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飯館酒樓眾多,看宋人如何「下館子」

2020-12-20 上遊新聞

吃飯乃人生一大要事,不論是早餐,中餐還是晚餐,只要是吃上一頓好的,那麼接下來,也許我們將要度過的時光都會變得莫名美妙。 家裡不方便做飯時,現代人可以去飯館炒兩個菜,拉上幾位好友,順便叫上一瓶啤酒便可吃的痛快,但是,你知道古人是如何「下館子」的嗎?他們又是如何聚餐的呢? 

今天,我們不妨就來看一下宋代百姓的吃喝實況,在飲食業頗為繁榮的宋代,那時候的宋人究竟擁有著怎樣的飲食環境呢?

上圖_ 《清明上河圖》中,記錄了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是北宋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

宋代的「餐飲業」

說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從這幅畫作當中,我們可以探尋到許多宋人日常生活的奧秘,其中就包含了宋代的「餐飲業」實況。

 比如說,圖中就有不少掛著「正店」招牌的酒樓。 不過,這裡所說的「酒樓」可不是一般的如影視劇中的那種,那時候的「酒樓」也叫作「酒肆」、「酒家」或者「旗亭」,酒樓不僅會賣酒,而且有很多酒樓是同時和釀酒作坊連在一起,形成一種「一邊賣酒,一邊產酒」的銷售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酒樓可不是普通人家可以做起來的,一般來說需要有財力較為雄厚的官酒務和官酒庫,聯合上戶人家才可以把這酒樓給經營長久。

上圖_ 《清明上河圖》中「香豐正店」的門前,還掛著紅梔子燈——宋朝的大型酒樓

那什麼是「正店」呢? 其實,「正店」就是擁有政府授權,從而可以釀造酒的酒店,也可以說是一種大型酒店。 規模大、生意好、酒儲備充足,能夠滿足較多人需要,所以就叫「正店」。

反過來說,一些小的酒店,當時就被稱作「腳店」,他們一般不會自己產酒,大多是從那些正店裡頭沽酒來賣。 圖中顯示,酒樓裡滿是來吃飯的客人,好不熱鬧,在院子裡頭,還放置了許許多多的酒罈子,以供需要。 

除了掛有「正店」招牌的酒樓之外,《清明上河圖》中還有一些掛有「新酒」、「小酒」、「老酒」等其他招牌字樣的地方,說明宋代的時候,酒還是較為受民眾歡迎的。

上圖_ 《清明上河圖》裡供人短暫休息的 腳店 

酒樓之後,還有「腳店」,開封有不少著名的腳店,比如州西安州巷張秀、鄭皇后宅後宋廚、曹門磚筒李家等,在《清明上河圖》中,這些小店鋪和小攤子看上去幾乎要佔滿了整個街道,行人一過,更顯擁擠。

從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等文獻中我們可以得知,北宋時期,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 酒樓也有幾種不同的分類,一種分法是分為官營(即官庫)和私營(即市樓)兩類,還有一種分法是分為正店、腳店、拍戶酒店這三類。 正店和腳店前頭已經大致介紹過了,而這「拍戶」酒店其實指的是同時會養娼妓和賣茶、飯菜的小酒鋪。

「拍戶」這一稱呼出自於《都城紀勝·酒肆》中,而在吳自牧的《夢梁錄》卷16《酒肆》中也曾說到:「南宋臨安酒肆除官庫、子庫、腳店之外,其餘謂之『拍戶』,兼賣諸般小酒,食次隨意索喚。酒家亦自有食牌,從便點供。」

除此之外,還有賣些下酒菜比如羊雜等的肥羊酒店,開在城郊的花園酒店,專賣劣質酒的直買店,門口掛著草葫蘆的碗頭店,專賣春卷、包子等的包子酒店等等特色小店。 

上圖_ 張擇端 的《清明上河圖》中,賣「香飲子」的攤位

酒樓哪家強?

既然宋代的「餐飲業」的發展如此繁榮,那在這些店中,究竟哪些店才是宋人的心頭好呢? 北宋時期,汴京這個地方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民間諺語——「酒苑叔平無比店,洛中君錫有巴樓」。 什麼意思呢? 這裡頭其實藏著兩個典故。 

那時有個叫李君錫的人,他有一天路過了西京洛陽,正好那裡有個地方正在建一間新的酒樓,李君錫騎著馬兒從下方過去,心中感嘆:「哎呀,這酒樓可真華麗」,感嘆完後他又忍不住了,於是開口說了一句:「有巴」。

而另一個人趙叔平,他是宋朝的觀文殿學士,在公元1027年的時候,他通過科舉考上了探花,後來和歐陽修成為了要好的朋友。趙叔平致仕以後,他就把處於京師麗景門內的房子改造成了客邸,這件客邸在當時有「無比店」的美譽。 

於是,因為這兩件事情,當時就有人把它們對句成詩,用來稱讚它們的壯美華麗,叔平無比店和君錫巴樓就是這樣的兩間大店鋪。

上圖_ 《玉壺清話》又稱《玉壺野史》,宋代中國文言軼事小說 

歷史典籍裡記載了很多有名的汴京酒樓,有些酒樓甚至還成為了皇帝宴請大臣的地方。 在文瑩的《玉壺清話》裡面就提到過「真宗曾於太清樓宴請群臣,進仁和樓所釀酒,遍賜宴席。」其中有位名叫魯宗道的大臣還稱讚過其「百物具備,賓至如歸」,這算是很高的評價了。 

北宋的另外一座有名的酒樓是「樊樓」,在周密的《齊東野語》卷11《沈君與》中就有這麼一句對樊樓的描寫——「京師酒肆之甲,飲徒常千餘人」。樊樓同時也是「正店」的典型代表,其中「眉壽」和「和旨」是樊樓的酒中上品,後來,樊樓又改名叫做「豐樂樓」。

南宋杭州的高級酒樓有30餘家,官營酒樓,屬戶部點檢所管轄,共有12家;民營酒樓著名的有18家,以熙春樓、三元樓、翁廚、任廚等為最。

上圖_ 《東京夢華錄》是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記文

宋人如何「下館子」?

飯館酒樓如此之多,真叫人眼花繚亂,那宋人在下館子的時候跟我們又有什麼不同嗎? 

從環境上看,一般宋代的酒樓裡面都會布置一些裝飾品,比如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裡就指出北宋時期的酒店「門面窗戶皆朱綠裝扮,每店各有廳院、東西廊稱呼座次。」

從吃飯流程來看,宋人下館子時走的流程跟現代人有相似之處,一般是先喝茶,然後看盤(即看菜譜),客人點菜時,負責在後廚記錄菜單的夥計叫做「鐺頭」,而現代的「傳菜員」在當時則被叫做「行菜」,最後等上完菜之後,客人便可以開吃了。 

不過,宋人下館子時所受到的酒樓服務還是與現代人有所不同的。 宋代酒樓裡的小二,若是收到了客人的投訴,輕則挨罵或者罰工錢,嚴重的話甚至會讓你直接捲鋪蓋走人。

除了單純吃飯外,有時酒樓裡還可以為客人提供其他服務,有賣唱的「擦坐」,有玩雜耍的「趕趁」,還有供香的「香婆」和提供小食的「家風」。

所以,宋人的餐飲業還是相當繁榮的,即便是日常下館子,宋人也能夠享受周到的服務。 

參考資料:

【1】紀昌蘭 《宋代酒樓店肆與市民的宴飲消費》

【2】黃亞明 《宋代餐飲服務業如何靠創新吸引顧客》

【3】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

【4】吳自牧 《夢梁錄》

【5】周密 《齊東野語》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宋人的小資生活
    我一定答:宋朝,宋人的生活跟現代人非常接近。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用牙刷刷牙了,而且還用草藥製作的洗手液洗手,女孩十幾歲就開始面部護理了。宋人已經開始使用世界上最早正式發行的紙幣—交子,交子上會用許多技術數據來確保紙幣的真實性,並把偽造紙幣的懲罰也印在了交子上了。宋朝還出現了商品化的報紙—京報。
  • 《知否》美食匯,揭開大宋朝的「美味食盒」
    歷史上的宋朝,因為武力不足,常常被外族勢力欺負,總讓人覺得這個朝代很弱。其實大宋,除了軍事實力有些孱弱之外,其經濟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看過《清明上河圖》的小夥伴一定會為那十裡繁華所吸引,願意回到那圖畫之中,做一個販夫小卒,感受那大宋的繁榮昌盛。大宋朝的商業繁華,酒樓林立,自然美食也香溢滿城。
  • 宋人的詩意生活,慕了!
    近期《清平樂》的熱播,使得愈來愈多的人對宋朝、宋人的生活產生濃厚興趣。若要問起,最想穿越到哪個朝代,絕大部分的人都要回答宋朝,那宋朝究竟有什麼好呢? 宋朝外患不斷,但內亂不多,因而「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市民文化興起,生活氣息濃厚。
  • 宋朝的故事就像一個百寶箱 等著我們去探索
    #看鑑MCN推出視頻欄目《拍一拍,宋朝》,目前已更新了兩期,近兩期內容與當代生活聯繫頗深,主要介紹了宋朝人的日常生活的美食和飲食方式。西方與日本的一些歷史學者也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時期。宋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繁榮時期,百姓生活富足,娛樂生活多種多樣,美食數不勝數,盛世之下,也早就了許多古代文學大家,為中國文化留下無數瑰寶。《拍一拍,宋朝》的第一期是《宋朝的「小資生活」》,視頻中,伴隨輕鬆歡快的音樂,以詼諧幽默的口吻介紹了宋朝老百姓的生活百態。
  • 媽媽的飯館情結:總念叨著下館子的媽媽,到了飯店只捨得點一碗麵
    下館子,成了媽媽的誓願,也是我避免自尊心受挫的唯一法寶。可惜,以當時家中的經濟條件,別說下館子了,羊頭羊蹄都是在勉力支撐。90年,父母工作發生調動,我們一家人搬到了市裡,住進了樓房。在離開縣城前,媽媽把火鉗子大鐵盆等物件一股腦的扔掉,興奮地對我說:「這回媽漲了工資,咱住上了樓房,再有客人來,咱們就下館子。」
  • 宋朝蹴鞠是怎麼玩的?
    宋朝城市中,到處都是瓦舍勾欄,那是宋人的娛樂中心,瓦舍每一天都有商業性的足球表演,市民只要掏錢買票,就可以入內觀賞。南宋時,臨安瓦舍內蹴球最有名的幾個明星,叫作黃如意、範老兒、小孫、張明、蔡潤、吳金腳、耍大頭、吳鷂子,市井中人皆知其名字。
  • 看鑑·拍一拍宋朝:真正的生活,從夜晚開始!
    在宋人筆記《鐵圍山叢談》中更提一個細節,「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蚊蚋。馬行街者,京師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人物嘈雜,燈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罷,故永絕蚊蚋。」徹夜燃燒的燭油,竟然燻得整條街巷連蚊子都不見一隻,可見汴梁城的夜生活是何等的熱鬧非凡。
  • 《清平樂》如果能穿越,請一定去宋朝!
    為什麼說宋朝「生於憂患,長於憂患」?2. 宋朝的文化風氣是什麼樣的?3. 「雅俗兼備」的宋人對生活意境有什麼追求?開篇第一講,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鄧小南從歷史宏觀層面講述宋朝。北宋 王希孟丨《千裡江山圖》 局部宋畫在繪畫史上具有頗為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誕生了眾多名畫:《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溪山行旅圖》《寒江獨釣圖》等。
  • 瓷,走啊,下館子去啊!
    「下館子」說的不只是去飯館吃飯,在那個金錢和物資都匱乏的時代,「下館子」言外之意還有體現富有的含義。
  • 為什麼叫「下館子」不叫上館子?
    但北京人到飯館吃飯,往往要說下館子,卻不說上館子。據說曾經極少數跑江湖做生意,或是極少數離家苦行的人,為了湊合填飽肚子,才在自帶乾糧外選擇飯館。如此看來,飯館專為社會邊緣人士提供有償服務,其社會地位比較低下,於是就有了「下館子」的說法。
  • 「下館子」英文原來這麼簡單!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下館子,這是一個特別常用的表達,我們要記住哦!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eat out 去飯店吃飯(下館子);在外用餐When I lived in Spain, I used to eat out all the time. 我住在西班牙的時候,天天下館子。
  • 宋朝古人是怎麼過夜生活的?
    跟千年前的宋朝比,我們真的弱爆了。01東京是個「不夜城」北宋都城汴梁,人口超過百萬,不僅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座徹徹底底的不夜城。據當時的史料記載,汴梁城的夜市三更剛剛結束,五更就重新開張,而且哪怕是大雪紛飛的冬日,人流量照樣絡繹不絕。
  • 菜單精選|「東坡肉」、「撥霞供」,宋人請客該如何挑選特色菜?
    北宋時期,汴京等地每年運送用墊袋裝的六,七百萬粒大米,所以一些北方人,特別是官兵也可以吃大米,但這些人數總體上看並不廣泛。開封灌湯包宋代有各種麵食和小吃。而宋朝有條小吃街最出名的就是用油炸的高溫快速膨化麵團的小吃,據說是在南宋生產的。它的誕生與宋人對叛徒的仇恨有關。南宋時期,秦檜謀害了精忠報國的嶽飛。宋人用一種特殊的烹飪方法表達了他們的憤慨:用麵條使它看起來更加像秦檜,將其放入沸騰的油中煎炸,以此減輕仇恨。因此,油條也稱為油炸杜松。
  • 70年代「下館子」,吃一頓飯花銷如何?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
    其實在70年代以前,「下館子」這個詞很潮,就跟咱們現在去五星級酒店消費那樣,是很有面子的事。因為歷史原因,當年的日子是真苦,「下館子」是些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的專屬,尋常百姓不用說去一回,就是溫飽也成問題!
  • 從治軍特點及其得失看宋朝「武績未振」
    為此,宋朝在制度設計上刻意推行分權制衡的原則,力求防患於未然,宋人即稱「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7)。如對最高中樞機關實行分割,以宰相掌管最高行政機關的中書(後改稱三省),由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負責最高軍務的樞密院,「對持文武二柄」(《宋史》卷162《職官二》),互相牽制。
  • 宋人茶肆丨情趣盎然匯茗坊,執絝琵琶結夢梁
    茶文化滲透著宋朝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當時開封城內有魚市、肉市、鮮果行、金銀漆器鋪等,而酒樓、茶館直開到深夜。宋 ·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故宮博物院藏沒有一種飲品能像茶一樣,佔據了宋人飲食生活如此重要的部分。
  • 繁華都城臨安,旦夕酬酢的酒樓與山家清供的美食
    在中國杭幫菜博物館裡參觀行走,介紹南宋都城臨安(杭州)的展品以及有關說明,都會讓人放緩腳步,去多看一眼。一幅《帝國都城 繁華臨安》展現在眼前,都城裡大街小巷遍地,種類店鋪、酒樓茶與居民住宅、貴戚府第、官衙相混雜,打破了貴族、官府不近商賈的界限。餐飲網絡縱橫,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
  • 為什麼叫「下館子」不叫上館子?老北京的館子,居然也存在著「江湖」!
    但北京人到飯館吃飯,往往要說下館子,卻不說上館子。據說曾經極少數跑江湖做生意,或是極少數離家苦行的人,為了湊合填飽肚子,才在自帶乾糧外選擇飯館。如此看來,飯館專為社會邊緣人士提供有償服務,其社會地位比較低下,於是就有了「下館子」的說法。
  • 《清平樂》:詩意浪漫的宋人情趣:男子簪花和女相撲
    儘管宋朝人人都可以簪花,但是宋人並不是隨心情或是喜好來隨意簪花的,其中還有一定的講究說法,《夢粱錄》中記載:皇帝祝壽御筵畢, "賜宰臣、百官及衛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後羅花亦賜百官」。所以,在宋朝,朝臣所簪之花有官次、品級,有顏色、品種、數量、式樣、材料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