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文春(號;寶寶)1993年11月,甘肅天水人,好弄文墨,喜歡班門弄斧,書畫寫作,拍攝攝影,有自己的傳媒公司,雖然文採有限,但日後一定勵精圖治,發奮圖強,驚豔群芳。
喜歡廣交天下,有志同道合,共同興趣的朋友,待人誠懇,為人善良,直爽開朗,善於研究各種文學雜誌,以及洞察一切事物。
甘肅人
以麵食為主,品種豐富多彩
寶寶就帶大家盤點一下
甘肅各地的特色麵食……
蘭州牛肉麵
蘭州人的一天,是從一碗麵開始的。蘭州這座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與一條河相廝相守,和一碗麵相愛相生。因為牛肉麵的存在,蘭州這兩個字在外地人的腦海中更加的鮮活具象;也是因為這碗面,全世界的蘭州人對於遙遠故鄉的記憶將永遠清晰。
蘭州臊子麵
臊子麵是蘭州市著名的傳統麵食。據說是由唐朝的「長壽麵」演化而來,成為老人壽辰、小孩生日及其他節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壽延年」之意。因臊子鮮香,湯味酸辣,麵條細長,筋韌爽口,成為營養豐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餚。
甘肅臨夏河沿面片
河沿面片(羊肉麵片)久負盛名,主要得益於其獨特的風味,這種「面片子」柔滑勁道,湯油而不肥,肥而不膩,味道醇厚,原汁原味,卻又鮮美無比。河沿面片一般要配手抓一起吃,手抓肉質鮮嫩,肥而不膩,越吃越饞。
雜麵旗花
雜麵旗花是這一帶農村中長吃的一種飯食。它是在白面中拌入兩成或者三成豌豆面,揉擀薄後切成菱形小塊。在鍋內涼水中加以少量洋芋條或洋芋塊,待這些洋芋條或洋芋塊煮熟後,將切好的旗花面下入沸騰的開水鍋中,煮熟時調入漿水,再調入油炸蔥花即成。然後盛入碗內,再調油潑辣子、蒜泥、鹹菜等調味品。吃時酸辣可口,並有消暑去膩,解酒開胃之功能。
白銀大肉麵
白銀的大肉麵之所以獨特,一是因為它的麵條是借鑑了蘭州牛肉麵的做法,面是像牛肉麵一樣加入蓬灰由拉麵師傅雙手拉出來的。二是白銀雞湯大肉麵中所放的是豬肉臊子。三是因為白銀大肉麵的湯汁,標準做法是用整隻雞進行燉煮熬製,再配上一定比例的豬骨湯配置出來的,不像是其他地方的大肉麵那樣是完全由豬肉或豬骨熬製的。四是白銀的大肉麵中放了蔥花和香菜末,再加上紅油辣子。
靖遠灰豆面
灰豆面是靖遠人特別喜歡吃的一種麵食。其實,不僅靖遠人喜歡吃,在甘肅,只要是出產扁豆子的地方,人們都喜歡食用。
水川長面
水川長面與其他面不同,它長長的,細細的,第一次品嘗它的人,第一印象就是「酸」,是因為它的湯主要是用比例稍多的醋、醬等調味料調製而成,而「酸」是它的特色之一,這使它口感獨特,鮮美,開胃。再加上蔥花,雞蛋,豆腐粒,臊子粒等作為提升口感色相的點綴,品嘗時還需搭配上當地野菜,各種小菜等。
水川長面,白銀市水川才有的特色麵食之一。民俗中一直以來所認同的「常來常往」之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定西懶疙瘩
懶疙瘩是一種甘肅省定西市的地方特色家常食品,主要由餷面(豌豆面或扁豆面)或莜麥麵製作而成,口感獨特,豆面香味濃鬱,入口耐嚼,配上酸湯(漿水湯),酸辣適口,在夏天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家常食品。
甘肅天水漿水面
天水人的飲食口味傳承了秦人以麵食為主,兼容了川人和晉人的酸辣。天水地方美食的顯著特徵是口味濃鬱、厚重。說起天水麵食不得不提漿水面,在天水,無論是星級酒店還是尋常百姓家,漿水面都是廣受歡迎的。許多遠在他鄉的天水人最思念的就是那碗清涼可口的漿水面。
清水扁食
在地處天水市東北的清水縣城,廣受人們喜愛的特色小吃——清水扁食在當地可是聲譽極高,因「扁食」與「遍食」諧音,取「遍食天下」之意,體現了勞動人民追求溫飽的期盼之情。在清水,當地居民把扁食作為早餐的最佳選擇,無論是上班一族的公務員、教師,還是做生意的小販、農民工,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對扁食都情有獨鍾。
隴南棒棒面
徽縣江洛鎮有一種名滿隴南的特色麵食——棒棒面。隴南由於地處偏南且臨近四川,再加上隴南地區氣候較為溼潤,從而使得南部的飲食兼有川味和隴南當地特色。
甘南糌粑
糌粑是將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麵粉,吃時加上酥油、幹奶酪和茶水,在碗裡用手拌勻,捏成團狀食品。糌粑易於保存,便於攜帶,吃法簡單,味香耐飢。不管走到什麼地方,只要有水就可以吃上噴香可口的糌粑了。
平涼平涼燴麻食
燴麻食是甘肅平涼人喜愛的麵食之一,麻食呈棗核形狀,中間是空心的,製作好後,主輔料相融。麻食先用大拇指把面搓捲成核形中間空心的面卷,再和炒菜一塊燴制而成,筋韌爽滑,鄉土氣息濃鬱。製作麻食十分簡便,對配料沒有嚴格要求,可精可粗,可葷可素,普通家庭常以此調劑飲食花樣。
靈臺涎水面
靈臺涎水面具有味美可口,冬熱夏涼之特點。製作時用精粉、蓬灰,扯為寬、細兩種麵條。下熟後以芥末油、油潑辣子、大蒜、精鹽、紅豆腐、汁湯拌勻,使麵條金黃髮亮,色香俱佳,加上少許滷肉後,吃起來麵條柔韌爽口,滑嫩,酸鹹辣齊具,味中有味。
慶陽餄餎面
慶陽的餄餎面,是隴東地區民間大部分人家過紅、白喜事用來招待客人的一種麵食。製作者用餄餎床子把和好的麵團放在餄餎床子裡,挑選村裡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坐在槓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裡煮。等到面煮熟後由村裡做飯好的婦女撈出來。
武威三套車
武威是個閒適而安逸的文化古城,又是個富庶而鄉濃的田園城市。在武都這樣一個文化積澱深厚的絲路古城裡,濃鬱而豐富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武威的飲食習慣,大多以麵食為主。「三套車」由涼州餳面、臘肉、冰糖紅棗茯茶組成,在西北聞名遐邇。
古浪梔子面
在河西廣大農村,特別是古浪一帶,每當逢年過節、喜事盈門之時,總要特意做上梔子面盛情招待賓客。凡是吃過古浪梔子面的人,對梔子面的風味和梔子的製作工藝無不讚不絕口。古浪梔子面不僅是一種風味小吃,成品梔子還是一種相當精緻的手工藝品,是因形似梔子樹果實得名。
金昌羊肉墊卷子
金昌羊只主食北山鹹草,羊羔肉質地細嫩,營養豐富,且無羶味,堪稱塞上佳餚。金昌羊羔肉墊卷子講究用料,配方嚴格,工藝精良。製作時選擇1-2年齡羔羊現宰殺,經過獨特的烹飪,在其肉湯中加入面卷同時加工,色正,味純,香氣四溢,鮮嫩可口,令人食而不忘。
酒泉糊鍋
糊鍋是酒泉的特色小吃。 酒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應該就算「糊鍋」了,尤其是老酒泉人最愛吃,賣糊鍋的店主在店門口架上一口大鍋,湯料用雞湯,投入蠶豆粉汁,成糊狀,再加蠶豆粉製成的粉塊、粉條、以及雞絲、肉片,再把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還有自製麵筋,最後放入配好的湯中即成,其味鮮香,突出姜與胡椒的辣味。
張掖搓魚子
而對於甘肅張掖,這座位於絲綢之路上的美麗城市,搓魚子無疑是最能代表張掖的一張響噹噹的美食名片。因其形狀中間粗、兩頭尖,酷似小魚得名。一碗香噴噴的搓魚子端上桌,細細品嘗,滑溜、鮮香、勁道、爽口、耐嚼,確實好吃。
炒炮仗
「炒炮」是張掖市一種地方特色麵食,也叫「炒炮仗子」。「炒炮」只是取其形——把面搓成筷子粗的圓麵條,然後揪寸段於開水中煮熟撈出,與蔬菜相拌炒熟外加滷肉即可食。因寸段麵條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和蔬菜、滷肉炒後食用,就是「炒炮」了。
牛肉小飯
牛肉小飯是張掖另一道著名小吃,小飯中的「飯」是面塊,而非米,小飯是因其面塊小、豆腐小、菜丁小,小料做成小飯故名。小飯裡的湯,是用雞湯或牛骨湯熬製的,配以黃牛肉片、粉條、豆腐片,熱乎乎的往「飯」上一澆,濃濃的胡椒香味,色香誘人。最上面撒點香菜、蔥花。湯鮮亮,肉嫩香,小小的面丁爽滑適口,備受人們讚譽。
嘉峪關燒殼子
裕固族別具風味的傳統麵食,是將面做成燒鍋大小,蓋上燒鍋蓋,埋在燒好的羊糞火中,四面加溫,直到烤到黃亮,味香而脆。凡是遇到喜慶事,都要做燒殼子待客,手藝好的還可做出花卷、百葉、石榴、桃子等花樣不同的燒殼子。燒殼子是當地農村別具風味的一種傳統麵食,它吃起來香脆可口,回味無窮。
敦煌驢肉黃面
驢肉黃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號稱中華一絕,黃面細如龍鬚,長如金線,柔韌耐拉,調湯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製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操作也非常不易。一塊淡黃色的麵團,時而抻拉成長條狀,時而轉擰成麻花狀,像變戲法一樣,將一團足有七、八斤重的麵團拉成一把細粉絲樣的麵條。下鍋煮熟的黃面絲色黃晶亮,可乘熱拌菜食之。吃起來開胃去膩,清熱解煩,令您食慾大增。
看完以上美食,以後各地來甘肅考察旅遊的小夥伴一定要美美吃一頓,
我們甘肅人淳樸實在,熱情好客,希望你們常來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