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我們今天討論一個問題:這個時代還需要有道德嗎?堅持做一個好人還有意義嗎?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做一個好人,長大後卻發現社會從不分好壞,也不講道理,它只認輸贏,只認強弱。
有句話叫:邪不勝正。這句話的意思,不是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而是一旦邪惡戰勝了正義,它本身就變成正義的了。
也就是說,勝利的那一方永遠都是正義的一方,所以有句話叫: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也因此人們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因為只要你贏了,你的一切都是對的,鮮花和掌聲接踵而至,成為大家的模範。
而一個老實的好人,無論道德多麼高尚,只要你貧窮,就會被鄙視,並且在這個世界上寸步難行。
經濟學裡有一個著名定律:「劣幣驅逐良幣」。在鑄幣時代,當那些低於法定重量的鑄幣——「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之後,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貨幣——「良幣」收藏起來。最後良幣將被驅逐,市場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幣了。
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在社會上的表現就是:「惡人」不斷驅趕「善人」。具體來說就是:在一個社會裡,當有一小撮人開始變壞,此時如果社會的獎懲體系不能使他們付出代價,那麼剩下的大部人也會為了利益而跟著變壞。
壞人不僅得不到懲罰,反而被歌頌,好人不但得不到獎賞,反而受到排擠,這就會導致一個結果:既然大多數人都變壞了,那麼剩餘的少數人也必須逼著自己變壞才能生存下去。先變壞的,帶動後變壞的,最終大家一起變壞。
為什麼好人總是不長命?因為好人往往顧慮的太多,法律,道德,行為規範都要遵守,要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處處忍讓,還常常覺的自己做的不夠,經常反省自己,甚至導致良心不安,思想壓力大,身體當然就不好。
而壞人做事往往是無所顧忌的,並且這個時代對壞人懲罰機制是不夠的,比如炒房客、投機分子就如魚得水,小人總是先得志,而且一旦他們有了錢還總是獲得周圍人的讚美,所以他們更加為所欲為,他們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周圍的一切,身體當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