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莫幹山》
莫幹山,山色空濛,瓦舍清幽,青松蔽日,修篁掩映,溪水繞膝,野花撲面,春色無邊,行走其間,別有一番滋味,有幹將莫邪傳說,更有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春風春花皆迷離。
莫幹山得名於雌雄雙劍,此山又名列「四大避暑勝地」,又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稱,名聲響聲,與杭州相去不過六十公裡,我們全家坐火車至杭州,又打的至莫幹山。此時乃春分之日,春意盎然,購票進入景區,蜿蜒上山,到莫幹山的遊客中心——蔭山街,時近十一點。
由蔭山街拾階而上,很快就到一座別致的天主教堂。天主教堂由美國傳教士修建,是景區唯一尚存在天主教堂。教堂外牆由石頭徹成,堅固、莊嚴、神聖、靜謐,可惜鐵將軍鎮宅,拒我等於門外。教堂西側有座歐式別墅,見此間空無一人,我和老婆便坐在石椅上,陽光曬曬,暖風吹吹,花香燻燻,此情此景,每個細胞都要融化在了這無邊的春色之中。教堂與別墅間有一泓清水,女兒逗魚玩水,樂在其中,人戲魚,魚戲草,只見水草婆娑,池魚穿梭,池中倒景,笑容可掬,好一幅活潑的山水畫。此處無城市之喧囂,若能拋卻俗世功利之念,結廬於此,耕讀於廝,終老於茲,忘情山水,夫復何求? 收回浮想,轉出教堂,繼續往山上行,走至盤山路——崗頭路,便看到塔嶺山莊,裡廂為別墅樣式的客房,頗有歷史的凝重感。緣著山莊前的水泥前行,走約摸一刻鐘,就可以走到大坑景區。景區山門相當低調,無人檢票,想必風景一般,進去方知別有洞天。到了莫幹山若不到大坑景區走走,可謂枉了此行。
於山門前,我先把景區導遊圖默記於心間,便帶著老婆和女兒徒步前行,先是一段平坦的石長廊,走在其間,如行畫中,視線極開闊,雲淡風輕近午天,山底人煙盡收眼底,行至一個叫滾石瀑的景點,就便可見一座吊橋,名稱「流雲橋」。於橋上一走,搖搖晃晃,撒野一番,更有樂趣。因是早春,遊客無多,女兒叫我給她晃橋,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若不是風光催人行,完全可以搖上半天。過了流到橋,行至鳶飛亭處,便有一個玻璃底座的瞭望臺,此是觀景絕佳處,低頭看,腳底深淵,不禁兩股顫顫,頓有「高處不勝寒」;抬望眼,江山入眼,頓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嘆。再往前便是石屏崖,登崖稍有難度,不過崖間鑿有棧道,拾級而可登頂。我牽著女兒的手上崖,女兒挺勇敢的,基本靠自己攀到了頂。於崖頂,我要給她拍照留念,只見她回頭忽見崖高壁立,驚得一臉發白,緊抓著我的手不敢放。我笑著說:「寶寶這麼勇敢,自己爬到崖頂,必須拍照留念,爸爸給你見證這一刻!」她才同意放手,一放手就撒起野來,擺了不少凹造pose。有我這樣的爹,小女子定當膽識不凡。
流連片刻,從崖頂蜿蜒而下,重回遊步道,與老婆會合。我們繼續前行數十步,便是高十餘米的巨石陣,這就是大坑景區的精華——「怪石角」。我和女兒有過登臨石屏崖的經歷,登上怪石角已是小菜一碟,沿著崎嶇的石階,很快登臨最高處。「怪石角」之巔是個平臺,風光大美,立於之上,藍天白雲近在咫尺,青山綠水盡收眼底,春風徐來,「一點豪爽氣,千裡快哉風」,伸開雙臂,肺葉舒張,有一種「我欲乘風而去」的快意。正當我教女兒享受這番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暢意時,「怪石角」下幾個小男孩看到我們的撒野,便紛紛想來仿效,害得不知是領隊還是母親,拿起大喇叭,歇斯底裡地大喊:不要做危險的動作!不要做危險的動作!我無意於做壞榜樣,邊勸他們不要上來,邊抱著女兒下了亂石陣。從石頂下到千峰夕照亭,抬頭望「怪石角」,亂石陣並不宏大,也僅數十塊而已,有人戲稱「怪石角」為「小石林」,我深不以為然,石林是何等之場面,體勢不是同一量級,景致更不是同一風格,這個遠親攀得夠遠的!
由千峰夕照亭往右拐,再折向東,繼續前行,可回景區門口。這邊山坡的景致不比北坡,路面平坦,基本可以略過。行至一段,我們看到兩株開得正旺的桃花,桃花飄飄,如同雲彩,滿地花瓣,如同花毯。老婆問我是梅花還是桃花,我就語焉不詳了,因為導遊圖裡說,這裡該是臘梅園,會不會莫幹山是清涼地,臘梅花期推遲也不一定。過了臘梅園就來叫天門景點,上面有兩個天門,「一天門」僅容一身而過,「二天門」更為險奇,就像劍劈開一般。由天門往上走,山間有條崎嶇的石階,可通往聚仙亭,過了聚仙亭就又回到了山坡中的遊步道來,這處離景區門口已不遠。
我們就這樣走馬觀花,走走停停,花了約摸兩個半小時,這時已是下午一點半了,我們的肚子已經在鬧革命,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中餐。蔭山街是莫幹山的中心,也是食宿集中地,街上有眾多的別墅、旅館和飯店,聽說能嘗到本地菜,不過,我對杭州本地菜興趣很大,所以點了很家常的三個菜,菜品相當潦草,味道更不可恭維,鹽放太多,有些苦,價格倒是不菲,130元。到景區消費就得做好給人宰的準備。吃好喝足,再養足精神後,繼續參觀莫幹山,下一個目的地是劍池景區。
劍池景區這是莫幹山景區的精華,把車停在莫幹山管理局的停車場內是最理想的辦法。眼前就是劍池景區,左手邊就是蘆花蕩公園。去劍池景區,只要一路蜿蜒下山去,一直走到阜溪橋邊,就能看到一座幹將莫邪練劍狀的雕塑,栩栩如生,美麗端莊的莫邪持劍在前,身後體魄雄健的幹將掄錘欲擊,兩人在嚴肅而緊張的神情中透露出成功的喜悅。這座雕塑聳立在劍池之旁,引起了遊人的深思:它的塑造固然依據於莫邪幹將鑄劍的傳說,關於這個傳說我就不展開了,沒聽過的,大家可以百度。阜溪橋柱上刻有「夾道萬竿成綠海,百尋澗底望高樓」,「飛瀑劍池滌俗慮,塔山遠景足高歌」詩聯。
由雕塑向右側的石階,盤旋而上,途間有磨劍石和試劍石,一直往山上走,通往試劍亭。站在試劍亭上,俯瞰劍池景區,一覽無餘,再由試劍亭折回至觀瀑橋,繼續往山下走,就走到瀑布前,這瀑布非常美,號稱「四疊飛瀑」。阜溪上遊50米處,有兩股溪水匯合,一股源於中華山,一股出自蘆花蕩。兩水合流後,水勢增大,順澗而下,直奔阜溪橋,此乃第一疊飛瀑;溪水出橋後,猛跌二三丈,注入劍池,成為第二疊瀑布;劍池約五米見方,周有鐵欄,靠峭壁處有亭,瀑布注池,稍一停蓄,水勢益壯,於是飛瀑凌空,直瀉劍潭,飛流竟高十餘丈,氣勢磅礴,觸石有聲,頗為壯觀,為第三疊瀑布,此處觀瀑,最為養眼;飛流自劍潭而下,束水入溪,形成短瀑,此為第四疊,嗣後逶迤遠去,淹沒於竹林綠海,行蹤難尋。在飛瀑間徘徊稍間,見不少人在此寫生。真是:「山勢騰龍雲萬裡,修竹翠幕碧雲天。飛瀑擊石笙鼓瑟,泉水叮咚繞林間。」
劍池景區真不是錯,再次路過幹將莫邪雕塑,我莫名奇妙地想到嵇康鑄鐵深山這件事。想想,如果嵇康能這裡來鑄鐵,累了,在瀑前一曲廣陵散,高山流水,松風雲影,何等之境界?勸君莫笑我多情,平生最愛嵇中散。原路返回至莫幹山管理局的停車場,娘倆說走不動了,無奈只有在車上休息半個小時,再往蘆花蕩公園去。去蘆花蕩公園時,已近下午四點,公園更顯冷清。這個公園沒多大看頭,進得公園見一鶴啄泉,在此洗個手想必不錯,可惜水太涼,我就不與女兒一起嬉水了,因為還是早春的緣故,蘆葦枯黃一片,有些蕭殺之意。女兒喜歡看十二生肖石,於是一家三去找各自的生肖石,合個影留個念,這種玩法也是不錯。我們走馬觀花,往公園深處走,原來可以通往白雲飯店。飯店的前院可以喝咖啡,下午陽光加上拂面松風,讓人特感慵懶,想必粘上椅子絕對不想走的,所以只有叫停娘倆小憩的想法,繼續往前。
我們沿著山路折回到蘆花蕩公園,往碑林方向走去,在路上可以看到一個雕塑,是莫幹山開山老祖莫元的雕塑。據說幹將是開山老祖的徒弟,娶了他女兒莫邪,並成為莫家的上門女婿的。由雕塑向東走數步,就可以看到碑林。從碑林旁邊的小路走出蘆花蕩公園,發現一樁民國建築不錯,大概是香溢的物業,菸草部門真有錢。抬頭看,發現一隻雞飛到三層樓的窗臺上曬太陽,這隻雞的逼格真高,感慨間便走出了蘆花蕩公園。
到莫幹山,自然不能不去武陵村,那裡的別墅群可是名聲在外。話說莫幹山的現代價值,卻為十九世紀末美國浸禮會教士佛利甲等幾位西方基督教傳教士所發現。緊接著上海灘的「冒險家們」紛至沓來這塊「消夏灣」,建造西式多種風格的別墅小樓,至1926年,已有154幢,漸漸形成半租界局面。1928年,浙江省政府通過《武康莫幹山設置管理案》,將主權收回,成立省政府莫幹山管理局。此後大批國民黨軍政要人、江南財閥、上海灘大亨上山或購屋改修,或圈地建樓,至1936年,在莫幹山崗巒佳處、修篁叢中散布著200多幢美侖美奐的中西別墅宮宇,形成一個富有政治色彩的中國特殊階層的「消夏灣」,從那時,莫幹山成為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進入武陵村,往東一直走,路的盡頭就是獨處一隅的莫幹山莊。路的盡頭也是莫幹山的制高點,此處往山看,一片竹海,境界頗大,清風徐來,綠波蕩漾,層巒疊嶂,自己思緒都隨著綠波,遠走高飛了,什麼人間的煩惱,都隨風而逝,怪不得,民國有如此多的大腕聚於斯築廬於此,以求得一點陶然忘機的隱逸之情。
《登莫幹山》
作者:老許的旅遊生活
橋頭幾壟林間地,
遍種清芬碧綠茶。
寂寞寒鴉啼野樹,
闌珊晚梅落疏花。
青山染墨松聲遠,
冷月流輝雁影斜。
溪上春深三分好,
輕遮薄霧水籠紗。
如此一圈下來,行程滿滿,劍池、大坑、蘆花蕩、武陵源都走了個遍了, 這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且不說登臨了莫幹山的幾處江山勝跡,莫幹山的「三勝」:竹、雲、泉和「四優」:清、靜、涼、綠,此行都算粗粗領略。其實,莫幹山門票上的景點只是浮雲,旅遊就是到此一遊,遊過不再,真正的美在於這每一陣風,每一棵竹,每一座小屋,還有你心中的每一秒恬靜,可以用點時間來發發呆,也是一種旅行,叫讓心靈去旅行,莫幹山是比較適合發呆的地方。說到了這裡,旅遊就是一種感覺:一種說走就走的感覺,一種心如歸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