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3日訊(通訊員 藤茜茜)近日,湖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科智能製造研究院青年教師李敏博士獲德國洪堡基金(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資助,成為「洪堡學者」(終身榮譽)。李敏博士將赴德國萊布尼茨研究所IWT Bremen / LFM Universitt Bremen,加入德國科學院院士團隊,在國際著名製造專家Bernhard Karpuschewski教授的指導下開展1.5-2年左右的國際合作與科研工作。李敏博士是湖南科技大學第一位獲得該榮譽稱號的學者。
李敏博士依託學校機械工程學科平臺,已在高精度曲面零件的超精密增稠拋光新技術及智能裝備研製上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此次獲得洪堡基金的資助,表明其研究成果已獲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也為湖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科提供了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良好契機,強有力的支撐了機械工程學科"雙一流"建設。
洪堡基金(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成立於1860年,以德國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的名字命名,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盛譽和影響力,主要在世界範圍內為優秀青年科學家和學者提供資助,開展國際科學合作;其評選有著嚴格的遴選程序,由約100名不同專業著名科學家組成遴選委員會對入圍申請者進行討論表決,評選唯一標準是申請者是否具有突出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迄今為止,已有50多位「洪堡學者」獲得了「諾貝爾獎」,中國的知名「洪堡學者」包括前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前教育部副部長韋鈺等。作為給予「洪堡學者」的最高禮遇,從1954年起,德國總統每年在柏林總統府接見本年度的「洪堡學者」及其家屬。
新聞連結:
李敏,博士現為湖南科技大學「奮進學者」(高層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精密與超精密加工技術及智能裝備。其博士論文先後榮獲2016年上銀優秀機械博士學位論文銅獎(機械工程學科領域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最高級別評選)、2018年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F5000(高被引)」等榮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重點研發計劃(牽頭)、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橫向項目等10餘項,參與國防軍工項目2項;申請/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0餘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信評審專家、國家名詞委中華科技大詞典機械工程術語評審;INT J MACH TOOL MANU(IJMTM,製造領域頂級期刊)、機械工程學報(中、英文版)等權威期刊審稿專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研究成果受到國際生產工程院(CIRP)等廣泛關注,並應邀在2018 CIRP GA大會上向全球製造專家報告中國超精密製造技術的新發明。
[責編:曹漾]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