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究竟是誰的親生兒子呢?

2021-01-09 騰訊網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他在十年間,先後滅掉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鹹陽。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中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被公認為是最客觀、最精彩的。司馬遷生活在秦始皇之後的100多年,距離秦朝並不遠。可是,在他筆下有關秦始皇身世的說法卻出現了兩個版本。一種說法是莊襄王死的時候,王子政繼位,他就是秦始皇帝。另一種說法是嬴政是秦相國呂不韋之子。這兩個版本,前一種認為嬴政是子楚的兒子,後一種卻說是呂不韋與趙姬所生,給後人留下了層層迷霧。那麼,秦始皇的父親究竟是誰呢?

呂不韋本來是河南濮陽的大商人。他擁有萬貫家財,卻野心勃勃,對王權垂涎三尺。《史記·呂不韋傳》記載秦昭王有一個孫子異人(後改名子楚),在趙國被扣為人質,生活很困窘,很不得意。呂不韋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打起了如意算盤。在他看來,眼下潦倒無依的異人能成為自己日後飛黃騰達的貴人,如果能助其為秦王,自己就可以在秦國擁有權力。於是,呂不韋帶著千金造訪異人,並逐步獲得了信任。異人說:「如果真的能如你所說,助我成為秦王,以後的秦國就由你我二人共同擁有。」

趙國商人呂不韋擁有一位能歌善舞的美女,叫趙姬。趙姬懷了呂不韋的孩子。當時,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王子子楚見到趙姬後為之著迷,被呂不韋看出,呂不韋便將趙姬獻給了子楚。

關於趙姬的出身,有人說她是邯鄲的豪門女子,也有人說她是著名將領趙奢的孫女,然而,更為人熟悉的說法是趙姬曾是邯鄲城裡的一名舞姬。不管趙姬出身如何,在被呂不韋獻給異人之後,她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為她生下的孩子是後來的秦始皇。

嬴政出生於公元前259年,呂不韋認為嬴政是自己的兒子,所以讓他喊自己為「仲父」。司馬遷說,當呂不韋把趙姬獻給子楚的時候,讓趙姬把自己已有身孕這件事對子楚隱瞞起來。班固更是直截了當地稱嬴政為呂政。然而從時間上看,趙姬是在被獻給異人一年後才生下嬴政的,照這樣計算,嬴政應該是子楚的孩子。由於年代久遠,事實已無法查實,就這樣,秦始皇是否是私生子,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明代,湯聘尹對《史記》提出異議,他認為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這種說法是當時好事者杜撰的。王世貞則更進一步提出,呂不韋為使自己長保富貴,故意編造自己是秦始皇的父親的故事。而且秦滅六國後,原六國的貴族或失去他們的食邑,或家破人亡,於是,他們開始通過言論攻擊來對秦朝進行報復,即說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秦宗室的香火到了這裡也就熄滅了。清代學者梁玉繩也認為《史記》中關於秦始皇的身世之說是從傳聞得來的,而不是從考實得來的,司馬遷在記述中是有所保留的。

還有人從趙姬生嬴政的時間上對私生子說提出質疑。司馬遷說趙姬懷孕12個足月之後才分娩,可是按照常情,女子一般在孕後一二個月才會發現自己懷了孕。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說呂不韋在獻趙姬給異人之前就已經知道她懷孕了呢?所以,《史記·呂不韋傳》所述值得懷疑。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戰國策》是研究戰國時期歷史文化的重要史料,而秦國是戰國時期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可是《戰國策》對於這件有關秦朝血脈的事情隻字不提,一直等到一百年後的司馬遷才來記述,這又是因為什麼呢?《史記·呂不韋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是邯鄲的歌姬,但是記載子楚回到秦國時又說「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歌姬和豪家女,這二者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難於自圓其說。

秦始皇當上皇帝後,就開始給自己修建陵墓。他動用了70多萬人,耗時30多年,建造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地下宮殿」——秦始皇陵。「宮殿」頂部用明珠鑲嵌,代表日月星辰;地下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而陵墓內陪葬的兵馬俑是秦始皇陵中最光彩奪目的部分。兵馬傭與真人一樣大小,有的威風凜凜,有的注目沉思。在面形、神態上各具特色,無一相同。

但許多學者認為,明清學者和郭沫若先生的論斷都只是對於史實的一種臆測,論據不足,他們相信司馬遷的記述風格嚴謹、慎重而不是獵奇,對呂不韋和趙姬之事的記述不可能是憑空捏造。呂不韋是一個聰明人,為了使異人能看上舞姬,他不僅要隱瞞趙姬已有身孕的事實,還要掩飾她的真實身份。所以,司馬遷前說趙姬是舞姬,後說她是趙國豪門女子,是從客觀上說的,並不矛盾,而使趙姬身份發生變化的,只是呂不韋的說辭。

在《史記》和《戰國策》中,都記載了嬴政當上秦王之後,呂不韋與莊襄後私通的事。人們以此推斷,假如呂不韋以前和太后沒有任何關係的話,呂不韋必然會注意自己的形象,不會去和太后私通。正是因為他有所依仗,認為秦王嬴政就是自己的兒子,所以他才敢於冒險與太后私通。

轉眼間,兩千多年過去了,有關秦始皇身世的爭論仍未取得一致看法。但不論趙姬是否是有娠而嫁,還是嬴政真為皇室血脈,這些爭議均無法掩蓋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嬴異人?呂不韋?
    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這不但成為歷史上一個撲朔(shuò)迷離的公案,還是兩千年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照理說,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有那麼重要嗎?有,非常重要。因為秦始皇可是統一中國的千古一帝啊!統一中國的意義,那是不必言說的。假如秦始皇不是姓嬴的,那可不得了了,原來兩千多年前,並非秦國收拾了六國,而是秦國被六國搞啦!
  • 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究竟誰更偉大?
    中國歷史幾千年來,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不可枚舉,其中千古一帝秦始皇和儒道至聖孔子更是家喻戶曉。在新聞界的翹楚之一《時代周刊》所評選出的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百位歷史人物中,他們二人也皆在其中。歷史上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也都褒貶不一,那麼秦始皇和孔子究竟誰更偉大呢?
  • 秦始皇是誰的兒子?呂不韋還是子楚?司馬遷都沒弄清楚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統一六國,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徵百越,修築萬裡長城,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後人譽為「千古一帝」。
  • 中國歷史上皇帝無數,秦始皇號稱始皇帝,那麼第一位太上皇是誰?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特殊的職位叫太上皇,太上皇並不是每朝每代每時每刻都有的,太上皇的每次產生基本上都有特殊原因。有的太上皇是被迫的;有的太上皇是被人尊稱的;有的太上皇是國家危難來臨的時候自己沒剛撐不住,讓兒子來撐自己退居二線的。那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太上皇是誰呢?
  • 中國歷史上真正可稱為千古一帝的四大帝君都有誰?
    中國歷史上真正可稱為千古一帝的四大帝君都有誰?我們現在看以前的皇帝,認為有的功績特別大,做出的政績很優秀,於是就把這樣的皇帝叫做「千古一帝」。中國歷史上真正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四人第四位: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勤奮治國三十一年,整肅吏治,嚴懲貪官,創立衛所,鞏固邊防,重視農業,對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統一和發展,都起了積極作用。
  • 關於他的是非功過如何評價,誰又有資格評價千古一帝呢?
    秦始皇說起來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皇朝的開創者,就算是沒有了解過秦始皇的朋友們,也應該在教科書上看見過秦始皇的身影,秦始皇既然能作為教科書常客在書本上留下來,自有其獨到的地方,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我們也不能裝作看不見,不過秦始皇雖然是為我們貢獻了不俗的功績
  • 秦始皇的皇后是誰?為何史書幾乎沒記載?那20多個孩子是誰生的?
    ——李白引言眾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時也是皇帝制度的開創者。但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卻是劉邦的妻子呂雉,而秦始皇畢生都沒有冊立過皇后。在所有的史籍資料中都沒有關於秦始皇皇后的記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秦始皇13歲登基繼承王位,用時26年,平定六國成就一統天下的霸業,完成了先秦六代帝王的遺願。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因揭秘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他的功勳,為後世的王朝的發展奠下很大的基礎,後世的帝王都以秦始皇為楷模渴望建立他那樣的功勳。秦始皇嬴政年少登基,在你呂不偉的輔佐下,逐漸成為了一名雄才大略的君主。嬴政開始親政後,由於大權旁落,他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等具有積極進取的人。
  • 中國歷史上共有422位皇帝,只有這幾位稱得上千古一帝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稱始皇帝以後,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這漫長的2132時光裡,中國共出現了422位皇帝。這些皇帝有的雄才偉略、氣吞山河『有的中興之治、開疆拓土,當然更多的是守成之君,碌碌無為。那麼在這422位皇帝中,哪些能被稱為千古一帝呢?
  • 呂不韋和秦莊襄王,到底誰才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
    其實這事兒算是老生常談了,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身上的關注點本來就多。而他的身世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生父的爭論主要是在呂不韋和秦莊襄王之間,因為其母趙姬在生他之前,和這二人都有著很親密的關係。秦莊襄王不用說,正牌老公,而呂不韋卻是趙姬於秦莊襄王之前的男人。
  • 一個流傳2000多年的八卦:秦始皇究竟是誰的兒子
    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其實正史上沒有記載那個姓是誰,但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太后。趙姬這個稱呼其實來自小說《東周列國志》。也許作者不知道秦始皇的生母是誰,但因為是祖國大家庭的女兒,所以被稱為趙姬。從此,「趙姬」的稱呼成為秦始皇生母的名字。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並非真的殘暴不仁,看他如何一掃六國,統一海內
    秦始皇嬴政被譽為千古一帝,他一掃六國,統一海內,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對於後來的中國歷史來說,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那麼,秦始皇到底為何能夠統一六國,完成這項前無古人的偉業呢?秦朝建朝之後,嬴政聽取了宰相李斯的建議,取消西周時期流傳下來的分封制,國家管理上推行單一的郡縣制,廢諸侯,立郡縣,分天下為36郡,排除舊的法令,更好地統治、管理的自己的江山,加強文明與文化的統一。再加上商鞅變法的實施,秦國迅速從一個實力弱小的國家成為一個可以跟其它六國任何一個國家抗衡的泱泱大國。
  •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四連殺!無名英雄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呢?對此問題眾說紛紜。人之初,性本善,至少秦始皇小時候不壞。小時候秦始皇是個受氣包,本是秦國人,卻生在趙國,這都是他爹造成的。他爹異人不受秦始皇爺爺的待見,被秦始皇的爺爺,扔到趙國做了八年的人質。在秦始皇三歲的時候,老爹和呂不韋跑路了,撇下母子二人在趙國相依為命。
  •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勳卓著,為何沒有培養出優秀的繼承者?
    大秦始皇帝嬴政,繼承歷代秦王一統天下的政治理想,任用賢能,嚴明刑法,興修水利,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建馳道、長城,厲兵秣馬,終於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實現了百年贏姓秦人的政治宏願,他自己也成為獨一無二的千古一帝。
  • 秦始皇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嗎?歷史早給出了答案
    謠言傳遍了整個鹹陽,秦國宗室渭陽君贏溪潛入宮裡,找到趙姬,詢問嬴政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贏溪追問了三次,趙姬就打了贏溪三個耳光,而且聲色俱厲地說:「誰要這樣問就打誰,這是對秦王的侮辱,」渭陽君贏溪看出趙姬沒有說謊,但觀眾心裡還是有疑問的。
  • 我國歷史上共出了494位皇帝,但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這3人
    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位皇帝,其實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實際的數據。因為中國官方認可的皇帝有494位,但是加上一些沒有被史官記錄在冊,但是卻有皇帝之實的皇帝又超過了500位。而在這麼龐大的數字裡面,中國能夠單獨被拎出來,稱之為是千古一帝的三位皇帝,大家會想到誰呢?可能這三位必須得榜上有名。
  • 生活隨筆:千古一帝秦始皇,築基中華千秋大業
    今天在網絡的某個APP上,讀了一篇文章,寫的是中華「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位十一年卻出巡了五次。其中,一次是西巡,四次是東巡。而他,這位中華民族的「千古一帝」,最終也是亡在路上。中華大地,帝王出巡的也有不少,只是看了這篇文章之後,真正的感覺到始皇大帝那是真的"千古一帝」,與別的皇帝真的不一樣,他的成就就是他自己的初心。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以及華夏大地的子孫後代,築基起了千秋大業。悠悠中華幾千年,歷史上出巡的皇帝有很多,而真正的為了國家興亡大計的又有幾人。
  • [名人歷史百科]千古一帝——秦始皇
    【名人簡歷】秦始皇(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
  • 歷史上的羋月和秦始皇究竟是什麼關係?
    秦朝宗室大臣,秦始皇長子。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直言勸諫父親,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後,遺詔扶蘇治喪即位。中車府令趙高聯合丞相李斯,擁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矯詔逼令扶蘇自盡,葬於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
  • 熱播劇《大秦賦》背後的歷史: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呂不韋的兒子?
    這也就意味著司馬遷明確記載秦始皇,就是秦莊襄王之子,也就是秦異人的兒子。 兩個記載出現矛盾,究竟哪個更為準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