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嘶啞的「口哨」,上客;再一聲,起錨、發動;第三聲,伴隨著柴油機的轟鳴,船尾捲起一股翻騰的水流,掉頭向著對岸緩緩地駛去……這是40多年前,重慶輪渡碼頭每天都在發生的場景,如今卻已成老重慶人心頭的一抹回憶,回憶的名字,叫做「過河船」。
遊客在船上自拍留念
半個多世紀以來,「過河船」是重慶人同「柴米油鹽」一般的必需品。每一次進城、回家、上學、上班,都伴隨著過江渡口的口哨聲。隨著一座座跨江大橋的建成,繁忙而緩慢的渡口慢慢地遠離了人們的視線,甚至新一輩人,只知有橋、不知有輪渡。
一切似乎都遵循著「輪迴」的規律。近年來,重慶城市旅遊異軍突起,「輪渡」作為「最重慶」的標誌,借著旅遊的東風似乎看到了新生的曙光。1月12日,最經典的輪渡線路朝天門-彈子石恢復開航,重新進入大家的視線。但也許,穿過江心的已不是船,而是這座城市的絲絲情懷。
遊客在船上遠眺
記憶
朝天門交運二碼頭的渡口躉船上,售票員接過10元錢,遞給老莫兩張花花綠綠的門票,門票上印著半個多世紀前,朝天門碼頭迎來送往的場景,土黃色的美術字寫著「重慶輪渡老碼頭」的字樣,一行「山水風情之旅」的標註,清晰地講出了輪渡在今天的定位。
老莫已經67歲,前一天,他在新聞中聽說「朝天門-彈子石」輪渡航線開通,一下打開了記憶匣子。第二天,他便帶著老伴,找到了年輕時曾無數次往返的輪渡碼頭。
老莫和老伴在船上自拍想要留下紀念
「我算不得和輪渡最有感情的一撥人。」老莫說,自己住在沙坪垻,和老江北、老渝中、老彈子石指著過河航線生活的居民比起來,他算不得常客。但堂哥住在彈子石,兩兄弟感情很好,他幾乎每周都要到彈子石看哥哥,一來二去,也就在這條線路上坐出了感情。
星期一,是工作日,和老莫一樣有閒的並不是多數,躉船上只有稀稀落落幾名乘客。但老莫口中的老故事,卻勾起了船長李先春的話匣子。
李先春是過河輪渡的船長之一,拿他自己的話說他生在一個「輪渡世家」,父親曾是船上的機修工人,家裡父輩和兄弟姊妹一共有7人在客輪公司工作,他自己已和「過河船」打了半輩子交道。
「以前這裡可不是門可羅雀的樣子。」李先春說,20多年前朝天門通往彈子石的輪渡,高峰期每一班要裝幾百人,僅上、下客,就各需要半個小時時間。客人們經常在船上擠作一團,擁擠程度一點不比現在最火熱的軌道線路遜色。
「過河船還是小孩們的樂園。」今年38歲的李小姐帶著8歲的兒子,也來湊了熱鬧。
李小姐是在彈子石土生土長的老重慶,小時候,她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跟著母親坐輪渡過河去解放碑。一路上,她可以踏著石板路一路跑跳。在碼頭上,母親經常會特許她買兩塊涼拌藕片或餈粑塊什麼的。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對她無疑是最大的誘惑。
「現在的孩子們生活好了,卻很難獲得這種最簡單的快樂。」
遊客下船
斜江
說起輪渡,重慶文史專家肖能鑄性質盎然,上世紀80年代,是重慶輪渡最輝煌的時候。重慶僅過江航線就有達19條,通達主城各區及沿江一些鄉鎮。根據客輪公司的數據,每天輪渡從早上5點多就開航,幾分鐘一班。直到晚上10點,最後一班輪渡才收航。平均每天的乘客量超過10萬人次。
遊客排隊上船
「遇到發大水,起大霧,很多單位都要歇菜。」肖能鑄回憶說,自他有記憶以來,輪渡幾乎是重慶城的交通命脈之一。輪渡停航,就意味著有學生不能到校上課,職工不能準時上班。
那時的輪渡,就好比公交車線路,唯一的區別就是「兩點一線」,通常「過河船」不設中間經停的站點。
「朝天門的躉船碼頭,還是一個異類。」肖能鑄說,儲奇門的過河到哪、望龍門又能到哪,是那是重慶人必須知道的常識。但每個水碼頭,都只有一個目的地,唯獨朝天門例外。在朝天門碼頭,有著到野貓溪和彈子石兩條線路,野貓溪叫「橫江」、彈子石叫「斜江」。乘船時,船票上會標明,卻沒有人專門引導,坐錯船的大有人在。
輪渡的輝煌從上世紀90年代起便走了下坡路。一座座跨江大橋的修建,讓輪渡越來越顯得「多餘」,甚至空載往返,找不回油錢。到2010年,過江輪渡僅剩4艘,航線已萎縮為朝天門至野貓溪、江北嘴和磁器口至桂花園這兩條,後來,甚至只剩下一艘輪渡。
「輪渡作為交通工具,註定將留在大家的記憶中。」肖能鑄回憶,70年代他送了侄女一個口哨,在乘坐輪渡時,侄女調皮吹了一聲,結果大家誤以為是上船的哨聲,躉船上所人都提前上了船,卻因為遲遲未開船,和船長大吵了一架。「侄女那時6歲,今年已經40多歲,這個故事,家裡說了幾十年。」
重生
「它是最經典、最重慶的線路之一。」市客輪總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朝天門到彈子石的線路,是1938年客輪公司成立以來便開通的航線之一,至今已經80多年了,承載了很多重慶市民的回憶和感情。
大約在2011年左右,因種種原因,該航線停航,僅保留了朝天門到野貓溪的航線。但隨著近年來彈子石老街開街,南濱路該路段旅遊資源日漸豐富等原因,加上受長江航道疏浚施工影響。1月12日起,朝天門至彈子石碼頭輪渡航線已正式恢復開航,往返輪渡均經停江北嘴碼頭再至目的地,每天往返10班輪渡。
輪渡靠岸
輪渡靠岸
「作為旅遊線路,輪渡或許能找到新的存在方式。」該負責人說,在江心看兩江四岸的景致,用最重慶的方式出行,說不定會是下一波旅行潮流。今年春節長假,重慶將會迎來一波旅遊高峰,輪渡日載客量,也許會突破10000人次。就在本月內,朝天門至大竹林的輪渡航線也將開通。
輪渡,或許真會用不一樣的方式,重生!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 記者 彭光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