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經常給寶爸寶媽帶來許多困擾,吐奶大多發生在一歲以內的嬰兒,美國兒科學會的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二的健康嬰兒,會出現生理性的食管反流, 超過四分之一的嬰兒在六個月常規兒科隨訪時,家長會和兒科醫生諮詢這個問題,吐奶是不是正常的,需不需要去醫院檢查呢?
今天有請平安好醫生私家醫生孫竹風分享《寶寶吐奶該怎麼處理》
一、什麼原因導致吐奶?
首先我們要理解吐奶和真正嘔吐是有區別的。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強有力地從口腔噴出,寶寶常伴隨著哭鬧、不適的表現。 而吐奶則是胃內容物輕微的反流到口腔中,常常伴隨著打嗝,但並沒有不適的表現。
二、吐奶的原因是什麼呢?
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吐奶是十分正常的,四月齡左右的寶寶吐奶尤為嚴重。這和寶寶尚未發育成熟的消化系統以及進食有關係,大部分的寶寶溢奶和吐奶的情況會在六個月前後逐漸好轉,少數寶寶可能會持續到學步期前後才有所改善。 但如果寶寶吐奶頻繁,嘔吐物中帶有黃綠色或血樣變,出現如精神差、吃奶差、伴隨腹脹、腹瀉、發熱、哭鬧不安,體重不增等各種表現,應該進早就醫。
三、寶寶吐奶後該怎麼辦?
家長千萬別把正在吐奶的寶寶直立著抱起來,這樣可能會讓嗆的奶進入寶寶的肺內,讓寶寶側過身來拍寶寶的背或者把寶寶俯臥在大人的腿上,然後拍打寶寶的背部,讓奶液自然流出就好。
四、如何預防吐奶?
對於配方奶餵養的孩子,應該選擇適合寶寶吞咽及吸吮速度的奶嘴,餵完奶以後將寶寶豎抱15-30分鐘,可以給寶寶拍嗝,但不要立刻逗寶寶玩耍,每次餵奶的時候都儘量要安靜、平靜,不平躺著餵奶,儘可能半臥位或者豎抱著餵奶。掌握餵奶的時間,頻率不要過高,也儘量不要在寶寶極度飢餓時餵奶,每次餵奶的量不宜過多,儘量墊高上半身讓寶寶仰臥睡覺,可以防止睡著後吐奶造成的窒息。
正確認識寶寶吐奶,遇上寶寶吐奶不需擔心與驚慌,做出適合的措舉,讓寶寶順利吐奶,做個合格的寶媽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