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E音樂付費大漲60%再戰有聲書,未來是Spotify+映客+喜馬拉雅?

2020-12-22 娛樂資本論

作者/藍蓮花

最近,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大火,劇中的音樂也備受關注,尤其是那首《微笑再會》,百度搜索指數不斷飆升。

但包括這首歌在內,《安家》劇中的所有插曲,《就讓你走》《想把我唱給你聽》等,已經獨家在QQ音樂上線,而且收聽都需要付費。

這首歌的評論區不乏這樣的留言:

「昨天看《安家》第25集聽到這個曲子瞬間愛上了,查了好久才知道,原來這首歌的名字叫《微笑再會》,毫不猶豫花了15塊錢買了。這是我第一次花錢聽歌,但覺得很值,從此愛上鳳瑤。」

還有用戶進一步揭示了騰訊音樂的OST運營策略:

「QQ音樂有一個功能深擊了我的痛點和付費欲望,很多音源是隨著綜藝節目推出,在該綜藝節目放送的第一周內,當期資源是免費的。

但當期聽下來,會誘發我聽往期的內容,那麼好了,開始付費,我真恨不能立馬掏出手機付它個十年八載的。」

這樣的運營方式,無疑是正處於「變現期」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一個縮影。

在前天剛剛公布的財報中,最為亮眼的,是新增付費用戶人數。TME在Q4一個季度就新增了450萬的付費用戶,創下全年4個季度新增付費用戶數的新高。

目前,已有3990萬人在騰訊音樂的平臺上付費收聽音樂。

看起來,在習慣了購買視頻網站會員之後,音樂流媒體的會員也逐漸成為當下中國網民的標配。

正是在付費用戶源源不斷的增加之下,TME的音樂訂閱收入,Q4同比增長60.1%。

財報分析會中,公司高層均表示,付費音樂是去年財報中一大亮點,表明TME向付費流媒體模式的戰略轉型成效明顯,

接下來,我們會分析,騰訊音樂付費用戶的四大武器——粉絲經濟、OST、不斷擴大的付費音樂池、以及原創音樂人計劃。

更重要的是,TME已經開始為下一步的增長謀劃空間——那就是,有聲書。

TME已經跟閱文集團達成合作,獲得網文內容庫的授權,用於製作有聲書;3月,還與中國文學(中國在線老師的主要版權擁有者)籤署了為期五年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在財報電話會上,TME方面表示,看到了長音頻的潛力,尤其是跟音樂之間的協同,在參考西方經驗後,暫不設定長音頻的盈利時間表,希望探索盈利新模式。

這樣一來,在有聲書領域深耕多年的喜馬拉雅,要如何接招?

拉動在線音樂付費的「四大武器」

2019年第四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72.9億,同比增加35.1%,其中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60%。這部分用戶主要有四大來源。

第一大來源,是粉絲購買偶像的數字專輯。

「我同事為了張藝興,已經在QQ音樂上付費到N年以後。」

但在QQ音樂上數字專輯賣得最好的還不是張藝興,而是蔡徐坤。

他的數字專輯《YOUNG》在騰訊娛樂集團平臺上銷售超過1200萬張,其中QQ音樂銷售1244萬張,酷狗酷我音樂合計銷售17.4萬張。目前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

而在6000多萬銷售額背後,站著蔡徐坤2790萬粉絲。這些粉絲會將蔡徐坤的音樂當成明星衍生品來購買,並且還參與打榜投票,送愛豆出道等活動。

TME在運營粉絲經濟這件事情上,已經駕輕就熟。

與國外市場不同,為了鼓勵粉絲重複購買來「衝榜」,平臺允許一個帳號進行多次購買行為;而在iTunes上,一個帳號只能購買一次。

此外,平臺還模仿美國唱片工業協會的唱片銷量認證體系,推出了一個暢銷榜單,按照唱片銷量從少到多依次分為金唱片、白金唱片、鑽石唱片、殿堂金鑽唱片,主要也是為了刺激唱片銷售。

第二大來源,是付費音樂的佔比日趨提升。

2019年9月16日,周杰倫最新單曲《說好不哭》在騰訊音樂旗下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三個音樂平臺上線,25分鐘後總銷量超過229萬。由於在線同時付費人數過多,QQ音樂的伺服器一度出現宕機。

這是數字專輯銷售出圈的重要標誌,它不再是局限於粉絲領域的小打小鬧,不少路人也買了周杰倫的數字專輯。「其實他發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周杰倫 」。

從去年三四月份開始,QQ音樂上一批作品變成了付費可聽,而周杰倫就是第一個跟騰訊音樂籤約所有歌曲的付費聽的藝人。

酷狗、QQ音樂等APP上,周杰倫的所有歌曲都被加上了VIP標識,非付費用戶只能試聽60秒。要想進行完整收聽以及下載等操作,需要進行充值、開通綠鑽會員。

不過,即便充值後成功下載了,在下個月停止付費時也仍然無法收聽。

「持續續費,會員過期之後就聽不了了,一般開車的時候經常聽,一年買一次,一次買一年的會員,主要是衝著周杰倫來的,不付費聽不了。」

第三大來源是影視OST音樂。

目前,TME的曲庫覆蓋了2019年90%以上影視OST版權,以及2019年所有頭部綜藝節目的OST版權。去年騰訊音樂發售《陳情令》OST 銷售額超 2000 萬元,偶像男團R1SE 的專輯銷售額則是突破 3000 萬元。

TME在分別與愛奇藝合作出品《我是唱作人》,2019年4月12日首播,應邀嘉賓有王源、毛不易、梁博、汪蘇瀧等,其中毛不易為2017年騰訊視頻《明日之子》冠軍。

此次《安家》的插曲大部分別列入付費數字專輯也說明了這一點。

第四大來源是原創音樂人。

TME一直在扶持原創音樂人,2019年參與騰訊音樂人計劃的音樂人數和作品數量均同比增長一倍。

其中QQ音樂不僅成功推出了一些抖音熱門歌曲,比如《橋邊姑娘》已經在平臺獲得超過11億次播放,還成功通過了S製造項目推動了永彬Ryan.B和Uu等「超新星」藝人的崛起。

而這些抖音熱門歌曲,有一部分也進入了QQ音樂的付費曲庫中。

社交娛樂四季度營收佔七成以上,直播業務依然備受關注

從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著手付費流媒體戰略到2019年底,騰訊音樂10%左右的內容都被納入付費專區。

如果將其與西方同類公司50%左右的付費率相比較,目前TME的用戶付費率只有6%。而且,如果將TME與中國其他在線視頻平臺進行比較,則它們的總訂閱人數在3億至4億之間;TME的平臺只有不到4000萬。

通過這些比較,可以看到TME未來8到10倍的在線音樂付費潛力。但支撐這家公司營收大頭的依然是社交娛樂。

2018年TME上市的時候大家就發現,與國外Spotify、Apple Music等音樂流媒體巨頭的訂閱模式不同,TME的核心是一音樂社交娛樂公司。

它不僅僅提供音樂,還是一個多元社區,能讓音樂愛好者去發現、聆聽音樂,還能參與表演和社交互動。除了在線音樂以外,還有卡拉OK,和以音樂為中心的直播服務。共享、點讚、關注、評論、贈送虛擬禮物等社交互動深度整合在了產品中。

2019年第四季度,TME社交娛樂月度ARPPU達到138.5元,是在線音樂月度ARPPU的13倍以上。從營收結構來看,第四季度社交娛樂服務收入佔總收入的70.7%,達到51.5億元。

財報顯示,主要原因是得益於直播業務和在線K歌業務的增長。尤其是直播業務,在會後的財報分析會中,也被國際分析師屢屢提及。

「TME計劃於第二季度推出QQ音樂直播服務。雖然我們並不期望它對2020年的收入有重大貢獻,但我們確實希望它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有所增長,而更有意義的結果將為2021年做出貢獻。」

受疫情影響,很多音樂現場演出、線下音樂節目錄製紛紛遷移至線上,通過直播等方式觸達消費者。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則推出了全景音樂現場娛樂品牌——TME live。

這是一種實時流媒體模型,它將離線音樂會與在線實時流媒體體驗集成在一起。TME live將成為連接知名藝人、新秀歌手和粉絲用戶、通過線上交互的方式做粉絲見面、分享作品。

TME的K歌業務主要是指全民K歌,也就是WeSing。

從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全民K歌做了諸多改變。首先在短視頻方面,通過添加各種輔助性工具,改善了從錄製到發布歌曲的整體轉換;其次在社交屬性上,增加了私人消息傳遞功能,從而大大增加了用戶交互性;此外,還優化了歌廳功能,通過組建具有相似興趣和個人資料的用戶組,從而提高用戶活躍度和滲透率。

經過優化升級後,第四季度用戶數量環比增長40%以上。

重金布局長音頻,不惜降低2020年毛利率

除了原有的在線付費業務和社交娛樂以外,2020年,TME最大的變化和戰略是布局非音樂內容。

第一大板塊是長音頻內容,比如有聲讀物,脫口秀等。

打開QQ音樂APP可以看到,在二級頁面有聲電臺下,已經有親子教育,相聲曲藝,有聲書,情感生活,搞笑段子,廣播劇,言情小說,文學經典等等欄目,首頁聽書還有《鬼吹燈5黃皮子墳》,《盜墓筆記》等小說,儼然是一個「喜馬拉雅」。

在酷狗APP首頁也有語音直播的標籤,打開這個標籤後內嵌的是一個獨立程序「魚聲」,裡面有不少人做直播。例如一位魔小乖,直播過程中同時在線3000人;而酷我的音頻屬性更強,在首頁有電臺、小說、相聲、DJ等頻道。

為了增加長音頻內容,TME最近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是跟閱文集團達成網文版權合作。閱文集團副總裁朱靖表示,「有聲讀物憑藉故事性強、粘性高等特點,斬獲了高流量,培養了用戶的連續收聽習慣,是音頻平臺的內容標配。」

另一件是與中國文學籤署了為期5年的戰略協議。這樣一來,騰訊音樂集團可以使用中國文獻的在線圖書館,以製作有聲讀物。

這兩項合作都將迅速擴大騰訊音樂集團的長音頻內容庫。「從長遠來看,有聲讀物是內容消費的第一大類別。在有聲讀物中迄今為止,中國文學是這些IP的最大提供商,最大所有者。」TME高層表示。

同時,騰訊音樂集團將鼓勵生成優質的UGC並吸引高質量的KOL,根據海外在線音樂平臺的經驗,長格式音頻用戶的普及率可達16%以上。

在TME的高層看來,如果能達到這一普及率,TME有機會成為中國第一大長音頻平臺。

第二大板塊是短視頻。

在2019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推出了產品創新,將短視頻添加到Google音樂流頁面上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並在收聽時消費以音樂為中心的短視頻。

通過利用更好的算法來推薦更高質量的內容,與第三季度末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末的短視頻平均每日流增長了近50%。TME鼓勵並吸引了用戶上傳自製視頻。到2019年底,超過60%的短視頻流是用戶生成的內容。

第三大板塊是語音直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計劃於第二季度推出QQ音樂直播服務。

打開首頁大多是美麗的小姐姐們唱歌和聊天,但目前來看,由於內容不足,重複性比較大。在脫口秀、情感、音樂、交友的標籤下,聽到的音頻是同一組主播相同的內容。

對於音頻直播,目前騰訊音樂在利潤上沒有過多要求。

「雖然我們並不期望它對2020年的收入有重大貢獻,但我們確實希望它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有所增長,而更有意義的結果將為2021年做出貢獻。」

此次TME也是花大力氣重點投入非音樂內容布局。

在在線音樂方面,未來毛利率會提高。但由於競爭,騰訊音樂需要在社交娛樂收益分成方面,出讓更多資金,這將影響騰訊音樂的毛利率。

更重要的是,接下來,騰訊音樂也將在內容上做更多投入,尤其是長音頻格式。「因此,總體來說,2020年的毛利率預期會有所下降。」

這種非音樂化的布局此前已經被Spotify實踐過。

在面臨未來可能會與三大唱片公司解約的風險之下,Spotify通過買買買來補充非音樂內容,去年收購兩家播客公司Gimlet Media和Anchor。

一方面可以抵消高昂的版權費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內容豐富程度。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一個偶像最終的商業價值,更多取決於路人緣而非核心粉絲一樣。

尋求非單一音樂內容,也是國內流媒體平臺近年來的戰略重點,從2018年開始,很多音樂平臺開始陸續上線短視頻、直播,內容也不僅限於音樂,類型更加紛雜,比如鬼畜、搞笑視頻。

網易雲音樂上有兩個直播入口,其中一個是視頻秀場直播的look直播,另一個則是音頻直播入口,在「發現」中,與荔枝非常相似,這一功能在2019年4月上線,也是主打陪伴、連麥和哄睡等服務。

也許,未來音樂APP會成為喜馬拉雅等音頻平臺對手的勁敵也說不定。

相關焦點

  • 喜馬拉雅FM有聲書盜版泛濫,竊書不算偷麼?
    原標題:有聲書盜版泛濫,竊書不算偷麼?   3月20日晚,作家、知名大V曾鵬宇在微博上手撕喜馬拉雅FM,稱在該平臺發現了自己撰寫的《世上有顆後悔藥》全本有聲書內容,用戶可以免費下載和打賞主播,卻沒得到他和出版社的授權同意。
  • 2018喜馬拉雅有聲書用戶行為報告 | 克勞銳&喜馬拉雅
    來源:北國網從紙質書、到電子書、再到「有聲化」閱讀,「聲音」撬開了閱讀的新世界,讓閱讀變得更有趣。喜馬拉雅&;克勞銳聯合出品了《潤物有「聲」-2018喜馬拉雅有聲書用戶行為洞察報告》,聚焦有聲書用戶數據,透過用戶喜好,洞見有聲書市場價值!
  • Spotify(SPOT)實現盈利,未來的路怎麼走?
    摘要:連續虧損十年的spotify終於在2018年實現了盈利,華爾街及投資大佬紛紛買入spotify,作為投資者,spotify的未來該怎麼看?【斯多克】訊:1. Spotify的起源Spotify於2008年上線,正值傳統音樂產業奔潰之時。
  • 喜馬拉雅,從有聲書到學習超市
    喜馬拉雅,從有聲書到學習超市 作者:知風 發布時間:
  • 克勞銳:2018喜馬拉雅有聲書用戶行為洞察報告(附下載)
    報告下載: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復關鍵詞【2018喜馬拉雅有聲書用戶行為洞察】即可!
  • 喜馬拉雅、懶人聽書、蜻蜓:有聲閱讀未來弄潮兒花落誰家
    艾媒諮詢發布的《 2018中國有聲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達到32.4億元,2018年的市場規模約為45.4億元,預計到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0.9億元,中國有聲閱讀市場的發展突飛猛進。
  • 付費聽書用戶規模性增長 三方打造有聲書合作新模式
    三方聯動匠心製作 中文在線打造有聲書合作新模式  8月12日,在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現場,中文在線牽手國內領先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和著名有聲書演播藝術家艾寶良達成三方籤約,並宣布《盜墓之王》有聲書正式上線。
  • 喜馬拉雅的音頻生意,成就野心的不只是付費會員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赴美上市可以說是音頻行業去年最具代表性的事件,然而TME並非終局,音頻玩家上市之路的大門已經開啟。作為音頻行業的另一領先者,喜馬拉雅將於今年上市的消息也陸續傳出,儘管對此喜馬拉雅官方表示近期沒有上市計劃,但無論如何,如果能夠成功上市,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對喜馬拉雅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 喜馬拉雅巔峰榜4月榜單出爐,葉聽風、有聲劉忙等有聲書主播成直播...
    近日,喜馬拉雅發布4月巔峰榜榜單。《安寧老師的日語課》《平凡的世界》《遼瀋先聲》《段子來了》等優質內容摘獲教育付費榜、出版暢銷榜、熱播榜、口碑榜冠軍,陳臻臻、阿浩說事兒、有聲的紫襟等主播摘獲直播紅人榜、人氣電臺榜、人氣聲優榜冠軍。
  • 切入長音頻,在線音樂走出「圍城」?
    騰訊音樂集團CEO彭迦信曾明確表示,「長音頻將是未來TME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話音剛落,各大平臺紛紛發力長音頻。網易雲在9月份切入廣播劇和有聲書市場,又於11月上線迭代最大的8.0版本,重點發力「播客」。近期,QQ音樂則正式上線「播客」獨立模塊。
  • 宅在家不無聊:喜馬拉雅有聲書免費聽啦!
    湖北人來聽有聲書!黃鶴樓與喜馬拉雅聯手推出「會員免費領,宅在家裡聽好書」,13000+VIP熱門小說有聲書、2500位大咖的口碑好課、1000本嚴選精講好書收錄,即日起就可免費領取喜馬拉雅一個月VIP會員去聆聽這些聲音(僅限湖北地區手機號)。
  • 有聲時代,「聽書」會成為知識付費後新的內容消費潮流麼?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作為國內最大的音頻內容平臺的喜馬拉雅也在這一天推出了其「聽書節」活動,並將原有的會員體系全面升級,將有聲書內容也作為重要的主打推介。實際上不僅是喜馬拉雅,2016-2017年的知識付費熱潮讓一大批解讀書籍、分享書籍知識的知識付費品牌或平臺興起,得到、樊登讀書會、新世相,包括知乎。
  • 有聲書市場或成下個「藍海」
    2 根據預測,未來中國有聲書收聽人群將進一步擴大,2019年將增至4.77億人。3 聽書群體年輕化。根據喜馬拉雅平臺的數據,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比達到63.4%。4 喜馬拉雅有聲書最高付費用戶畫像。近日讀客文化策劃、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暢銷科幻小說《AI迷航》實現了紙電聲三者同步出版,被譽為國內首部立體出版的圖書,一經上市,就席捲噹噹、亞馬遜多個榜單,走紅速度驚人。
  • 《魔戒》有聲書上線喜馬拉雅
    近日,由世紀文景出品的《魔戒》三部曲有聲書登陸喜馬拉雅。作為國內首部《魔戒》中文有聲作品,有聲書採用託爾金基金會(管理《魔戒》作者約翰·羅納德·瑞爾·託爾金遺產的機構)指定的世紀文景翻譯版本,由知名配音演員姜廣濤演播,帶領聽眾走進充滿英雄事跡和浪漫色彩的奇幻世界。
  • 有聲書主播上榜福布斯:內容創業正進入音頻時代
    喜馬拉雅與克勞銳聯合發布的《2018喜馬拉雅有聲書用戶行為洞察報告》顯示,將碎片化的時裝充分利用起來之後,中國人均閱讀時間大大增加,高頻有聲書用戶一年平均收聽書15本以上。且,69%的有聲書用戶付費意願強烈。喜馬拉雅與克勞銳發布的數據顯示,一位廣東潮州的喜馬拉雅用戶在有聲書中花費了13411.6元,他最常聽的三本有聲書是《跌蕩一百年》、《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和《窮查理寶典》,是秦朔和吳曉波的忠實粉絲。
  • 喜馬拉雅老版無需付費下載_喜馬拉雅老版免費版軟體下載_18183軟體...
    喜馬拉雅老版無需付費是一款優質的手機電臺加聽書軟體,在這裡有著許多的電臺可以收聽,還有可以聽取到有聲小說、相聲評書、新聞、音樂、脫口秀、段子笑話等,資源豐富任你選擇,下班路上必備聽神器。
  • 融資後估值20億的懶人聽書,能帶火有聲書嗎?
    在行業內部看來,喜馬拉雅和懶人聽書正在探索行業的兩種不同方向,喜馬拉雅主要走的是亞馬遜Audible的付費訂閱路線,懶人聽書則是以單本或章節付費的模式。 過去一年裡,閱文集團推出了旗下有聲閱讀品牌「閱文聽書」;掌閱改版後自增聽書頻道;十點讀書綁定頭部作者,新作頻出;而一些專注於做音樂的平臺如網易雲音樂、酷我也開始參與內容的布局;主打語音直播的荔枝上線了付費內容,也在向綜合性平臺延展,慢行業、低門檻的有聲領域競爭確是愈加激烈。
  • 透過喜馬拉雅平臺上的有聲書主播幻櫻空,來看這個50億元規模市場
    有聲書自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大約經歷了兩個重要階段。一個是各種聽書網的出現,另一個是各種音頻網際網路平臺的出現。根據艾瑞報告數據顯示,有聲書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23.7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45.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4.8%。用戶規模方面,由2016年的2.18億增至2018年的3.83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6.5%。
  • "耳邊的戰爭":騰訊、字節們鳴槍 喜馬拉雅們備戰
    根據艾媒諮詢的報告,到2017年時,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達32.4億元,報告認為這個市場未來3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4.8%。圖片來源:喜馬拉雅根據上述《報告》顯示,有聲書的用戶付費意願較高,僅22.5%中國受訪有聲書用戶不願為有聲書付費,其餘用戶均有一定程度的付費意願。
  • 「耳邊的戰爭」:騰訊、字節們鳴槍,喜馬拉雅們備戰
    根據艾媒諮詢的報告,到2017年時,中國有聲書市場規模達32.4億元,報告認為這個市場未來3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4.8%。 圖片來源:喜馬拉雅 根據上述《報告》顯示,有聲書的用戶付費意願較高,僅22.5%中國受訪有聲書用戶不願為有聲書付費,其餘用戶均有一定程度的付費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