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 Hypotheses:厭食症的罪魁禍首:細菌感染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

2021-01-11 生物谷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2016年4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厭食症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而且我們目前對引發這一疾病的原因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知之甚少。不過,科學家們認為我們長期以來的研究方向可能出現了偏差。

來自英國的一個研究組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稱厭食症實際上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非簡單的心理異常。同時,他們認為慢性疲勞症與過敏性腸綜合症的發病也許有著相似的原因。

"心理因素當然很重要,不過它作為主要因素的證據不夠充分",研究者們說道。該文章發表在《Medical Hypotheses》雜誌上,正如其名,這一想法也僅僅是一個假說,還需要進一步的證實。

不過,一旦得到證實,這將改變以往對厭食症,慢性疲勞徵以及過敏性腸綜合症患者的治療方案

研究者們提出的想法十分新穎,不過他們並沒有確定具體那一種細菌是導致發病的原因。大致說來,他們認為患者的免疫系統通過產生抗體應對最初的細菌感染,但是這些抗體會產生特異性紊亂的現象,從而對自身的神經細胞發起攻擊。

自體免疫反應能夠解釋這些患者經歷的身體異常情況,而能夠解釋不同性別之間患病機率不同的事實(女性相比男性患常見自體免疫病的風險都要高)。

"女性患自體免疫病的機率是男性的10倍",研究者們寫道:"同時,女性患過敏性腸綜合症,慢性疲勞徵以及神經性厭食症的風險都要更高,這與我們的假說相符"。

細菌感染假說同時能夠解釋厭食症的一些特殊症狀。比如它常見於追求時尚的青春期少女群體中。

"自身抗體針對大腦發起攻擊,將會導致噁心,恐懼等心理反應的發生",作者們說道:"這些信號聯合起來將會在青春期少女大腦中留下深深的印記,進而形成對完美身材的主觀看法以及對肥胖以及食物的恐懼心理"

如果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細菌感染的話,就意味著厭食症能夠通過抵抗細菌感染的手段得到防治。

該研究組目前正在動物水平驗證他們的想法,而且希望鑑定出導致免疫系統發生紊亂的細菌類型。

"如果我們能夠分離到關鍵細菌的話,就有可能將機體的細菌種群平衡恢復到正常水平"。(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Scientists think anorexia could be caused by a bacterial infection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腫瘤與免疫治療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5.13-5.14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tumor-immune/

相關焦點

  • Med Hypotheses:厭食症的罪魁禍首:細菌感染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4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厭食症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而且我們目前對引發這一疾病的原因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知之甚少。來自英國的一個研究組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稱厭食症實際上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而非簡單的心理異常。同時,他們認為慢性疲勞症與過敏性腸綜合症的發病也許有著相似的原因。"心理因素當然很重要,不過它作為主要因素的證據不夠充分",研究者們說道。該文章發表在《Medical Hypotheses》雜誌上,正如其名,這一想法也僅僅是一個假說,還需要進一步的證實。
  • ...Med:一種良性的腸道細菌或會不斷進化引發致死性的血液感染
    2019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多家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一種常見的人類腸道細菌如何通過進化的方式轉變成為致死性的病原體,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的進化歷史特性。
  • 無害的腸道細菌如何引起致命的血液感染?
    近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這篇研究中,該研究團隊描述了他們對腸球菌的研究及其最近的進化史。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院和診所的醫務人員就因為有些病人開始發展成致命的血液感染而感到擔憂。經過調查,醫院的研究小組確定罪魁禍首是腸球菌。
  • 藍氧自體細胞免疫療法聯合中藥探索肝病新治療
    「目前,我國感染B型肝炎病毒者約有6億人,慢性感染者約有1.2億人,約有25%的患者發展為慢性B型肝炎,我國是慢性B型肝炎的高發地區,每年死於慢性肝病的患者超過30萬人。」 近日,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謝鍾在國際肝病「藍氧自體細胞免疫診療技術」學術報告會上介紹。
  • 做好3大準備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懷孕不是難事
    自體發炎疾病自體發炎疾病症狀的患者,由於外在或體內的刺激,產生自體發炎的反應,因而造成組織發炎或組織傷害,如:痛風性關節炎,便是由於體內尿酸過多,刺激身體所產生的免疫發炎反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失調,對自己組織的抗原產生誤認,因而產生自體抗體,或者針對免疫細胞發生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發炎和組織的傷害,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燥症等。
  • Science首揭:反覆細菌感染會引發慢性腸炎
    導讀:雖然低細菌水平的食物汙染很普遍,其引發的症狀輕微甚至於不會引發病症,可以在一兩天內消失。但是,最新一項研究卻揭示:反覆性的細菌感染,可能會在數月或者數年後,引發腸道炎症。這一「潛伏」的爆發決於人一生中經歷的感染次數和時間。
  • 3歲男童因EB病毒引發再障,自體臍帶血移植挽生命
    3歲男童因感染EB病毒而引發再生障礙性貧血,情況危急。使用自體臍帶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目前血象已恢復正常,順利出倉。3歲幼童EB病毒引發再障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4型)雖然並不稀奇,幾乎每個成人都攜帶,但家長們也不能因此就對這種病毒掉以輕心,因為個別小朋友由於免疫還不健全,很容易被EB病毒感染,並誘發淋巴瘤、鼻咽癌等惡性疾病。
  • 一人感染全家被傳染,這種細菌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
    一人感染全家被傳染,這種細菌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 2020-12-21 1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腸道感染會引發帕金森病嗎—新聞—科學網
    SchoolL ■本報記者 唐鳳 腸道感染可以導致小鼠模型出現一種類似帕金森病的病理現象。 這一發現表明,某些形式的帕金森病可能是由一種機制引起的,即免疫細胞對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作出反應,從而導致多巴胺神經元受到攻擊。這為治療策略提供了新途徑。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自然》。
  • Nat Med研究表明腫瘤會破壞全身的免疫系統!
    該研究資深作者、UCSF海倫·迪勒家庭綜合癌症中心成員和耳鼻喉科教授Matthew Spitzer說:"不同的癌症做不同的事情來改變系統的免疫系統,幫助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的免疫療法引發全身持久的免疫反應可能最有效。"
  • Nature:細菌感染為什麼產生疼痛?
    近日,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科學家們對小鼠模型進行研究發現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侵入性皮膚感染及其他的嚴重疼痛性感染所造成的疼痛,似乎並非如從前認為的那樣是由於身體免疫反應所導致,而是由這些侵入細菌自身誘導產生。並且,他們的研究證實一旦痛覺神經元「感知」這些細菌,它們會抑制免疫系統,有可能幫助增強了細菌的毒力。
  • Sci Transl Med:新發現!為何某些兒童更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
    及未被RSV感染的幼兒進行了相關研究,同時還闡明了該病毒誘發機體感染的分子機制。此前研究結果表明,RSV感染的罕見病例可能與年齡、病毒載量和其它未知因素有關,而一種最一致的因素是,其都很有可能與異常的免疫反應有關;文章中,研究人員收集了125名RSV感染兒童的血液樣本,同時還收集了65名未感染及健康兒童的血液樣本進行分析,他們分析了每份樣本中的病毒載量、白細胞和其它免疫細胞水平、其它病毒是否存在、諸如幹擾素等分子是否會基因表達等,研究人員非常意外地發現,相比嚴重症狀的患兒而言
  • prp自體細胞再生安全嗎?prp自體血清填充危害好擔心!
    阿嬌談:prp自體細胞再生與prp自體血清填充危害! prp自體血清填充危害我們要注意的是:prp自體細胞再生對細胞分離和零細菌環境有很高的要求。若環境不合格;嚴重時會發生細菌感染。prp通過高密集的皮膚穿刺,不可避免會造成皮膚大量的針口和負擔,引發紅斑、起包、淤青等不良反應。
  • 細菌在訓練嬰兒免疫系統中的作用
    這是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軍隊正在不知疲倦地擊退這種持續不斷的攻擊。人體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質組成的,不僅是對抗感染和疾病,而且確保我們的身體器官和組織處於健康平衡狀態,即所謂的「內穩態」。
  • Nat Med:揭示一種癌症免疫療法也會引發罕見的致命性腦炎
    這種分子分析揭示出在這名在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接受治療的患者的受影響組織中,存在已知對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V)作出反應的T細胞。此外,這些研究人員還注意到一種非常普遍但未被表徵的T細胞群體,它們似乎與EBV特異性T細胞相類似。
  • Science TM:血色素加重細菌感染
    敗血症是一種血流中出現巨量的細菌並使機體免疫系統受到嚴重削弱的感染,它會導致血壓的突然下降以及主要器官的衰竭。 檢測敗血症患者體內的血色素和血色素結合蛋白可幫助醫師預測哪些病人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需要接受更為積極的治療。 另外,高危病患可能在被施予血色素結合蛋白或其它可消滅血色素的物質後而可能使他們免於死亡。在敗血症時,被稱作紅血球的紅細胞通常會受到損傷。
  • 國際肝病「藍氧自體細胞免疫診療技術」學術報告會在衛生部隆重舉行
    這是12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國際肝病「藍氧自體細胞免疫診療技術」學術報告會上,衛生部原副部長孫隆椿向全國醫務工作者發出的號召。      據有關部門統計,肝病是困擾人類健康的首要傳染病種之一,全球範圍約有數億人在承受著各種肝病的折磨。如何採用先進、科學的方法治療肝病,是擺在廣大醫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 感染病毒後為何得重症?免疫偏差和失效可能是主因
    感染了新冠病毒後,為什麼有些人會得重症,而有些人不會?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現在,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或許是免疫偏差和失效造成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和輕症之間的差異。
  •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SARS-CoV-2納米疫苗可引發強大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0 中山大學張輝研究小組發現,基於SARS-CoV-2受體結合結構域(RBD
  • Immunity:免疫系統應對病毒感染的新機制
    2012年8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葉史瓦大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一種新的機制來應對感染。該研究開拓了目前對免疫力的理解,並可能導致開發出促進疫苗抗感染有效性的新策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30日的Immunity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