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籍貫智障婦女半年內被連續拐賣三次的新聞被衝上熱搜,四名犯罪人員已經被判處刑罰和罰款。
在半年內,鄭某、周某、江某和倪某用婚姻介紹的理由3次將智力存在缺陷的一名婦女轉賣給其他人。對本案件作出終審裁定的江西鷹潭市中級人民法院依舊維持了餘江法院的一審判決:鄭某等四人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拐賣婦女的罪名。分別判處鄭某、周某、江某和倪某有期徒刑四年十個月至二年二個月的刑罰,並每人繳納一萬元的處罰金。
經濟社會的發展衍生出了城市的繁華與生活的便利,但社會邊緣的罪惡,卻如附骨之疽一樣難以根除。智力缺陷人群是社會邊緣人群的重要群體,目前在國內的生活現狀並不樂觀。犯罪分子瞄準這些人智力低下的弱點對他們進行殘忍的迫害:性侵,拐賣。而因為他們的智力存在問題又無法很好地向社會反映,犯罪分子也就愈發猖獗。保護智力缺陷人群和社會邊緣人群刻不容緩。
根據2019年人口販運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拐賣人口的受害國。而智障人士因為社會的接納度不高,教育程度低下等原因,處境更加的艱難。山西「黑磚窯」、四川「盲井」、新疆「智障人黑工廠」等諸多以智障流浪人員為侵害對象的事件先後在國內曝光,社會公眾才開始強烈關注這些智力缺陷人群的生存處境。
社會適應能力是區分智力障礙和非智力障礙的主要參數之一。指的是個人適應自然壞境和社會環境的能力和有效性。而婦女作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再加上智力存在缺陷,其社會適應能力基本為0。
這也就是為何智力缺陷婦女在性侵案件和拐賣案件中佔據大多數的原因。現在社會上的智力缺陷人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流浪拾荒者,他們無處為家,每日靠拾撿垃圾和翻看垃圾桶度日,居無定所加上反抗能力弱,自然成為犯罪分子下手的目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在不斷騰飛,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智力缺陷人群的安置問題依舊沒有得到有效地解決。目前中國智障人士的生活現狀並不樂觀。智障人群的家庭負擔較重,無法承擔起對智障人士進行特殊教育和進入康復機構治療的高昂費用。因為普通人對於智障人士的歧視和差別對待,身為家人的自己也感覺到丟人現眼,所以拒絕智障人群與社會接軌,智障人士對於基本社會常識的認知因為這樣的惡性循環不斷缺乏,也就越發和社會主體向脫離。而那些貧困家庭,在沒有別的選擇的情況下,只能忍痛將自己有智力障礙的家人趕出家門,讓他們在社會上流浪。
為了防止這樣的悲劇再一次的發生,我們應該號召全社會的力量,加大輿論宣傳,讓社會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上接納智障人士,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該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保障智障人士的基本生活,讓他們不必再流浪。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加大對於智障人士特殊教育的投入,讓智障人群可以接受教育,更好的走向社會和普通人融合在一起。
你覺得除了上述措施,還有哪些措施可以更好的保護智障人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