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普通話」像粵語?如果穿越到宋朝,你的語言能過關嗎?

2020-12-11 百家號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峰

「中!」「得勁!」「吃了冇?」「排場!」我們熟悉的河南話應該是這樣,但是在宋朝時是什麼樣?

記者採訪有關專家,初步理清了宋朝官話、現代河南話以及客家話、廣東話之間的淵源,有專家認為聯繫很多,但也有專家認為,現代河南話跟古代河南話的關係不大。

如果想穿越到宋朝,你的語言能過關嗎?大河報製作小遊戲,來測試一下吧。

近日,收藏家馬未都在一檔節目中揭秘了宋朝人的普通話是如何發音的,聽後讓大多數觀眾感到意外,節目中朗誦的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聽起來廣東味兒十足。

有網友感慨:「我活了20多歲,聽了這麼多年河南話,卻不知道宋朝人說話帶著港腔!」

河南大學國際漢學院教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國家核心專家及河南省首席專家辛永芬從專業角度對兩種語言進行了解析,雖然在普通人聽來,「宋朝普通話」跟廣東話有些相似,但區別還是很大的,兩種口音的聲調系統和清濁音區別都挺大。

據資料記載,河南話屬漢語中原官話,大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通行於河南大部分地區的中原官話,即為人們通常習慣所說的狹義的河南話;第二類是通行於豫北太行山一帶的晉語,主要分布在濟源、焦作等地;還有一小部分是通行於豫南地區的江淮方言,主要分布在信陽的新縣。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種方言雖然同屬河南話,但它們之間均不可以順利交流。

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新俊告訴記者,一般意義上的河南話是指第一類中原官話,在宋代時主要是由河洛方言加東京(今開封)方言而形成,是以中古音《廣韻》為代表的音韻系統,「現在的南方口音比如廣東話則較多地保留了中古音的成分。」

辛永芬介紹,在全國,中原地區的口音變化是最快的,宋朝時的河南話還是8個聲調,到了明朝就變成了5個聲調。我們現在熟悉的河南話口音,是從明朝時期開始逐漸定型的。

有熱愛古詩詞的讀者會發現,很多詩詞用現代普通話朗讀並不押韻,而用客家話、廣東話朗讀會更顯韻律。辛永芬解釋,福建兩廣地區的方言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變化較慢,保留了更多的古語成分。因此就有了「不是古人說粵語,而是粵人說古語」的說法。③6

小貼士

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看宋代官話演變現代普通話的幾個特點:

1.入聲消失。入聲就是一種音節末尾的輔音,又稱入聲韻尾。主要有-p、-t、-k這三種入聲韻尾。此一特點只在南方方言區有所保留。

2.g、k、h聲母的顎化。很多漢字原本為g、k、h聲母,但在普通話中都變為j、q、x。比如視頻中:巧(古音kao或kiao,變為qiao)、間(gan→jian)。

3.雙唇鼻韻消失。普通話有前後鼻音之分(-n、-ng),但在古代還有第三種鼻音韻,即雙唇鼻音(-m)。例:金(gim→jin)。

4.m聲母變為w聲母。很多字古代是m聲母,如今變為w。如視頻中「便勝卻人間無數」的「無」字,古音為mu。粵語為mou。③6

相關焦點

  • 宋朝「普通話」像粵語? 如果穿越到宋朝,你的語言能過關嗎?
    我們熟悉的河南話應該是這樣,但是在宋朝時是什麼樣?    記者採訪有關專家,初步理清了宋朝官話、現代河南話以及客家話、廣東話之間的淵源,有專家認為聯繫很多,但也有專家認為,現代河南話跟古代河南話的關係不大。    如果想穿越到宋朝,你的語言能過關嗎?大河報製作小遊戲,來測試一下吧。
  • 專家復原宋朝普通話:河南官話為啥像粵語?
    昨日(31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查閱史料、採訪專家的基礎上,初步理清了宋朝官話、現代河南話以及客家話、廣東話之間的淵源,在專家看來,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也有專家認為,咱們現在熟悉的河南話,其實跟古代河南話的關係不大。宋朝「普通話」為什麼像廣東話?
  • 《清平樂》如果能穿越,請一定去宋朝!
    隨這些文化大家穿越回那個黃金時代,來一次古典美學的洗禮。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1 —  總序丨你想認識一個真實的宋朝嗎?只有對宋朝有了大致的了解,才能知道為什麼宋朝美學為何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在宋代,不止文人喝茶,上到皇帝,下到普通老百姓,喝茶已經完成變成了全國的一種風尚。 — 5 —  書法 | 宋代書法告訴你為什麼「字如其人」?
  • 粵語起源就是唐朝宋朝 並不是地方語言
    陳小春:熱愛中國文化就該學好廣東話 在2月6日的微博文章中,陳小春說自己在飯局上遇到一個湖北女孩,到廣州5年卻一句粵語都不會說,理由是粵語「比較沒文化」,「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
  • 問吧精選|如果現代人穿越到唐朝,該用什麼語言交流
    問答中澄清了一些常見的誤解,比如粵語/閩南話是古代官話嗎;提供了一些穿越指南,比如當代人穿越到唐朝能正常交流嗎,古代皇帝聽不懂地方官的方言怎麼辦;等等。但讀者最關心的還是各自的家鄉話,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南腔北調」的提問:Q:天津話和周圍地區的方言聽上去差別比較大是為什麼?
  • 如果這是宋朝,你穿越到大宋不得不知道的事——發明節日也要放假
    #話說我們中國這上下五千年,大宋朝從北宋建國到南宋滅亡,前後歷時319年。援引高天流雲先生的《如果這是宋史》上一篇文章我們聊了,如果穿越回到宋代,關於稱呼上你要知道的一些重要知識。比如:兄弟之間都叫哥,父親管兒子也叫哥,排行第幾就叫幾哥。比如宋徽宗趙佶管趙構就叫九哥,管宋欽宗趙桓叫大哥,宋欽宗趙桓管趙構也叫九哥,因為趙桓是老大長子,而趙構排行第九,所以就這麼叫。
  • 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
    看過不少穿越劇,我依舊很好奇,如果穿越過去,怎麼和別人溝通呢?應該不少古代人是說古言的吧,光是那些文言文都令人頭疼。古代人說普通話嗎?古代人都是怎麼溝通的呢?長知識了。普通話是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而古代漢語分為遠古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和近古漢語。分別是商朝到晉朝時期、南北朝到宋朝時期,元明及清初時期,而且隨著時間改變,語音、語調都有了很大改變。甚至方圓百裡在同一時期都有語音、語調、語義的不同,因而,到了古代,現代普通話完全派不上用場。
  • 如果這是宋朝,你穿越回到大宋不得不知道的一些事——輩分有點亂
    話說我們中國這上下五千年,大宋朝從北宋建國到南宋滅亡,前後歷時319年。在這一段不短的歷史階段裡面,百姓整體還算是過著一種幸福的生活。這是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是一個科技發展迅速政治相對開明的時代,是一個文化大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人口高速增長並且唯獨一個沒有亡於內亂的時代。
  • 如何看待粵語普通話之爭
    先來回答「歷朝歷代漢族人都是講粵語的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問,當代漢族人都講普通話嗎?答案:不是。對於今天全國14億人來說,日常說普通話的是也是少數人,主要是老師學生、外來人口以及大城市的部分人。你怎的閃了我去了?寧可教我西門慶死了罷。我也不久活於世了,平白活著做甚麼!」「天殺了我西門慶了!姐姐你在我家三年光景,一日好日子沒過,都是我坑陷了你了!」這是白話,通語,也是正統漢語。這還是用明朝的古蘭陵山東棗莊方言寫成的,與現在的普通話都相差無幾。棗莊方言屬於中原官話。為何說「北方古白話是古漢語的主體」呢?
  • 唐代人說話像粵語?教授稱還原古人說話難實現
    近日,網絡上流傳起《唐詩三百首》的中古漢語配音朗誦版,部分聽過配音的網友們表示:「怎麼唐代人說話有點像粵語?」很難想像,大唐長安的詩人們朗誦詩歌,發音並不像現在的陝西話,而是像粵語?  中古漢語聽起來像粵語嗎?  為什麼《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版讀起來像粵語?這個問題是很多好奇的網友關心的。  在古漢語界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粵語保留了古代漢語的某些特徵(例如保留大量入聲字)。但是,嚴實表示,不能因此認定用粵語讀唐詩才是正宗發音,也不能認定以北方方言為本的普通話則是「不文」的外族語(「胡人話」)。
  • 英語>粵語>普通話,香港本土派心中的「語言階級」
    當有人對你說粵語的時候,一定要先用英文矜持地回答:Pardon?或者是Can you speak English?如果對方聽不懂,你再一臉遷就:那你會說普通話嗎?請注意順序,一定要先說英語,再「勉為其難」改成普通話。否則,你將有一定機率受到「本土派蔑視」的一萬點穿刺攻擊。
  • 15本穿越到宋朝的小說推薦,首推《北宋大丈夫》,全都不可錯過!
    今天推薦15本穿越到宋朝的小說推薦,《大宋的智慧》、《北宋大丈夫》,不可錯過!大家一起來看看吧。1.《調教大宋》,作者:蒼山月簡介:慶曆六年,歌舞昇平的趙宋王朝。迎來了一個瘋子……親眼見識了大宋的雍容華貴與溫情。起初唐奕只想享受這個時代,什麼靖康之恥、蒙古鐵騎都與他無關。
  • 粵語是唐宋話?普通話是胡話?沒那麼簡單
    若按對粵語的理解,則這三門方言也無疑已經被聯合國定義成「語言」了,是這樣的嗎——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第二個黃色圈子裡,香港地區的語言出現了越南話(Vintnamese),那麼豈不是說聯合國也把越南話當成了香港的一種「語言」?這怎麼可能?定居香港的絕大多數為越南華裔,真正使用越南語的越南人少之又少。
  • 宋朝的「大人們」
    #拍一拍宋朝#人人都有一個穿越夢,在夢裡我們能夠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領兵打仗,叱詫風雲,封狼居胥,最低者封侯拜相,最高者開疆擴土,另立新王,然後娶她個十個八個漂亮老婆,過上沒羞沒燥的幸福生活。我來講一下穿越到宋朝如何不會發生「孝心逐漸擴散這件事」要說這些「大人們」,在我們這個時代都是普通的官員,如果稱呼為大人是沒有錯的,但在宋朝學習影視劇的叫法稱呼「大人」大多其實就是在給自己找「爸爸」「大人」在唐宋之前其實是指有身份地位的人或者長輩,隨意稱呼「大人」是會被人笑話的,當然如果當上「安祿山」就另說,或者有人想多一點父愛
  • 那些在宋朝吃不到的水果
    這是周朝人民創作的情詩,說明周朝已有木瓜,宋朝當然更有,怎麼能說宋朝沒有木瓜呢?原因很簡單,《詩經》裡的木瓜是我國土生土長的薔薇科木瓜,有短柄,像菜葫蘆,星星點點懸掛在枝葉間,果皮硬,果肉酸,切開果肉,種籽散布在五角形的空間內,仿佛切開的蘋果。而我們現在吃的木瓜卻是番木瓜,體形偏長,像椰子一樣聚集在樹幹上,碩果纍纍,芳香甜美。
  • 穿越變成宋朝秦檜,他留給那個世界最後一句話:扯淡,再也不來了
    很多人都說宋朝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而且皇帝不殺士大夫,想說啥就說啥,沒準兒還能靠胡說八道成名成家——唐宋散文八大家,居然有六個是宋朝的。為了讓讀者諸君比較直觀地感受一下宋朝有多好,咱們今天就用虛擬的人物、真實的史料,來演示一下穿越到宋朝會又怎樣的驚喜。
  • 廣州粵語 VS 香港粵語,不在同一個頻道,到底誰才是正宗粵語?
    粵語,其實從宋朝就基本定型,如果現在的廣州人穿越到1000年前宋朝,跟那個年代的人溝通是沒問題的。從宋朝時期的「新華字典」《廣韻》,可以發現廣州粵語的發音和現在有90%的相近。華輝美食人作為一個原生的廣州人,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港式粵語更好聽,其實廣州和香港的粵語又有什麼區別呢?廣州粵語PK港式粵語雖然同為粵語,但一些廣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在香港卻有不同的意思。
  • 官話、普通話才是正宗漢語嫡傳。那麼,粵語、吳語等方言呢?
    首先,我再次重申,超過十億中國人使用的官話、普通話才是正宗漢語嫡傳。而少數人的方言,如粵語吳語都是漢語和當地語言混合而成的方言。經常有人發帖發文,像粵語吳語這樣的方言才是正宗漢語,而普通話不正宗!?如此荒謬的觀點居然有大量的人支持!
  • 在宋朝,你怎樣度過一天24小時(上)
    電視劇《清平樂》掀起了一波宋朝熱,這是一個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朝代。假設你穿越到公元11世紀的北宋東京(開封),或者12世紀的南宋杭州,你可以如何安排你一天24小時的生活呢?壹住店病倒客店自會有人請大夫你穿越到宋代城市,首先需要有一個棲身之所。
  • 古漢語發音,究竟是像粵語還是越語?
    這從一個方面表明,粵語,和古漢語的發音,是有相似之處的。再有,大家在讀一些古代名著時,也可以發現一些例子。拿三國來講,說到誰誰誰時,經常的句子是:吾系……,系,即「是」。而今天的粵語的發音,是,也經常是系的讀音。大家認真一點會發現,很多名著裡,這種讀音接近的例子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