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旅遊局公布的《2017年全年旅遊市場及綜合貢獻數據報告》中,2017年我國共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7億人次,同比增長3.7%。我國旅遊業的增長態勢,讓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看到了潛在的機會。不僅綜合型旅遊平臺公司早已在市場上拔得頭籌,針對旅遊產業鏈的各個垂直環節,也早已湧現出大量的創業公司。對於新晉創業者來說,如何在日益擴大的市場份額中分得一杯羹、如何在資本青睞的眾多創業者中脫穎而出、又如何在豐富多彩的旅遊服務產品中打造優質服務運營品牌,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對於成立於2016年的bikego領趣旅行來說,定位於目的地日遊服務運營商,改善自由行的個性化服務質量,是在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中打造品牌的方向。其創始人兼CEO畢勝也在多個區域市場的「閉環的完整測試」中,不斷完善著bikego的體驗式、探索類旅遊產品。
打造系列產品,豐富服務類型
bikego主要提供當地土著帶隊的2-6人小團遊玩服務,眼下bikego已覆蓋大理、成都、瀘沽湖等13個目的地,每個目的地有5條左右不同的線路旅遊產品。同時,公司即將完成A輪融資。
在畢勝看來,bikego解決的是年輕人不知道怎麼玩、玩什麼、跟團又不信任的問題,帶領旅行者以別樣的方式探索美妙的風景,感受友好的人情。「眼下的旅遊市場依然存在供應端和需求端的分層的痛點,旅遊需求端的遊客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現有意思的玩法;而在旅遊的供應端,購物、強制消費、吃回扣等中國式的旅遊生態讓目的地存在著很多不信任,無法給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服務。」畢勝認為,國內的旅遊市場依然有不少痛點需要新晉的創業者用全新的服務產品來改變。
於是,在目前全國13個目的地中, bikego打造出4種系列產品:以經典景點+小眾體驗+司兼導帶隊形式的GO小團系列;四輪汽車+兩輪自行車組合,給客戶提供行車路線中穿插短途精華騎行的4+2趣騎系列;體驗本地化特色線路,感受小吃、人文、景點、建築及故事的Colorwalk系列;以及包車遊系列,針對家庭用戶或者追求私享用戶以包車形式,bikego提供黃金線路玩法、小眾旅行體驗或具體時間性線路的體驗方案。
據畢勝介紹,bikego目前訂單客單價在1000元左右,人均客單價在340-360元,單個目的地復購率47%。預計今年拓展到16個旅遊目的地,並實現盈利。
克服難題,精準匹配資源
「從產業鏈的角度,旅遊上端是資源產品,末端是用戶,雖然用戶最終是直接和上遊產品發生關係,但上遊產品對接用戶的效率不高,也就衍生出諸多層級和形式的渠道。」有業內人士表示,所有的在線旅遊本質都是渠道,其核心是把旅遊資源與客源匹配起來。
而在在線旅遊公司的旅遊資源與客源的匹配問題上,供應鏈、品控、產品開發、交付、線上管理等問題是擺在創業者面前的難題。
畢勝選擇的是「閉環的完整測試」。先在一類單一目的地測試解決行業難題,在單一目的地測試解決成功了,才會去測試下一類的目的地以及進行規模化複製。不過,這種「封測」相對保證了服務體驗,卻也在過去兩年限制了bikego的發展速度。畢勝表示:「每一步的封閉測試我認為都是很重要的,不能盲目的速度。因為有的速度快了是白快,可能會跳崖,衝著去跳崖不是一個好的結果。」
以G.O(giving organizers)體系為例,bikego研發了「人力資源篩選模型」來篩選G.O,包括社會能力、專業能力、性格屬性、心理屬性4個維度,通過率在30%。這些數據將沉澱在平臺上,和用戶數據產生「化學反應」,提高用戶體驗——bikego的後臺給每位G.O和用戶貼了許多標籤,可以根據距離、年齡、星座、性格等進行匹配,比如同齡人匹配成團,會照顧人的G.O匹配親子團等。
「如今已經做過的少數民族聚居的風光型目的地、青海湖一類的半年型目的地等都已經具備了可複製的能力,接下來就可以快速擴張。」畢勝說,bikego主要通過螞蜂窩、攜程、飛豬等OTA平臺和自有平臺獲客,消費者主要為大城市的中產階級,70%左右的消費者在22-36周歲之間,其中女性佔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