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張旻璐 王平
2018年3月14日,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歲。
從英國媒體發布確認消息之後,全世界的社交網站都在持續為刷屏,緬懷「這顆科學蒼穹的閃耀之星」。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和霍金之間的一種連接:談他成就不凡的理論物理研究;手持他風行全球的科普作品;參與討論他語出驚人的預言;或者談論他的罕見病。
那麼反過來,霍金是怎麼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聯繫的呢?他扮演了很多人生角色,把自己的浪漫和激情放在這些角色裡,用很特別的方式,花了一生分享給公眾。
對很多人來說,記得霍金,並非因為那些高冷的科學,而是他普及科學的姿態:那麼有趣,那麼溫暖,那麼生機勃勃。
科學家】
浪漫的思考宇宙,改變了人們探索物理基本定律的版圖
在大多數人看來,霍金更像是一個純粹的文化符號——每個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卻幾乎沒有人真正理解他在物理學領域做了什麼。
霍金到底做了什麼研究?浙江工業大學物理系的李輝博士說:「他一生都在浪漫地思考宇宙。」
「霍金是浪漫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選擇的課題就幾乎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他應該不太在意這個吧,他更在意浪漫地思考宇宙。」
首先,霍金和彭羅斯一起證明了所謂奇點定理。這條定理說,我們的宇宙一定起源於一個奇點,在這個奇點上,空間和時間消失,物質密度無限大。
按照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式,只要形成了一個無自轉的史瓦西黑洞,該黑洞事件視界內部的物質必然在引力作用下塌陷成一個密度無窮大的點,也就是奇點。
霍金對物理學的第二大貢獻,就是發現黑洞不黑,也就是說,黑洞會發光,會輻射幾乎所有的基本粒子。人們把這種現象叫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算是第一個堅實地同時運用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統計物理這三大物理基礎理論的工作,使得人們在探索物理最基本定律時很難繞過霍金輻射。就這一個貢獻足以奠定他在物理學史上的地位。」李輝說。
這幾個工作應該說還是改變了人們探索物理基本定律的版圖,給予了突破性的新思維。
物理學家中沒有人懷疑霍金的黑洞不黑的結論,儘管很難用實驗和觀測來證明。但物理學家李淼說:「霍金輻射的最重要的作用,是鼓勵了一大批物理學家來研究萬有引力和量子力學的結合。」
霍金第三個重要研究,是關於宇宙的量子起源的研究。這個理論叫無界理論。
霍金的傳記電影《萬物理論》裡面,提到了起源的無界理論。這個研究說起來比較抽象,李淼概括了一句:「」他的這個理論認為宇宙不需要設定原始狀態,宇宙是通過量子漲落蹦出來的。」
作家】
暢銷書《時間簡史》,開始讓人們認識到科學思想的文化價值
2014年,《萬物理論》上映。這部關於霍金的傳記電影,在結尾描繪了讀者對他的科普經典之作《時間簡史》(出版於1988年)的反響。
鏡頭推近到櫥窗,大量陳列的《時間簡史》赫然映入眼帘;讀者們將這位物理學家兼作者圍擁起來,希望他在書上簽名。
電影結尾的字幕概述了《時間簡史》的銷量:截至電影上映前的2013年,該書的英文版圖書,銷量已超過1000萬本。
《萬物理論》電影片段
科普書籍的銷量極少突破百萬大關,一般都遠遠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千萬銷量對於一本面向普通大眾的科學書籍而言可謂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尤其是當該書講述的還是物理學中一些最宏大的問題——大爆炸、黑洞、萬物理論和時間的性質時。
《時間簡史》改變了市場對科普的認知,掀起了20世紀90年代出版業的「科普書熱潮」。
它開始讓人們認識到了科學思想的文化價值。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美一直專供文學文本的大幅報紙版塊,開始向科學文本開放。科普人士開始頻頻在文化節上現身發言。科學圖書獎被設立起來,並得到資助和維護。科學家和數學家的生活,成為了適合主流電影的主題,這其中有觀眾非常熟悉的《美麗心靈》(關於數學家約翰·納什),2014年講述計算機先驅艾倫·圖靈的傳記電影《模仿遊戲》;當然,還有《萬物理論》。
不過有趣的是,對於大部分公眾來說,《時間簡史》是無法被讀懂的——也許昨天又有大量的讀者嘗試了這項挑戰。
雖然在《時間簡史》最早版本的「感謝」中,霍金用很輕鬆的口吻寫道:「我從大量看過最初稿的人哪兒得到如何改進此書的建議,特別是我的拜泰姆書社的編輯彼得·古查底送給我厚厚的一疊關於他覺得我還沒有適當說清楚的地方的評語和疑問。我必須承認,當我收到他長長的要修改的地方的清單時相當惱火。可是,他是完全對的,我相信在他的推動下,最終這本書變得更好。」
但是這本書反覆重寫的書,最容易讀懂的部分恐怕就是這篇「感謝」了。到現在甚至還有一個詼諧的「霍金指數」,用來衡量某本暢銷書被讀了多少:《時間簡史》得分很低。
對於人們來說,購買霍金的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彰顯消費者的身份。「但是我很欣賞一般公眾也有這樣的熱情關心霍金。這種關心總是會傳遞給下一代,所以很好呢!」浙江工業大學物理系的李輝博士這樣講。
演員】
以娛樂方式的曝光,為科學吸引來更多的目光
其實在《時間簡史》面世之前,霍金就在普通大眾中小有名氣。20世紀70年代末,霍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黑洞爆炸麼?」之後的幾年,他曾在英國電視節目《開啟宇宙的鑰匙》中出鏡,公眾認識了霍金——雖然身體殘疾,思想上卻是一位的巨人。這種反差,打造了霍金在公眾當中的英雄人設,這是霍金的獨特人魅力所在。
然而,霍金先生並不販賣這種人設,他不覺得不能言語、行動不便讓人生苦澀,相反,他樂於以科學家的身份,給全世界帶來驚喜和歡樂。他的方式是,帶著一顆充滿娛樂精神的心,在各種影視劇裡客串,包袱抖得溜溜的:
霍金是美國動畫劇《辛普森一家》粉絲,以至於他在該劇的第十季到第二十二季中,多次「出現」在劇中,甚至為角色親自配音,並稱其為「美國電視史上最棒的一件事」。
霍金為《辛普森一家》中自己的形象配音
霍金明白,這種方式的曝光,會給他本人以及他的科學研究吸引更多的目光。他說過:「從《辛普森一家人》中關注到我的觀眾,與通過我的科學研究而關注到我的人幾乎同樣多。」
霍金曾在《星際迷航:下一代》第六季最後一集中出演了自己。畫面裡,數據上校在全息甲板與虛擬的霍金、愛因斯坦和牛頓一起打牌。數據上校說:「我發現打牌是觀察一個人的最好時機。我希望看看三位擁有歷史上最偉大頭腦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霍金贏了愛因斯坦,調皮地亮出一手好牌:「你又錯了,阿爾伯特。」
《星際迷航:下一代》中打牌的愛因斯坦、霍金、與牛頓
2012年時,霍金在《生活大爆炸》中,客串了謝爾頓的導師,接受迷弟的膜拜時,霍金酷酷地回應:「很好,又一個暈倒粉。」還毫不留情指出謝爾頓在論文中犯的低級數學錯誤。
更多的時候,霍金讓更多普通人感受到物理學知識和治學的態度,是可以在這個時代裡安頓自己的身心的:
《萬物理論》讓許多人記住了霍金的經典臺詞:「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