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返崗復工正在加速。從需求上來說,防疫物資匱乏需要儘快復工,儘快加速開足馬力生產;民眾春節前後囤積的生活品也消費的差不多了,生活消費品供應需要儘快跟上。同時,今年是關鍵之年,許多社會經濟指標都要落定,經濟急需儘快回歸正軌。
部分企業已復工
不過,返崗復工也存在不少這樣那樣的問題。最要害的問題是企業面臨幾難選擇:企業有復工主動性,民眾也迫切要求復工。但不得不顧慮如果防護不好再次引發傳染,同時,復工後的防疫要求嚴格某種程度上或許會影響開足馬力生產。
因此,如何把握好復工的火候、節奏和重點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按照錯峰、分批分梯次逐步復工的要求恢復生產。
第一批次急需復工的當屬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包括醫療設備、防護服、口罩等企業,應率先全面復工。其次是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比如隧道、高鐵、大型工程等在野外作業,容易防護防疫而不是封閉辦公企業,應該儘快復工。也就是說,第一第二產業包括重輕製造業應該先復工。
而目前難度大在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復工時間表。商場、綜合體、銀行金融、科技企業、飯店、餐館、理髮店、各類銷售中心等。這些企業有兩大制約因素,必須予以重視和提醒。
首先,從生產經營來看,服務業對於流動資金要求較高。存貨備貨佔壓流動性較大,而一旦銷售等低迷不能回款,必然影響資金周轉。其次,從疫情防控看,第三產業多以消費為主,特點是人流積聚之地,這對防控疫情絕對是最大考驗。
近日,鍾南山院士在連線武漢前方時表示,預計2月中下旬新增確診病例將達到峰值,但這不一定是拐點,要視返工情況而定。因此,在疫情沒有明確出現肯定性拐點之前,第三產業復工需要格外加強防控。
各地也須在防疫為主的情況下簡化手續,幫助企業職工做好防疫。企業應自覺做好企業本身職工的防疫措施,不能有任何隱瞞。而職工員工應該具有防疫的自覺性,說實話報實情。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既能及時有效復工,又能防控疫情,實現雙贏。
此外,第三產業可以繼續發揮在線網絡平臺的巨大優勢。科技巨頭企業、寫字樓辦公的白領等應該繼續發揮網上在線辦公模式。
相信打贏疫情阻擊戰後,正常復工後的加倍生產定能很快彌補上當前的生產值損失。同時,公路包括高速暫時免費,國有物業要求免租金,稅收免或者減,公積金、失業保險可以暫時緩繳等,當中的一個主線是國家在讓利,國家政策在給企業較大幅度的鬆綁。貨幣信貸政策上,也在給企業增加支持力度,利息上進行優惠和降低。這就是對症下藥。只要落實到位,相信晚一些復工導致的生產力下降也必然能夠追回來。
紅星新聞籤約作者 餘豐慧
編輯 趙瑜
【版權聲明】本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歸紅星新聞(成都商報社)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