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聽裝甲兵工程學院王丹傑副教授材料力學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2日 15:44 來源:
唐 非 曹百明 特約通訊員 胡 宇
一個簡明的揭示,使學員舉一反三找出了應力問題的答案;一幅簡潔的圖示,使學員恍然大悟力學在裝備中精妙的運用;一個有趣的案例,使學員在分析問題時把思維延伸到了未來的戰場……5月29日下午,在裝甲兵工程學院教學樓105教室的《材料力學--應力狀態分析》課上,機械工程系力學教研室王丹傑副教授生動鮮活的授課方式,讓學員面對深奧抽象的力學理論茅塞頓開。
"演講家"的表達
"怎樣才能把抽象的力學原理講得生動形象,把深奧的力學問題講得淺顯易懂?"剛開始上課時,筆者還這樣想著。可漸漸地,隨著王教員抑揚頓挫的語調語氣,豐富的表情和活躍的手勢,記者的注意力不知不覺中被他吸引住了。
"某新型裝甲運輸車輛裝備某團沒過半年時間,大多數車體就出現了裂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經調查,是設計過程中對材料進行應力狀態分析時出現差錯。為了不使我們出這樣的錯誤,下面我們具體學習應力狀態分析。"王教員一開口,便把學員們都"抓"住了。
"下面,我們來學習單向、二向、三向應力狀態的辨別,請學員尤其要重視……"由於課程內容抽象,王教員就處處設疑,又處處解疑,環環相扣,跌宕起伏,而且語言循循善誘,節奏變換嫻熟,好似一位演講家,以自己的情感和技藝吸引著學員的注意力。
學員們說,聽他講課不僅學專業知識,還能通過課內互動、課堂點評等環節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特別過癮。王教員的授課水平在學院裡是出了名的,曾在學院授課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機械工程系姜小南政委介紹,評委們反映他"講"得好,就好在像個"演講家",把傳授知識融在了生動的表達中,充分調動了學員們學習的積極性。
"美術家"的表述
"黑板上,紅色粉筆標註的是單元體的正應力方向,黃色的是切應力方向。"隨著王教員"粉筆頭"划過的地方,學員一目了然地看到了單元體的應力狀態。
在對扭力軸應力狀態分析的例題中,只見王教員手指緊捏粉筆,手臂移動,瞬間一條標準的直線出現在了黑板上,筆身一轉又出現了一個標準的圓形。轉眼間,油箱的應力狀態分析就躍然"紙"上。黑板上,王教員一手漂亮的粉筆字,也不知贏得了多少學員的喜愛和欽佩。學員都說他精湛的板書藝術,好似引人入勝的"導遊圖",又好似打開他們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提煉與概括著教學內容的精華,使他們對課堂的重點更加明確,思路更清晰。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施一應樣俱全,但王教員還是對板書下得苦功夫最多。這種教學基本功對學員們是一種薰陶,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為,學員下部隊後的戰術標圖,就要求有這樣過硬的基本功和紮實細緻的作風。課下,許多學員從王教員那裡尋得秘笈:"哪怕一個精確的圖標,也是高素質軍事人才的積累。"
"曲藝家"的表演
"下面我給大家演示兩種現象。"聽到王教員的提示,學員們的眼睛都齊刷刷地看著他信手拈來的兩根粉筆,只聽"?"地一聲,一根粉筆被拉斷;又"?"地一聲,另一根粉筆被扭斷。"你們發現什麼了嗎?"大部分學員開始都是一愣,但眼快的學員陳松青迅速站起來回答說:"拉斷的是垂直截面,而扭斷的卻是螺旋截面。"王教員會意地一笑,把話題又轉到了幻燈片上這兩種現象的力學分析上去了。
"同學們,這是搶救車輛上的剛性牽引杆拉斷後的截面,和粉筆拉斷後的截面形狀相似;這是坦克扭力軸疲勞失效後斷裂的截面,和粉筆扭斷得到的截面形狀相似……"王教員邊說邊在幻燈片上播放著實物照片。
一個鮮活的案例,折射一條深刻的原理。由於有了這種循序漸進的鋪墊,連學文科的記者,都能聽懂他的課。這種行雲流水的流暢表達,是王教員一貫的風格。因為經常和裝甲裝備打交道,王教員養成了以專業的眼光看生活的習慣。裝甲裝備中的典型案例、生活中有趣的力學現象……在他的課堂講授中,總是不自覺地把這些鮮活的例子和他的思考帶進課堂,抽象枯燥的力學課也因此而鮮活起來。
從教20餘年來,王教員不僅編寫有多部教材,榮獲過總裝教學成果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和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等榮譽,而且他還結合自己長期的教學實踐經驗參與編著了《現代實用教學藝術》。難怪在他的課堂上,既有理論知識的傳教,又有教學藝術的演繹。這正如一位教育家加拉赫所說:"教學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科學。"
相關連結:2003年以來,裝甲兵工程學院始終以軍委《關於推進軍隊院校現代化教學,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意見》為指導,以總部《實施軍隊院校現代化教學工程》為依據,先後研究制訂了《裝甲兵工程學院人才隊伍建設"十一五"計劃》、《關於開展現代化教學工程建設,推進學院全面發展的意見》、《關於提高"合訓分流"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做出了《關於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積極推進了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去年被評為全軍"教學優秀單位"。學院堅持以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為重點,貫徹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的思想,積極開展教法、學法、考法和手段創新,建立靈活多樣、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體系和配套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組織青年教員教育理論培訓、優質課評比、教學基本功競賽、教學觀摩等活動,廣泛推廣啟發式、案例式、研討式教學方法。開放實驗室,實施開放自習,設置選修課、自修課,開設學習方法論課程,實行本科學員導師制,成立學員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學員科技活動周、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機械創新、仿真等競賽活動,為學法改革提供平臺。建設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採用筆試、口試、實做、撰寫論文相結合的考核方法,著重考理解、考應用、考能力,由考試改革促進教法、學法改革。通過網絡課程、課程網站、多媒體課件、電教教材、虛擬實驗室建設和研製裝備訓練模擬器,構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體系。
( 來源:發布時間:2007-06-11 16:35)
責編: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