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2014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請為我校校友「小聾女」鄭璇投票

2021-02-23 復旦研究生

我校中國語言文學系優秀校友重慶師範大學副教授「小聾女」鄭璇,被推薦為2014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候選人,鄭璇老師是全國首位聾人博士,全身心致力發展聾人高等特殊教育。網上投票時間為2015年1月18日9:00至1月25日17:00,請大家登錄http://2014gdcq.jrcq.cn(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投票),或關注【今日重慶】官方微信(微信號:jrcqcm),點擊右下角自定義菜單上的「感動重慶」或者回復「感動重慶」為我們的傑出校友鄭璇老師投票!

鄭璇,女,33歲,2009年於復旦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重慶師範大學教師。2歲半時,她聽力受損成為聾人,經過長的語言康復訓練,她克服辨音、發音等重重困難學會了說話。從小學到高中,她都是坐第一排,因為除了聽講,她還要從老師嘴型「看講」。但就是這樣,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路讀到了博士,成為我國首位自主培養的聾人博士。求學期間,她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給聾人孩子上課,畢業後,她又放棄高薪來到重慶師範大學從事聾人高等特殊教育。她的夢想是,通過創辦聾人與手語研究中心,構建一道聾聽兩個世界的橋梁,為更多聾人服務。她是2008年北京帕運會火炬手;2012年,榮獲「重慶青年五四紅旗手」榮譽稱號;2014年,榮獲重慶市「夢想100人生規劃大賽」主城片區賽第一名。

1981年,鄭璇出生在湖北武漢一個普通家庭。2歲時,鄭璇卻因過量注射卡那黴素而失聰,聽力損失為左耳95db、右耳110db,難以正常實現聽說交流。回想起無聲世界的日子,鄭璇微笑著說道:「那時候配上的助聽器和現在的耳背式很不同,是一個裝在紅色布袋的方盒子,通過一根線與耳朵相連接。」

正是這個「紅布袋」,陪伴鄭璇度過了童年和青春期,讓她重回有聲世界、掌握髮音技巧之餘,還以優異成績考入武漢大學國家人文科學試驗班。助聽器和康復訓練固然彌補了失聰帶來的不便,然而,決意像普通孩子那樣生活和學習的鄭璇卻還遭遇另一個問題:人際交往。

盲隔絕的是人和物,聾則是隔絕了人和人。聽不清、說不明,成為了鄭璇與人溝通的最大障礙,也使得她初中和大學時期與同學關係較為疏遠。青春期出現的人際交往困難,讓鄭璇將更多的思想寄託於舞蹈與文字。自卑和壓抑之外,她用舞姿與閱讀為自己的青春奏響了明亮的樂章。

求學中雖有遺憾,有關個人身份認同的思考卻引領鄭璇走上了學術研究之路,她說道:「我一直在問『我是誰』,一方面,由於聽力受損,我始終與聽人不同;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掌握手語,我也不能自如地和聾人交流。」正是抱著不斷追問的信念,鄭璇就讀碩士期間寫下《中國手語的語言地位研究》畢業論文,由一名聽力困難者變為一名手語研究者,由此開啟了她與復旦的不解之緣。

2012年5月,「2011年上海市大學生年度人物鄭璇事跡報告會」在光華樓東輔樓103室舉行,優秀校友鄭璇與我校各院系90餘名研究生代表交流自強自立、樂觀向上的人生心得

2005年,鄭璇隻身從武漢來到了復旦大學,師從龔群虎教授,成為一名研究手語語言學博士研究生,也是中國第一位的聾人女博士。談起在復旦學習的4年,鄭璇難掩感激之情:「復旦讀博的4年,讓我真正地由一個『邊緣人』,成為了一個『雙語雙文化人』——漢語與手語、主流文化與聾人文化,也讓我真正理解到聾僅僅是一個身份標記,聾人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一樣,是社會亞文化類型。」

聾,不再讓鄭璇自卑,卻成為了她繼續自己夢想的動力。2005-2009年就讀復旦期間,懷著對舞蹈的熱愛、對生活的堅毅、對學術的堅持,鄭璇感動了一批又一批覆旦學子,獲得「復旦大學第十九屆光華自立獎特等獎」、「感動復旦人物」、「2007年度復旦大學校長獎」等榮譽獎項。2008年,鄭璇作為一名北京帕運會火炬手參加武漢站火炬傳遞,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世人:殘疾不是缺陷,而是人類多元化發展的特點,殘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除了聽,聾人什麼都能做。

2009年,即將畢業的鄭璇面臨著就業的選擇。當旁人欣羨滬、深兩地高校許之以萬元月薪允諾招聘時,她毅然選擇了位於西部的重慶師範大學,從事聾人特殊教育。當被問及是否後悔放棄高薪聘請時,鄭璇笑著說道:「找工作的目的在於自我滿足感,與物質相比,精神愉悅更為重要。身為一個能熟練與聽人和聾人對話交流的聾人,作為一個自由在雙語、雙文化間實現轉換的聾人,我想做特殊教育,搭建聽人與聾人間的橋梁。」

從事特殊教育工作3年,鄭璇在科研學術水平方面有了許多突破。2011年,曾主持參與多個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的她被提升為特殊教育系副教授,並被評為重慶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教學水平的突破自然讓人欣喜,而讓鄭璇有成就感的則是與聾生間建立的深厚感情,因為她始終堅信,傳授給聾生的除卻適溝通交流的技巧,更是樹立了「聾人也能做老師」的榜樣。

從2歲的失聰人士到如今的特殊教育教師,鄭璇在漫長的思考中尋找身份認同,並實現了自我認識的轉變。她由一個聽力困難者(hard of hearing)、接受正常聽人教育而缺乏聾人技能的「紅布袋」女孩成長為一個真正融入聾人文化、掌握手語技能的高校教授;她由一個deaf(醫學上對存在聽力損失患者的病理稱謂)、自認存在短處的病人蛻變為一個Deaf(社會學意義上對接受聾人手語和手語文化的人的稱謂)、自認能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的社會人;她由上課如履薄冰的聾人學生變為三尺講臺上的傳道授業者,努力讓聾生正視自我、獲得公平教育資源。

「聾人適應主流社會是艱難的,但我們必須學會樂觀和堅忍,善於接受生活對你的挑戰並勇敢地站起來。不管是口語族,還是手語族,我們都必須承認『我是聾人』,因為只有在認識自身的基礎上才能真正融入。所以,我們不妨打開心門,做到悅納自我。同時,我們要認識到社會是多元的,聾不過是人的又一個特點。」鄭璇在報告會上如是說,她將堅忍不拔的精神傳遞給了每一位在校研究生們,踐行了身為「復旦人」的理想和責任。

來源:復旦大學新聞文化網

相關焦點

  • 「2015-2016年度十大橋梁人物」出爐 重慶交通大學4名校友入選
    )今(5)日下午,由《橋梁》雜誌社主辦的2015-2016年度十大橋梁人物及攝影比賽頒獎儀式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楊如剛、張強、李良、彭元誠、徐剛、張哲、饒建輝、韓玉、胡廣瑞、常文等十位來自橋梁設計、施工(含製造)、監理、科研、建設等領域的人物榮獲「十大橋梁人物」稱號,其中有4位是重慶交通大學校友。
  • 2019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揭曉
    1月6日,重慶廣電大廈演播廳,2019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現場。首席記者 謝智強 攝過去的一年,平凡的感動無時不在敲擊我們的心門。1月6日晚,2019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重慶廣電大廈演播廳舉行,這是對一年來發生在巴渝大地上凡人善舉的一次盤點,是向善良、美好、犧牲、奉獻、堅韌最深的致敬。
  • 維和女警廖潔榮膺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1月11日,「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發布儀式在重慶廣電集團舉行。赴南蘇丹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的女警廖潔榮膺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承載和平使命、傳遞友誼心願,作為中國維和警察,將不辱使命,為和平勇毅前行。
  • 2019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事跡簡介
    南岸區迎龍鎮北鬥村農民管樂隊獲得特別獎一、2019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1.勇敢追夢的世界技能大賽冠軍——梁攀,男,22歲,重慶鐵路運輸技師學院教師2.架起文化橋梁的友誼使者——賽勒瑪,女,70歲,四川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阿拉伯語教授她來自敘利亞,已在重慶任教十餘載。她在課堂上注重採用啟發式教學,編寫出版多部適合中國學生的全國通用阿語教材,為學校培養出數百名阿拉伯語專業優秀學子。她積極助推重慶與阿拉伯語國家的文化、學術交流。她的四名子女也都紮根重慶,投身於教育事業。
  • 感動海南十大人物評選微信投票已近23萬
    除了每日精心策劃推送本地新聞與服務資訊,組織一波接一波的福利活動,南國新媒體還專注「助力公益」——微博尋找屯昌被拐男童小俊引起國家公安部打拐辦主任、大V@陳士渠高度關注,為黎族燙傷女孩王婷舉辦愛心義演晚會引發了各屆關注和捐助熱潮 ……南國都市報官方微信開闢的便民服務通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讀者查詢天氣、違章、彩票開獎、影訊、高鐵動車時刻表等方便快捷、強大的會員中心積分成長計劃已經容納近兩千的忠實會員
  • 成都中醫藥大學81級校友梁益建獲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稱號
    2月8日晚8點,中央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出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軍,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醫生梁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幹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 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 頒獎...
    12月9日,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市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重報都市傳媒集團、兩江新區宣傳部承辦的「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 頒獎典禮在兩江新區舉行。
  • 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出爐!
    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出爐!今(9)日下午,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兩江新區舉行。
  • 關注|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頒獎...
    12月9日,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市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 頒獎典禮在兩江新區舉行。市政協副主席周克勤出席頒獎典禮。
  • 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舉行
    12月9日,「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兩江新區舉行。百亞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馮永林、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彤等人獲評「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  本活動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市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
  • 2019「感動簡陽」十大人物即將評選!
    >2019「感動簡陽」(首屆)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即日起拉開帷幕快來推薦你身邊的優秀人物吧!1.居住在簡陽市或主要事跡發生在簡陽市,事跡發生時間在2019年度或在2019年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各鄉鎮(街道)、市級部門(單位)要在轄區範圍內、行業領域內,廣泛宣傳發動,徵集、挖掘2019「感動簡陽」(首屆)十大人物線索,形成推薦材料,填寫推薦表(附件),報送至市委宣傳部。2.群眾推薦。社會各界、市民群眾可通過電子郵箱報送、來信來電等方式推薦2019「感動簡陽」(首屆)十大人物。3.推薦途徑。
  • 20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彙總(2017年度人物)
    20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及頒獎詞彙總(2017年度人物) 2018-03-02 19:01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 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榜單出爐
    「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評審會現場 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嚴薇 孫瓊英實習生 宋沁澤 9月24日下午,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市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進入專家評審階段。
  • 2017年度「感動沙坪垻人物暨富民興區貢獻獎」評選投票活動正式啟動
    2017年度感動沙坪垻人物暨富民興區貢獻獎評選活動啟動。通過初審和審議提名的「2017年度感動沙坪垻人物暨富民興區貢獻獎」提名人共20名。活動現已進入公開投票環節,市民可通過多種方式為提名人投票。(2)新浪微博投票方法:註冊登陸個人微博號,搜索「沙坪垻微政務」微博號,找到你所要支持提名人的事跡文章,轉發該條微博到自己的微博中即為投票。
  • 青島農業大學2018年度新聞人物評選
    為展示成就,振奮精神,黨委宣傳部開展2018年學校十大新聞、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根據前期各單位,廣大師生、校友推薦,推選出十大新聞候選條目、年度新聞人物候選人,現予以發布,即日起進入投票階段。廣大讀者按照自願原則,可通過青島農業大學新聞網、青島農業大學官方微信、青島農業大學QQ校園號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新聞、年度新聞人物。
  • 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
    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 2014-02-11 10:22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作者:
  • 情暖巴山 愛潤心田 感動萬源·2020十大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舉行
    四川新聞網消息(馬發海)12月22日,「愛在巴山 築夢同行」感動萬源·2020十大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萼山劇場舉行。達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洪繼誠,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苟敏,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曉東出席頒獎典禮。
  • 「2019年度感動四川人物評選」十大人物名單公示
    「2019年度感動四川人物評選」十大人物名單公示「2019年度感動四川人物評選活動」自啟動以來,秉承「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候選人通過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等環節,遵循時代性、影響力、感染力和群眾性的評選標準,已產生「2019年度感動四川人物
  • 廣財大2018年度十大新聞評選,等你投票拿獎!
    為了更好地梳理和回顧一年來學校具有重大影響的新聞事件,總結經驗,學校開展「2018年度十大新聞評選」活動,誠邀您挑選出心中的校內十大新聞。校友捐建「正心堂」等感恩母校校友在事業上取得成就,不忘母校恩情,關注學校發展,為母校建設添磚加瓦。趙民忠、朱鳳濤、賴化冰、夏曉東、郝新閩伉儷、邵嘉孺等六位校友捐資930萬建成「正心堂」國際學術報告廳,會計學院校友捐資40萬元建成會計學院「求真•學術報告廳」,2018屆MBA春季畢業生集資改造學校草坪景觀。
  • 黨委書記、總裁楊進獲評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
    ,市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重報都市傳媒集團、兩江新區宣傳部承辦的「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 頒獎典禮在兩江新區舉行。林同棪國際中國黨委書記、總裁楊進,獲評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楊進表示,這項榮譽,不僅是對我個人的鞭策和鼓勵,也是對林同棪國際這一路走來所取得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全體林同棪人的認同。林同棪國際有今天的成績,要感謝時代給我們的機會,感謝市政府、主辦單位,感謝重慶的開放環境,感謝這個城市給我們的機遇,感謝政府給我們的開放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