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一個階段拿到什麼扔什麼,讓寶媽很惆悵。
寶寶在嬰兒階段,十分可愛。雖然每天要不停地餵奶、換紙尿褲,但是寶寶這時候還不能大範圍活動,寶媽可以比較輕鬆。
等到寶寶變大一些,有了活動的能力,那可真是寶媽的「災難」。寶寶開始弄亂周圍的東西,寶媽根本收拾不及。孩子會走路之後,寶媽更是有的忙。
婷婷如今已經一歲多了,身體發育得很好,特別有活力。這本是讓其他孩子的父母都會羨慕的,但是婷婷的媽媽卻寧願她可以安靜一點兒。
原來婷婷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總是喜歡將身邊的玩具扔出去,而且沒有什麼預兆。自己在旁邊玩著玩著就開始亂扔,讓寶媽不知道如何處理才好。
寶媽只能不停地在婷婷身邊收拾,而婷婷看到媽媽撿玩具的樣子,一直樂得不行。寶媽也嚴厲地教訓了婷婷,可是她根本聽不進去,讓人感覺要崩潰了。
於是寶媽就放任不管,有的時候扔完不撿,結果婷婷發起了脾氣。看見她這個樣子,寶媽擔心長大之後脾氣臭,沒人敢娶,很是發愁。
其實,寶寶總是扔東西,這背後不一定是因為孩子的脾氣差。只要多問問其他寶媽,就會發現很多孩子在這個階段,都有扔東西的習慣。
根據「皮亞傑運動階段」這個理論,孩子的每個年齡段,感覺運動行為都是不同的,一步步在發育成長。
而此時的孩子又沒有接受系統的教育,無法分辨出事情的對錯,就很容易讓大人誤解他們的初衷。
比如,嬰兒在1個月左右的時候,只能進行簡單的手部抓握。在4個月內,仍然在強化手部的掌控能力,更加精準地把握自己的手部動作。
等到了4~8個月時,寶寶就開始藉助物品重複活動,具體表現為扔東西。這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了外部世界。
而這一動作,可能會持續到18個月,正是婷婷所處的階段。這時候的扔投行為不再是出於單純的好奇,而是有意識、有目的地觀察物體的運動,達成想要的效果。
儘管在大人看來,寶寶的舉動可能是難以理解的,但是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了解世間的規律。
1、影響寶寶對世界的認知
既然這個過程是在認識世界,那麼寶媽的貿然打斷一定會影響寶寶的認知。尤其是寶媽如果用粗暴的方法制止,那麼就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從此之後,寶寶可能就不願意再探索世界了。寶寶對世界的認知是循序漸進的,如果他停止邁出第一步的話,之後的事情也會出現大問題,影響思維能力。
2、寶寶會喪失安全感
在寶寶的世界裡,扔頭行為沒有任何的過錯,而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如果寶媽簡單粗暴地制止,並且訓斥孩子,那麼寶寶可能會覺得很是委屈。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天生的,但也離不開後期的經營。寶寶在父母那裡受了委屈,安全感也會隨之下降。
1、帶著寶寶一起「扔東西」
讓家長感到苦惱的,是孩子不由分說地亂扔東西。但是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可以扔的東西,家長可以藉助球等玩具,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這樣不僅是帶著孩子一起運動,同時也是鍛鍊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而父母也獲得了一段難得的親子時光,實在是一舉多得。
2、保護好寶寶的安全,明確能「扔」的東西
在扔東西的時候,寶寶往往對於身邊的事物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只是隨手拿起東西扔出去,這樣容易發生危險。
因此父母要確保寶寶身邊的東西都是比較輕的、不會產生傷害的。等到孩子慢慢懂事,再教孩子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扔、什麼不可以。
3、教會寶寶「收東西」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省事,都是寶寶扔,寶媽寶爸撿,孩子沒有後顧之憂。但是父母也要教孩子,自己弄亂的,一定要自己收回來。
剛開始孩子可能不懂,父母就應該手把手帶著寶寶一起收拾。等到寶寶明白了,再讓他自己來。
各位家長一定要謹記,教導孩子需要耐心。
你家孩子出現過亂扔東西的行為嗎?你是如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