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選擇,而此刻拿到高考分數的考生們,正要做出人生的一個重大決策:填志願。
高考之後如何填志願,是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的一大難題。填好志願相當於高考加10分,面對著900+所大學,600+個專業,60萬+種選擇,每個考生和家長都希望找到最優解。
除了被投檔線的標準限制之外,留給考生們的思考和選擇空間還是很多的。
大學更像是學生與職場之間的一個樞紐站,每年都會為社會輸送許多高校人才。而學校文憑如同職場通行證,更是大型企業的敲門磚,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能力與水平。
所以在學校選擇上,我們更傾向於離自己分數線最接近的院校,報高了錄取的風險高,報低了心裡又不甘。
當然,我們對於學校的了解甚少,光是從網上的資料很難對院校有個全面的認識,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進入大學後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失落期。
上了大學之後發現不喜歡怎麼辦?擔心自己萬一沒選好怎麼辦?我們往往會對大學有著較高的預期,想像很美好,等入校了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選個好一點的專業,為的是幾年後能找個好工作。現在的就業環境瞬息萬變,幾年前的熱門崗位已經慢慢被新興行業取代。
再加上社會需要的職業和崗位千差萬別,大學裡能夠學到的專業知識有限,更多是理論基礎和思維的培養,所謂「專業對口」基本已成為過去時。
現在校招,不僅僅看大學招牌,更多的是看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如果想要以後有一份好工作,那麼進入大學之後千萬不要渾渾噩噩混日子。
推開高考後的大門,我們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會面對比高中生涯更多的誘惑,會以為進了大學就可以輕鬆玩四年,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這樣被悄悄拉開了。
高中之前,我們一直被父母和學校管著,壓抑著自己的天性。等到了大學,終於沒人管了,加上自我約束能力差,如果周遭還都是一群整天玩樂的損友,這樣就算是天才也會慢慢墮落成一個廢人。
從這一點看,好大學甚至比好專業更為重要。好的學校意味著有更好的學習氛圍與校園風氣,人際交往圈子以及社會資源會更加優質,消息面更廣獲取也更加迅速,在一定基礎上已經快人一步。再加上周圍都是上進的同齡人,也會督促自己不斷努力向上看齊。
熱門專業總是受人追捧,像前幾年的金融、會計類,近些年的IT類,好像只要選到了,連未來發展的方向與道路也鋪好了。
正如上文提到的,現在不同公司的同一崗位都有著千差萬別,校招更看重個人的綜合能力,而「專業對口」似乎越來越不吃香了。
就像很多公司都有「產品經理」的崗位,但工作職責和所需勝任的能力可能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大學專業裡根本沒有「產品經理」這個專業,想要從事「產品經理」需要自學一些基礎技能,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思維。
熱門意味著需求大,但同樣競爭壓力也很大,想要在人群中突圍而出,除了深耕自己的領域,還需要更多的實戰經歷來證明自己。
況且熱門的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與其一味地追求別人眼中的「好專業」,不如仔細想想哪些專業真的能讓你有激情有熱情有動力去學下去。
許多過來人會建議考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專業,但其實大部分考生一直埋頭學習,很少去關注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愛好是什麼。
我們曾為一所高中學生做過一項職業興趣的調研,結果發現學生們最偏好的職業興趣方向是研究型(I型),其次是藝術型(A型),最低則是實際型和企業型。
這種結構非常有意思,也體現了學生的環境對他們職業興趣的影響。由於長時間處於學習狀態,對於外界的認知有限,導致他們現階段的職業興趣更多地受到職業社會地位的影響,而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究竟喜歡什麼。
比如,研究型的工作大多數為科學家、大學教授、專家等,具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和形象,而藝術型的工作則是多半非常自由自在,容易受到大家的尊敬等。
而學生們對於實際型的工作(也稱之為技術型)評價最低,這類工作往往與身體的技能有較為密切的關係,比如:機器的操作、戶外工作等。可能在高中這個階段,學生們大部分時間處於腦力勞動,還無法知曉未來職場中的工作壓力和高強度的精神負荷,也無法理解專注、單純的體力活動對於壓力緩解的價值。
當然,這種職業興趣會隨著我們認知的增加而發生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們的性格。只有真正了解了自身的優劣勢,才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如果能做自己擅長的事,學自己擅長的專業,專攻自己擅長的領域,會讓你獲得更多能量,感受到更加自信,並願意為之做出努力。
如果學的並不是自己感興趣的,你會在一次次挫敗中不斷否定自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這樣不僅荒廢了大學四年,還會打擊你的自信心。
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商業機會多,在心智成熟最快的四年,從學生轉換為職場人的身份,能夠耳濡目染見識到更多東西,可以接觸到更多新事物,這對於初入社會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因為圈子決定了你的認知和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尤其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考生,來到一個經濟發達一點的城市,能夠更加快速地成長。如果本來就在一線/新一線城市的考生,能在二線城市讀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考上大學只是其中一站。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無論你是如願選到了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還是沒有達到預期被調劑或是選擇了復讀,又或者不讀大學也未必就沒有出路,重要的是今後能有一技之長,並在未來學習生涯以及職場工作中,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長處。
耐心是年輕人最缺少的東西,不要把考上大學當做自己的人生巔峰,還有漫長的一生等著你去探索。
以上。
關於心理學小知識,你還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呢,不妨給我留言哦~
作者介紹:以科學為基,用數據說話。DiggMind,一個數據驅動的智能心理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