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家
要讓高校的博物館資源有序地向社會開放,讓社會公眾共享高校博物館資源,不妨建立開放共享的長效機制。
七天的春節假期去哪玩?博物館是個好去處。據介紹,春節期間,故宮博物院舉辦建院以來最大規模的展覽,885件年味兒文物真實還原清代皇家過年情景,百餘家中華老字號進宮開「買賣街」,秀非遺絕活兒,展賣傳統小吃。市民遊客因此紛紛前往「宮」裡過大年,致故宮「一票難求」。
除北京故宮外,瀋陽故宮也推出了「吉語迎春 清宮文物特展」,展示50餘件帶有吉語紋飾的清宮文物。上海共有84家博物館開門迎客,其中65家免費。成都博物館則舉行兩場全新展覽:「與時代同行」四川油畫邀請展和「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動物標本展。這些博物館在春節假期開放,並舉辦各種主題展,不但為過年提供了好的去處,也讓過年充滿濃濃的文化味。
遺憾的是,同樣是博物館,很多高校博物館卻選擇在春節假期閉館,讓想帶孩子去感受大學學術氛圍、到大學「尋寶」的家長們頗為失望。
從歡度佳節角度看,高校博物館出於學校管理和人員協調的原因,在春節假期閉館無可厚非。但從向社會開放、服務公眾角度看,高校博物館如果能在春節等假期開放,無疑能給民眾提供更多的選擇。
通過查詢多家北京高校博物館官網,我沒有查到有在春節假期開放的高校博物館,有的是除夕至初六閉館,有的是除夕至初十閉館。不僅是春節假期,就是在學校寒暑假期間,對外開放的高校博物館也只是少數。主要原因是開放會帶來校園安全管理問題,同時職工放假,開放的話人手不夠,人員協調難。
但是,假期對於社會公眾來說,正是到高校參觀的最佳時機。有不少人想進高校博物館,去看看這些博物館中的具有特色的珍藏,尤其是家長,也想藉此培養孩子的專業興趣。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近200家高校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有不少是極具特色的博物館。比如,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是國內高校中第一所考古專題博物館,其前身是1922年北京大學設立的考古學研究室,藏品涵蓋了石器、銅器、甲骨、陶器、瓷器、書畫、碑帖等幾大類。
公辦高校的博物館資源應向社會開放,不妨成為一種社會共識。由於開放會帶來校園安全管理壓力,並產生具體的管理、維護成本,高校並無開放的積極性。因此,要讓高校的博物館資源有序地向社會開放,讓社會公眾共享高校博物館資源,需要建立開放共享的長效機制。
我認為,比較適合的辦法是,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負責整合高校的博物館資源,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像高校博物館,向社會公眾開放這一部分,可以納入公共博物館管理,這既可促進博物館資源共享,也能更好地發揮博物館促進城市文化建設的作用。各地可以結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探索開放機制。
總而言之,豐富的高校博物館資源不能藏起來,各具特色的高校博物館向社會公眾開放,會增加公眾的選擇。而與公共博物館相比,高校博物館對外開放,也有助於樹立大學形象,傳播大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
□冰啟(教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