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園陸續投放20萬尾觀賞魚 每條魚都獨一無二

2020-12-22 水產養殖網

北京市公園陸續投放20萬尾觀賞魚 每條魚都獨一無二

2018-06-13 16: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千龍網        瀏覽量: 6284 次 我要評論
近來,市民會發現身邊公園的池塘裡,多了好多色彩斑斕的觀賞魚。這是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不收門票的口袋公園、社區、校園和醫院逐步投放的。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市觀賞魚累計放流二十多萬尾,2018年預計還要放流3萬至5萬尾,同時還將定期組織活動,現場向市民贈送小金魚。&nbsp

現場

每條魚都獨一無二

記者昨天在望和公園看到,來自水產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將一個個扎口的透明打包袋打開,抽取當地的池水灌入,十幾分鐘後,這些打包袋被移至河邊,紅的、白的、金黃、白金、紅白,五彩斑斕的草金魚和錦鯉「噌」的躍進水裡,剛入水就拍著尾巴,有規律地繞著圈遊。&nbsp

「這2000多尾魚在適應新環境。」&nbsp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高級工程師何川說:「這些觀賞魚中,草金魚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錦鯉也有300多年,經過多年改良雜交選育,耐病能力強兼具觀賞性和適應性。」記者看到,每條魚的顏色和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宛如一件件水中藝術品。&nbsp

定製

社區醫院學校可享魚趣

近年來,公園、社區、學校、醫院裡都可以看到技術人員的身影,他們會根據水質及周圍環境,「定製」適合的魚類並建輔助設施。居民有觀賞需求,社區有管理能力,並具備放魚條件的都可以,比如:大興的江海湖社區、南館社區,通州上東社區的居民已經可以在自家的小區裡體驗魚趣了。&nbsp

「為豐富孩子課餘興趣,觀賞魚也被引入校園。」黑莊戶教輔中心就是北京市唯一一個魚文化集中展示的中心,設有豐富的兒童體驗課程,包括水族造景課、小魚養殖場、魚病醫院,並定期舉辦繪畫比賽、泥塑比賽、摸魚節等。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也會進入社區為市民免費授課,比如像長安社區、宋家莊社區,除了講課外,還會分發養殖手冊,這些全部是公益性質的。&nbsp

「觀賞魚還『遊』到了醫院。」何川告訴記者,技術人員利用通州中醫院門前的噴泉輔建了觀賞魚休閒小品,做增氧淨水設施,一到中午,病友就來池邊餵魚,病情得以緩解,精神上也很放鬆。而在大覺寺公園裡的放生池,老百姓隨意放生,導致水體變壞,在園區的求助下,推廣站曾建過濾循環系統,還公園一汪清水,同時給信徒授課,宣傳了放生的知識。&nbsp

不少市政公園已開闢專門的魚文化觀賞區,如:在中山公園、圓明園、太廟等皇家園林,就可以觀賞到特供中南海的「興國紅鯉」,這是我國自有魚種,因產自江西興國得名。而遠在江西的興國曾走出不少將軍,這也為這類魚種帶來了「紅色」意義,寓意紅紅火火、興旺發達。&nbsp

解答

公益放流如何維護?

投放魚後該怎麼維護,不怕市民撈回家嗎?為此,推廣站聯合公園採取一套有序循環的措施,為市民有償提供飼料,減少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還用飼料收入支持兩至三名管理人員,他們可以專門監督市民的行為,並宣傳科學方法。團結湖公園實施了這項措施後的第二年,水環境得以改善,水體通透,公園獲得好口碑,魚也得到一個好去處。&nbsp

家住團結湖公園附近的王阿姨曾向技術人員諮詢是否可將自家養的大金魚放歸在團結湖裡,因為金魚長到50釐米,家裡魚缸實在養不下,技術人員對該魚進行全方位的檢測,確認可以後放流,老人每天都來看它。&nbsp

「不過王阿姨僅是個例,沒有檢測前並不鼓勵隨便放生。放生不科學其實是殺生。」何川回憶,團結湖公園曾是市民放生的主要場所,曾一度陷入危機,「市場上買的魚產地不同,身體狀況不一樣,能不能融入生物鏈需要論證。首先是魚種的威脅,造成生物入侵就難辦了;其次是魚身上的病菌會破壞水質;最後,因為魚兒的習性不同,無法適應池水或者無法過冬,到頭來放生卻成了殺生,只不過是判了『緩刑』。」&nbsp

小貼士

1.贈送小金魚:各公園公眾號、北京市工會APP平臺和相關社區的微信公眾平臺會定向發布相關贈送信息。&nbsp

2.免費放生服務:有放生需求的市民可登錄北京市農業局的官方網站,查找由水產研究所、推廣站、養殖企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觀賞魚創新團隊」,享受免費服務。&nbsp

3.觀賞魚服務:市民可登錄公眾號平臺「愛魚」諮詢。&nbsp
作者:曲經緯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全市公園陸續投放20萬尾觀賞魚 每條魚都獨一無二
    近來,市民會發現身邊公園的池塘裡,多了好多色彩斑斕的觀賞魚。這是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不收門票的口袋公園、社區、校園和醫院逐步投放的。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市觀賞魚累計放流二十多萬尾,2018年預計還要放流3萬至5萬尾,同時還將定期組織活動,現場向市民贈送小金魚。
  • 北京全市公園已投放20萬尾觀賞魚 將定期向市民贈送
    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全市觀賞魚累計放流二十多萬尾,2018年預計還要放流3萬至5萬尾,同時還將定期組織活動,現場向市民贈送小金魚。  現場——每條魚都獨一無二  這些觀賞魚中,草金魚有1000多年的歷史,錦鯉也有300多年,經過多年改良雜交選育,耐病能力強兼具觀賞性和適應性,每條魚的顏色和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宛如一件件水中藝術品。
  • 柳州河東公園人工湖觀賞魚銳減 鱤魚疑是"元兇"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 作者:王劍 何韜 編輯:吳婷婷   廣西新聞網柳州訊(記者 王劍 通訊員 何韜)位於柳州市河東公園南側的人工湖
  • 深圳南山增殖放流28萬尾黑鯛魚
    原標題:南山增殖放流28萬尾黑鯛魚   目前正值南海休漁期。記者6月26日從深圳南山區經濟促進局獲悉,該局邀請部分區政協委員、熱心市民及漁民代表,在深圳灣海域增殖放流28萬尾黑鯛魚。   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種或親體的活動。
  • 觀賞魚養殖小技巧,這樣養觀賞魚,既美觀又漂亮
    但是,無論是怎樣的魚缸,都應該滿足美觀、大方的必要條件。(2)養魚不僅是放水投苗那麼簡單。大家都知道,池塘養魚的時候都需要進行必要的清塘消毒工作,觀賞魚相對與食用魚來說,更加的脆弱,稍微一點消災小病,一不留神就會對養殖過程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觀賞魚在進魚缸之前,魚缸的消毒工作,魚自身的消毒工作都是不可少的。
  • 山塘萬公斤魚離奇死亡 塘邊發現8個農藥瓶(圖)
    本報記者 顏篁攝  山塘上萬公斤魚離奇死亡  事發象州,塘邊發現8個農藥瓶,當地政府和派出所已介入調查  本報象州訊 (記者王小丁)「上萬公斤山塘魚就這樣沒了,近10萬元血本打了水漂!」11月20日下午,象州縣水晶鄉迷塘村委河滿屯村民曾小芳站在自家承包的山塘岸邊,看著魚兒不斷地死亡卻束手無策。她在承包的山塘裡養了數萬尾魚,從11月16日起出現死魚現象,至今沒有停止。離奇的是,魚塘邊發現了8個「賽丹」(高毒性農藥)農藥瓶。目前,當地政府和派出所已介入調查。  11月20日下午,記者趕到河滿屯,在曾小芳的帶領下去查看魚塘,遠遠就聞到了腥臭味。
  • 觀賞魚莫名減少 柳州河東公園連現"水中殺手"(圖)-廣西新聞網
    觀賞魚莫名減少河東公園連現「水中殺手」該處水池先後捕獲鱤魚、鱷雀鱔,目前仍有一條鱷雀鱔「在逃」城市廣場管理處分析,近期公園觀賞魚數量莫名減少,正是這些「猛魚」作祟,由此向遊客呼籲:家裡養有類似鱷雀鱔這樣的另類寵物,千萬不可隨意拋棄或放生。圖為昨日捕獲的鱷雀鱔。通訊員毛羽 攝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柳州訊(記者王劍 通訊員毛羽 鍾勤)昨日上午,柳州市城市廣場管理處工作人員開展抽水檢修工作時,在河東公園的旱噴水池裡捕獲一條重約3公斤的鱷雀鱔。
  • 臺灣觀賞魚
    中型螢光魚為最新品種,具有觀賞價值。記者高智洋/攝影     臺灣觀賞魚奪獎紀錄再創新高,「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陳添壽表示,臺灣觀賞魚本月在德國杜易斯堡國際展覽共拿下三金、六銀、五銅成績,囊括總獎牌數的四成,創下史上最多摘獎紀錄。
  • 福建廈門打造臺灣觀賞魚登陸快速通道
    中國臺灣網3月21日廈門消息日前,自金門始發的快艇載著3萬尾觀賞魚,「專船」直航福建廈門同益碼頭。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6批次、超過11萬尾的臺灣觀賞魚以「專船」的形式抵廈,平均每批有10多個品種、20餘個規格。
  • ...養的魚是什麼魚不容易死?觀賞魚中哪種魚最好養?最好養的魚排行榜
    養什麼魚好看又好養活?觀賞魚中哪種魚最好養?新手養魚很容易死,最耐死的魚是大家喜歡養的魚,小編分享最好養的魚排行榜,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中國鬥魚。  在廣東又稱龐皮婆,在浙南地區也叫中斑魚,又有蓋斑鬥魚、天堂魚、菩薩魚、花手巾、塘貧魚等俗名。
  • 觀賞魚的三賤客即使嘴巴再賤,也比不過下列這幾大殺手魚
    這個排名也不見得有什麼先後,通過很多魚友的一致意見,認為十間魚、紅尾皇冠魚和招財魚位居觀賞魚三賤客的榜單之中。十間魚的性情雖然兇猛,和他性格相仿的觀賞魚有很多十間魚是原產於非洲的一種慈鯛科觀賞魚,它們的體型其實並不大,也就是在20釐米左右,由於其護幼性特別強,領地意識就會表現得很強烈,因此打鬥性比起一般的觀賞魚看上去就要兇猛一些了,十間魚無論在水質和和水溫的適應性上也都很強
  • 廣西柳州,「入侵兇猛魚」被放到公園水池,當地人:誰幹的!
    我國的淡水湖泊當中,棲息的大多數都是較為溫順的魚,雖然也有肉食性魚類,比如黑魚、鱖魚、翹嘴等。雖然它們也是專吃魚蝦,但危害性較小,而國外的一些淡水魚,卻是異常兇猛,會給本土魚帶來滅頂之災。一、廣西柳州公園裡驚現外來入侵魚種「招財貓」。
  • 大陸觀賞魚養殖逐步興起 臺灣觀賞魚養殖具有多項優勢
    年出口超億尾  大陸觀賞魚養殖逐步興起  「我在臺灣就是從事熱帶觀賞魚養殖的,因為海南與臺灣氣候等條件相似,就選擇了到海南發展。」海南省觀賞魚產業協會會長林碧山對記者表示,海南光熱富足,全年可露天養殖,魚苗生長快、體質好,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目前養殖佔地近5000畝,擁有300多個品種,年產值5億多元。
  • 「臺灣第一魚」在紹安家落戶 今年將養殖50萬尾
    今年4月,這裡將大規模養殖來自臺灣的一種魚——蝨目魚。  蔣天明是天元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從事漁業工作已超過20年。去年,通過市臺辦的牽線搭橋,他成功地將有著「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引入紹興養殖。「我們試養了1000條,去年底投放市場,一條6兩重的魚能賣20元。」蔣天明說:「這種魚的養殖前景廣闊,今年要從臺灣引進50萬尾蝨目魚魚苗,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 家中養魚必備-觀賞魚大全
    種類世界的魚類,有3萬~5萬種,其中可供觀賞的包括海水魚,淡水魚有2~3千種,而實際普遍飼養和常見的只有500種左右。許多品種都有自我保護的本性,有些體表生有假眼,有的尾柄生有利刃,有的棘條堅硬有毒,有的體內可分泌毒汁,有的體色可任意變化,有的體形善於模仿,林林總總,千奇百怪,充分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欣賞和養殖觀賞魚是當今人類一項極富情趣的休閒活動。
  • 常見的觀賞魚養膩了?來看看這種較稀少的觀賞魚,阿卡西短鯛
    之前都是和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常見的觀賞魚,這篇文章來給大家介紹一種不常見,但是比較容易飼養也非常有趣的觀賞魚,阿卡西短鯛。阿卡西短鯛的家鄉是南美洲,跟我們熟悉的金波子魚,荷蘭鳳凰,藍波子魚很像。它們都可以統稱為南美短鯛。
  • 常見觀賞魚品種介紹
    觀賞魚是指有觀賞價值的魚,當今市面觀賞魚種類很多,本相養魚二十餘年,多少見過一些品種,今天就和大家簡單聊一聊。本人一向把觀賞魚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冷水魚,一種是熱帶魚。今天我就本人的一點經驗,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各類觀賞魚。
  • 小型熱帶觀賞魚——劍尾魚
    劍尾魚在水溫20—25℃,弱酸性、中性或微鹼性水中都能正常生長和繁殖,最適生長水溫為22—24℃,雜食性,性格溫和,易和別的熱帶魚混養。紅劍魚,是市面上最常見的劍尾魚,是人工培育品種,劍尾魚原為綠色,體側各具一紅色條紋,劍尾魚與月光魚雜交,經過人工不斷選優培育,可得到紅劍、黃劍、鴛鴦劍等不同花色品種,尾鰭有單劍,也有雙劍(尾鰭上下端都延長)。
  • 首次秋季投放 300萬尾魚苗放流博斯騰湖
    天山網訊(文/ 記者 劉一鳴 通訊員 郭玉順 視頻/博湖縣融媒體中心提供)近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博斯騰湖落霞灣魚類棲息地,300萬尾魚苗被放流博斯騰湖此次投放的魚苗包括草魚、花鰱、鱅魚三大類,均是較好的保水經濟類魚種,投放數量較往年增加30%左右。  「本次秋季總投放量預計為300萬尾,每天投放10萬尾左右。」10月20日,新疆博斯騰湖生態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小慶介紹說。
  • 叫貓但是魚,越了解越神奇的熱帶觀賞魚
    在前幾年,每家每戶都恨不得養上一條會「接吻」的熱帶觀賞魚。甚至有些情侶互送禮物,也會第一選擇接吻魚。接吻魚,一時間也成為了愛情的代言詞。所以這次介紹的是一些不是很常見,又非常奇特的熱帶觀賞魚。雖然它們是魚,但是名字裡面都貓。是不是感覺很神奇呢,那就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熱帶觀賞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