜》中說:梅,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系重輕。
  • 怎麼快速背書?背書到底有多重要?
    所以,無論是應付考試還是提升我們的文化「逼格」背書都是你很好的選擇。雖然背書傷腦又傷心,但只要我們掌握對了方法一樣可以快速背書的。二、理解技法抓文章的關鍵詞,如圖這段文,高亮字體部分是文章的主要脈絡,只要我們記住了這些脈絡,再根據注釋理解它們的含義,背書也便水到渠成了呢。
  • 宋人喝茶花樣多,居然還會拉花?看完覺得現在咖啡拉花真不算什麼
    以點茶為基礎產生的鬥茶,是會吃會玩的宋人發明的一次茶湯即興。現在的咖啡拉花,在宋人看來真不是什麼稀罕事。鬥笠型,宋人推薦用兔毫盞,壁厚利於保溫,色黑便於顯現茶的湯色。#玩一次茶遊,需要經歷哪些操作?丨作畫丨以清水為墨,以茶勺為筆,以茶膏為紙,由此作畫。
  • 考研期間如何高效背書?
    伴隨考研全程的就是背書記憶,特別到後期,政治、專業課簡答題論述題背誦幾乎佔據了大部分時間。但是不是每一個考生都可以高效背書,有的背得嗓子都啞了,但還是記不住多少。記不住的原因:注意力容易分散,背書開始時還好好的,一會就不行了,注意力就開始分散,想很多事情,唯獨沒想課本知識。
  • 唐人的興象與宋人的理趣
    唐詩重興象,宋人重理,後來兼重理趣。拿太白的《望廬山瀑布》與東坡的《題西林壁》作比,前者玩味景觀,後者體悟自我。不過,唐人的興象,是以象起意,指情為歸;宋人的理趣,是以趣飾理,理中求趣。這在藝術追求上有明顯差異。
  • 高效背書方法
    或者在準備應試,都離不開背書!那為什麼我們背書的效率並不高呢?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用對方法,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趴!1.準備a.把要背的內容裝訂成冊(課本可以省略)這樣可以便於我們翻閱,也可以避免背書背到一半
  • 高效背書方法
    或者在準備應試,都離不開背書!那為什麼我們背書的效率並不高呢?可能是因為你沒有用對方法,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趴!1.準備a.把要背的內容裝訂成冊(課本可以省略)這樣可以便於我們翻閱,也可以避免背書背到一半,背的內容被我們弄丟了
  • 宋人端午佩軟香
    南宋時,端午節時盛行的高檔香佩之一為「軟香」。據記載,軟香是北宋宣和年間創造出來的一種新型香品,南渡以後,臨安、廣州等地都有生產。《武林舊事》便提到,節日當天,皇帝會賞賜后妃及其身邊宮人、大太監們香囊、香墜子以及軟香。不過,軟香並不局限於宮廷,民間也普遍佩用。傳為宋人陳敬所撰的《陳氏香譜》中就記載了十三款軟香的配料與製作方法。
  • 宋人四雅 點茶
    宋人四雅 | 點茶 茶文化「興於唐,盛於宋」。 宋人點茶的工序及器具的選擇上更為嚴苛精緻,上至帝王將相,達官顯貴,下到市井平民,無不以點茶、鬥茶為能事。文人士大夫更是頗好此風。
  • 讓你效率加倍的背書技巧
    複習的知識點又多又雜     背了忘,忘了背,反反覆覆,心力交瘁     七月底,考研複習逐漸步入中後期,很多同學應該已經完成了一輪複習,知識點整理出來,就又到了令人頭疼的背誦階段。     開頭這個段子雖然已經已經算是「年代久遠」,但每次到生不如死的背書階段,它都會如約浮現在腦海裡,令人忍不住深情(劃掉)地哼上一句「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攻克背誦這個難關,快樂學習,本篇文章為同學們整理了一些背書技巧,預祝各位學習以後,背書效率高的飛起~【另附「背書神器」一份,請於文末領取】提取關鍵詞,
  • 知否知否應是宋人點茶最為精妙
    點茶是宋朝最為廣泛的飲茶方式,宋人對點茶時的器具、茶藝、茶人甚至環境都要求極高,從電視劇《知否》中我們也能窺之一二,鬥茶之風盛行於廟堂和江湖之間,宋徽宗在《大觀茶論》將點茶中的擊拂劃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個層次帶給飲茶之人不同的感受,不可謂不精妙。宋代文人階層的雅趣與飲茶技藝的精湛使宋人點茶蒙上了一層如夢似幻的面紗,今天我就與各位講講宋代的點茶。
  • 不要再死記硬背,試試這9個背書方法,可以提高背書效率
    從讀書時代開始,我們就開啟了背書之路,古詩、文言文、各種公式,然後我們就像念佛一樣上下唇不斷觸碰,你是這樣的背書方式嗎?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學霸的「背書」技巧。背書無非就是理解和技巧的結合,如果靠死記硬背,背的當然特別慢。
  • 背書背到頭禿?背書方法匯總!
    考研背書是最平常不過的事,但是也是最容易讓人抓狂的事,老工發現目前每個人進度差距有點大,有的才把書看過一遍(老工都為你們捉急),有的開始背書,但是背的效率不咋的,有的已經背上了幾遍。那麼考研書籍到底怎麼背?有什麼好方法嗎?我們先來看看過來人都怎麼背書的?有什麼心得?
  • 皮膚科專家為品牌背書,究竟在「背」什麼?
    「皮膚科專家不是品牌的流量入口、也不是營銷推廣的噱頭,而是為產品功效保駕護航的核心。」正如百植萃CEO Nancy所說的那樣,該品牌旗下的多款產品均是與國內知名皮膚科專家共同合作研發出來的。  事實上,近年來消費者對化妝品功效和成分越來越重視,不少國貨美妝品牌紛紛與皮膚科專家合作,作為品牌背書。
  • 深度解析:承兌匯票背書的基本要求及其背書方式!
    不論是銀行承兌匯票還是商業承兌匯票,都有可能有背書轉讓的情況發生,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承兌匯票背書的基本要求及其背書方式,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耐心閱讀以下的內容,相信您一定會收穫頗豐,閒話不多講,直接進入正題。
  • 宋人四藝:「點茶」為首,君不可一日無茶,更是興起鬥茶之風
    到了宋朝,當時的人們生活追求精緻,對茶葉的處理也多了許多方法,讓茶變得受歡迎,更成為了"宋人四藝"的首藝——點茶。了解宋朝的點茶,要先了解點茶的工藝手法,不得不說,宋朝人太精緻了,把點茶玩出花來了。點茶的第一步,備水,水自然是越清甜澄澈越好,如果是冬季,不少人家要收集雪水泡茶,也有閒情逸緻的富貴人家,收集早晨的露水來泡茶,不同品質的水也會影響茶感和茶色。
  • 宋朝的飯館酒樓眾多,看宋人如何「下館子」
    今天,我們不妨就來看一下宋代百姓的吃喝實況,在飲食業頗為繁榮的宋代,那時候的宋人究竟擁有著怎樣的飲食環境呢?南宋杭州的高級酒樓有30餘家,官營酒樓,屬戶部點檢所管轄,共有12家;民營酒樓著名的有18家,以熙春樓、三元樓、翁廚、任廚等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