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上市在即,讓我們看到了國內數位音樂的未來

2020-12-14 文娛財經

2018年新春剛過,臺灣知名唱片公司華研國際發布公告稱,其與阿里音樂籤訂的數位音樂授權合約到期終止,緊接著網易雲音樂便宣布與華研達成版權合作,並與阿里音樂進行了版權互授。

誰也沒想到2018年的數位音樂行業是以一件版權事件開始的。版權大戰打了3年尚未徹底停息,高價版權以及過度競爭現象似乎依然存在。但不可否認,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的版權壁壘逐漸被打破,在線音樂行業正在一個更加開放的版權環境下走向下一個戰場。

與此同時,流媒體音樂服務提供商Spotify也宣布將於4月2日在紐約證交所上市,計劃籌資10億美元,股票代碼為「SPOT」。值得注意的是,Spotify將採取直接上市這種不太常見的上市方式,即放棄招募股票認購者這一傳統過程直接掛牌出售股份,這無疑是一次大膽之舉。

一邊是國內音樂流媒體鏖戰正酣,另一邊是世界音樂流媒體領頭羊Spotify即將上市,或許我們可以在即將邁入證交所大門的Spotify身上,看到內地音樂流媒體發展的未來。

Spotify 是這樣做到世界最大的

雖然一度備受質疑,但Spotify一直都在扮演著「探路者」的角色。作為全球最大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以科技公司的姿態從自身布局、商業模式到發展方向,都給整個流媒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許多借鑑和思考。

Spotify的創始人Daniel Ek,是一個對計算機痴迷並且做事堅韌不拔的人。Daniel Ek也和很多成功的創始人一樣具有傳奇性的個人經歷,像是從英國皇家理工學院輟學,專注自己的IT職業生涯。因此Spotify的成立,在一開始就具有開創性。具有的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的基因基礎,使Spotify得以趕上時代的大潮,也令其具備了顛覆傳統行業的能力。

2000年初,當時的網際網路音樂還處在一個非法下載當道的時代,無論是網站還是應用受到來自版權的影響在逐漸增大, Daniel Ek在觀察中認識到了版權的重要性,因此Daniel Ek打算創立一個基於合法使用版權之上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因此2008年Spotify上線。

和布局版權一樣具有前瞻性的是音樂流媒體服務業務。在數位音樂下載時代,蘋果的iTunes佔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而轉眼間,人們開始接受流媒體並逐漸養成了付費習慣。資料顯示,Spotify從成立到付費用戶100萬用了三年時間。而四年之後,其付費用戶已經突破2000萬。

Daniel Ek是懂商業的,據說13歲就開始涉足商業了。不過如今7100萬的付費用戶仍然沒能讓Spotify盈利。Daniel Ek曾告訴媒體自己不願意去賺非法使用版權的「髒錢」,所以對於虧損在創業之初就做好了心裡準備。並且,從連年增長的用戶和營收來看,Spotify似乎沒有那麼糟,成立10年之後依然保持著很強的活力。因此Spotify能走到如今的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如今,Spotify正在做著擴大收入和新用戶、新市場的探索。2016年, Spotify進軍日本市場,並有傳聞說其計劃進入印度市場。去年末,Spotify還選擇了與中國的數位音樂市場領頭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簡稱「TME」)進行了合作。

Spotify上市預示國內在線音樂未來

2017年下半年有媒體傳出騰訊要收購Spotify的消息。直到12月份得到確切消息,Spotify與TME 籤署了股權投資協議。協議顯示雙方將相互購入對方幾乎相等的少數股權。

Spotify上市的消息傳出後,很多媒體聯想到TME的上市。TME很有可能成為繼Spotify上市之後第二個上市的流媒體音樂巨頭。而TME上市將對我國數位音樂的未來產生直接的影響。

Spotify上市的招股書透露,目前持有TME約9% 的股份,價值9.1億歐元。由此可估算,TME整體估值大概為123億美元。此消息被媒體曝光後,立刻引起國內音樂產業的關注。

據公開資料顯示,TME旗下的音樂平臺、全民K歌規模行業第一,直播業務規模行業領先,在數位音樂娛樂領域具有一定優勢。

TME旗下具有多條產品線,既能發揮產品的優勢,也能實現各產品的聯動效應。這個聯動效應不是單個平臺可以比得了的。

正是因為多條業務線的聯動,TME布局了多場景的泛娛樂化數位音樂娛樂生態。也正是因為如此,TME實現了盈利。

作為國內第一的數位音樂集團,TME在自身發展中也影響了我國音樂產業數位化的進程。如網際網路音樂正版化的推進,數位音樂商業模式的探索,數位音樂娛樂生態的創新和本土音樂扶植與橋梁搭建,均能體現出其開拓創新的精神。可以說,TME是我國數位音樂行業的「探路者」。

在做到國內領先的同時,TME也放眼全球,開展一系列國際化的合作和交流。今年年初,TME與國際知名唱片公司索尼音樂一起推出Liquid State,據說是亞洲第一電音廠牌。在電音風靡世界,而國內還沒突出廠牌的時候,TME提早進行了布局,通過籤約中國優秀電音藝人,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

由此可見,在前瞻性以及國際化的視野和格局方面,TME並不輸Spotify,這或許也是兩者能達成合作的原因之一。而正因如此,TME的下一步發展將會是在全球音樂娛樂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領先品牌。

在技術、政策、貿易等利好因素的推動下,中國數位音樂的發展我們有目共睹,也越來越對中國的音樂市場懷以希望。

如今我國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已經基本完成大洗牌,在線音樂獨立app用戶規模及月活用戶排名前三的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抱團形成第一梯隊,其他梯隊平臺反超難,新玩家入局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將在TME和其他梯隊的音樂平臺共同努力下,共建與重塑中國音樂產業,讓中國數位音樂走向世界並引領世界。

相關焦點

  • Spotify(SPOT)實現盈利,未來的路怎麼走?
    摘要:連續虧損十年的spotify終於在2018年實現了盈利,華爾街及投資大佬紛紛買入spotify,作為投資者,spotify的未來該怎麼看?【斯多克】訊:1. Spotify的起源Spotify於2008年上線,正值傳統音樂產業奔潰之時。
  • 星巴克與Spotify合作升級:或可給國內數位音樂商一些靈感
    在這之前,星巴克還投資收購了音樂零售商Hear Music。根據星巴克2006年的財報,他們當年的音樂收入為6500萬美元,出售了360萬張的專輯。 但是隨著客戶對CD的興趣逐漸轉移到線上,星巴克也在調整思路。星巴克副總裁Gina Woods 說:「與Spotify的合作討論始於一年前,也就是當看到客戶從CD端離開那個時候。」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Spotify「直接上市」 音樂平臺路在...
    美國東部時間4月3日,瑞典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紐約證交所史上規模最大的直接上市公司。Spotify為何選擇直接上市?存在哪些利與弊?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Spotify直接上市背後的那些事兒。
  • 華納音樂申請IPO,能算全球音樂行業復甦標誌嗎?
    實體音樂方面,數據並不樂觀。去年,索尼的實體音樂銷售額僅為8.03億美元,下降了1.06億美元,音樂下載銷售額為3.21億美元,下降了6100萬美元。從華納音樂第一季度報告可以看到,在截至12月的三個月中,其銷售額為12.6億美元,在該唱片公司作為獨立公司的歷史上創下了最高記錄(最大全美資公司)。
  • Spotify想盈利,專家說只有這一個辦法
    新仔音樂產業收割機,不愛吃火鍋,愛吃底料Spotify上市時間確定了,第一個交易日定在今年4月3日。屆時,Spotify將成為第二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音樂流媒體服務。為什麼是第二個?因為友商Pandora早在2011年就上市了,不過當時Pandora還不算音樂流媒體服務,而是網際網路電臺。(不能按需點播)後來,Pandora通過收購Rdio,如今已經把自己改造成了一個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當然,如果以上市時的屬性來算,說Spotify是「納斯達克音樂流媒體第一股」也沒問題。不重要。
  • Spotify Mac版(音樂播放器)v 1.1.46.916中文免費版
    ,可以在spotify mac中文版中訪問數百萬首歌曲,包含R&B、搖滾、古典等各種類型的音樂,你還能在spotify for mac中創建播放列表,將你喜歡的歌曲都添加到一起,隨時隨地想聽就聽!Macw提供Spotify mac免費版下載資源,音樂愛好者們不要錯過!
  • 傳騰訊音樂擬7月6日提交上市申請 對標Spotify
    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為例,作為中國最大的數位音樂和娛樂社交平臺,其已形成了包括數位音樂平臺、社交平臺和音樂直播平臺在內的多元化商業變現模式。而無論是數位音樂的蒸蒸日上,還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等網絡音樂服務平臺的做大做強,無一不說明中國的數位音樂市場正在迎頭趕上新的發展浪潮。
  • Spotify2020華語音樂排行榜公開!這首神曲最多人聽
    音樂平臺Spotify最近開始進行一整年的回顧,許多使用Spotify收聽音樂的朋友也都紛紛曬出自己的「2020年歌單排名」,近日Spotify公布2020年最受歡迎的華語流行音樂歌手、歌曲和專輯,快來看看你是不是「大眾口味」吧?
  • 1.4億活躍用戶音樂平臺Spotify提交上市申請,估值達200億美元
    作者:呂月萱據海外媒體報導,音樂流媒體公司Spotify於2017年12月底秘密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上市申請資料。預計在2018年第一個季度進行直接上市。作為數位音樂領域的領頭羊,Spotify目前擁有1.4億活躍用戶。2018年1月4號,Spotify在Twitter上發帖宣布,目前其全球訂閱用戶數已經突破 7000 萬。
  • 騰訊音樂與Spotify:當我們在談論投資價值時我們該談論什麼?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音樂財經發布《音樂流媒體比視頻流媒體更受投資者青睞嗎?》一文分析國內外音樂與視頻流媒體的投資價值,文中指出:「擁有健康資金狀況和良好商業模式的公司一定會是用戶和投資者都看好的潛力股。
  • 版權亂鬥中的國內音樂應用們能從 Spotify 學到什麼?
    「我們把 70% 的收入都給了他們,所以我絕沒有宰任何人,」Ek 有些無奈地解釋道。他沒有說謊,即使穩坐全世界最大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商,在創立十年之後,Spotify 仍然沒有實現盈利。在越來越重視版權的國內,只有深諳賺錢之道的騰訊實現了盈利,網易、阿里和百度等流媒體音樂行業的巨頭都還在虧損之中。這裡尤其要提到網易雲音樂,這家近兩年飛速成長起來的流媒體音樂平臺在盈利的長徵上沒少費心思,付費會員、數字專輯、廣告投放、演出票務甚至電商,能賺錢的招兒網易雲都用上了,但還是填不上版權費的巨坑。
  • Spotify三端使用報告附部分教程詳解 Ⅰ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流音樂服務商之一,與環球音樂集團、索尼音樂娛樂、華納音樂集團三大唱片公司及其它唱片公司合作授權、由數字版權管理保護的音樂,用戶規模截至2019年10月有2.48億。用了很多音樂播放軟體像iTune、Spotify、網易雲音樂、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天天動聽(已倒閉)、蝦米音樂等,spotify顯然是我覺得用起來最舒服的一個。我相信很多用過的人都會這麼覺得,也相信沒用過的人只要一用也會這麼覺得。
  • Spotify推出「幕後天才」計劃,國內音樂創作者失落的尊重感何時回歸?
    而反觀盜版以來國內音樂行業的發展,國內音樂創作者失落已久的尊重感又該何時回歸?顛覆傳統頒獎禮,更關注「幕後天才」歌曲的詞曲作者深受如今音樂行業商業模式改變的影響。過去實體唱片時期,每張專輯歌詞頁的最後,都會有每首歌曲從演唱者、詞曲作者,到錄音師、混音師等詳細的創作人員名單。而到了數位音樂時期,演唱者的姓名似乎成了一首音樂作品唯一的標籤。
  • Spotify、Apple Music們的產品體驗這麼差,是等著國內音樂平臺降維...
    經過研究後,我們不僅驚訝於Spotify、Apple Music等國外主流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的用戶體驗之差,也為所有海外留學黨感到同情。畢竟,海外華人現在想聽歌還得掛個vpn翻回來,真得不容易。拋開音樂版權使用的地域限制,音樂先聲甚至腦洞大開地想,假如國內APP集體出海的話,會不會是對Spotify、Apple Music們的降維打擊?
  • 騰訊音樂的「中國式」音樂社交能給Spotify帶來什麼啟示?
    來源:華夏晚報網北京時間 12 月 12 日夜,在騰訊 20 周年慶典之際,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 TME。作為中國數位音樂上市第一股,中國式音樂社交也隨之進入國際視野。騰訊音樂旗下擁有 2018 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音樂應用市場 MAUTop 4 的音樂產品:。這四款產品對應的業務包含有數位音樂播放器、移動在線 K 歌、音樂直播秀場,版權轉授權、廣告、遊戲聯運以及其他音樂衍生業務。
  • 大公司頭條:騰訊音樂預計明年上市,要和 Spotify 換股 10%;烏鎮...
    騰訊音樂傳聞跟 Spotify 互換 10% 股份。《華爾街日報》援引信源消息稱,兩家在線音樂服務計劃互換最多 10% 的股份,騰訊音樂將以現金支付差價,這項換股計劃目標是未來雙方一起跟主要音樂公司進行授權許可談判。
  • TME音樂付費大漲60%再戰有聲書,未來是Spotify+映客+喜馬拉雅?
    「我同事為了張藝興,已經在QQ音樂上付費到N年以後。」但在QQ音樂上數字專輯賣得最好的還不是張藝興,而是蔡徐坤。他的數字專輯《YOUNG》在騰訊娛樂集團平臺上銷售超過1200萬張,其中QQ音樂銷售1244萬張,酷狗酷我音樂合計銷售17.4萬張。目前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
  • Spotify 申請上市:蘋果很厲害但我們不服
    圖片來自TechCrunch2018年3月1日,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Spotify正式申請上市,並遞交申請文件。據外媒報導,這些公開文件標明,Spotify目標進行最多10億美元IPO募資,但這件事目前只是個佔位符,實際上,公司原本計劃在沒有標準籌款計劃的前提下上市。
  • 庫客音樂擬赴美上市 系國內最大古典音樂授權服務提供商
    本次赴美上市,其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拓展庫客的智能音樂教育服務、豐富內容產品,以及推動潛在的收購和戰略投資等。據悉,庫客音樂成立於2006年,是國內唯一專注於古典音樂版權運營及智能音樂教育的服務平臺。主要業務包括版權授權與訂閱、智能音樂教育服務、現場表演三大板塊,客戶包括教育機構、圖書館、商業客戶、數位音樂服務平臺、移動網際網路等。
  • Spotify拯救了音樂產業,然後呢?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透露,Spotify在今年《財富》(Fortune)雜誌評選的最有能力實現長期增長的未來五十強企業排行榜上位列第五。但是,對於Spotify能否保住榜單前列的位置,我們不能妄下論斷。 借勢流媒體音頻的發展,科技巨頭Apple和Amazon也加入了競爭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