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這個東西在過去我們還並不覺得有多麼重要,但是在近幾年女性對自己權利意識的覺醒下,這個話題又被拎上桌面,要好好掰扯掰扯。特別是幾個月前Papi醬孩子取名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許多女性都認為為孩子取名並冠以姓氏,應該是母親的權利,而不應該是父親的。
這種意識無疑掀起軒然大波,畢竟在我們過去數千年都是子隨父姓,這種呼籲有了點離經叛道的味道。但是作為一名創作人,對這個問題也不能一邊倒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我要公允的分析一下這個姓氏,到底該不該跟父親姓?或者到底該不該跟母親姓?它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有何價值?
我們首先理解我們目前的姓氏,都是跟隨的父姓,這種姓氏在一定程度上是為父系社會提供穩定,並且將孩子的權利和義務都指向父系家族,這是它的作用,而且這種習俗從原始社會開始一直流傳到現在。
而站在民主的角度看,父姓和母姓的冠名都不平等,只能說取姓是一種傳統,真正要實現平權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讓孩子自己取。
但是因為孩子年幼,所以這種權利會被賦予父母,這就導致了冠姓權分歧的產生。
從跟媽姓來看,這無疑是最自然的一種隨姓方式,因為孩子必然是母親親生的,但父親就不一定了,而且隨母親姓後無論離婚多少次,孩子始終跟隨母姓,這是一種便利。
從國內僅存的母系氏族摩梭族來看,他們的傳統是走婚,孩子隨母姓且由母親撫養。在自然界裡這種事情也很常見,比如獅群,幼獅就是由雌獅撫養長大,即便換了幾個守衛獅群的雄獅,都無所謂。
但是這也有一個弊端,除了摩梭族那樣一直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傳統,即便是你現代社會孩子跟隨母姓,實際上也不過是跟了自己姥爺姓而已,無非是換了個父姓去繼承香火,和女性依舊無關。
而且很多人說跟隨母姓可以柔化男方與女方家庭的關係,但這是一把雙刃劍,這也會讓男方家庭的長輩心理膈應,在這種只能兩者取其一的選擇上,必然是沒有兩全的答案。
那跟隨父姓呢?
從某種程度上看,跟隨父姓確實有一定的科學原理,「傳宗接代」四個字傳的就是一條Y染色體。
人體有23對染色體,其中控制性別的那一對染色體較為特殊,分為X和Y兩種。男性的染色體組合為XY,女性的染色體組合為XX,這兩條染色體分別來自於母親和父親。
從這裡看,母親提供的永遠是X染色體,而父親會提供X和Y兩種可能,當X與Y結合,就是男孩,當X與X結合,就成了女孩。
所以在父系社會的遺傳中,姓是跟隨Y染色體的,因為即便是女孩繼承了父姓,沒有Y染色體,她的孩子也只會跟隨有Y染色體的男方姓,這幫助了中國古人的Y染色體基因不被稀釋,得以保留。
但這種「傳宗接代」的思想帶著個人為家族集體服務的味道,而且犧牲的是一定的女性權利,因為她們的基因在裡面一樣佔據了50%的比重。
所以如果要正視冠姓權問題,我們首先就得判定這個「傳宗接代」到底重不重要,因為它賦予中國人一個很重要的傳統觀念——家族,即便是天南地北,只要是同姓的人,就能知道千百年前是一家,所以他們會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
如果放棄這種觀念,實現姓氏自由,就必須要做到不偏頗,不跟母姓也不跟父姓,讓孩子能自我選擇時決定姓氏,這無疑是最公允的做法。
不然無論是跟隨父親姓還是跟隨母親姓,實際上都是跟的男姓,而不是女姓,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裡,除了摩梭族,大概真沒有女姓一直沿用的姓氏了,不然,再創一批?
其實從本質上看,冠名權的目的,僅僅是賦予孩子一個代號,一個可以被社會公知且認可的代號而已。如果父親和母親為這個冠姓權進行爭奪,這本身就脫離了姓名的意義,將其物化,在家庭內部劃分了階級。
實際上孩子叫張三還是李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本身,他想姓什麼?他的姓會不會帶來困擾和麻煩?
有相關的數據表明在近幾年,因為冠姓權的問題導致的婚姻矛盾開始增加,從社會科學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相當重要,甚至被拿來當做了平等權利的一桿矛。
在現代社會追求平等,但不是說你有了,別人沒有,就是平等,這是錯誤的。
所以就有人提出了,實在不行,一人拿一個姓提出來放前面。
這更是無稽之談,國外早有人實行了這一方針,但結果是什麼呢?比如父姓趙母姓錢,所以孩子姓趙錢,等孩子長大了結婚生子,妻子姓孫李,所以孩子就姓趙錢孫李?等這樣過了三代人,光是姓就得有八個字,到時候高考交卷名字都是哭著寫完的吧……
而且即便是一人取一個姓,也涉及到誰放前面的問題,這依舊是無解的。
然後就有人想,乾脆生倆,一人姓一個。
如果是這樣的話,爺爺輩的老人家,自然會更偏愛跟自己姓的那個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遭受差別對待也會讓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產生間隙。而且男方女方的家庭也會因此產生某種攀比心理,比如老李頭給小李買了個玩具,那小張也想要,就找到了自己的姥爺老張,於是親兄弟就開始比起來,兩邊老人也開始較勁……
而且兩個孩子進入校園後,成長上會遭受困擾。
因為我國普遍還是父姓的社會,這就會讓其他孩子產生一種疑問,隨母姓的這個孩子是不是在家就不被喜歡?然後孩子心裡也會有這種變化,最終親子不和諧,進而引起家庭矛盾。
所以爭論的最後,沒有答案,因為冠姓權這種東西,是根據社會傳統和風俗定下的,這不是某種不公現狀的根本,因為什麼樣的社會就會賦予什麼樣的冠名權。
比如西方就有妻隨夫姓的習俗,但他們的女性權利一樣沒少,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也流行妻隨夫姓,但林志玲嫁過去也沒見叫黑澤志玲啊?
冠姓權應順從主流社會的習俗,如果硬要因此產生不必要的紛爭,那麼能解決改姓後產生的所有麻煩,姓什麼都無所謂,只要孩子接受。
對待冠姓權這個事情,600萬粉絲的西瓜視頻創作人EyeOpener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男性一言堂決定姓氏問題存在弊端,這是癥結的所在,所以必定會經歷一些變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避之不談,永遠是隱患。
至於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動,大家不妨上西瓜視頻搜索「誰才有冠姓權」了解完整視頻,不只有關於冠姓權的問題,EyeOpener還對很多男女差異的問題做過分析。
比如為什麼說男性比女性強?女性一樣創造了自己6項偉大的發明。為什么女人比男人更愛逛街?是因為更愛運動嗎?「智力商值」排行世界前八的人裡,有女人嗎?
感興趣的讀者還不趕緊上西瓜視頻?在這裡不僅可以為你增長見識,還能為你解惑,增加知識,來西瓜視頻,點亮你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