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如果能穿越,請一定去宋朝!

2021-02-07 玲瓏君

音頻分為10個章節,每一章節有3講,共長達600 分鐘

隨這些文化大家穿越回那個黃金時代,來一次古典美學的洗禮。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 1 —

  總序丨你想認識一個真實的宋朝嗎?  

鄧小南: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課程分為3講:

1. 為什麼說宋朝「生於憂患,長於憂患」?

2. 宋朝的文化風氣是什麼樣的?

3. 「雅俗兼備」的宋人對生活意境有什麼追求?


開篇第一講,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鄧小南從歷史宏觀層面講述宋朝。只有對宋朝有了大致的了解,才能知道為什麼宋朝美學為何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


— 2 —

《清明上河圖》暗藏著怎樣的黑色幽默  

餘輝: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課程分為3講:

張擇端是個什麼樣的人?

哪些細節暗示了畫作的具體年代?

畫面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情節?


宋朝的打開方式,大家最為熟悉、也最直觀的當然是宋朝生活圖景《清明上河圖》。它堪稱北宋社會的「百科全圖」。故宮展出這幅作品時,排6個小時的隊才能見它一眼。


北宋 張擇端丨《清明上河圖》 局部


— 3 —

  理學 | 宋朝士大夫的人格偉大在哪裡?  

楊立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課程分為3節:

北宋士大夫面對世界的方式是什麼?

如何在日常當中重新尋找「仁」字?

你有沒有誤會「存天理去人慾」?


兩宋時期通過科舉制度,誕生了一個新的階層——士大夫階層


他們飽讀詩書、胸懷抱負,面對國之憂患,表現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豪語和胸襟。



— 4 —

  茶事 | 為什么喝茶會在宋朝成為全民風尚?  

鄭培凱: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

課程分為3節:

宋朝喝茶也要「拉花」?

詩人品茶都有哪些趣事?

為什麼宋徽宗喝茶喜歡自己倒?


宋代的生活,尤其是文人雅士,喝茶必定是繞不開的話題。宋詞中,茶的主題也頻頻出現。在宋代,不止文人喝茶,上到皇帝,下到普通老百姓,喝茶已經完成變成了全國的一種風尚。

 

— 5 —

  書法 | 宋代書法告訴你為什麼「字如其人」?  

王連起: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課程分為3節:

誰是自學成才的大書法家?

「宋四家」還是「宋三家」?

宋高宗御押裡藏著什麼秘密?


書法進入宋代,寫意成為文人墨客追求的方向,表現個人風格也是一種時尚。書法界的四大明星也在此時出現: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宋高宗題字 丨《付嶽飛》

 

— 6 —

  宋畫 | 宋畫與文藝復興有什麼聯繫?  

朱青生:北京大學教授,國際藝術史學會主席

課程分為3節:

趙孟頫與喬託有什麼關係?

只有「畫得像」才是藝術嗎?

把藝術史前推10萬年?


國畫大師黃賓虹曾說:「唐畫如面,宋畫如酒,元畫以下,漸如酒之加水,時代愈後,加水愈多……」


北宋 王希孟丨《千裡江山圖》 局部


宋畫在繪畫史上具有頗為重要的地位,這一時期,誕生了眾多名畫:《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溪山行旅圖》《寒江獨釣圖》等。


— 7 —

  名物 | 為什麼今天的「雅」卻是宋人的日常?  

揚之水: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課程分為3節:

什麼造型紋飾在宋朝茶酒器中最常見?

宋人愛花與別的朝代有什麼不同?

宋朝的書房是什麼樣?


生活方式少不了生活器物,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傳統。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是最能代表宋人生活與文化趣味的「四般閒事」。


而這些生活方式需要承載的器物——茶器、酒器、花器、香器、文房等等,也都在宋朝,被賦予了「雅」的品格。

 

— 8 —

  宋瓷 | 宋瓷如何體現極簡主義美學?  

廖寶秀: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課程分為3節:

為何古今中外都追捧宋瓷?

「雨過天青」究竟是什麼顏色?

宋朝生活中最常用的瓷器是什麼?


現代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中,宋代窯址佔了「大半江山」。


西方學者將宋朝譽為「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不管是在種類、樣式還是燒造工藝等方面,均位於巔峰地位。


北宋鈞窯天藍釉碗


— 9 —

  宋詞 | 宋詞真有「婉約」和「豪放」之分嗎?  

康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課程分為3節:

為什麼宋詞不是讀而是唱出來的?

宋詞如何表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之美?

宋朝都有哪些重要又有個性的詞人?


宋詞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說,這一時期湧現的詞作家也多不可數。柳永、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秦觀、歐陽修……絕對陣容強大。不同於現代音樂一兩年就過氣,宋詞仍舊能持續保鮮,繼續傳唱下去。

 

— 10 —

  雅集 | 宋人朋友圈的打開方式是什麼樣?  

葉放:國內最早的現代雅集推廣者

課程分為3節:

宋朝朋友圈的中心人物都有誰?

園林文化和雅集有著什麼聯繫?

今天怎麼復刻一場宋朝雅集?


雅集是宋人士大夫間的聚會,他們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傳播著宋人躬身實踐和付諸想像的種種生活情趣。


可以說,雅集在北宋時期達到了理想的極致,成為北宋文人的一種重要社交活動。 


在最後這一講裡,帶大家走進宋人的朋友圈,看看在古代這些雅士們都是怎麼玩。

相關焦點

  • 從《知否》到《清平樂》,我嗅到了一個香氣襲人的宋朝
    時下正在熱播的古裝大劇《清平樂》,是正午陽光影業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之後推出的又一部講述宋朝歷史的電視劇。這兩部電視劇的故事內核和表現主題雖然不同,但在對宋朝的文化和宋朝人生活方式的呈現上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宋朝的門道與意義不止《清平樂》|書單
    正逢《清平樂》熱播,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選取了四部作品幫你理解以「背誦默寫天團」為代表的宋朝士大夫群體。我們可以看到,仁宗朝人才輩出,有政治氛圍開明的體制性原因。然而宋朝開放包容、銳意進取的繁榮景象在仁宗朝後開始走下坡路,在靖康之變後更是急轉直下。
  • 《清平樂》熱播,宋朝人過得是什麼神仙生活?涮火鍋、搞燒烤、咖啡...
    最近,由王凱、江疏影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出演的宋朝古裝劇《清平樂》熱映。「你最近看清平樂(le)了嗎?」很多朋友一張口暴露文盲體質。清平樂(yue)其實是宋詞常用詞牌名,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都曾用該詞牌作詞。
  • 別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麼清平樂
    王凱主演的《清平樂》中,展現了溫文爾雅的宋式美學,在中文網際網路掀起了一波新的宋朝熱。有人說,宋仁宗在位期間,是古代中國人最幸福的40年。但這個理想世界存在過麼?宋朝果真優秀得空前絕後?宋朝真的事事遠勝前代,還是後世的巔峰?撥開層層濾鏡,宋朝的「清平樂」並沒有那麼清平。宋史學家鄧小南在《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中指出,宋朝的「祖宗之法」,既包含著若干「做法」也包含著各種「說法」,呈現為一個「話語的集成」,由「塗抹」、「層累」和「疊加」而形成。
  • 《清平樂》中你看到的牛車、長耳朵官帽都是宋朝的文化特色
    《清平樂》的熱播,劇情的跌宕起伏的變化,讓我們對劇情裡的一些宋文化產生了好奇。從人物變化到語言交流方式和生產生活,都出現了一些之前從未遇見過的新畫面。而我們今天就來淺談一下我們對劇情裡那些即熟悉又陌生的宋朝文化。
  • 清平樂內東門勾當官張茂則,隸屬宋朝特務機構皇城司,為大內密探
    (喜歡我的分享就關注「梨白」吧,文章為梨白原創,)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終於結束了清宮娘娘們的互撕,帶我們走進了皇帝宋仁宗一生的家國情。趙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仁宗」皇帝,宋朝在他的統治之下政治還算清明,經濟、文化、科技皆是高光時刻。
  • 細緻還原宋朝的《清平樂》,為何差了一點味道
    正午陽光的年度大戲《孤城閉》終於改名成《清平樂》播出了。看名字,大概很難猜出它的主人公是宋仁宗。目前劇已播出幾集,服化道精美還原,臺詞也頗古雅,連一向嚴苛的歷史學家們,都不太能挑出大毛病來。按照這個走勢下去,及格線以上自然沒問題,但觀感上卻並不見佳。
  • 宋朝「普通話」像粵語?如果穿越到宋朝,你的語言能過關嗎?
    我們熟悉的河南話應該是這樣,但是在宋朝時是什麼樣?記者採訪有關專家,初步理清了宋朝官話、現代河南話以及客家話、廣東話之間的淵源,有專家認為聯繫很多,但也有專家認為,現代河南話跟古代河南話的關係不大。如果想穿越到宋朝,你的語言能過關嗎?大河報製作小遊戲,來測試一下吧。
  •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宋朝熱:被歷史低估的「幸福朝代」
    如果能夠穿越,你願意回到中國哪個朝代?這道來自知乎的熱題,回答指向略出乎意料。有人傾慕大漢風骨,有人嚮往大唐氣象,但多數網友希望穿越至宋朝——儘管處於非國力鼎盛期,但打開《清明上河圖》捲軸品一品,柳岸長堤、望樓飯鋪,橋頭觀水、小憩閒坐的人們是如此怡然自得。
  • 宋朝「普通話」像粵語? 如果穿越到宋朝,你的語言能過關嗎?
    我們熟悉的河南話應該是這樣,但是在宋朝時是什麼樣?    記者採訪有關專家,初步理清了宋朝官話、現代河南話以及客家話、廣東話之間的淵源,有專家認為聯繫很多,但也有專家認為,現代河南話跟古代河南話的關係不大。    如果想穿越到宋朝,你的語言能過關嗎?大河報製作小遊戲,來測試一下吧。
  • 《清平樂》為何很少有太監的戲份?宋朝太監很守規矩
    從4月7日首播,一直到現在,熱播電視劇《清平樂》已經播放了20多集,佔據整部電視劇的三分之一。細心的觀眾一定留意到,《清平樂》裡很少有太監的戲份。偶有出現,也是一晃而過。在古裝戲裡,太監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平樂》為何很少有太監的戲份?這與宋朝歷史上太監的「低調」密切相關。宋朝時期,太監很守規矩。
  • 《清平樂》徽柔喊親媽「姐姐」?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
    《清平樂》徽柔喊親媽「姐姐」?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文/無計讀史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就是身為公主的徽柔在和親媽苗昭儀相處時對苗昭儀的稱呼是「姐姐」,對正宮娘娘曹皇后的稱呼是「孃孃」。為何喊親媽為姐姐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實在宋朝時有很多稱呼都與現在大不一樣 ,並且宋朝還有一個升行制度直接讓很多父子變成了兄弟。
  • 從《清平樂》,看一千多年前舌尖上的宋朝,奢靡的高宗御宴菜單
    最近熱播的《清平樂》,在服飾和道具上的還原度非常高,一看就是良心製作。劇組的用心不僅僅體現在服化道上,在美食細節上也非常用心。畢竟宋朝可是舌尖上的朝代,這點在《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跡可循,在畫中就有不少飲食文化,有人賣外賣,有人賣蜜餞,有人醉酒而臥,街上熙熙攘攘,特別熱鬧。
  • 宋朝美學一亮相,古裝劇成敘事古文?
    《清平樂》踐行了這一原則,從劉娥、趙禎到呂夷簡、晏殊、範仲淹、歐陽修、蘇舜欽、韓琦、富弼,一一以真名出現,劇中人物的主要經歷也能在歷史中找到對應。《清平樂》之後,李少紅執導的《大宋宮詞》也會與觀眾見面。《清平樂》講述的是宋仁宗的故事,《大宋宮詞》講述的則是宋仁宗之父宋真宗的故事。宋朝的歷史在不同的劇集中相繼呈現,一個獨特的「宋宮宇宙」正在構建中。
  • 《清平樂》愛來愛去的是仁宗,吵來吵去的是朝臣,百姓則以食為天
    (喜歡「宋朝那些兒」便關注梨白吧~本文為梨白原創,盜文必究!)宋朝終於「火」了,愛來愛去的宋仁宗,語文課本上「背誦全文」的天團陸續上線,比仁宗對國事更負責任的曹皇后,飛揚跋扈的張貴妃,《清平樂》將我們帶回了大宋史上最安逸的時期。
  • 如果這是宋朝,你穿越到大宋不得不知道的事——發明節日也要放假
    #話說我們中國這上下五千年,大宋朝從北宋建國到南宋滅亡,前後歷時319年。援引高天流雲先生的《如果這是宋史》上一篇文章我們聊了,如果穿越回到宋代,關於稱呼上你要知道的一些重要知識。比如:兄弟之間都叫哥,父親管兒子也叫哥,排行第幾就叫幾哥。比如宋徽宗趙佶管趙構就叫九哥,管宋欽宗趙桓叫大哥,宋欽宗趙桓管趙構也叫九哥,因為趙桓是老大長子,而趙構排行第九,所以就這麼叫。
  • 《清平樂》熱播,你知道電視劇裡的「東京」指的是哪裡嗎?
    最近《清平樂》熱播,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在追這部男女主七八集才有交集,沒見面就成婚,成婚當夜連面都沒見,至今只拉過小手的帝後呢是?我明明是衝著歐陽修、蘇軾、晏殊、範仲淹、王安石、柳三變等一眾文人去看的電視劇。
  • 清平樂:後宮只有徽柔有劉海,珍珠妝靈動,宋朝珍珠怎麼粘臉上?
    電視劇《清平樂》自從開播以來,劇中的美食很吸引人。比如第一集中的梁家老奶奶就做了蜜餞李子雪花膏,這個畫面像極了一幅畫,唯美又精緻。劇中也出現了很多的美食,比如千層酥、羊羔酒、七寶擂茶、琥珀白果等。服化道自然更不必多說,劇中的服飾和背景畫面真的太美,每一幀都宛如一幅畫。這也是正午陽光的特色之一,細節決定稱成敗。
  • 清平樂大火,宋朝中央的官場制度——兩府三司如何運轉的
    反應宋朝生活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火熱播出,宮廷政治鬥爭的戲碼不斷加重,中書門下、樞密、三司等官員陸續登場。要說宋朝中央的官場制度,首先要了解唐朝的制度,因為宋太祖初建國,承襲唐朝後期的官制。唐朝初期實行三省制,即"中書出令,口下審駁,(中書、門下)分為二省,而尚書省受成頒之有司",唐玄宗年間,宰相張悅奏請將中書、門下改為政事堂,合署辦公,三省制脫變為"兩省制"。到了唐代後期,原先出納王命的中書省的職權由"專掌內命"的翰林學士取代;門下省的職權由"宣付中書門下施行"的樞密使取代;執行政令的尚書省的職權則由中書門下代替。
  • 看《清平樂》實時感受:一部嗑哪個cp都BE的電視劇
    這時的清平樂由最初的「舞廳教學樂」上升為詞牌。不得不說,宋朝人除了打戰方面不行之外,發展娛樂文化方面可真是一把好手。宋朝的清平樂,也被越來越多文人墨客所青睞。在《宋史·樂志》入「大石調」《樂章集》,這其中主要以李煜所寫的題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