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家長會是怎麼開的:老師單獨約見

2020-12-23 搜狐

  學校教育中,對「人」尊重是最重要的,比學校大樓是否漂亮、是否「重點」要重要得多

  女兒在英國上初中後,首次參加她的家長會,我強烈地感覺到這兒的家長會和國內的不同。

  首先,形式不同。國內的家長見面會,基本上是班主任把家長召集到一個會議室或教室裡。由班主任和老師講話,在公開場合點評每個孩子的好與壞。英國則不一樣,老師每次只見一個學生及其家長,介紹孩子的學習情況,並詢問家長是否有什麼問題或擔心之處。

  其次,我注意到,老師在向我介紹孩子的學習成績時,會把手中名單上其他孩子的成績遮住,以保護孩子的隱私。

  順帶說一句,這裡的小學是不排名次的,無論成績好壞,每個學期結束後都會由老師以信件的方式通知家長,老師在信上會寫明班上最好的成績是多少,但不會寫是誰,以免剌激成績稍差孩子的自尊心。想想女兒在上海莘莊的一個重點小學讀書時,全校一年級200多個孩子,一學期下來,學習成績排名表個個在冊,「一目了然」。

  在現場,還發現了一個讓我動容的細節:女兒班上的一個男同學的媽媽是聾啞人,學校竟然派了一位會手語的工作人員坐在老師身邊,專門「翻譯」給她聽。

  2010年女兒在美國在上小學時,學校也會聘請中文翻譯來與我們交流,以確保有關孩子的信息能準確傳遞給家長。

  而且需要說明的是,無論在美國還是在英國,女兒上的都是最普通的公立學校,並不國內所謂的重點學校。兩相對比,我覺得學校教育中,對「人」尊重是最重要的,比學校大樓是否漂亮、是否「重點」要重要得多。

  還有一個細節是學校的問卷表,裡面列了一二十個問題,比如:孩子在學校開心和享受嗎?老師會鼓勵孩子努力學好嗎?學校對你公平嗎?你在學校受到騷擾了嗎?老師會鼓勵你的孩子負責和獨立嗎?開完家長會後,女兒幾乎是搶著和我一起來回答的,而且大多選擇了滿意或非常滿意。

  另外,這裡的家長會,是孩子自己拿著自己的時間表,在學校的各個場所與老師穿梭見面,家長只需要跟著就行了,遇到問題可以問學生志願者。英國的學校沒有「班幹部」,卻有很多「志願者」。類似家長見面會或校園參觀這樣的話動,學校都會讓學生自願報名為家長會日服務。志願者與班幹部是非常不同的兩回事,女兒在國內沒當過班幹部,在這裡卻是一個積極的志願者。

  還有一個重要的不同是,老師與家長談話時,總是和顏悅色,並且不管成績如何,總是真誠地肯定孩子的長處,不會用攻擊性很強的措詞。

  記得女兒跟我們在美國讀完10個月的書後,曾經回國又上了一段小學。入學第一次考試後,老師在電話裡跟我說:「建議她在家過8個月之後再重新讀個三年級。本來以為她在美國英語成績會很好,現在看成績,也不怎麼樣嘛!」

  也許老師只是習慣了用這種語氣跟家長說話,而我不敢跟老師爭論,因為她掌握著我女兒在學校生活的「生殺大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語調放低放柔和,繼續跟老師在電話裡說著好話。

相關焦點

  • 看看國外怎麼開家長會
    看看國外怎麼開家長會獅子女 獅之網家長會是老師和家長聯繫的紐帶,也是家校合力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世界各國莫不如此。但是對許多中國孩子甚至家長來說,開家長會可能不是一個好消息。怎樣才能一掃家長會的陰霾,給家長會帶來一點陽光、一點雨露、一點溫情呢?先來看看國外是怎麼開家長會的。芬蘭——主題式家長會作為教育強國,芬蘭開家長會的形式也別具一格。芬蘭的家長會更像party。晚上6點,學校大樓的一個入口前燭光搖曳,歡迎每個家長的到來。教室以鋼琴和書架為界,象徵性地隔成裡外兩間,外間的高腳桌上擺放著咖啡、茶水、果汁、麵包和餅乾,家長和孩子可以自由取食。
  • 父母需要「家長會」後單獨找老師溝通?和老師溝通要注意「技巧」
    而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學校都會定期開家長會。開家長會的時候,而是會對前面作出一個總結,但是並不會針對某一個學生而做出詳細的分析,這時有很多的家長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近段時間的學習細節,就想著在家長會結束以後,找老師單獨聊一聊,但是又擔心這種做法會引起老師的不滿,那麼當家長會結束以後,父母需要單獨和班主任再聊一聊孩子的近況嗎?
  • 【國際教育】我在雪梨開的一場家長會
    上個周末,媛媛放學回家,突然遞給我一張小紙片,她說:「老師要你去參加我的家長會。」紙片上寫著媛媛的英文名字,約見的時間下周二上午10點,落款是蘇珊女士,她是媛媛的班主任。我頓時一陣緊張:媛媛剛來雪梨才半年,這裡是全英文上課,她的成績肯定不太理想。  家長會是以媛媛的班主任單獨約見每一位家長的形式進行的。
  • 在英國開家長會是什麼樣的體驗?實戰分享!!
    英國各學校秋季學期的期中家長會剛剛開完。疫情影響,今年的家長會也不同於往年,改為線上進行。根據虎媽的體驗,線上家長會還真有些一言難盡。這裡就體現除了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英國人比較含蓄樂觀,老師更傾向於討論孩子的積極面;考慮到家長的接受程度,對負面問題的表達也會比較含蓄。家長們比較習慣於聽老師說孩子好的一面。但這種表達方式總是讓中國家長有種「隔靴搔癢」的尷尬。畢竟我們中國家長都是在打擊教育中成長起來的,總覺得開家長會就是來幫孩子找問題,補差距的啊。
  • 國外的家長會是怎麼開的?
    就拿家長會來說吧,所有學校都會開家長會,但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學校,開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中文教師眼中的美國家長文/石愛(中文教師)——剛來美國教書的時候,對學校開家長會總有點怕怕的,怕自己英文不好,又怕有家長故意刁難。
  • 給老師支招:一場有效果又接地氣的家長會應該這樣開
    然而,家校合力難度大,教師與家長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很少,因此「家長會」便顯得彌足珍貴了。家長會即使開起來,也總是效率不高,那麼,如何才能開好家長會呢?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聚焦這一話題,探討家長會怎麼開才有效果、接地氣。
  • 家長會是告狀會?錯!這樣開:家長、教師、學生都快樂
    3、做好家長的邀請工作 家長會的邀請工作是家長會的重要工作,最好是提前一周左右發出邀請函,用非常溫馨的話語說明開家長會的目的、時間、地點,職務,更重要的一點是否能來參加,都要事前知道。 前期工作準備到位之後,家長會的核心環節就是召開形式。
  • ...給8歲弟弟開家長會,班主任葛老師說:「下一個家長會,老師幫你開...
    當天,她是來給8歲的弟弟開家長會的。「每年開家長會的時候會很難堪,每次都有家長用詫異的目光看著我,會問我,你今年多大了?你也是個學生吧?你的家長為什麼沒有來?我心裡就很難受……」這是姐姐倩倩往年給弟弟昊昊開家長會時的情景。
  • 「家長會」結束後,你會單獨找班主任溝通嗎?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家長們對孩子學習的看法也轉變了許多,不像以前的家長,覺得孩子只要能夠吃飽穿暖就可以了,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希望孩子們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所以在孩子們入學之後,每當召開家長會,家長們都會積極的響應,想要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們在學校中的情況,一般情況下,班主任在開家長會時
  • 少談成績多說孩子優點 歐美學生不怕開家長會
    在中國,不少孩子都害怕開家長會,擔心老師「告狀」,父母生氣。但實際上,許多家長也怕開家長會,擔心孩子成績不好受到老師的埋怨。那麼在歐美,家長會到底是怎麼開的呢?  會說很多「題外話」  英國通常只有小學才有家長會,中學階段往往都是個別家長就孩子的具體問題同校方談。
  • 老師召開家長會,家長問老師孩子的表現,很可能不知道這幾點?
    老師召開家長會,家長問老師孩子的表現,很可能不知道這幾點?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動性越來越強了,學校為了孩子而展開的家長會,讓家長們可以來學校參加這次活動,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怎麼才能讓家長會發揮的作用更大呢,家長的時間也是非常有限的,平時也有工作,不是經常有和老師面對面聊自己孩子的機會,大多數家長都會在這次家長會中非常活躍 ,家長會更加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 開家長會時,有幾類家長最讓人討厭
    如果您已經有了孩子,並且孩子也已經上了學,那你肯定開過家長會,並且每個學期都會開上幾次,臨到年終、升學或開學初期更是要開家長會。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就會有幾十位家長,也許你們互相之間並不認識,也許有個別的已經成了熟人,並且老師有時候也不一定記得住您是哪個孩子的家長。
  • 開家長會這些打扮要不得,老師不好意思說你,孩子也覺得沒面子!
    上學以後,家長的挑戰也發生了改變——開家長會。每次開會前,當父母的總會精心打扮一番,深怕給孩子丟臉了。主要原因還是希望孩子在學校有面子,畢竟自己在家長會上的表現,既會影響老師對孩子的印象,也會讓同學對孩子有其他的看法。那麼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應該打扮成什麼樣比較好呢?反正下面說到的這4種裝扮可是千萬要不得的!
  • 14歲姐姐再次給8歲弟弟開家長會,班主任葛老師說:「下一個家長會...
    當天,她是來給8歲的弟弟開家長會的。「每年開家長會的時候會很難堪,每次都有家長用詫異的目光看著我,會問我,你今年多大了?你也是個學生吧?你的家長為什麼沒有來?我心裡就很難受……」這是姐姐倩倩往年給弟弟昊昊開家長會時的情景。4年前,倩倩和昊昊姐弟倆的爸爸在一次車禍中去世,後來母親改嫁,姐弟倆由姑姑撫養。
  • 爸爸開家長會,穿著成為全場「亮點」,老師:小孩不要面子的嗎?
    小安一邊擔心著不太理想的成績,一邊害怕沒開過家長會的爸爸會出差錯。到了開家長會的這天,所有人都到齊了,就剩小安的爸爸還遲遲沒有現身。小安急得坐不住:早上出門前就說好要提前十分鐘到場,怎麼還不來。小安的爸爸在汽車修理廠工作,平時工作很忙,為了趕得及開家長會,爸爸都沒來得及換身衣服,穿著滿身油汙的工作服就匆匆趕來了。
  • 開家長會時,最怕老師突然喊你講話?送你一個「即興發言」的公式
    文/秘籍君作為家長,難免會遇到給孩子開家長會的情況。但是,可能有一部分家長,生活中很少參加會議,缺乏在公眾場合發言的經驗。最怕在開家長會時,老師突然喊自己講話,擔心到時候自己腦袋一片空白,嘴上一哆嗦,跟老師和其他家長說出什麼不得體的話來,丟了臉面。其實,家長給孩子開家長會,當眾發言是有套路可循的。
  • 「穿這麼破來開家長會!」聽到家長嚼舌根,老師一句話全場叫好
    前言孩子上學之後,家長每年都要參加家長會,在家長會上,老師也會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情況,這樣家長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並且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給予解決,對於上班的父母來說,可能最擔心的就是臨時開家長會的情況了,如果老師通知家長來開家長會,很多父母都來不及回家換衣服。
  • 第一次開家長會,到底該不該重視穿著呢?聽聽老師是怎麼說的
    說起給孩子開家長會,很多人想到最多的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面,座位上坐滿了家長,然後老師就開始就每一個人的表現做表揚或批評。其實,家長會是學校跟家長溝通的一個方式,而且在每次孩子們考完試時召開,就是為了讓家長跟老師們互相的溝通,幫助孩子更加健康優秀的成長。
  • 媽媽穿新衣服去開家長會,被老師請出教室,網友:請不要道德綁架
    提起開家長會,應該是每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都會經歷的一件事情。但是,現在的家長會似乎已經失去了傳統含義上的意思,大部分去參加家長會的,家長們往往就執著於孩子成績的攀比,或者是家長年齡的攀比,或者家長顏值的攀比,家境的攀比使原本單純的家長會變成了一場比較混亂的攀比大會。
  • 寶媽穿新衣開家長會,卻被老師婉言勸回:「回家換件衣服再來」
    文/小雪媽媽家長會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渠道,當父母的一般都非常重視,為了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大多數家長都會穿著得體,不想被別人比下去,給孩子掙得一份面子。寶媽穿新衣開家長會,卻被老師婉言勸回學校要開家長會,為了體現對家長會的重視,有位寶媽買了一件毛衫,看著顏色圖案都特別好看,興高採烈的穿著就去給孩子開家長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