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和柯爾伯格的品德發展階段論都是各地區教師考試中非常常考的知識點。二者都是通過對兒童道德判斷力進行研究,從而研究品德發展的。而對於一些考生來說也是比較難記的知識點。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來鞏固一下。
首先,皮亞傑採用「對偶故事法」進行研究,劃分成了四階段。
接下來是幾道常見的習題:
1.以「海因茨偷藥」為例,如果認為「海因茨不能去偷藥,如果被抓到就會坐牢」,這說明,這種觀點屬於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中的( )。
A.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B.樸素的享樂主義或功利主義定向階段
C.好孩子定向階段
D.尊重權威和維護社會秩序定向階段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前習俗水平包括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和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其中,服從和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中,他們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讚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2.進入青春期後的青少年學生,大大提高了自控能力,能嚴格要求自己,履行自己認定的道德義務,做到( )。
A.以自我為中心 B.他律 C.自律 D.自由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皮亞傑採用「對偶故事法」研究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水平。通過大量的研究,他發現並總結出了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總規律,即兒童道德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他律是指早期兒童的道德判斷只注意行為的客觀效果,不關心主觀動機,是受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支配的道德判斷,具有客體性。自律則是指兒童自己的主觀價值、主觀標準所支配的道德判斷,具有主體性。在此基礎上,皮亞傑還提出了兒童道德發展的年齡階段。他認為,10歲是兒童從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轉化的分水嶺。10歲以前,兒童對道德行為的思維判斷主要依據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也就是他律道德;10歲以後,兒童對道德行為的思維判斷大多依據自己的內在標準,也就是自律道德。C項正確。A、B、D三項:均為幹擾項。與題幹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
原文連結:http://xinyu.offcn.com/html/2020/03/2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