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倫率隊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調研

2020-12-23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15日,為推進「把荔灣西關文化街區打造成為世界級歷史文化名片」建議的協商監督,市政協主席劉悅倫率部分市政協委員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進行調研並座談。市政協副主席黃炯烈、秘書長黃潔峰,市政協原副主席冼偉雄參加調研。

委員們先後考察了「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王恆、馮傑伉儷捐贈藏品展」,聽取荔灣區文化建設和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情況,與荔灣區領導座談交流,深入了解十三行的歷史和西關歷史文化建設情況。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是我市專題性歷史博物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以大量珍貴文獻史料和海內外遺存文物,展示了清代十三行的輝煌歷史。

劉悅倫指出,市政協2018年將「恢復黃埔古港原貌,納入『海絲』申遺項目」作為主席會議協商議題,要把握對接當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新形勢,彰顯廣州歷史文化底蘊,激活優勢歷史文化資源,升級城市發展動力,推動廣州建設國家重要中心城市。要按照優化空間、美化形態、平衡公共服務資源供給,規劃引領、突出特色、分步實施,政府主導、市場參與、文商旅結合,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整體謀劃改造提升歷史文化遺蹟。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工作主旨,加強文化產業的支持扶持力度,以沙面、文化公園內的十三行博物館、黃埔古港等珠江沿岸的歷史文化活化提升為契機,打造廣州世界級歷史文化名片。

相關焦點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
    原標題: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鄭斌 吳少敏) 外銷畫、象牙器、通草畫……眾多清代廣州外銷工藝品珍品,即將在荔灣一展「芳顏」!
  • 十三行博物館:非遺課—廣州琺瑯體驗
    2018.06.24   免費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一層多功能廳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非遺課來了——廣州琺瑯體驗  時間:6月24日上午10:00-11:30  地點: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一層多功能廳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該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管區遺址上,通過展示1700多件(套)館藏文物,呈現誠信務實、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兼容並蓄的粵商精神
  • Vlog打卡廣州 | 十三行博物館「探寶」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清朝乾隆皇帝之後的近一百年間(1757年-1842年),廣州這片區域迎來了它歷史的「高光時刻」。當時這裡匯集著世界上近百分之二十的財富,堪稱世界「奢侈品中心」,東西方的潮流、時尚、文化都在這裡碰撞。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趣話古今迎國慶
    免費「鑑寶」、廣彩展覽……免費「鑑寶」活動、新舊廣彩展覽、博物館大講堂之「廣彩瓷器的古與今」……9月30日,系列迎國慶活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 記錄廣州十三行的博物館,1600件藏品一人捐贈
    「我還可以再捐給十三行博物館。」 王恆口中的博物館,國慶節前剛剛在廣州開張。收藏的近1600件(套)文物,記錄著清代中國對歐美重要貿易口岸十三行的百年輝煌。 而這些文物中,屬於王恆捐贈的就有1500多件。
  • 璀璨羊城迪士普董事長王恆先生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不解之緣」
    9月26日,在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隆重舉行了開館一周年慶典暨迎國慶系列活動,與廣州市民共同回顧十三行博物館過去一年的發展歷程,歡慶祖國六十八周年華誕。 很高興這批文物捐贈給博物館後,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和關注,供觀眾欣賞、學者研究,更好地發揮文物的價值和作用。   ——王恆   緊接著廣州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尹濤發言,廣州大學冷東教授為大家帶來了十三行博物館研究新進展《十三行印章海外重現天日及其意義》,荔灣區政協副主席莫清女士發表講話。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再現曾經的輝煌
    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歷來貿易就發達,特別是在清朝實行一處通關,幾乎達到了頂峰。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廣州十三行!現如今十三行仍是活躍的商業街,偶爾還會聽到有人說批發去十三行;對於十三行,我們可以知道的更多,位於文化公園內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就是個不錯的地兒!
  • 2016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免費開放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試運行。2016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免費開放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昨日開始試運行,走進博物館,仿如回到清代一口通商廣州盛景。該博物館現館藏文物近1600件(套),常設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十三行時期文物陳列展。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品有望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展出
    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館長(右三)一行參觀十三行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品有望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展出  「如果有機會,可以把佛羅倫斯大教堂博物館的藏品運來十三行博物館展覽!」昨日,被譽為世界上最美教堂的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館長FrancoLucchesi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參觀時表示,希望以後有機會利用互展的形式把教堂的展品帶到廣州,把十三行博物館的展品帶到佛羅倫斯展出。
  • 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現身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納涼婦人,牧羊小童,採貨商人,茶葉小店、小橋流水、樓臺亭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所見到的這幅清代水鄉廣州田園風情場景這幅紙本壁紙畫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裝裱完成,是廣州市民王恆從國外購回並捐贈給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珍貴清代壁紙畫,再現19世紀初」一口通商」廣州的田園風光及茶葉、絲綢等商品的加工貿易情況。
  • 十三行博物館等6博物館揭牌
    為了落實廣州對非國有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的扶持政策,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廣州市文廣新局昨天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博物館揭牌儀式,為包括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廣州好普藝術博物館、廣州市番禺區明珠古陶瓷標本博物館、廣州地鐵博物館、廣州迪士普音響博物館和天天洗衣文化博物館共6家行業和社會力量辦的博物館揭牌。
  • 《廣州彩瓷鑑賞》等三部書籍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發行儀式
    5月17日,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等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新華網發    40餘位知名學者和文化名人以及省市各大博物館館長出席書籍發行儀式及嶺南文化發展研討會,會上專家們就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和挖掘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展開了研討,並就致力於建立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展開研討。    《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以發生在清代與廣州十三行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內容,向讀者全方位展現了清代廣州十三行發展的興衰脈絡和歷史風貌。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帶你領略清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喜歡歷史的遊客都知道古絲綢之路一直都在肩負著中國的文化輸出,從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已經開始了,人們稱之為「陸上絲綢之路」,主要輸出的是絲綢,故稱之為「絲綢之路」,等到清末十三行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時間及領票方式一覽
    哥德堡號、中國皇后號……滿載著中西貨物,以廣州為起點,運向世界各地,昨日,歷經3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昔日十三行原址正式開館,一館觀百年輝煌海絲路。國際奧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主席霍震霆先生及廣東省、廣州市和荔灣區負責人參加了揭幕儀式。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恢復開館,邀您共睹「雲裳花容」
    2020年5月26日,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重新與市民朋友見面。重逢之際,博物館為大家準備了見面禮:雲裳花容——館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銷畫展。本次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事業發展基金會資助,也是廣州市社科聯《「新生活 新奮鬥」——第九屆廣州學術季》的活動之一。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可免費領取門票 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
    走進廣州十三行歷史博物館,仿如穿越至清代。國慶期間,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可免費領取門票 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  歷經3年的籌備時間,開館數日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國慶期間成為留穗市民的新去處。
  • 十三行博物館開放線上導覽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一冉)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推出「線上博物館」,市民可以通過手機實景遊覽館內文物,並獲取精彩講解。市民只需關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在菜單欄選擇「實景導覽」即可瀏覽。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等成為荔灣區首批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基地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陳景收 通訊員/吳少敏)1月10日上午,荔灣區在十三行博物館舉辦廣州市荔灣區首批關心下一代教育活動基地授牌儀式。十三行博物館等8家單位成首批教育活動基地。據悉,荔灣區近年來致力於開展關心下一代工作,採取自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推薦與篩選,加上實地考察、座談交流和個別走訪及查閱資料等方式,選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歷史文化、思想道德(紅色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知識及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和傳統中藥文化等8個類別的教育活動基地,分別為:廣州文化公園、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西塱裕安圍革命老區紀念館、粵劇藝術博物館、詹天佑小學和「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選址 專家建議更名文化公園
    十三行博物館正在選址    有專家建議文化公園更名為十三行文化公園  廣州市荔灣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長李黎在論壇上透露,當前十三行博物館的選址工作已在緊張進行,但尚未最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