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臺播出了一則新聞:北京市教委正式發布新高考綜合改革方案,2021年起,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共計50分。
這個消息一出,讓很多家長都犯了愁,北京高考開了先河,增加英語口語考試,勢必也會慢慢推廣至全國。
從2018屆考生起,北京市高考英語聽力分值保持30分不變,與統考筆試分離,實行機考,一年安排兩次,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進行,取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從2021年起,高考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和聽力考試共計50分,一年安排兩次機考,取兩次聽說機考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
近年隨著國內中考和高考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學生英語聽說成績佔比也越來越高。
口語在改革中的重要性也不斷增加。根據相關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50多個省市的中考啟用了英語聽說機考。
對那些長期學」啞巴「英語的同學來說,這是一大挑戰,這項改革對英語學習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學英語:語法,詞彙,閱讀,寫作,聽力,口語一個都不能少,均衡發展。但總體來說,是有利於孩子的發展的。首先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勢必會大幅提升,這對中國教育的整體水平是好的。其次對於口語好的孩子們來說,這是高考中一大提分點,也是我國培養國際型人才質量的保證。
眾所周知,我國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和語法水平比較高,但是聽力和口語比較弱。英語作為一門外語,離我們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是很遠的,對絕大多數高中生來說,多是靠死記硬背來學習英語的,在他們眼中,英語的意義就是一門高考科目,而且是一門分數佔比和語文、數學一樣高的科目,是一門不想學卻不得不學,學了以後將來極有可能完全沒用的科目。
而此次的改革,重視聽力和口語,可以避免考試成績高實際上卻不會使用的啞巴英語情況。口語表達屬於表達性技能,可以促進學生聽力、詞彙、閱讀、寫作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聽說結合,以聽帶說是英文學習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2021年高考的聽力口語測試應運而生,是高考的新變化。
北京市中關村中學高三英語教師高飛表示,鑑於整個社會對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於以往忽略聽說、強調語法、詞彙、閱讀和寫作的英語學習模式,現在人們更加意識到英語聽說能力發展的重要性。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其中,「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以及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意識和語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蘊含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學生拓展國際視野和思維方式,開展跨文化交流。」聽力是獲取信息的第一能力,不僅有利於說、讀、寫等技能的發展,還為開展日常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聽得懂」是提升學習者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先決條件。同樣的,「說得出」是人際交流的基本方式。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中心老師李春芳建議,高三生平時除了跟著學校老師教學安排學習備考外,在課後也要加強訓練,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把聽說技能揉進閱讀、寫作等各類題型中。英語聽說機考具有人機互動的特性,強調表達出完整的句子。考生要在聽說準確性方面多下功夫,強化語音、語調、語法的準確性,語言規範正確得體、清晰流暢。
據教育部官方消息從2021年起,統考科目語文、數學、英語3門中,在滿分150分的英語科目中新增了口語考試,口語和聽力考試共計50分,將佔到總成績的三分之一,並實行一年兩次聽說機考。這就意味著,在未來,英語口語成績將在高考中佔有很大比重。
截止當前,在北京、廣東、上海、廣西等地口語早已納入高考,而在中考方面,英語聽說考試已覆蓋了全國50個多個省市。
另外根據教育部的規劃,全國所有省市必須在2019年秋季進入高考改革試點,2022年全國所有省市採用新中高考方案。
文章來源:教育部及網絡內容整理
微語言是北京樂學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線教育品牌,通過直播課程平臺,以網際網路為工具向國內中小學和培訓機構提供中外雙師互動直播口語課程整體解決方案。秉持著「讓語言學習更加美好」的教育使命,嚴格甄選有外語教育資質、國際教育經驗、善於合作的母語班課外教老師,結合中國外語教育特點和校區領導、老師的建議,為學生們提供親切、現實、鮮活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浸入式英語學習環境,提升課堂學習效果。讓每個中國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在線外教互動口語課程,從而讓教育真正做到「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