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帶你回到清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它的最大特點是館藏品全部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
喜歡歷史的遊客都知道古絲綢之路一直都在肩負著中國的文化輸出,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已經開始了,人們稱之為「陸上絲綢之路」,主要輸出的是絲綢,故稱之為「絲綢之路」,等到清末十三行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是以陶瓷和茶葉為主要輸出物,絲綢已經不佔主導地位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主題主要是展示清朝閉關鎖國後的十三行發展過程的歷史展。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也就是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廣州文化公園內),這個館的最大特點是館內珍品全部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這些展品能全方位展示十三行全流程發展紀錄,其中以王恆、馮傑夫婦捐贈的十三行時期文物最為珍貴,佔了整整一個樓層,看到之後真為廣州人感到驕傲,經過這麼多年還能留下如此多的真品,同時期的草原絲綢之路就發生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如今那裡的大盛魁文創園所展示的藏品,很少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不同於傳統藏館,館內既有超過2300件文物,又有以高科技手段AR/VR遊戲形式的工藝體驗,比如:絲綢製作完整流程、陶瓷的全部從陶泥開始到最後上釉、特別受愛學習的小朋友喜歡,還通過模型完整地再現了海上航運船隻的裝倉演示,讓人非常佩服先人的智慧,有效地利用所有的空間,布局非常科學。
裡面不同年代的海船模型,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每個船隻都是按照圖紙的比例微縮下來的,尤其是那些完全靠風帆來行駛的船隻,對那首「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理解非常通透。
館裡的展品多以真品為主,不過也有一些不適合暴露的通草畫等珍貴展品是高仿複製品,不過即便是複製品也都很精緻,尤其是二樓王恆、馮傑捐贈的展品尤為精緻和珍貴。
這把骨扇如果不看下面的展臺資料,一般的遊客是無法判斷它是否為真品的,在特有的燈光下,顯得格外美觀,也給攝影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這是所有博物館的通病,光的幹擾加上展櫃的反光讓拍攝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對通草畫和酸枝家居不太了解,不過看到許多彩瓷還是挺有感覺,通過看文獻和資料得知是從清康熙到現代的廣彩瓷器,共有幾百件之多。
有人把廣州塔和夜遊珠江當作去廣州旅遊的必遊之地,「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卻以為廣州最值得打卡的文化遊項目是沙面島和十三行博物館,如果你能把這兩個地方認真遊完,會對現在的廣州有很深的理解,也會愛上這個地方,為這裡的營商環境找到根基,這裡能成為最具幸福感的一線城市也就合情合理。
小夥伴們,到廣州旅遊時記得到十三行博物館打卡,這裡的通草畫和酸枝家居對於內行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有此愛好的小夥伴更要記得來打卡,歡迎留言討論,謝謝閱讀!
【溫馨提示】
廣州是那種你什麼時候來都感覺不錯的地方,冬天稍微冷些,夏天有些熱,但是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