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羊城迪士普董事長王恆先生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不解之緣」

2020-12-22 中國教育裝備網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9月26日,在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隆重舉行了開館一周年慶典暨迎國慶系列活動,與廣州市民共同回顧十三行博物館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歡慶祖國六十八周年華誕。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館長孫莉女士為大家簡述開館一年以來主要工作情況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榮譽館長王恆先生發言 

    這一年裡,我見證了十三行博物館的成長和進步!我致力於十三行時期文物的收藏,一方面是抱著對家鄉的熱愛,同時希望能在十三行文化宣傳中作出自己的貢獻。很高興這批文物捐贈給博物館後,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和關注,供觀眾欣賞、學者研究,更好地發揮文物的價值和作用。

  ——王恆

  緊接著廣州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尹濤發言,廣州大學冷東教授為大家帶來了十三行博物館研究新進展《十三行印章海外重現天日及其意義》,荔灣區政協副主席莫清女士發表講話。

  活動盛況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收藏豐富,陳列數千件(套)廣州十三行歷史文物

  王恆先生自2013年以來向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捐贈大量珍藏後,再次向博物館捐贈104件珍貴收藏,為博物館提供更多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物,供廣大觀眾、學者鑑賞。此外,房國華先生、謝中文先生、伍冠文先生等幾位熱心收藏家也向十三行博物館捐贈了個人珍藏。王恆先生等收藏家的捐贈,讓市民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十三行的歷史,感受歷史的魅力。

  活動慶典上,博物館館長孫莉女士向文物捐贈者頒發了捐贈證書

  王恆先生與多位領導、嘉賓為十三行博物館迎國慶系列活動共同揭幕,隨後開展了「海外文獻中的十三行」論壇活動。

  「海外文獻中的十三行」論壇活動

  王恆先生分享《清代廣彩使用海外瓷胎新發現》 

參加論壇活動的嘉賓們合影留念

  王恆先生等幾位熱心收藏家為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讓更多的廣州人通過十三行博物館了解到珠江帆影,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歲月,這是所有廣州人共同的歷史遺產,也是廣州文化中的瑰寶。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ceiea.com/cp51473

相關焦點

  • 廣州迪士普音響博物館開館時間一覽
    廣州迪士普音響博物館於2019年5月16日正式開館,只要提前網上預約,廣大市民都可以免費來參觀,重溫當年的映像時光。  廣州迪士普音響博物館是國內首個以聲頻系統發展為主題的博物館,開創了聲頻行業主題博物館的先河。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時間及領票方式一覽
    哥德堡號、中國皇后號……滿載著中西貨物,以廣州為起點,運向世界各地,昨日,歷經3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昔日十三行原址正式開館,一館觀百年輝煌海絲路。國際奧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先生及廣東省、廣州市和荔灣區負責人參加了揭幕儀式。
  • 王恆
    王恆,荔灣區政協委員、廣州市迪士普音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廣州大學客座教授,廣州市十三行博物館名譽館長。因此他決定收購這些流失在世界各地的十三行文物,想盡辦法把他們帶回廣州。剛開始只收購廣彩、廣繡,後來發現還有好多十三行出去的文物,例如通草畫,精緻的原木家具等等,越收品種越多,一發不可收拾,十多年來王恆先生投入了巨資,收回了一件又一件,並細心珍藏。  2013年4月13日,廣州市政府為建設十三行博物館,特向海內外徵集與十三行有關的實物、圖片和史料。
  • 十三行博物館:通草畫&通草畫中被遺忘的茶葉
    2018.05.12   免費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著名鑑藏家)  【時間】2018年5月12日(周六)14點30分  【地點】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一層多功能廳  【活動名額】40人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
    原標題: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鄭斌 吳少敏) 外銷畫、象牙器、通草畫……眾多清代廣州外銷工藝品珍品,即將在荔灣一展「芳顏」!
  • 廣州民企站上世界舞臺 發出「中國好聲音」
    可以說,音響從世界而來,在廣州「蝶變」,帶著本土的技術,又重新向世界出發。上世紀80年代,國內的音響市場主要還是依靠進口,迪士普董事長王恆等一批企業家開始摸索這個新興市場,「改革開放迎來第10年,卡拉OK、舞廳、音樂茶座等新鮮文化形式,隨著香港流行音樂之風吹了進來。最初的這些場所,基本上都歸在電影院裡。」
  • 十三行博物館等6博物館揭牌
    為了落實廣州對非國有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的扶持政策,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廣州市文廣新局昨天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博物館揭牌儀式,為包括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廣州好普藝術博物館、廣州市番禺區明珠古陶瓷標本博物館、廣州地鐵博物館、廣州迪士普音響博物館和天天洗衣文化博物館共6家行業和社會力量辦的博物館揭牌。
  • Vlog打卡廣州 | 十三行博物館「探寶」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清朝乾隆皇帝之後的近一百年間(1757年-1842年),廣州這片區域迎來了它歷史的「高光時刻」。當時這裡匯集著世界上近百分之二十的財富,堪稱世界「奢侈品中心」,東西方的潮流、時尚、文化都在這裡碰撞。
  • 記錄廣州十三行的博物館,1600件藏品一人捐贈
    55歲的王恆,覺得這套玩具實在很有意思。他甚至從這盒子裡,看到了很多現代玩具的影子。 「我還可以再捐給十三行博物館。」 王恆口中的博物館,國慶節前剛剛在廣州開張。收藏的近1600件(套)文物,記錄著清代中國對歐美重要貿易口岸十三行的百年輝煌。 而這些文物中,屬於王恆捐贈的就有1500多件。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今日正式開館!國慶長假來享受一場免費文物「盛宴」吧~
    今日(9月30日),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文化公園正式開館!十三行博物館內有什麼精美藏品?它又述說著廣州哪方面的光輝歷史?政務君今天就帶你一探究竟!由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荔灣區人民政府主導籌建,歷經三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今天終於向公眾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免費開放!
  • 疫情期間十三行博物館文物增至4700件(套)
    疫情期間十三行博物館文物增至4700件(套)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何曉光  2020-05-17 涵蓋廣彩瓷器、通草畫、廣繡、外銷扇
  • 劉悅倫率隊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調研
    15日,為推進「把荔灣西關文化街區打造成為世界級歷史文化名片」建議的協商監督,市政協主席劉悅倫率部分市政協委員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進行調研並座談。市政協副主席黃炯烈、秘書長黃潔峰,市政協原副主席冼偉雄參加調研。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帶你領略清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喜歡歷史的遊客都知道古絲綢之路一直都在肩負著中國的文化輸出,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已經開始了,人們稱之為「陸上絲綢之路」,主要輸出的是絲綢,故稱之為「絲綢之路」,等到清末十三行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 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現身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納涼婦人,牧羊小童,採貨商人,茶葉小店、小橋流水、樓臺亭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所見到的這幅清代水鄉廣州田園風情場景這幅紙本壁紙畫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裝裱完成,是廣州市民王恆從國外購回並捐贈給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珍貴清代壁紙畫,再現19世紀初」一口通商」廣州的田園風光及茶葉、絲綢等商品的加工貿易情況。
  • 十三行博物館主題遊船首航!船上竟然有……
    26日6點,由十三行博物館與廣州市客輪公司聯合打造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主題船」從西堤碼頭出發,開啟首次航行之旅!十三行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主題船是十三行博物館從自身特色出發,以宣傳十三行歷史和傳揚海絲文化為導向,創新遊客體驗的一個項目。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該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管區遺址上,通過展示1700多件(套)館藏文物,呈現誠信務實、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兼容並蓄的粵商精神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可免費領取門票 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
    走進廣州十三行歷史博物館,仿如穿越至清代。國慶期間,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可免費領取門票 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  歷經3年的籌備時間,開館數日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國慶期間成為留穗市民的新去處。
  • 《廣州彩瓷鑑賞》等三部書籍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發行儀式
    5月17日,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等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新華網發    40餘位知名學者和文化名人以及省市各大博物館館長出席書籍發行儀式及嶺南文化發展研討會,會上專家們就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和挖掘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展開了研討,並就致力於建立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展開研討。    《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以發生在清代與廣州十三行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內容,向讀者全方位展現了清代廣州十三行發展的興衰脈絡和歷史風貌。
  • 一起來十三行博物館探寶吧!
    文、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在古代,提起廣東這片區域,不少人會直呼「蠻夷之地」,由於距離富庶的中原地區較遠,也遠離政治中心,這裡常常處於「被貶之地」的境況。但是,清朝乾隆皇帝之後的近一百年間(1757年-1842年),廣州這片區域迎來了它歷史的「高光時刻」。
  • 十三行博物館開放線上導覽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一冉)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推出「線上博物館」,市民可以通過手機實景遊覽館內文物,並獲取精彩講解。市民只需關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在菜單欄選擇「實景導覽」即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