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裡屯賣二手包:5個人搶一隻LV,一場直播銷售40萬

2020-10-20 創業最前線

    中國人也曾經歷過井噴式購買奢侈品的消費階段。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馮羽

    編輯 | 蛋總

    三裡屯一向是北京最潮的商業圈,不過在3.3大廈,仍然有一些供二手奢侈品交易的「隱秘角落」——成百上千個二手包袋經過流轉、養護、鑑定,最終完成交易。

    在這裡,「二手」不再是一個羞於啟齒的詞彙,甚至有一些店主會顯得過分坦誠,「這幾款是翻新過的包。」

    人流並不是二手奢侈品交易達成的唯一標準。從3.3大廈沿工體北路向西走1公裡,在一棟不起眼的公寓,還隱藏著一家四海中古店。這家在大眾點評箱包品類排名第一的二手奢侈品店,幾十平的店面竟然蘊藏著月銷200萬的潛能。

    「中古」一次來源於日本,普遍指二手,但在部分行內人眼中,中古和二手還存在著細微差別:二手的範圍更廣,而一些年代更久遠、款式特別的包袋則被視為「中古」,或是「vintage(古著)」。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在四海中古店裡,LV的各種爆款擠滿了一個包架,裹著塑膠包裝的則是香奈兒leboy等一隻難求的包袋。

    「人最多的時候,店裡總共擠滿了40個人,基本上都是幾個人搶一款包。」四海中古店的店主郭智慧對「創業最前線」說道。

    郭智慧曾親眼目睹二手奢侈品交易是如何攀爬到巨浪巔峰的。

    中國消費者早已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爭相討好的客群。早在3年前,全球奢侈品市場的三分之一都被中國人收入囊中。到2025年,中國奢侈品一手市場預計將達到萬億級別,而二手奢侈品存量也將水漲船高至3000億元。

    草莽江湖可以造就英雄,但英雄所到之處通常都會踩著普通人上位。

    二手奢侈品交易的門檻到底有多高?當你以1-2折價錢買到的二手奢侈品,究竟是真是假?這個行當的「水」到底有多深?

     1

      「菜鳥」變「老鳥」

    在後疫情時代,如果一線奢侈品牌還期望以漲價來維持格調、吸引老客戶復購的話,這套如意算盤可能打錯了。

    傳統奢侈品銷售在和二手交易的博弈中,顯然已經落於下風。

    「今年從4月初算起,平臺交易額增長了250-300%。」奢侈品服務平臺優奢易拍創始人張琛對「創業最前線」表示。

    由於疫情,線下流量驟減,郭智慧開始「轉戰」朋友圈,同時也在小紅書直播,「店內包袋均價在2000-3000元,也有香奈兒、愛馬仕等高單價包款,最高一場直播賣到了40萬銷售額。」他說。

    在張琛看來,作為賣方,疫情後收入減少,賣掉包袋可能是出於防範風險和變現的考慮;而買方更多對奢侈品有所嚮往但預算不足,購買二手奢侈品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影視作品往往是現實的投射——電視劇集中經常有這樣的情節:在家庭生意失敗或是周轉不靈時,富豪太太往往會拿出相對保值的包袋和首飾進行變賣,來解一時之急。

    「這種情況時有發生,最近就有一位客人在我們的平臺上賣掉了20多隻愛馬仕。」張琛透露。

    北京一棟房產的首付,不過是某些富豪家中一個衣帽間的價值。

    這也從側面反應了,中國人曾經歷過井噴式購買奢侈品的消費階段。

    與中國十分相似的是,早在1995年,日本奢侈品消費就一度達到全球份額的68%。不過隨著日本經濟進入調整期,過度消費過後的存量奢侈品也逐漸流向中古市場,到2015年日本消奢侈品消費僅佔全球份額的10%。

    中國二手奢侈品爆發的拐點則是在2015年前後。彼時,一些二手交易平臺比如閒魚、轉轉、心上等已經開始興起,其中奢侈品是一個重要品類。

     圖 / 四海中古店   /馮羽

    尤其是當經濟進入新常態,全球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時,奢侈品行業的消費風向也終於變了。

    羅德傳播發布的《2020中國奢華品報告》顯示,有10%的中國內地消費者和20%的中國香港消費者計劃未來12個月將減少支出,相較去年的6%和12%,未來計劃減少支出的消費者明顯增加。

    張琛說,二手奢侈品的價格基本在一手官價的五折左右,像香奈兒CF和流浪包等熱門款式價格可能上浮到7至8折。

    「買二手奢侈品圖的不是便宜,而是性價比。」他強調,「二手奢侈品主要消費群體是月薪6000元以上的白領,因為2000、3000的包她們基本都能買得起。」

    他還打了一個比方,消費者第一天買新包可能需要1萬元,但拆封后用過一次這隻包在二手市場上的價格就降為5000元,「為什麼不能從第二天開始用?產品質量和成色方面並沒有太大差距。」他說,消費者剛入行時相對「菜鳥」,更願意消費一手奢侈品。

    但「菜鳥」終將成為「老鳥」。

    當消費者深諳二手奢侈品市場的定價規則後,這場交易也就變得高頻起來——比如這個月花3000元購得一款二手包,下個月可以賣出去再換回一隻新的二手包。

     2

      虧大了還是賺翻了?

    但你買來的二手包到底真假如何、低價入手是否仍然買貴了?恐怕是一個謎。

    「二手和中古品本身就缺乏標準化,同一款包不同年份和新舊價格有浮動很正常。」郭智慧說,行業信息不對稱現象長期存在,雖然顧客也會提前上網查資料、「做功課」,但基本做不到對行業的深度研究,「店大欺客」「買貴了」的情況時有發生。

    防不勝防的還有「翻新」套路。

    部分商家會從市面上收購品相較差的二手包,隨後拆包換皮更換五金件,可以將包袋的成色完全翻新。翻新成本並不高,但轉售價格遠比原包價格要高不少。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翻新包已經能夠讓他們賺到70%的利潤,而這些商家也不願意花費更多成本來犧牲交易利潤。」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創業最前線」

    更關鍵的還是貨源。

    線下店面的貨源渠道基本來自於用戶寄賣、拍賣行、日本中古店渠道以及同行「串貨」。

    「串貨」指商家或公司將彼此的資源貨品進行交換,如果是經營私域流量的商家,別家的滯銷款可能會成為自家粉絲群裡的爆款。

    而據公開報導,在國內二手奢侈品交易中,同行之間調貨、收貨的交易比例幾乎高達65%。

    單獨來看,其實個體商家的資源有限,店鋪裡能夠陳列出來的貨品其實並不算多。

    「如果將品控標準放低一些,我們的貨會非常多。」郭智慧坦言,「串貨」對他來說似乎並不是「站著掙錢的方式」。

    事實是,疏於對貨源渠道的把控,正是造成二手奢侈品市場假貨泛濫的根本原因。

    此外,在奢侈品交易整套流程中,還有一道鑑定環節。如果鑑定體系足夠標準化,外界對於二手奢侈品交易的顧慮也會相對減少。只可惜,二手奢侈品鑑定市場更是魚龍混雜。

    奢侈品鑑定師這個職業已經不再神秘了——過去在奢侈品電商平臺普遍會配備鑑定師,而如今,更多鑑定師正在逐漸擺脫平臺,開始尋找獨立身份。

    比如在抖音、微博上以「奢侈品鑑定師」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發現市面上存在大量不同水平的鑑定師。抖音上的一些鑑定帳號內容雖為鑑定,但為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難免有演繹創作的成分。而微博上的鑑定師有些自帶「國字頭」證書,有些已經在行業裡積累了足夠影響力。

     圖 / 抖音

    張琛說,在鑑定奢侈品時,首先會從材質入手。比如奢侈品牌基本會使用小牛皮和小羊皮,而很多假貨會用牛皮和羊皮試圖矇混過關,這一點鑑定師從皮質上就能夠辨別真偽。其次是工藝特徵上的鑑別,比如品牌的縫線、金屬件的拋光工藝、甚至防塵袋等,都需要和品牌的工藝水準進行比對。

    「目前市面上的鑑定機構很多都是以次充好。」前述業內人士說,「某'國字頭』檢驗機構號稱國內第一檢驗認證機構,但實際上該機構不同城市分部出具的認證書其它城市根本不認可。」

    「鑑定師的水平看的不是證書,而是他本人的'實物閱歷』。」張琛補充道,衡量鑑定能力的關鍵是這個鑑定師每天能看到多少東西,比如一天鑑定1000隻包,總體來說會比一個月看1000隻包的鑑定師水平更高。

     3

      你買的二手包從哪兒來?

    雖然有分析認為,二手奢侈品有90%的交易都在線下完成,但線上賣二手奢侈品已經成為一股風潮。

    二手奢侈品電商是線上交易的主要玩家,比如只二、紅布林、心上、胖虎、妃魚等。

    大多數平臺主要是寄賣為主,即有轉手需求的賣家將商品放在平臺寄賣,平臺會對商品進行鑑定,並向消費者承諾保真,再經由平臺定價後銷售,平臺一般會從中抽取20%的佣金。

    如果說過去獲客成本高、用戶留存低普遍被認為是二手奢侈品電商的痛點,那麼現在還有更加棘手的問題困擾著它們。

    「二手奢侈品電商的進貨渠道一般有兩個,一個是從B端商家手裡收貨,另一個是從C端用戶手裡收貨。」張琛說,平臺的本質上其實更像直接賣貨的商家。

    圖 / 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電商平臺不靠B端的小商家供貨,他們是'玩不轉』的。」郭智慧也表示,商家把商品放在平臺上,在價格上也失去了一部分競爭優勢,「供貨前商家肯定會適當加價。」

    其關鍵還在於,這些第三方商家往往是不可控的。

    「平臺對於入駐商家有一定資質要求,但是貨源是否純正其實無法準確衡量。」張琛說,每個二手商家的鑑定能力參差不齊,不過目前行業的整體水平一直在持續上升。

    換言之,假貨一直是二手奢侈品電商的沉痾,雖然平臺具備一定鑑定能力,但在貨源渠道上掌控力仍然相對較弱。

    那麼直播帶貨可以改善行業的不可控性嗎?

    有部分觀點認為,二手奢侈品這樣的品類非常適合直播。一般而言,某型號的商品只有一個,且商品的所有細節和瑕疵都可以在直播間內展示。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成了最熱風口,一個主播的銷售業績堪比一家上市公司,明星直播一夜賺上百萬等造富故事傳播甚廣,但不過月餘,大家開始注意到瘋狂背後的「瘡痍」——主播刷單、產品和描述不符、商家坑新主播、MCN坑「萌新」品牌......直播風口冷下來了。

    在張琛看來,直播的優勢在於可以吸引「小白」用戶。這部分用戶沒有接觸過二手奢侈品行業,更不清楚市價,他們會拿直播間的價格和專櫃進行對比,如果感覺便宜可能會買單。「但是這群用戶終究會長大。」他說。

    「直播賣非標品的成本高、效率低。」張琛補充道,「直播的本質是流量,而這些買流量的錢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本質上,二手奢侈品交易仍然講的是生意經——消費小白容易收割,但這些小白終將走向成熟。

    二手奢侈品行業的非標準化或許讓投機者鑽了空子,但是一味逐利的草寇終究成不了英雄。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END

相關焦點

  • 我在三裡屯賣二手包:一隻LV五人搶,一場直播40萬
    「人最多的時候,店裡總共擠滿了40個人,基本上都是幾個人搶一款包。」四海中古店的店主郭智慧對「創業最前線」說道。郭智慧曾親眼目睹二手奢侈品交易是如何攀爬到巨浪巔峰的。中國消費者早已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爭相討好的客群。早在3年前,全球奢侈品市場的三分之一都被中國人收入囊中。
  • 我在深圳城中村賣二手LV,一場直播銷出100萬!
    小迪在做電視臺做直播時,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她曾經將自己的直播間搭在戰火紛飛的伊拉克,就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示戰爭對伊拉克人民的破壞有多嚴重。一次出外採訪時,一個資深的奢侈品玩家對小迪說:我手上有幾件二手LV,都是我太太前幾年用完後不要的,現在我們離婚了,這些東西她也不要了,你要的話我都可以免費送給你。
  • 年輕人的第一隻「LV」,撐起了萬億二手市場
    LV在3月就有過一次提價,5月再次調高產品價格;香奈兒5月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上調手提包以及小皮具商品價格,整體漲幅在5%-17%左右。香奈兒經典款之一CF方胖子的均價一度從2.2萬漲至2.7萬,漲幅超過20%。
  • 年輕人的第一隻「LV」,撐起了萬億二手市場
    LV在3月就有過一次提價,5月再次調高產品價格;香奈兒5月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上調手提包以及小皮具商品價格,整體漲幅在5%~17%左右。香奈兒經典款之一CF方胖子的均價一度從2.2萬漲至2.7萬,漲幅超過20%。
  • 一場直播賣貨200多萬 湖南「教授縣長」直播賣茶成「網紅」
    和他一起賣貨的是個年輕女孩,安化縣的本土創作者,帳號是」侗族姐妹花「,在抖音有260萬粉絲。一場直播「帶貨」255萬元直播從晚上七點開始,一直將近凌晨結束。陳燦平不休不止地直播了五個小時。和老百姓印象中嚴肅沉悶的縣長不同,陳燦平直播間的氣氛輕鬆活躍。
  • 什麼因素會影響二手lv包包回收價格?
    除了這些之外,包包的成色也會對二手lv包包回收價格產生重要影響,相比於使用痕跡並不明顯的lv包包而言,使用痕跡非常明顯的包包回收價格就是比較低了,如果是全新的lv包包,或者是剛買不久的包包,回收價格也會非常高,因此在二手lv包包回收的過程當中,包包的成色會對其產生非常重要影響。
  • 線下門店店長化身淘寶直播導購,一場直播銷售 12 萬
    對於馮汝成來說,這畢竟是第一次做直播導購,不僅有老顧客,還有公司領導都在關注,更要命的是戴著口罩,有時感覺自己進入了 " 缺氧 " 狀態。 直播,對於有著豐富線下產品經驗的馮汝成來說,最擔心的就是現場互動,顧客挑刺。 " 為什麼我的問題不回答?" 一位網友開始在直播間裡發問。 " 對不起,問題太多,刷屏太快,屏幕一次只顯示 5 行。"
  • Burberry裁員500人、LV直播賣包……奢侈品巨頭正全面擁抱線上?
    有分析師預計,奢侈品行業2020年全球營業收入將減少17%至35%,產業下降25%至45%,在製造業份額佔據全球40%的義大利,多位奢侈品工匠向媒體表示,5月和6月的訂單量同比減少了20%至50%不等,甚至有人表示從夏季以來就沒有接到任何訂單。
  • 一萬多的LV包包二手能賣多少,二手包回收一般幾折?
    在這些奢侈品中,lv包是最受歡迎的,因為這樣的包包更高檔,可以突出氣質。但有些情況下,例如急需用錢,就會考慮賣掉自己的包,賣給包包回收公司或者奢侈品回收店。在包包回收的過程中,大家最關心的不是把包賣給誰,而是回收這個包時能賣到多高的價格。在包回收店賣完之後,拿到更多錢就可以買新包了。然而,在回收過程中,許多人擔心哪些因素會影響二手LV包的回收價格?
  • 直播果農賣柑橘,藕田裡直播賣蓮藕,抖音直播打開助農銷售新渠道
    今年,本該暢銷的椪柑卻遇到了銷售難的問題,愁壞了當地的農戶。 在成為一名警察前,崔淘淘曾開過網店,在大家犯難時,他「靈機一動」,想到了可以通過抖音直播,幫助轄區果農吆喝賣貨,也許會解決滯留椪柑的難題。
  • 直播5小時賣貨7000萬 網紅主播一路走紅背後的故事
    她曾在一次5小時的直播中,幫助一個0粉絲的店鋪創下7000萬元成交額,刷新了直播賣貨記錄,今年9月她的引導成交額更是驚人,達到了1個億。2016年她包攬了淘寶直播盛典最受粉絲追捧主播、最具商業價值主播等6項大獎。而借勢直播,薇婭的淘寶鞋店和服裝店都飛速成長,2017年銷售額已接近3個億。一路走紅的背後,是鮮為人知的背後的故事。
  • 淘寶主播5小時直播賣貨7000萬,一夜賺了杭州一套房
    薇婭,這個在淘寶直播擁有156萬粉絲的超級達人,在剛剛過去的5個小時的直播中,創造了一個奇蹟。通過直播,她幫助一個0粉絲的淘寶新店,在沒有任何推廣手段的情況下,一夜之間砍下了7000萬元的銷售額。毫無懸念,她打破了一年前由網紅張大奕創下的2000萬直播賣貨紀錄,也再一次證明了粉絲經濟的超強潛力。
  • 一場直播賣貨30多萬元!就在剛剛,湖南衛視對安化「網紅縣長」進行...
    一場直播賣出30多萬元的貨!就在剛剛,湖南衛視對安化這位直播界的「網紅縣長」陳燦平進行了特別報導。受疫情影響,不少線上平臺紛紛推出「愛心助農」計劃,幫助農戶來賣產品、擴銷路。在益陽安化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陳燦平化身帶貨主播,銷售安化黑茶。
  • 我在抖音賣二手奢侈品包,年入百萬
    不過對於以萬為單位定價的二手奢侈品包包來說,人數不是問題——一場時長為4小時的直播,銷售額很快能到幾十萬。這個直播間背後的公司叫「妃魚」,從2018年正式開始做二手奢侈品直播,2019年年底單月銷售已經破億元。如果這個勢頭保持下去,公司一年的直播成績幾乎等於一個線下商場的全年銷售額。
  • 這位從山裡走出來的姑娘,一場直播帶貨1200萬
    徐小米的直播間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快手服飾產業帶「順和電商直播產業園」內,整個電商團隊承包了這座商場的六樓。同時,負一樓1萬多平的倉庫也在加班加點,將貨品發往全國各地。在消費習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之時,越來越多的臨沂小零售商開始藉助直播來促進銷售,徐小米成了典型代表,也讓這座老商場換了新活法。
  • 百餘中國縣市長網上直播賣貨 銷售「刷屏」帶來多元效用
    (經濟觀察)百餘中國縣市長網上直播賣貨 銷售「刷屏」帶來多元效用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夏賓 吳奇勇 季亞歐)面對鏡頭,戴著一副方框眼鏡的浙江省紹興市市長盛閱春滿臉笑容,在數萬網友的線上「圍觀」中,他品黃酒、嘗藕粉
  • "超跑擺攤"熱:有人直播刷流量、有人趁機賣假貨
    上述保安向經濟觀察報記者指了幾個擺攤點,這些點都是三裡屯人流量較為密集的地方,如優衣庫門口、北路的酒吧街、以及「髒街」前面的小馬路。他介紹說,這些開豪車來擺攤的都是年輕人,賣的東西大多都是一些很便宜的「淘寶貨」,但因為車好吸引了很多關注。在短視頻平臺上,關於三裡屯豪車擺攤的視頻也頻頻出現。例如,兩位年輕女性曾將保時捷卡宴停在三裡屯優衣庫門口的路邊,打開後備箱賣墨鏡。
  • 與網紅搶流量直播火遍金融圈 銀行直播怎麼玩
    其中,直播成為一抹亮色。從廣發銀行攜手深圳衛視辦了一場特別的除夕直播晚會,到中銀理財、建信理財等相繼開設雲上課堂,再到數十家金融機構搶上支付寶理財直播間,直播無疑是火遍了整個金融圈。不過,熱鬧背後風險暗藏。2020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針對金融直播營銷發布風險提示通知,直指金融直播主體混亂,或隱藏詐騙風險,以及存在銷售誤導風險。
  • 抖音6000萬搶羅永浩!李佳琦直播5分鐘,一公司漲停
    導讀:3月19日,羅永浩官宣進軍電商直播,並豪言表示:「雖然我不適合賣口紅,但相信能在很多商品的品類裡做到帶貨一哥」。 抖音6000萬搶下羅永浩,虧了還是賺了? 而直播電商界的李佳琦、薇婭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
  • 吳孟達直播首秀賣大米:收15萬坑位費,承諾賣1萬單實際賣出9單
    「在吳孟達28日的快手直播首秀,我們想帶貨家鄉的鮮米,花了15萬坑位費,對方承諾做一萬單銷量(1單約59.9元5公斤),當晚一共銷售掉9單大米,聽說其中還有2單是我們自己朋友買的。」劉強說:「這是助農產品,米是現磨出來的,賣不掉就不能算鮮米了,後來還差點被洪水淹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