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緻還原宋朝的《清平樂》,為何差了一點味道

2020-12-18 中國青年報

正午陽光的年度大戲《孤城閉》終於改名成《清平樂》播出了。看名字,大概很難猜出它的主人公是宋仁宗。目前劇已播出幾集,服化道精美還原,臺詞也頗古雅,連一向嚴苛的歷史學家們,都不太能挑出大毛病來。按照這個走勢下去,及格線以上自然沒問題,但觀感上卻並不見佳。「清平樂」是宋詞的詞牌,雙調四十六字,在詞裡面算是小令了,而《清平樂》長達69集,據說已經是刪減後的結果。網上有句吐槽說得妙,這劇與其改名叫《清平樂》,還不如叫《聲聲慢》。

《清平樂》原著小說講了仁宗長女福康公主趙徽柔和內侍梁懷吉之間的愛情故事,這是很適合填一首《清平樂》的,但把宋仁宗改為男主後,將朝堂之事與兒女情長並舉,顯然不是《清平樂》這樣的小令所能容得下。一小時一集的容量,已經讓人感受到了曾被《長安十二時辰》支配的恐懼,劇集耐品度與觀眾耐心值的博弈,比《長安十二時辰》還要過之。

《清平樂》講宋朝,服飾、官銜都下了極大功夫,能讓人感受到用心,但又像一杯溫吞水,還原歸還原,臺詞細品也頗有水平,就是差了一點味道。前幾集裡,只有兩次讓我「驚坐起」,一次是因為晏殊,一次是因為歐陽修。晏殊在詞壇久負盛名,似乎還是第一次在影視中見到,因為一上來就板著學究面孔,並不太引人注意,但當他預知將被貶,手持竹筒走入雨中,哼唱一首《浣溪沙》詞時,突然有了那味兒。雖然曲調未必合宜,但晏殊詞的富貴氣象出來了,而且,至少讓人知道,宋詞是需要唱的。儘管唱的是「小閣重簾有燕過」,這一段卻仿佛藏了許多首宋詞,能讓人讀出「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想到「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唱著詞的晏殊,比朝堂上和皇帝一本正經講孝道的晏殊更來得有神採。

再者是因為寫豔詞而失了狀元的歐陽修,儘管他的故事還未展開,文人的桀驁和風流已經露出頭角,讓人期待之後蘇軾、蘇轍、柳永等一眾詞人出場,倘若裡面能有所演繹。劉娥批評歐陽修做豔詞,引了不算上乘的「見羞容斂翠,嫩臉勻紅,素腰嫋娜」,也讓人期待之後能有宮女、歌女唱一下「庭院深深深幾許」「把酒祝東風」「清晨簾幕卷輕霜」給歐陽公掙一掙面子。

看彈幕評論,最讓人感興趣的還是那群文人,隨著晏殊、範仲淹、歐陽修一個個出場,觀眾齊刷「全文都背誦的那群人要來了嗎」 ?宋代文人筆記小說創作繁盛,許多詞人軼事也見於各個詞話中,這些碎片式的記載藏有不少當時的真趣。倘若劇裡多融一些宋代的梗,多用一些宋代的典故,多講一些文人的故事,哪怕是化用幾首宋詞當做彩蛋,都能打破觀劇的無聊,給人多一重的審美驚喜。

說起宋仁宗這個名字,也許更為耳熟能詳的是「大宋仁宗年間」,這是宋代知名IP三俠五義、包青天等故事中的背景板。從背景人物改為主角敘事,也許並無不妥。比起各路古裝題材的無腦爽劇,《清平樂》無異於一股清流。專心事業的宋仁宗,不失「大男主」之風,也帶有一種從野史敘事轉向正史敘事的魄力。但如今正劇範兒是有了,沒了喜聞樂見的狗血元素,連「狸貓換太子」都可以拍得那麼平鋪直敘,讓人昏昏欲睡。朝堂上一篇篇文言文政論過下來,中間還要找劇情,觀眾都有些疲了。對於那些文人同樣如此,大眾的興趣點,不是他們在朝堂上留下的劄子,是他們在朝堂之外,從小道末技寫成一代文學的詞和背後的創作秘辛。畢竟,影視劇還是要講故事,既然貢獻不了劇情點,不如索性刪減去那些冗長的描述,想了解這段歷史的可以直接去讀史書,科普不是影視劇的主要工作。

張炎在《詞源》中講: 「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閒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清平樂》看起來縱然文藝,但終究不是用填詞的方式在拍劇,用一個個慢鏡頭堆疊出歷史感,巨細靡遺地匯報展示,卻少了一份文學的表達技巧。比如「狸貓換太子」在《清平樂》裡完全可以做用典式的埋入,恐怕沒幾個中國老百姓不知道這段故事,即便真不知道,裡裡外外鋪墊了這麼多細節,也足以供考據黨發掘了。「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給觀眾多一些留白不好麼?

不過,被無腦爽劇薰陶已久,偶爾看點慢節奏的,需要耐心細品才能偶爾咂摸出味兒的劇也未必是壞事情。所謂過猶不及,但開風氣不為師,《清平樂》這劑溫吞水,搞不好是未來影視劇精細化、內斂化的新風向標。69集的內容擺在這裡,後面也許會漸入佳境,愈發精彩,但請不要再說熬過幾十集就真香這種話了,既然這樣,索性把那前幾十集都砍掉再播吧。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清平樂》為何很少有太監的戲份?宋朝太監很守規矩
    從4月7日首播,一直到現在,熱播電視劇《清平樂》已經播放了20多集,佔據整部電視劇的三分之一。細心的觀眾一定留意到,《清平樂》裡很少有太監的戲份。偶有出現,也是一晃而過。在古裝戲裡,太監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平樂》為何很少有太監的戲份?這與宋朝歷史上太監的「低調」密切相關。宋朝時期,太監很守規矩。
  • 《清平樂》徽柔喊親媽「姐姐」?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
    《清平樂》徽柔喊親媽「姐姐」?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文/無計讀史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就是身為公主的徽柔在和親媽苗昭儀相處時對苗昭儀的稱呼是「姐姐」,對正宮娘娘曹皇后的稱呼是「孃孃」。為何喊親媽為姐姐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實在宋朝時有很多稱呼都與現在大不一樣 ,並且宋朝還有一個升行制度直接讓很多父子變成了兄弟。
  • 看《清平樂》實時感受:一部嗑哪個cp都BE的電視劇
    清樂平的歷史人物還原清平樂廣受好評的原因還在於,這部劇高度還原了當時北宋時期的歷史原貌。當觀眾以為宋仁宗與曹皇后的愛恨糾葛是編劇憑空想像出來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劇中的許多人物衝突和戲劇元素,在歷史文獻上具有出處。
  • 漢服科普:《鶴唳華亭》對於宋朝人物狀態的還原程度究竟有多高?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前段時間的清平樂,是相當火熱的一部電視劇。而且這部電視劇就是以宋朝為背景的,裡面人物的妝造和服飾也都是對宋朝服飾進行了高度的還原。這樣的製作精良,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 那麼,大家記不記得之前的一部劇——《鶴唳華亭》呢?其實,這部劇也是以宋朝為背景的哦!
  • 宋朝的門道與意義不止《清平樂》|書單
    不過拋開上述爭議,維持《清平樂》「高級」質感的,除了精美考究的服化道之外,宋仁宗朝一眾名臣的集體亮相功不可沒:晏殊、範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蘇舜欽、司馬光、蘇軾、蘇轍……他們被網友戲稱為「默寫並背誦全文天團」。
  • 從《知否》到《清平樂》,我嗅到了一個香氣襲人的宋朝
    時下正在熱播的古裝大劇《清平樂》,是正午陽光影業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之後推出的又一部講述宋朝歷史的電視劇。這兩部電視劇的故事內核和表現主題雖然不同,但在對宋朝的文化和宋朝人生活方式的呈現上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別吹宋仁宗了,宋朝哪有什麼清平樂
    王凱主演的《清平樂》中,展現了溫文爾雅的宋式美學,在中文網際網路掀起了一波新的宋朝熱。有人說,宋仁宗在位期間,是古代中國人最幸福的40年。但這個理想世界存在過麼?宋朝果真優秀得空前絕後?從宋代士大夫將宋朝比擬「三代」,到陳寅恪提出中國文化「造極於趙宋」,再到今天中國人對宋代生活方式的推崇,「宋代」已經成了一個「文化IP」,其服飾、茶藝、飲食、家俱、瓷器、書畫等美學形式,與當下城市中產的生活方式似乎非常契合。問題是,這個「清平樂」一樣完美的理想,存在過麼?
  • 從《清平樂》,看一千多年前舌尖上的宋朝,奢靡的高宗御宴菜單
    最近熱播的《清平樂》,在服飾和道具上的還原度非常高,一看就是良心製作。劇組的用心不僅僅體現在服化道上,在美食細節上也非常用心。畢竟宋朝可是舌尖上的朝代,這點在《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跡可循,在畫中就有不少飲食文化,有人賣外賣,有人賣蜜餞,有人醉酒而臥,街上熙熙攘攘,特別熱鬧。
  • 《清平樂》中的夏竦和賈教習是真的嗎?還原歷史上真正的夏竦
    還原歷史上真正的夏竦文/▲清平樂劇照01宋朝趣事雖然賈教習和夏竦這對CP不存在,不過夏夫人狀告夏竦這碼事在歷史上還真的存在過。宋朝好水川之戰中全軍覆沒之後,叛宋投降西夏的不第秀才張元也曾經寫詩嘲諷夏竦:「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結果夏竦就成了當時的笑柄,整個宋朝都被他丟盡了臉面。在督軍西夏的時候,夏竦建議暫緩出兵,招募當地人加強訓練,並且聯絡吐蕃與羌人等等措施來加強宋朝的軍事實力,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廢棄。
  • 《清平樂》中你看到的牛車、長耳朵官帽都是宋朝的文化特色
    《清平樂》的熱播,劇情的跌宕起伏的變化,讓我們對劇情裡的一些宋文化產生了好奇。從人物變化到語言交流方式和生產生活,都出現了一些之前從未遇見過的新畫面。而我們今天就來淺談一下我們對劇情裡那些即熟悉又陌生的宋朝文化。
  • 清平樂內東門勾當官張茂則,隸屬宋朝特務機構皇城司,為大內密探
    (喜歡我的分享就關注「梨白」吧,文章為梨白原創,)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終於結束了清宮娘娘們的互撕,帶我們走進了皇帝宋仁宗一生的家國情。趙禎,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仁宗」皇帝,宋朝在他的統治之下政治還算清明,經濟、文化、科技皆是高光時刻。
  • 《清平樂》太難「追」,想吃糖卻餵玻璃渣,基調實在有點「喪」
    由正午陽光出品的《清平樂》開播後,從一開始的好口碑,漸漸走向平淡,不少觀眾喊出了要棄劇的聲音。為何一部精良製作的古裝大劇會走向兩極的評價,其實和整部劇的立意以及整體風格傾向於悲劇有很大的關係!同樣涉及到後宮,《甄嬛傳》和《清平樂》的不同嚴格來說《甄嬛傳》和《清平樂》有一些類似,都是後宮的故事,又都涉及到爭寵。甄嬛一生在勾心鬥角中度過。雖然劇集結尾的時候有一筆提過她也有內心悽涼的時刻,但對大部分人來說甄嬛依然是人生贏家,經過種種奮鬥最後到達女性的權力巔峰位置。
  • 《清平樂》熱播,宋朝人過得是什麼神仙生活?涮火鍋、搞燒烤、咖啡...
    最近,由王凱、江疏影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出演的宋朝古裝劇《清平樂》熱映。「你最近看清平樂(le)了嗎?」很多朋友一張口暴露文盲體質。清平樂(yue)其實是宋詞常用詞牌名,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都曾用該詞牌作詞。
  • 清平樂:《狸貓換太子》騙了我們好多年,清平樂還原歷史真實事件
    宋仁宗宋朝,我們能津津樂道的有很多,人物有包拯,三蘇、歐陽修、曾鞏、範仲淹等等,軼事有燭影斧聲,狸貓換太子等等。《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就是宋仁宗,同時清平樂裡的主角。之後很多年,都認為這個故事是真的,在宋朝發生過這種人倫悲劇。直到後來才得知《狸貓換太子》只是杜撰。看過《三俠五義》的都知道,《狸貓換太子》只是這本古典小說裡的一個文學故事,再追根究底,這個故事來源於元代的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
  • 清平樂:徽柔為何叫親生母親姐姐?答案道出了後宮女人的艱辛
    《清平樂》中有許多我們很陌生的人謂稱呼。但要數其中最奇怪的稱謂,非徽柔叫自己親生母親姐姐莫屬了,看過劇的觀眾們都會發現,徽柔的親生母親是趙禎從小玩到大的妹妹苗心禾。苗娘子和官家的感情深厚,不但有徽柔這一個女兒,還有最興來一位皇子,但是為什麼官家從未讓徽柔叫自己親生母親一聲母親呢?
  • 《清平樂》最大贏家:宋朝最牛皇后,再嫁成國母,離帝位只差半步
    整個假期都在追《清平樂》,對這部劇最大的感觸是服裝道具100分,劇情太過扎心。作為帝後黨,已經不是玻璃渣裡找糖了,而是從中藥渣裡找糖——苦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皇后曹丹姝,出身名門,容貌姣好,文武雙全(這詞兒形容皇后好像有哪裡不對)卻偏偏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把對她有情有義的皇帝給逼得「相敬如冰」。
  • 從開分8.2到大結局6.8,我為什麼還堅持《清平樂》沒有爛尾?
    如果將所有質疑歸結為一點是什麼?是《清平樂》在觀眾的先入為主之下,似乎始終未能真正建立觀眾準確的期待。清朝的小說無名氏寫的《東坡詩話》這樣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御極之世。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聖,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真箇是: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張開宙想將其還原出來,他想為觀眾呈現一個日常的北宋。
  • 清平樂:後宮只有徽柔有劉海,珍珠妝靈動,宋朝珍珠怎麼粘臉上?
    電視劇《清平樂》自從開播以來,劇中的美食很吸引人。比如第一集中的梁家老奶奶就做了蜜餞李子雪花膏,這個畫面像極了一幅畫,唯美又精緻。劇中也出現了很多的美食,比如千層酥、羊羔酒、七寶擂茶、琥珀白果等。服化道自然更不必多說,劇中的服飾和背景畫面真的太美,每一幀都宛如一幅畫。這也是正午陽光的特色之一,細節決定稱成敗。
  • 《清平樂》晏殊為何主動被貶,背後有什麼含義?
    近段時間,一部《清平樂》的播出,可以說讓不少又看到了追劇的新方向,這部劇在開播之前,觀眾們還沒有看到劇情的時候,僅是通過角色的造型,就認為這部劇應該不會是部爛劇,說起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因為,這部劇中的角色造型,十分符合劇情所講時代的形象,所以,通過這一點來說,不少人都覺得這會是一部良心劇。
  • 《清平樂》真的是大人孩子都不得不看的一部劇!不為別的,就為學...
    最近真是天天見《清平樂》上熱搜,讓我不得不看一下這部電視劇到底哪裡吸引人,結果一看無法自拔,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視劇不可能不知道的小故事。 江疏影在劇中的造型與歷史上皇后的妝發極為相近,就連複雜的發冠也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精準地還原了宋朝的服飾之美。南京的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就藏有複製的這身皇后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