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 9 月4 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 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今年全國共有12 位教師入選。來自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汴河中心小學的教師孫浩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教授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等同框上榜。
9月5日晚9點,忙碌了一天開學事宜的孫浩在回家後接受了記者的電話採訪。
我不想讓他們當一個「放羊娃」
20歲的孫浩師範大學畢業後返回了自己長大的皖北農村選擇在村小學當一名鄉村教師。滿心歡喜的孫浩剛回家就迎來了父母的質問:「你要回村裡教書?那我送你上大學幹嗎?」
「我不想讓他們當個『放羊娃』,我想讓他們走出去!」孫浩很執拗。
帶著內心的堅持,孫浩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去實現自己的想法。然而回到自己的小學母校,孫浩的理想立刻遭到現實的無情打擊。
一排低矮破舊的瓦房,生鏽的窗架上已經沒有了玻璃,就連以前鋥亮的黑板也已鏽跡斑斑。學校的破敗讓孫浩內心剛燃起的信念像蠟燭在風中搖曳一樣,黯淡不已。
修桌子、修黑板、修教室,好不容易到了開學,卻遲遲等不到學生來報名上學。「我當時就特別害怕,害怕孩子們不來上學」。孫浩帶著內心的不安上門去找適齡入學兒童家長,勸解家長思想觀念,改變家長們的「放羊娃」思想。
在孫浩的努力下,教室終於坐滿了學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孫浩慢慢發現學生家長們大多外出打工,孩子們一般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寄宿在親戚家裡,逐漸變成了「留守兒童」。
孫浩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慢慢地,班裡多了個孩子們各自的「全家福」欄目,自己手裡多了本厚厚的家長聯繫薄,身邊添了幾十個「弟弟妹妹」,春天帶著「弟弟妹妹」們攜手踏青,夏天樹下做遊戲,秋天村道撿樹葉做標本,冬天裡圍著煤球爐取暖。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更加堅定了鄉村教師的信念。」孫浩說,在一次畢業班會上,自己像往常一樣站在講臺上開班會,只不過這次說的卻是祝福孩子們能去一個更好的學校,有更好的發展,但說著說著自己就低下了頭,聲音哽咽,眼角泛起了淚花。再抬頭一看時,發現孩子們都圍在了自己的身邊,抱著自己哭了起來,都喊著「孫老師,你怎麼了,別哭啊,我們不去那個學校了,你別哭啊」。
「就是這事,讓我覺得我做的這一切都值得,我做的不僅是一個老師,更是一個『哥哥』,我當時心裡這個信念就蹭的一下充滿了整個腦子,我就想著一定要把他們送出去,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不要做『放羊娃』」。就這樣帶著信念的孫浩在鄉村教師的崗位上一待就已經過去了20年,父母也從一開始的反對到現在的支持。
孫浩說:「我愛我的學生,我會呵護他們的成長」。
榮譽不是頭上的「王冠」而是肩上的責任
「孩子們,家長們都喊你孫老師,你得對他們負責,你必須得進步,不然就是誤人子弟。」孫浩說。
帶著嚴格要求自己的想法,孫浩利用休息時間不斷翻閱教改資料,學習其他名師教案,通過書籍資料去感受前沿教育新動向。在後來的時間裡,孫浩陸續獲得省「教壇新星」、全國新世紀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觀摩課一等獎、2012年赴新疆皮山縣支教、2014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2016年榮獲安徽省「特級教師」,成為宿州市最年輕的特級教師、2019年被評為安徽省最美教師等榮譽等。
集眾多榮譽為一身的孫浩並沒有為此停步不前。家裡的桌子上摞著從業至今厚厚的教學筆記、心得,這是孫浩的「寶貝」。
「我想把這些經驗分享給身邊的人乃至整個隊伍,讓我們鄉村教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孫浩用紮實的學識,刻苦鑽研的勁頭,逆風飛翔的精神,不斷受到了同行的稱讚,這些年輕教師常說,他們從孫浩老師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教育教學方法,更多是謙虛嚴謹銳意進取的精神。
作為宿州市人大代表,孫浩多次建言獻策助力教師專業成長,他以銳意進取、不遺餘力的奉獻精神,被中共宿州市委宣傳部評為十大職業形象大使。
家中已退休的教師母親在得知孫浩今年入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後,母親就告誡孫浩,身上的榮譽和光環不是頭上的「王冠」,而是肩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應該激勵你前進,戒驕戒躁,為鄉村教育做出更大的貢獻。
孫浩說:「我愛我的工作,我會更加努力的去做好它」。
對家人始終有份虧欠
2012年孫浩響應號召遠赴新疆皮山縣工作。從宿州來到南疆的廣袤戈壁,幾千公裡的距離,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高強度的工作,讓初來乍到的孫浩一時難以適應。
這時正好趕上皮山縣第一屆優質課大獎賽,皮山縣教育局邀請他擔任評委工作,並上一節全縣示範課。孫浩以此為突破口手把手教當地老師製作課件,開展師徒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反思一節課活動,在實踐對比中讓當地老師得到歷練。
為了不耽誤畢業班,他每天按時上完4節課,晚上一邊準備自己的示範課,一邊幫助結隊子的老師修改教案、課件,連續半個多月,他每天只睡3個多小時。經過不懈努力,他幫扶的一名老師最終榮獲一等獎。在孫浩的帶動下,該校教師的教學研討意識整體提高,學校成長起一支「不走」的教研隊伍。
在新疆皮山縣支教時,孫浩孩子很小,愛人剛做完手術,爺爺年邁,身體多處疾病。但全家還是一致同意孫浩援疆支教。每次和家人視頻時,孩子哭著喊著:我想爸爸,我要爸爸!讓人聽了心都碎了!家人為了他能安心工作,每次電話都說家裡一切都好。
其實他的爺爺早已病重在床,他愛人強忍著手術後的病痛,照顧孩子;他父母輪流守護昏迷的爺爺,爺爺彌留之際,還一直念叨著他的小名。爺爺去世的噩耗傳來,他默默地來到戈壁灘上,面朝家的方向長久跪拜,任憑淚水流淌。
後來回到家鄉,孫浩更加百倍、千倍的努力去幹好家人支持的鄉村教育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與星辰為伴,孩子總說爸爸就像天上的月亮,明明看的見,但卻摸不到。妻子埋怨孫浩總是教好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卻不管。對於家人的意見,孫浩也是慢慢地改變自己工作時間,原先是晚上下班回家繼續工作,現在是晚上下班回家先照顧家裡,幫幫妻子處理家務、哄孩子入睡,等到家人入睡後,再打開書房的燈,繼續工作。
電話那頭的孫浩說:「我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她雖然嘴上埋怨,但妻子卻是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孩子現在上初中了,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孩子說『爸爸,你忙你的,我的學習我自己能完成,你是我的榜樣,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
孫浩說:「我愛我的家人,特別感謝他們的付出」。
我是黨員教師,我先上
新冠病毒肆虐,孫浩聽從召喚,開啟了為期兩個月的錄課模式。面對錄製線上教學視頻資源這項任務,大家心裡都沒有底。
誰來錄製第一節課呢?市區教研員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孫浩。
經過兩天一夜的摸索,孫浩完成了第一版的視頻資源。細細的品味著這節課,孫浩不住的搖頭:這種視頻課,能吸引屏幕前的小學生老老實實坐在那裡聽20分鐘嗎?
夜深了,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始終無法入睡,昏昏沉沉的頭腦卻在不停地運轉。翻身下床,趕緊把想法記錄下來,重新確立了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學設想,直到凌晨,才基本完成,足足8頁紙,9千多字……
為了營造真實課堂效果,需要學生操作的環節,他錄製學生操作的視頻代替課件單調枯燥的演示,需要學生發言的地方,錄製學生的聲音,展示孩子的作業時,請孩子們認真工整書寫,拍成圖片插入課件。
錄製時,孩子非常緊張,不到一分鐘的視頻常常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完成。就這樣,兩天之後,一個全新的課件製作完成。
第一次錄製這樣零互動的視頻課,雖然孫浩早有準備,但是錄製過程他追求精益求精,一句話,一個神態,總是反覆琢磨,邊修改邊錄製,20分鐘的課錄製了8個多小時,直到凌晨一點多總算完成了。
此時,寬闊的街道上空無一人寂靜無聲,夜空中無數的星星看著孫浩一路飛奔。這條路,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又走了許多次。回到家馬不停蹄開始視頻剪輯,一句一句地聽,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剪輯,直到天亮才算完成。
視頻播放當天,孫浩收到許多讚賞的信息。第一次錄製成功,接下來他不但要繼續錄製視頻資源還有幫助本區其他教師,從教學設計到製作課件,再到最終的視頻錄製,處處可見孫浩老師那瘦弱的身影。老師們都說: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孫浩。這就是一個黨員教師應有的擔當。
孫浩說:「我熱愛我的國家,我是人民教師」。(田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