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現身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2020-12-17 大洋網

納涼婦人,牧羊小童,採貨商人,茶葉小店、小橋流水、樓臺亭榭……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所見到的這幅清代水鄉廣州田園風情場景,是由兩幅紙本水彩山水庭院人物圖拼接而成的壁紙畫,反映了100多年前的廣州市井生活及經商場景。這幅紙本壁紙畫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裝裱完成,是廣州市民王恆從國外購回並捐贈給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珍貴清代壁紙畫,再現19世紀初」一口通商」廣州的田園風光及茶葉、絲綢等商品的加工貿易情況。

左右拼接起來的巨幅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副館長章榮玲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國內收藏的清代外銷壁紙畫並不多見,其中已知的第一件為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清乾隆年間《廣州農耕商貿圖壁紙》,這是一幅覆蓋整面牆體、面積超過40平方米的外銷壁紙畫。

本次王恆捐贈的《紙本水彩山水庭院人物圖壁紙畫》場景由兩幅組成,生產年代為19世紀初期,通縱338釐米,通橫186釐米,畫工精巧,構圖細膩,描繪了19世紀初廣州的田園風光及茶葉、絲綢等商品的加工貿易情況。其中,整件作品左下角有個方形的缺口,章榮玲分析,這件全景作品估計應該由三幅拼成,或許還差其中一幅。而畫中空缺一個位置,也許就是建築牆上壁爐的位置。

記者現場看到,其中一幅壁紙的上方描繪的是3名女性,其中1名抱著1件繃架上的繡品,正欲前往前面一座建在水邊的中國庭院,手中繡品上描繪的花卉圖案清晰可見。庭院內的一名女性推開窗正在等待她們的到來,或許這件繡品正是所訂製的。畫面左下方描繪的是一名中國女性和孩童正在河邊遊玩。右下方還有兩位頭戴紅纓帽的男子,其中一名侍從手捧著一件圓盒。

另一幅壁紙的上方描繪的是兩名頭戴紅纓的男子正要前往掛有「茗香茶林」的房子,房前有農夫趕著羊經過,4名孩童手舞足蹈,開心地跟隨著羊群,一派祥和歡樂的田園風光。畫面下方還繪了一間經營鞋、扇、絲織品的店鋪,老闆正在招呼客人。店鋪口依稀可辨掛有店鋪廣告招牌「常有蘇杭布匹綢緞雜貨發客」,店內掛有一幅對聯:「不是絲綸高百粵 如何聲價重三都」。

至今英國老建築仍能見到壁紙畫170多幅

「至今,英國仍有170多個建築房子裡還保留有中國的壁紙畫裝飾。中國外銷壁紙的價格不菲,安裝費用更高。60鎊30先令10便士是壁紙的價格,貼上壁紙的費用需另付253鎊13先令10.5便士,是屬於不尋常的奢侈品。通常被安裝在貴族、富人的莊園、別墅裡中國風的房間。」章榮玲說。歷史上歐洲人有用壁畫裝飾牆面的傳統。17-18世紀,大量中國的工藝品、裝飾品輸入歐洲,掀起了「中國趣味」時尚潮。因為中國壁紙並不是大宗商品,所以常以私人貿易的形式輸入歐洲。

廣州十三行:外銷商品製造商最多約25萬人

記者了解到,產生並興盛於18、19世紀的外銷畫,幾乎都集中在廣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園)一帶。為迎合西方社會熱衷「中國趣味」的風尚,廣州畫師採用西方的繪畫顏料和技法,繪製帶有中國風情的圖畫,銷售給來華的洋人。外銷畫繪畫種類多樣,包括布本油畫、象牙油畫、玻璃油畫、通草水彩、紙本水粉、線描畫等。根據美國人福布斯《1825年-1830年廣東店鋪》一書的記載,1822年廣州十三行一帶有5000餘家專營外銷商品的店鋪,約25萬匠人專門從事外銷工藝品的生產和製作,涉及漆器、銀器、瓷器、紡織、繪畫、雕刻等各個行業。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黃丹彤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維宣、黃丹彤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王維宣、黃丹彤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相關焦點

  • 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 現身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由兩部分拼合起來的《清代廣州田園風情壁紙畫》。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黃丹彤)納涼婦人,牧羊群童,採貨商人,茶葉小店、小橋流水、樓臺亭榭……記者昨日見到的《紙本水彩山水庭院人物圖壁紙畫》,是由兩件紙本水彩山水庭院人物圖拼接而成,反映200多年前水城廣州市井生活經商場景,近日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裝裱完成的清代壁紙畫。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
    原標題: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啟動試運行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鄭斌 吳少敏) 外銷畫、象牙器、通草畫……眾多清代廣州外銷工藝品珍品,即將在荔灣一展「芳顏」!
  • 記錄廣州十三行的博物館,1600件藏品一人捐贈
    「我還可以再捐給十三行博物館。」 王恆口中的博物館,國慶節前剛剛在廣州開張。收藏的近1600件(套)文物,記錄著清代中國對歐美重要貿易口岸十三行的百年輝煌。 而這些文物中,屬於王恆捐贈的就有1500多件。
  • ...雲裳花容——館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銷畫展」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近日,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重新開放,並帶來了新展「雲裳花容——館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銷畫展」。據悉,此次展出的這一批外銷畫裡的女性形象,不僅有官宦女眷或美人畫,呈現著「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東方麗人形象,也有普通的手工藝人及曲藝雜耍行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這一時期中國女性的生活風貌,她們成為了清代中西貿易的參與者、文化的傳播者,更是時代的推動者。
  • 十三行博物館開放線上導覽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一冉)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推出「線上博物館」,市民可以通過手機實景遊覽館內文物,並獲取精彩講解。市民只需關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在菜單欄選擇「實景導覽」即可瀏覽。
  • 雲想衣裳花想容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新展帶你領略清代女性風採
    今日,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恢復開館,新展「雲裳花容——館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銷畫展」也揭開了神秘面紗,與觀眾見面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19世紀外銷畫中的皇宮、官宦家庭中的女眷形象及生活,有著精緻的東方面孔,柳眉櫻唇,衣著和配飾華麗,住在精緻的庭院裡,家居考究,充滿了濃濃的異國情調,滿足了西方人對中國上層社會女性及其生活的好奇,延續了馬可波羅時代起西方人對中國具有的神秘、富庶印象。
  • 2016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免費開放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試運行。2016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免費開放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昨日開始試運行,走進博物館,仿如回到清代一口通商廣州盛景。該博物館現館藏文物近1600件(套),常設展覽有清代廣州十三行歷史展和十三行時期文物陳列展。
  • 十三行博物館:通草畫&通草畫中被遺忘的茶葉
    2018.05.12   免費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淺談通草畫及通草畫中被遺忘的茶葉  【主講人】王 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榮譽館長(約5分鐘)  【內容提要】今年是王恆先生收藏清代外銷通草畫的第10個年頭,他把500多幅通草畫捐贈給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王恆先生開始對清代通草畫進行收藏呢?當中又發生了什麼趣事呢?王恆先生將帶來他最新收藏的清代通草畫,畫中描繪的是當時茶葉貿易的題材,上面很多茶葉的名稱對於我們來說是聞所未聞的,今天我們能從中讀到什麼內涵呢?
  • 十三行博物館新增2000餘件套文物,還上線實景導覽!| 博物館日
    」十三行博物館雖然還沒開館但是推出了線上博物館讓市民實景遊覽近半年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新增文物約2000件套,現館藏約4700今年博物館還準備出版十三行文化系列叢書《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館藏琺瑯》等文物圖錄書籍。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恢復開館,邀您共睹「雲裳花容」
    2020年5月26日,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重新與市民朋友見面。重逢之際,博物館為大家準備了見面禮:雲裳花容——館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銷畫展。本次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事業發展基金會資助,也是廣州市社科聯《「新生活 新奮鬥」——第九屆廣州學術季》的活動之一。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館 開館時間及領票方式一覽
    11年前的10月2日,瑞典仿古船「哥德堡號」遠航中國,1年後抵穗,「南海神·廣州日報號」引航,造就了一段中瑞友誼佳話,當天本報推出哥德堡號國慶專題報導。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廣州文化公園內),佔地306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90平方米,現館藏文物1600多件(套)。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趣話古今迎國慶
    免費「鑑寶」、廣彩展覽……免費「鑑寶」活動、新舊廣彩展覽、博物館大講堂之「廣彩瓷器的古與今」……9月30日,系列迎國慶活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
  • 劉悅倫率隊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調研
    15日,為推進「把荔灣西關文化街區打造成為世界級歷史文化名片」建議的協商監督,市政協主席劉悅倫率部分市政協委員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進行調研並座談。市政協副主席黃炯烈、秘書長黃潔峰,市政協原副主席冼偉雄參加調研。
  • 疫情期間十三行博物館文物增至4700件(套)
    、銀器、外銷壁紙、五常家具等。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通訊員 何曉光圖/通訊員提供5月17日,記者獲悉,近半年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新增文物約2000件套,現館藏增至約4700件(套),涵蓋廣彩瓷器、通草畫、廣繡、外銷扇、銀器、外銷壁紙、五常家具等。這些文物大部分來自王恆、馮傑伉儷的無償捐贈。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該館位於清代十三行商管區遺址上,通過展示1700多件(套)館藏文物,呈現誠信務實、敢為人先、開拓進取、兼容並蓄的粵商精神
  • 十三行博物館文物增至4700件套
    信息時報訊(記者 王智汛 通訊員 荔宣)記者近日從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了解到,近半年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新增文物約2000件套,現館藏約4700件(套),涵蓋廣彩瓷器、通草畫、廣繡、外銷扇、銀器、外銷壁紙、五常家具等。記者了解到,受疫情影響,目前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暫未對外開放。
  • 《廣州彩瓷鑑賞》等三部書籍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發行儀式
    5月17日,在第四十四個「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廣州彩瓷鑑賞》《華林禪寺五百羅漢雕像》等三部聚焦荔灣歷史文化的書籍發行儀式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新華網發    40餘位知名學者和文化名人以及省市各大博物館館長出席書籍發行儀式及嶺南文化發展研討會,會上專家們就弘揚嶺南歷史文化和挖掘廣州十三行歷史文化展開了研討,並就致力於建立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館展開研討。    《清代廣州十三行編年史略》以發生在清代與廣州十三行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為內容,向讀者全方位展現了清代廣州十三行發展的興衰脈絡和歷史風貌。
  • 十三行博物館:非遺課—廣州琺瑯體驗
    2018.06.24   免費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一層多功能廳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非遺課來了——廣州琺瑯體驗  時間:6月24日上午10:00-11:30  地點: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一層多功能廳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可免費領取門票 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
    走進廣州十三行歷史博物館,仿如穿越至清代。國慶期間,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可免費領取門票 開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  歷經3年的籌備時間,開館數日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國慶期間成為留穗市民的新去處。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今日正式開館!國慶長假來享受一場免費文物「盛宴」吧~
    今日(9月30日),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在文化公園正式開館!十三行博物館內有什麼精美藏品?它又述說著廣州哪方面的光輝歷史?政務君今天就帶你一探究竟!由中共廣州市荔灣區委、荔灣區人民政府主導籌建,歷經三年,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今天終於向公眾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