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個高考志願中,怎樣才能選到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2020-08-27 DiggMind

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選擇,而此刻拿到高考分數的考生們,正要做出人生的一個重大決策:填志願。

高考之後如何填志願,是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的一大難題。填好志願相當於高考加10分,面對著900+所大學,600+個專業,60萬+種選擇,每個考生和家長都希望找到最優解。

除了被投檔線的標準限制之外,留給考生們的思考和選擇空間還是很多的。

01 選學校還是選專業?

大學更像是學生與職場之間的一個樞紐站,每年都會為社會輸送許多高校人才。而學校文憑如同職場通行證,更是大型企業的敲門磚,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能力與水平。

所以在學校選擇上,我們更傾向於離自己分數線最接近的院校,報高了錄取的風險高,報低了心裡又不甘。

當然,我們對於學校的了解甚少,光是從網上的資料很難對院校有個全面的認識,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進入大學後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失落期。

上了大學之後發現不喜歡怎麼辦?擔心自己萬一沒選好怎麼辦?我們往往會對大學有著較高的預期,想像很美好,等入校了之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選個好一點的專業,為的是幾年後能找個好工作。現在的就業環境瞬息萬變,幾年前的熱門崗位已經慢慢被新興行業取代。

再加上社會需要的職業和崗位千差萬別,大學裡能夠學到的專業知識有限,更多是理論基礎和思維的培養,所謂「專業對口」基本已成為過去時。

現在校招,不僅僅看大學招牌,更多的是看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如果想要以後有一份好工作,那麼進入大學之後千萬不要渾渾噩噩混日子。

推開高考後的大門,我們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會面對比高中生涯更多的誘惑,會以為進了大學就可以輕鬆玩四年,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這樣被悄悄拉開了。

高中之前,我們一直被父母和學校管著,壓抑著自己的天性。等到了大學,終於沒人管了,加上自我約束能力差,如果周遭還都是一群整天玩樂的損友,這樣就算是天才也會慢慢墮落成一個廢人。

從這一點看,好大學甚至比好專業更為重要。好的學校意味著有更好的學習氛圍與校園風氣,人際交往圈子以及社會資源會更加優質,消息面更廣獲取也更加迅速,在一定基礎上已經快人一步。再加上周圍都是上進的同齡人,也會督促自己不斷努力向上看齊。

02 選熱門還是選興趣?

熱門專業總是受人追捧,像前幾年的金融、會計類,近些年的IT類,好像只要選到了,連未來發展的方向與道路也鋪好了。

正如上文提到的,現在不同公司的同一崗位都有著千差萬別,校招更看重個人的綜合能力,而「專業對口」似乎越來越不吃香了。

就像很多公司都有「產品經理」的崗位,但工作職責和所需勝任的能力可能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大學專業裡根本沒有「產品經理」這個專業,想要從事「產品經理」需要自學一些基礎技能,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思維。

熱門意味著需求大,但同樣競爭壓力也很大,想要在人群中突圍而出,除了深耕自己的領域,還需要更多的實戰經歷來證明自己。

況且熱門的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與其一味地追求別人眼中的「好專業」,不如仔細想想哪些專業真的能讓你有激情有熱情有動力去學下去。

許多過來人會建議考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專業,但其實大部分考生一直埋頭學習,很少去關注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愛好是什麼。

我們曾為一所高中學生做過一項職業興趣的調研,結果發現學生們最偏好的職業興趣方向是研究型(I型),其次是藝術型(A型),最低則是實際型和企業型。

這種結構非常有意思,也體現了學生的環境對他們職業興趣的影響。由於長時間處於學習狀態,對於外界的認知有限,導致他們現階段的職業興趣更多地受到職業社會地位的影響,而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究竟喜歡什麼。

比如,研究型的工作大多數為科學家、大學教授、專家等,具有良好的社會地位和形象,而藝術型的工作則是多半非常自由自在,容易受到大家的尊敬等。

而學生們對於實際型的工作(也稱之為技術型)評價最低,這類工作往往與身體的技能有較為密切的關係,比如:機器的操作、戶外工作等。可能在高中這個階段,學生們大部分時間處於腦力勞動,還無法知曉未來職場中的工作壓力和高強度的精神負荷,也無法理解專注、單純的體力活動對於壓力緩解的價值。

當然,這種職業興趣會隨著我們認知的增加而發生變化,但不變的是我們的性格。只有真正了解了自身的優劣勢,才能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如果能做自己擅長的事,學自己擅長的專業,專攻自己擅長的領域,會讓你獲得更多能量,感受到更加自信,並願意為之做出努力。

如果學的並不是自己感興趣的,你會在一次次挫敗中不斷否定自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這樣不僅荒廢了大學四年,還會打擊你的自信心。

03 選城市有哪些影響?

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商業機會多,在心智成熟最快的四年,從學生轉換為職場人的身份,能夠耳濡目染見識到更多東西,可以接觸到更多新事物,這對於初入社會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

因為圈子決定了你的認知和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尤其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考生,來到一個經濟發達一點的城市,能夠更加快速地成長。如果本來就在一線/新一線城市的考生,能在二線城市讀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考上大學只是其中一站。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無論你是如願選到了喜歡的學校和專業,還是沒有達到預期被調劑或是選擇了復讀,又或者不讀大學也未必就沒有出路,重要的是今後能有一技之長,並在未來學習生涯以及職場工作中,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長處。

耐心是年輕人最缺少的東西,不要把考上大學當做自己的人生巔峰,還有漫長的一生等著你去探索。

以上。


關於心理學小知識,你還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呢,不妨給我留言哦~

作者介紹:以科學為基,用數據說話。DiggMind,一個數據驅動的智能心理服務平臺。

相關焦點

  • 高考填報志願:選學校VS選專業
    來源:湛江日報-湛江新聞網從興趣出發米蘇(霞山)「填報高考志願,該選學校還是選專業?」這一煩惱,其實一般只是部分「學霸」會遇到。由於考試分數高出一本線不是很多,如果選一間211、985大學,可能只敢報一些往年錄取分相對比較低的專業;而如果想讀一個自己喜歡、前景較好的專業,就只能選另一間學校。
  • 高考志願填報,選學校和專業?喜歡就是王道,專業就是孩子的夢想
    高考志願填報,選學校和專業?但高考結束了,填報志願又重新開始了,報考自己理想的學校,選擇自己理想的專業,可以說是高考結束後最大的一場考試,高考填報志願,選擇專業,同樣是一場大考。這場大考如何考,這是有藝術,也是有品位,更是有成績的,而且要有一定的專業的知識,更重要的要有一顆平常的心。高考填報志願,孩子們這樣想,父母那樣想,老師卻又是另一種想法。
  • 家庭條件一般的人,如何填報高考志願,選學校和專業?
    隨著各地的高考成績和切線陸續放榜,查到分數的考生開始進行學校和專業的選報。我國大學的學費實際情況是:一本院校所收取的學費較低,二本、三本大學所收取的學費較高。家庭條件一般,如何填報高考志願,選學校和專業?讓我們一起分析。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
  • 專升本選完學校選專業,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前段時間我們和大家介紹了如何挑選自己心儀的本科院校,以及公辦本科和民辦本科、獨立院校的區別和不同,既然說過了學校那我們再繼續說說專升本的專業如何選擇,該怎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升本專業?
  • 新高考下,怎樣選科才能讀熱門專業,月薪8萬?
    可能有人已經發現,可能有人身臨其中:今年高考,全國有6個省的高考時間不再是我們熟悉的2天,而是3天,甚至4天。它們就是已經推行新高考的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天津、海南等6個省。目前,某些省份的新高考採用&34;的志願模式,學生志願將具體到某所學校的某個專業,而不再是傳統高考下,志願只需填學校,然後可在學校下選擇多個專業。
  • 2021高考填志願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選專業,某種程度上就是選擇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所以,選擇適合自己就讀的專業對於考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高考志願已填報的時候怎麼選擇自己適合的專業呢?下面就和小微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高考志願填報中的學校、專業、城市,如何選擇?
    志願填報又被稱作第二次高考,它和高考一樣,都決定著很多孩子將來的命運,所以我們要慎重地考慮。距離2019高考還有最後10天的時間,家長們是時候該提前了解一下了,今天我們從城市、學校、專業三個考慮來談一談該如何選擇志願。
  • 高考填志願,專業和學校哪個更重要?6個維度給家長支招選對專業
    我們先來看發生在身邊的這樣一個例子: 考生胡同學平時成績優秀,高考分數超出一本線15分。成績比較理想,在填報志願時,選擇餘地也較大。胡同學從小就對心理學感興趣,一心想報心理學專業,但父母希望他填報醫學專業,認為醫生將來工作穩、待遇好。 一時間,她也不知道該如何決定。
  • 高考填報志願,怎樣才能保證自己不掉檔不退檔?
    對於我們廣大高三畢業生來說,是否可以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不僅僅要考取理想的成績,另外科學合理的志願填報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的考生最害怕就是在高考志願投檔的時候掉檔或者被退檔,進而讓自己與嚮往的大學完美錯過。那麼我們在志願填報的時怎樣才能確保我們的志願不掉檔或退檔呢?今天華冠教育高考志願填報小編就來給廣大學子具體地說說其中的注意事項!
  • 高考志願怎麼填?選學校重要還是選專業重要?
    全國各省市高考成績陸續出爐,考生們即將開始填報志願,關於填報志願時優先考慮選專業還是學校,同學們看法不一,還有同學表示上大學的城市更重要,你覺得選專業和選學校哪個更重要呢?01選學校還是選專業填報志願是第一步2020高考成績開始放榜,各省相繼傳來喜訊。隨之而來的就是填報志願環節。在分數差不多的情況下,到底是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學校呢?
  • 新高考如何選科選專業選學校?高考志願填報工具書來了!
    針對新高考選科選專業選學校的工具書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在上海、浙江先行先試,重慶、湖南、江蘇、福建、廣東、河北、遼寧、湖北作為第三批試點省市,在原來第一二批6個試點本輪新高考改革一反過去以課程改革為主的做法,而是直面考試招生制度。從不分文理科到走班教學,從選科報考到招生錄取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各個批次合併,志願填報模式也由傳統的「院校+專業(類)」改為「專業(類)+院校」』或「院校專業組」。重慶實行「專業(類)+院校」,其中本科提前批B段和本科批都採取專業平行志願,填報數量分別是60個、96個。
  • 高考填志願: 大數據可參考 選學校選專業因人而異
    比較迅速的,只要輸入高考地區、預估分及目標地區,輕輕一點就能給出可衝刺、穩妥和保底三種志願學校推薦。如果需要查詢更多信息,特別是一些與自己分數、心儀院校和專業相關的更精準的信息,就要支付費用。  「三步解決高考志願填報難題」「志願推薦成功率99%」……有了這樣的軟體,就可以一勞永逸?
  • 高考填志願:如何選專業
    有的省明天就要出來高考成績了。考生們馬上面臨填志願的問題,填志願就是到大學要選什麼樣的專業。專業對一個人而言至關重要,他關係到你以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你的生活幸不幸福等。專業選不好,讀大學時沒動力,有時候甚至會影響一個人一輩子。平常我上課時問過很多學生。對於他們喜愛的專業,同學們學得起勁。對於他們不喜愛的專業,學得無精打採。
  • 高考報志願,選學校還是專業?選學校還是城市?選文科還是理科?
    在高考志願填報時的諸多問題中,是優先選學校還是優先挑專業可謂老生常談,一直是家長和學生關注的焦點。個人愛好相對微觀而且易變,常常與時俱進,在你未來的發展中,興趣有可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可能永遠只是非常私人化的東西。  在志願填報中,志向和興趣有點像大類和專業的區別,比如你的志向是經濟學家,那麼你可以選擇經濟大類,在專業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經濟類、財政類、金融類和貿易類等專業。
  • 高考志願!報985或211還是選喜歡的專業?北大professor魏這樣說
    對於怎樣填報志願,因「最強大腦」一炮而紅的professor魏(北大教授魏琳坤)這樣說:「有人說,我感覺學校最重要的是儘量選985,211,現在只有雙一流,我說過N遍了,專業最重要!時代變了,現在叫「雙一流」學校,「雙一流」專業。其實在一些普通的學校他也有雙一流的專業。
  • 高考志願填報:眼視光醫學和眼視光學專業,一字之差,怎麼選?
    高考志願填報,選專業非常重要。因為,專業是考生進入大學之後,要學習的主要課程內容。如果選的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專業,就如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戀愛,那不是美好的經歷,而是一種煎熬。而且,高考選擇的專業,決定著一個人畢業之後,一生要從事職業的方向。大學四年,能學到一生為之受用的知識和本領。專業,直接決定著就業的方向。有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不滿意自己現在所學的專業,如果有機會再次選擇專業,有40%的大學生不願意選擇當下正在學習的專業。
  • 城市、學校還是專業?親歷者在知乎講述高考志願那些事
    在知乎「高考志願」話題裡,《填報高考志願時,學校、專業和城市之間怎麼選擇?》問題下,來自不同城市、高校、專業的親歷者和專業人士,輸出了大量引人深思的看法,為考生和家長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填志願有公式選擇城市有章可循  知乎用戶@泳者無畏在《2019年填報高考志願時,好學校、好專業和好城市之間怎麼選擇?》
  • 填報高考志願,學校與專業,學校與城市,興趣與特長間如何抉擇?
    首先,高考志願填報的所有起點,是學生的高考成績以及成績所對應的位次,當成績和位次決定以後,那麼你的高考志願就會大幅度縮小到和位次相對應的那部分高校的區間範圍。舉幾個例子吧,比如你考取了全省第一名,那麼和你的位次對應的高校估計不會超出10所高校吧?
  • 高考填報志願專業和學校怎麼選?志願怎麼填? - 恭學網校
    隨著各省高考錄取分數線的公布,各位高考生也查到了自己備考十二年的考試成績,同學們在得知成績後就要開始著手準備高考志願填報的事宜。在填寫高考志願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恭學今天整理了幾條關於填報高考志願的注意事項,快告訴你身邊需要的人!一.學校和專業以哪個為主?
  • 2020備戰高考和志願填報兩手齊抓,才能兩全其美
    寒窗苦讀數十載得來的分數,怎樣才能將每一分都運用到極致,這是個技術活,同時也關係到孩子未來的學業和職業生涯,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志願填報,做好充分的準備~一個對子女未來負責的家長,對志願填報的關注應該不低於對高考的關注,決定孩子未來的,有可能不是分數,而是志願選擇和填報,相信每一個明智的家長都會以最慎重的態度面對志願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